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的韻母為什麼不是ing?

「清」、「情」、「請」的韻母都是ing,為什麼「猜」的韻母不是呢?它是形聲字嗎?

類似的字還有「倩」。


……萌新表示,如果不是假借,如果「青」確實表聲,那麼最簡單的解釋就是 /-?/ 在演化中被丟掉了。具體來說可能是某個丟掉 /-?/ 的(漢代?)方言佔據了優勢,結果所有的後世分支就都從了沒有 /-?/ 的讀音。

青 /*t?s??e?/ &> /*t?s??e?/ &> /t?s?e?/

猜 /*t?s??e?/ &> /*t?s??e?/ &> /t?s?e?/

      &> /*t?s???/ &> /t?s??i/

反正 /-?/ 似乎是一個不大穩定的東西,例子包括 乃 /*n??(?)?/ — 扔 /*n??/、能 /*n??(?)/ — 態 /*n???-s/ ……


形聲字的聲旁和整字的讀音之間多數是相似關係,而非相同關係,兩者的讀音有差異很正常。

1.按照王力的分部,青是耕部,猜是之部,兩者韻部屬於旁對轉,仍然是相似的。

2.漢語方言之間有混合現象,導致讀音關係發生錯位。

我們那裡讀音里,

爭白讀zi,文牘zeng,掙只讀zeng

城白讀chi,文牘cheng,成只讀cheng

蒸白讀zhi,文牘zheng,丞只讀cheng

這些字里,i(開口呼)和eng就成了旁對轉關係。


我只能安慰自己這是例外諧聲,選了雙聲的字作聲符。以及漢字是自源文字,並非一時一地所造,總有奇怪的現象。

清母之部字好像本身就沒有太多。


20170721 補充:

就是說古人造 「猜」 字的時候,對應的是兩個讀音。比如這兩個音可能是 tsing 和 tsai。這也許反映出當時古人可能還沒有一音一字的造字原則。此外,這可能也反映出當時的一種情況,就是古人認為 tsing 和 tsai 代表的意思不可分離。等到造字的人認為一音必須一字的時候,不同的音就有了不同的字。這可能反映出一個事實,當時人已經漸漸不能主動理解讀音相似且意義緊密聯繫的字之間的內在語法關係了。

這裡再舉一些可能的內外有別的例子:

行 ɡa:?

走路。不涉及到外物。

去 k?as

走路,離開別人,涉及到外物外人。《說文》解釋 「人相違」。

分 p?n

指事物分開,破碎等。

別 bred

指人/物遠離另外的人/物。

亡 ma?

指人/物體消失。

無 ma

指不擁有別的人/物等,指兩者之間的關係。

言 ?an

指說話,不用指出特定的主題。

語 ?a?

《說文》解釋:「論難曰語」。討論難題叫 「語」。有一定的主題。

殘 zla:n

踐踏。不用指出特定的對象,比如說 「殘忍」。

賊 z?:g

「殺人曰賊」。對特定對象的殘忍叫 「賊」。

薪 si?

指砍柴這種無特定對象的活動。比如說,砍柴不是專門去砍某一棵樹。

析 se:g / 斯 se

把木頭劈開。有具體對象的活動。砍的就是某一棵樹,某一塊木頭等。

畋 li??

《說文》解釋為 「平田」,整治田地。

獵 rab

(在田裡)追逐野獸,為田除害。這是有特定目的的活動。

===== 原答案 =====

找了幾個例子,似乎能解釋題主的疑問。

↓警 kre??

《孟子》:《書》曰:『洚水余。』洚水者,洪水也。

(這裡的 「警」,有使之警覺的意思)

《逸周書·釋法》:夙夜戒曰敬。

(這裡說明,「警」 和 「敬」 同源。應該指警覺的態度)

↓戒 kr??ɡs

《論語·季氏》:少之時,血氣未定,之在色。

(「戒」,戒斷)。

《墨子·七患》:君自以為聖智而不問事,自以為安彊而無守備,四鄰謀之不知

(戒備,做出防禦動作)

→ 「警」 和 「戒」 的區別,可能在於:「警」 側重於人的心態,是由內而外;而 「戒」 側重於行動,是由外而內。

↓驚 kre?

《禮記·檀弓上》:馬,敗績,公隊。

(馬受驚,失敗了,公墜馬)

《老子》: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

(心裡受到驚動的樣子)

↓駭 ɡr???

《晏子春秋》:昔者先君靈公畋,五丈夫罟而獸,故殺之,斷其頭而葬之。

(「駭獸」 應該指動物受到驚嚇而奔逃)

《荀子·王制》:馬輿,則君子不安輿;庶人政,則君子不安位。

(「馬駭輿」 從以上解釋;「庶人政」 則指的人心理活動)

→ 「驚」 和 「駭」 除了本義 「動物受驚奔逃」之外,還指人的心理活動。「驚」 不一定要說出驚嚇的原因,而 「駭」 則側重於受到特定的驚嚇而有所動作。這可能又是一個內外之別的例子。

↓能 n???

