標籤:

一部幾乎被埋沒的經典醫書

一部幾乎被埋沒的經典醫書

來自專欄趙子龍的日常學習與經驗

今天呢,給大家說一本奇書。

說它奇,有兩層含義,一是內容奇,明末著名人物兵部尚書史可法曾在明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給這本書寫過序,在序中評價書說「闡古今所必由之理,實天下所未見之書」;二是經歷奇,這書的流傳故事也是跌宕起伏,讓人感嘆。具體如何,諸君往下接著看。 <(?????)>

背景:

溫病學是中醫學領域的很重要的一門學科,與傷寒相對。但與傷寒相比,同時又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其正式形成在清代中葉,至今不過260年的時間,可以說和我一樣還是個小年輕呢 。o(*≧▽≦)ツ

溫病和傷寒都屬於急性外感熱病。但傷寒是外感寒邪所導致的外感熱病,溫病是外感熱邪導致的外感熱病。中醫四大經典其中之一就是《傷寒雜病論》,可以說這是其中唯一的一本貼近臨床的實用的書,《內經》《難經》更主要提供理論,《神農本草經》主要論述藥物。所以,《傷寒論》在其中的地位可想而知,無可取代。張仲景也因此被後人稱之為醫聖。

膜拜啊 _(:3 」∠)_

可以說自漢末三國《傷寒論》的出現,幾乎奠定了中醫學之後一千多年的臨床方向。在電影《大明劫》中也體現了這一點,由於瘟疫橫行,醫生們按傳統的法子去治療,結果是治一個死一個,效果非常不理想。而傳統的方子和理論卻還是來源於據當時已一千多年《傷寒論》。(′°????????ω°????????`)

可以說,到了明末,《傷寒論》已經不能滿足臨床出現的新的疾病了,指導中醫治療的理論也到了一個瓶頸的時刻。 (???ε???)

這時候,《溫疫論》橫空出世 ?[????] ,這可以說溫病學方面的第一部專著。

相信看過電影《大明劫》的童鞋們也知道。這本書在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地位比較的獨特。首先,從病因上說,作者吳又可提出「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在這裡吳又可大膽假設,突破了傳統中醫認為的致病因素為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認為是「異氣」致病。

異氣又稱「戾氣」、「癘氣」,這個「癘」就是形容其傳染性特彆強的意思。並且吳認為戾氣侵犯人體的途徑不是傳統《傷寒論》所說的從皮毛而入,而是從口鼻進入人體。這些創新的觀點都給後人以很大的啟發,也給後來溫病學的發展形成奠定了基礎。同時,《溫疫論》這本書不僅是中國的第一部溫病學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傳染病學專著。可惜,其涉及的範圍較窄,也未能形成一個完整的辯證論治的體系,但它是開創性的。

————————(以下為正文滾來滾去……~(~o ̄▽ ̄)~o 。。。滾來滾去……o~(_△_o~) ~。。。)————————————————————

接下來,我們來談另外一部書(說了這麼久終於主角要出場了( ̄▽ ̄)~)

就是它 ヽ(??ω?? )ゝ!!

證治心傳》(不好意思沒找到圖( ̄ε(# ̄)☆╰╮o( ̄皿 ̄///) )

———————————胡亂分割(~o ̄▽ ̄)~o ~。。。(~ ̄▽ ̄)~[] ——————————

這本書的作者與吳又可處於同時代,名叫袁班,字體庵。這位可算是個人物,其雖然精通醫術,也給人看病,卻不是職業的醫生,他還是明末兵部尚書史可法的的幕賓!!

(°ο°)

本來袁班寫的《證治心傳》在1643年由史可法寫序,應該很快就可以刻印出版了。史可法不僅給了這本書「闡古今所必由之理,實天下所未見之書」的高度評價,同時十分支持這本書的出版,還說:「俟鋒焰稍息,亟付手民,以餉世之習醫者」。

總之,史大人就這態度:

但是!鋒焰始終不熄,這本書也就一直拖延沒有出版,最終史可法在1645年鎮守揚州時,揚州城破,史可法壯烈犧牲。 ( ′_ゝ`)

史可法殉國之後,就沒有刻成出版,這本書也就慢慢變得默默無聞了。一直到公元1858年,這本書傳到袁班的玄孫手裡,其玄孫有一位在一起修邑志的同事,名叫趙觀瀾,當趙從他手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已經是「蠹蝕過半」的殘本了,趙就根據殘本重新抄了一遍,留著但沒出版。直到公元1924年,才由「三三醫社」收入《三三醫書》,這本書才得以傳世,而且還不是單刻本,是收錄在《三三醫書-第二集-第二十五種》。

那麼這本書的經歷確實很奇特,內容又奇在哪裡呢?

眾所周知,清代中期的葉天士是溫病學派的創始人。

衛氣營血辯證的理論也是由葉氏首創,但在《證治心傳》書中已經提出了「肺衛」、「榮分」、「逆傳」、「順傳」這些名詞,而且說得很明確。袁班和葉氏關於溫病的論述也驚人的相似,袁班的用藥思路和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的用藥思路基本一致,都是用清涼的藥物,葉天士的代表作《葉香岩外感溫熱篇》是他晚年口述給學生的,其歿於1746年,此書大概出現在1740年前後。而袁班的書卻比葉氏的文章早了一百多年,這兩者到底有何關係,葉天士是不是看過這本書,或者得到過袁班後人的傳授,難道葉氏創立溫病學派就一點傳承也沒有?一切都已無從考證,本身就是個不解之謎。

嗚呼,假設《證治心傳》能當即出版,發行於世,溫病學提前一百多年形成也不是不可能,嘆其命運多舛,時運艱難。

時至今日,學習溫病學是繞不過作為學派創始人葉天士的,但《證治心傳》卻少有人知,而今學習溫病學,甚至可以繞過不看,畢竟1924才出版,彼時溫病學的理論體系早已有葉天士、薛雪、王孟英等人形成完善了,從1643史可法寫序到1924年正式出版,中間近300年的歷程可謂艱辛不易,此書至今都比較冷清,境遇不同讓人深思,歷史真乃不公矣。


推薦閱讀:

老中醫一絕,刮手指治百病!99%的人不知道!
中醫詳解服中藥禁忌
中醫要發展,中藥加工方法需要現代化
中醫藥發展的關鍵是什麼?答案只有兩個字,從古至今從未改變
中醫針灸探邃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