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普及的最快方式
來自專欄心理學·哲學·批判性思維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名為《批判性思維普及的關鍵點和難點》,其中提到,只要中央電視台在每天的新聞聯播時間後,插播一條語音節目,就能顯著地提升中國公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讓一位聲音十分動聽的人,念這句的台詞:「親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們,你們需要掌握批判性思維能力,以便更高效率地建設美好的新社會。」
然後,將這句台詞重複播放五六次。我剛剛念了一遍,花了9秒,播放6遍,最多花1分鐘時間。
沒錯,只要每天在中央電視台插播這樣一條1分鐘的「教育類公益廣告」,久而久之,人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就會顯著提升。
你可能認為我在開玩笑,難道每天聽一分鐘廣告,自己的思維能力就能顯著提升?
假定我每天花一分鐘時間,站在鏡子前對自己反覆說:「親愛的自己,你會學會法語、編程、平面設計。」久而久之,難道我就真的會說法語,會編程,會畫圖了嗎?
反覆聽到某句話,並不能增強我們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但反覆聽到某句話後,我們的行動會有所改變。
反覆聽到可口可樂的廣告後,我們去超市裡就更傾向於購買可口可樂。反覆看到建設銀行的廣告,我們就更傾向於把錢存到建設銀行,而不是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當我們反覆聽到「蘋果」這個詞,我們就可能變得更想吃蘋果了,也就可能去水果店裡買更多蘋果。這種決策過程是無意識的,它不為人知,不由自主。
當我們反覆聽到「批判性思維」這個詞後,我們會怎麼做?
我第一次知道「飲鴆止渴」這個詞,還以為它讀作飲jiu止渴,沒想到它讀作飲zhen止渴。從那以後,我養成了查字典的習慣。
這裡說的查字典,並不是翻出新華字典或現代漢語詞典,而是將這個詞輸入谷歌搜索引擎中,點擊回車鍵,搜索相關資料。
搜這個詞,百度百科上給出的解釋是:飲鴆止渴,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yǐn zhèn zhǐ kě,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後果。出自《後漢書·霍諝傳》
同樣,當我搜索「批判性思維」這個詞,排在第一的是維基百科詞條「批判性思維」,第二是豆瓣讀書上對《批判性思維》這本教材的介紹,第三是百度百科詞條「批判性思維」。
因搜索引擎的差異,大家搜這個詞,結果大同小異。我們只看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上對這個詞最簡單的介紹:
百度百科:批判性思維(CriticalThinking)就是通過一定的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蘇格拉底。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維被普遍確立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
維基百科:批判性思考(英語:Critical thinking,日語:批判的思考)或譯負面思考、思辨能力、嚴謹的思考、明辨性思維、審辯式思維,是一種求清晰、求理性的思考方式。批判性思考相關研究著重於如何系統化地建構清晰思路,以及研究不清晰思路的特質。
英文版維基百科:Critical thinking is the objective analysis of facts to form a judgment.The subject is complex, and several different definitions exist, which generally include the rational, skeptical, unbiased analysis, or evaluation of factual evidence. Critical thinking is self-directed, self-disciplined, self-monitored, and self-corrective thinking. It presupposed assent to rigorous standards of excellence and mindful command to their use. It entails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problem solving abilities, as well as a commitment to overcome our native egocentrism and sociocentrism.
看過兩部網路百科全書對批判性思維的介紹,我們所知依舊有限。百度百科上強調這種思維方式源自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經過高等教育培養的大學生理應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維基百科上強調,批判性思維的特色在於清晰和系統性,也就是不模糊、不零散。
人類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比其他動物都要強,在讀完了網路百科全書上數千字的詞條後,我們還想知道更多信息。此時,我們可能會買些幾十萬字的書來讀。我寫的《思維的利劍》有20萬字左右。還有一些更詳細的批判性思維教材,字數超過了40萬字。
讀完一本幾十萬字的批判性思維教材,我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就能突飛猛進了嗎?
讀完一本幾十萬字的《鋼琴演奏的技術》,我們就會彈鋼琴了嗎?讀完一本幾十萬字的《游泳的方法》,我們就會游泳了嗎?
思考是一種技能,就像唱歌跳舞、游泳打球一樣,需要反覆練習,水平才能提升。教材只是提供了練習的方法與材料,並不能替代人類的練習過程。
這番說法,看似自相矛盾。一方面,只要讓人們知道「批判性思維」這5個漢字,人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就能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光知道這5個漢字還不夠,還要花很長時間來練習。
兩者其實並不矛盾。前者談論觀念在人群中的傳播過程,後者講述人類個體的學習過程。要想普及某種觀念,毫無邏輯的廣告比邏輯嚴密的論文更有用。
只不過,掃盲是一回事,精通則是另一回事。大眾有掃盲的需求,精英有精通的需求。不同人在市場上各取所需。作為教師,我們能做的,不是強迫學生接受某種信息,而是通過各種方式「誘惑」人們,讓人們對理性思考背後的邏輯學、哲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各個學科的知識點產生興趣。
誘惑又叫激勵,也可以叫鼓勵、影響、說服、營銷。不管叫什麼名字,從本質上看,誘惑就是讓人產生某種想法和行動。
怎麼誘惑學生產生對知識的興趣呢?
這個問題特別難。所有父母、老師、領導等角色,都會發現,有些孩子、學生、員工,只需稍加指點,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無師自通,不用刻意誘惑。有些人則冥頑不靈,食古不化,抗誘惑能力極強。
羅素有句名言:一部分兒童具有思考的習慣,而教育的目的在於剷除他們的這種習慣。
羅素當然不是反對一切兒童教育,而是反對那種糟糕的教育,那種扼殺兒童主動思考習慣的教育。這種糟糕的教育可能來自家庭、學校、職場,來自父母、老師、同學、同事、朋友。總之,當一個人處於糟糕的環境中時,這個人不大可能出淤泥而不染,更可能同流合污。
我的思想中有很濃厚的行為主義色彩,行為主義者們認為,只要控制了環境,就能控制環境中的人。要想誘惑人們產生對知識的興趣,就要將這些人放置在一個容易產生對知識的興趣的環境中。用企業管理界的話來說,要把員工放在學習型組織當中。
學習型組織是一種不斷自我優化的組織,這樣的團隊不僅工作能力強,能解決許多棘手的問題,創新能力也很強,能創造出意外之喜。
其實,原理大家或多或少都懂,只是很難做到。因為學習型組織很少,而想要加入學習型組織的人很多。
加入學習型組織,往往有一定的門檻,可能要求加入者運氣很好(投胎到一個好的家庭中),加入者投入一大筆資金(優質私立學校),也可能要求投入大量時間(低門檻的公益組織,如公立學校),還可能要求加入者本身擁有精彩的履歷(選拔制組織,絕大部分的企業都是如此)。
幸運的是,優質的學習型組織也在不斷變多。這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我的中學老師大多只有學士學位或碩士學位,聽說最近很多中學老師都擁有博士學位了。這種學歷的通貨膨脹,其實是一件好事,它增加了一個社群中高級知識分子的密度,也就增加了這個社群中優質信息的傳播力度。
很慚愧,就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的普及這一目標而言,我和我的朋友們目前只做了微小的工作。不過,我們也很自豪,因為我們還將做出更多微小的工作。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葛昱菲:《56種金融思維方式》之「周轉率思維」
※過」5·20節」還是「11·11節」,取決於你的思維模式
※職業思維的培養
※【1】批判性思維(概述篇)
※有效練就你的故事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