《論語》: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主動的能力)

《孟子》: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為君闢土地,充府庫。』

(還是主動的能力)

↓耐 n??s

《禮記·禮運》:故聖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

(「以天下為一家」 不是聖人自主的能力,而是由外而內產生的能力)

《荀子·仲尼》:能耐任之,則慎行此道也;能而不耐任,且恐失寵。

(這裡 「能」 指自身的能力,而 「耐」 指外力壓迫產生的能力,也就是 「適應」 的意思)

→ 總之,「能」 和 「耐」 的區別,也許就是內外之別。

↓冷 re???

《論衡》:火猛則湯熱,火微則湯冷。

(「冷」 指的溫度降低)

《 金匱要略》:食肥肉及熱羹,不得飲冷水。

(「冷水」,溫度低的水)

↓冽 red

《漢書》:故虎嘯而冽風,龍興而致雲。

(這裡的「冽風」,指的是虎嘯使風變冷)

《詩經·下泉》:冽彼下泉、浸彼苞稂。

(「冽泉」 不僅指泉水冷,還有冰冷的泉水把 「苞稂」 給浸泡並凍壞了)

→ 總之,「冷」 和 「冽」 的區別也許在於,「冷」 側重自身溫度低,而 「冽」 不僅指溫度低,還能降低外物的溫度。可能又是一個內外之別。

?? 如果用上面的理論來推測能和 「猜」 配對的字,結果可能就是 「恨」 了。《說文》解釋 「猜」:恨賊也。「恨」 可以是內向的,不一定指出外物/外人的影響;而 「猜」 針對的則是外物/外人。也就是內外之別。

↓恨 ɡ??ns

《論衡·死偽》:凡人之死,皆有所恨。

(「恨」 是內向心理活動,沒有指出具體的外部對象)

《史記·淮陰侯列傳》: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問:「信死亦何言?」呂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計。」

(韓信的恨是一種內向的心理狀態,其對象並不是 「不用蒯通計」 這件事)

↓猜 shl??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魯人或惡吳起曰:「起之為人,猜忍人也。其少時,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鄉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

(「猜忍人」,猜忌人,還敢於殺人。「猜」 的對象不是自己,而是外人)

《後漢書·董卓列傳》:卓自知凶恣,每懷猜畏,行止常以布自衛。

(「猜」 和 「畏」 都是對外的,不是針對自己)

?????? 最後總之。「猜」 之所以沒有採用其聲符 「青」 的讀音,可能是因為古人已經造出 「恨」 這個字來代替 「猜」 的另外一個讀音了。古人造這些字的時候,已經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字可以有兩個讀音(比如 「能」 也可以讀 「耐」 音)。這種一字兩音,也許就是古漢語動詞曲折變化的孑遺。類似的動詞,可能還有不少。比如 「等」 和 「待」。「等」 也許指主動地去區分,做出改變;而 「待」 也許指被動接受改變作出反應。此外,「更」 和 「改」 也有這種區別。「更」 指接著做一件事情,無論是否有所改變,這是側重於行動本身;而 「改」 則是變動現存的狀態,這是側重於結果。

?????? 以上都是個人不成熟的揣測。也許對題主的疑問能有所幫助。


這幾個字的上古擬音如下:

擬音 *tj?

擬音 *s?le?? 和 *sre?s

擬音 *s?le??

擬音 *s?l??

擬音 *s?le?ns 和 *s?le?s

字 一般解釋為上面是「生」,下面是「丹」。《釋名》青,生也。象物之生時色也。

在韻典網上的 看 「」 的韻部是 「」,聲符是 「

」 的 韻部除了 「」, 不是還有 「」 和 「」。「」 大概是發生 「陰陽對轉」之類的變化,具體見下表就是「旁對轉」 。主母音發生了變化。

」 到 「」 可能是發生了旁對轉,上表中的 「」 和 「」 。

」 到 「」 可能是發生了旁對轉,上表中的 「」 和 「」。

這個對轉,旁轉,通轉,旁對轉, 是漢語音韻現象,類似 軍 和 輝、暉、琿一樣,韻尾輔音 / n /丟失了。

———————————————————————————————

在《東國正韻》里 ,

大概是這個樣子

和現在的韓語漢字音不大一樣。

其中可以看出來 「」 和 「」 的韻母相同, 都是 ?? ,發音大概是 / ?i / ,現代變成了 ? / ? /類似 「唉」的讀音 。而其餘以 「」為聲旁的漢字 大多 母音 是 ? /? /,類似「呃」,現在也有讀 /?/,/ ? /的情況的。而 「」 的另一個讀音 "?" si 和 「」 字 " ? " ji 的 母音相同,不知道其中是否有聯繫。



它是不是形聲字呢?

