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式學術研究之路與中國產業升級之路的異同

論中國式學術研究之路與中國產業升級之路的異同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中國式學術研究之路與中國產業升級之路的特徵,進而通過對比分析,得出了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一是由易及難思維,二是合併同類項思維。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學術研究與產業升級這兩個事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是,前些日子,筆者偶然間想到這兩者之間有諸多異曲同工之妙,不禁感嘆萬事萬物之理都是相通的,關鍵在於你的悟性。

中國式學術研究之路

論及中國學術研究之路,說起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本質上是一種學徒式機制,如果碰到一個好的導師,可能就是你一輩子的幸運,如果碰到一個不好的導師,就容易產生許多問題,讓你欲哭無淚。當然,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所碰到的導師可以說是不好不壞吧,這也符合大數定律。在這麼一種學術環境里,中國學生的學術研究之路往往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從給導師打雜開始,由老師負責出論文想法,而學生幫老師做最累最重的活,比如,收集數據、整理數據這些機械式工作,當然,這也有助於理解本領域的大致狀況。當論文發表以後,導師就可能給學生掛一個第三作者,如果碰到一個好的導師,還可能給你掛一個第二作者。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可能參與的是一般水平論文的數據收集整理環節,但是,隨著技能的嫻熟,學生會進一步參與到高水平論文的數據收集整理環節,這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進步。等到學生初步掌握了論文的寫作技巧以後,他們接下來就會逐步擺脫數據收集整理環節,開始由自己構思論文並進行相應的寫作,這也是一種全產業鏈式寫作方式,如果學生能夠順利通過這一關,那麼,他就具備了成為優秀學者的可能,初步奠定了在學術界的地位。

中國產業升級之路

與中國式學術研究之路類似,中國的產業升級也存在相似的路徑。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專註於勞動密集型的低端製造業,如紡織、服裝等產業的加工環節,但是伴隨著人力資本的提升,中國慢慢開始向機械製造產業、信息電子產業的勞動密集加工環節轉移,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中國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但本質上,進步依然有限。接下來,中國又進一步做一般產業的研發、設計等高端環節,可以說是這是一次重要的自我突破,最後,中國要做的就是在高精尖行業的高端環節有所突破,如此,才能真正佔領各個產業的最高點,擁有無與倫比的優勢。

兩者相通之處

比較中國式學術研究之路和中國產業升級之路,可以發現,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這兩者之間風馬牛不相及,但是,細細品味,就能夠發現兩者之間有異曲同工之妙。首先是由易及難思維,通過從事一件事的簡單環節來積累經驗,進而解決複雜問題。其次,合併同類項思維,先將不同事情的簡單環節都做一遍,然後在做不同事情的複雜環節。當然,由於具體事物紛繁複雜,這只是一個大致的路徑概括。


推薦閱讀:

科研搞不出來的時候,大家一般都會幹啥?
Eureka moments——科研中的靈光乍現
有哪些學渣成了科研界牛逼閃閃的人物?
科學影響並非總是可見的
如何將創造性工作轉變為機械性工作?

TAG:學術 | 科研 | 學術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