象形字典(vividict)給出的解釋是:推測會意字,犬+靜 。造字本義:狙擊狩獵中的獵犬保持靜默的警覺而不吠叫。 所以按這個說法」猜「不是形聲字,個人感覺還是有點牽強。

象形字典:猜的象形字,猜的甲骨文,猜的字形演變,猜的說文解字,猜的片語,猜的解釋,猜的含義,猜的引申,猜的書法,猜的金文篆文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在線漢語字典

猜的左邊是」犬「沒有問題。

猜,恨賊也。——《說文》。
猜,恨也。——《方言十二》

猜,疑也。——《釋言》

夫子從君,而守臣喪邑,雖吾子亦有猜焉。——《左傳·昭公七年》(疑)
寡君猜焉。——《左傳·昭公三年》。注:「疑也

所以不難看出「猜」的本意是疑和恨,並且關聯到害怕和警覺。比如:猜。《玉篇》疑也,懼也。(懷疑,害怕),猜警,猜疑警覺。《隋書·元傳》:「吾豈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

回到漢字,「猜」意符「犭」指犬,所以這個字原初指狗的行為。那麼綜合上述線索推導,我們推測「猜」本意為狗由於害怕或警覺,對周圍產生懷疑(潛伏觀察),散發恨意(低聲咕噥,伺機而動)的樣子。後世這個字的「恨」意消失了,只有「疑」和「推測」了。

這也能解釋說文解字裡面,「猜,恨賊也」,為什麼多出來一個「賊」的緣故。這是家犬在警惕和疑心賊人。

但要強行說」猜"的右邊的」青「是」靜「省聲,個人保留意見,只有等金文出來了。


會不會是跟「?」合併了

聽說「打」原來讀zheng,但是因為含義跟口語的「dǎ」相同,又剛好沒有「dǎ」這個字,「打」就訓讀成dǎ了


谷歌圖書搜索「猜 青 讀音」,只有一本專業書討論了這個問題,其中提到了「泰語」以及「台語」以及「異讀」,終究還是沒有結論。雖然估計不太可能得出結論,但是這個極好的問題,仍然有玩一下的餘地。

漢典「猜」,字源字型:小篆,楷體。音韻方言:客家話:[海陸豐腔] cai1 [寶安腔] cai1 [台灣四縣腔] cai1 [梅縣腔] cai1 [沙頭角腔] cai1 [東莞腔] cai1 [客語拼音字彙] cai1 [客英字典] cai1 粵語:caai1 潮州話:cai1

《易經》、《易傳》、《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中庸》、《大學》、《老子》、《莊子》、《墨子》、《荀子》、《楚辭》、《韓非子》、《呂氏春秋》、《孔子家語》都沒有搜索到「猜」字。

《左傳》出現了四次「猜」:1 耦俱無猜。2 寡君猜焉。3 雖吾子亦有猜焉。4 其家事無猜。

《列子》出現了一次「猜」:我內藏猜慮。

《史記》出現了兩次「猜」:1 魯人或惡吳起曰:「起之為人,猜忍人也。……」2 吳太宰嚭既與子胥有隙,因讒曰:「子胥為人剛暴,少恩,猜賊,其怨望恐為深禍也。……」

《漢書》出現了一次「猜」:《卷九十酷吏傳第六十》;徒請召猜禍吏與從事。

《三國志》出現了20次「猜」:1 懷疑自猜。2 而多猜忌。3 意有猜疑。4 由是爽恆猜防焉。5 懼見猜疑。6 不復猜覺。7 況信不足焉而祈物之必附,猜生於我而望彼之必懷。8 若雲猜防為非。9 使虜更相猜疑。10 無猜險之性。11 而內相猜防。12 更相猜疑。13 懼見猜嫌。14 嗣罔猜忌之嫌。15 而復逆自猜嫌。16 捐既往之猜。17 不復猜疑。18 頗見猜疑。19 招致猜疑。20 外內猜隔。

《後漢書》出現了23次「猜」:1 其後車騎將軍何苗,與兄大將軍進部兵還相猜疑,對相攻擊,戰於闕下。2 進退用而上無猜情。3 平帝時,王莽專政,朝多猜忌。4 獨何猜焉?5 將軍又何猜焉?6 勢得容奸,伯夷可疑;荀曰無猜,盜跖可信。7 今若遣使,恐失南虜親附之歡,而成北狄猜詐之計,不可。8 豈可逆詐示猜,孤其善意乎?9 變而彌猜,下而加酷,推此以往,可及於盡矣。10 於心有猜,則簋餐饌餔猶不屑餐,旌瞀以之。11 而梁冀猜專,每相忌疾。12 事勢相反,遂懷猜恨。13 而終不以猜忤為釁者,知其本於忠義之誠也。14 於是傕、稠始相猜疑。15 馥自懷猜懼,辭紹索去,往依張邈。16 卓自知凶恣,每懷猜畏,行止常以布自衛。17 顧訪無猜憚之心,恩狎有可悅之色。18 今壹自譴而已,豈敢有猜!19 今數年不起,猜疑寇心,凶禍立加,非計之得者也。20 智盡於猜察,道足於法令,雖濟萬世,其將與夷狄同也。21 種人更懷猜驚。22 遂內懷猜懼,庭會稀闊。23 而侵奪失職,猜疑相背。

(東漢)荀悅《前漢紀》,《越絕書》,《吳越春秋》,《戰國策》,《國語》,《孫子兵法》,《管子》,《商君書》沒有搜索到「猜」字。百度百科「小篆」,提到了秦始皇的七種碑刻,經查全部沒有「猜」字。

有些話題屬於禁忌,因為戰國無史,《左傳》再是偽書的話,中國先秦歷史就兩眼一抹黑了。但是本回答資料考據的結果,除了被證全偽的《列子》,先秦典籍只有《左傳》四次用到「猜」字,恰恰證明了《左傳》是漢朝人所造的偽書,或者起碼證明了《左傳》中相當多內容是漢朝人偽增。於是就得出了另外一個結論,據《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一書,「《說文》里所收的諧聲字儘管有一些字是漢人所造的」,可以大膽推斷「猜」字是漢朝人造的字。暫且。

推斷「猜」字是漢朝人造的字,那麼這是一個新的字,也就是沒有民間方言基礎的字,也就是生命力很脆弱的字,那麼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直到三國魏晉五胡亂華南北朝大變動大融合時期,這樣的一個沒有民間方言基礎因而生命力很脆弱的字,其讀音就很輕易地被篡改了。也許。


看鄭張的擬音也看不出來什麼道道

鄭張認為「猜」所在的phonetic series是「生」,而該系列的絕大數字都是以*e?ns, *e??s, *e???, *e??結尾。

「猜」是唯一一個例外:

*s?l??

(希望能夠拋磚引玉orz)

ref:

https://en.m.wiktionary.org/wiki/猜

最後補充個個人覺得好玩的fact:

該字的韓語漢字音為?


他們應該都是形聲字,不過發音應該是方言音。

倩字中古還有一個異讀七政切[tshieng],和青字[tsheng]就差了一個介音i而已,四等和三等的混同沒什麼意外。

前後鼻音混同在古代漢語中偶有發生,比如貞認等字。

猜字的發音應該是經歷了陰陽對轉。從上古的耕部丟失了韻尾,混入了之韻,然後發展成咍韻。

之韻到咍韻發展可以由漢末三國的對音看出來,比如著名的邪馬台(yamato)。

陰陽對轉可以由「等待」這對雙胞胎來證明。

唯一的意外就是按照正常的反推,猜字不應該和青字諧音,而是應該歸等寺待這邊的蒸部而已。


猜是形聲字,犬是型,青是聲。

聲部(聲符)發音常見有三種情況

1,最常見狀況是從整音聲的,如清從青,

2,有一部分是從輔音的,如廢從發。

3,還有一種輔母音皆不同。因為字型發生了變化而發音沒有變化,如雞其實繁體是鷄和雞,從奚。還有些不同是因為某些古漢語發音起源於方言,到現代漢語發生了變化,比如膩從貳,但這裡貳讀ni,來源於古代的吳越官話。

青這個字在古代是尖音讀音類似於Cing,而Q是團音;

1923年國羅派主張尖團合流,取消尖音;青從Cing這個讀音轉讀為Qing(Tsing)。

你這裡說的青(cing),其實是是第二種情況,聲部從的是C~,倩也同理。

另外,我不喜歡其他答案里拿上古發系來做論據答案。

現在還沒有在甲骨金文中出現過「猜」字,那麼根據上古音系來定義猜的發音其實純粹推測。

《說文解字》裡面已經明確說明了猜的讀音是「倉才切」,青是「倉經切」,倩是"倉見切"。

切的意思就是前一個字的輔音和後一個字的聲部切開。

青、猜、倩是共輔音「倉」而不共母音的,發音追溯到中古音系足以解答本題。再往上古追溯,反而畫蛇添足置信度大打折扣。


估計是濁化母音nn鼻音化時,猜的nn直接丟掉了。


推薦閱讀:

晏幾道?晏幾道?晏jī道?

TAG:音韻學 | 漢字讀音 | 諧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