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膏藥發展簡史

中醫——膏藥發展簡史

膏劑是我國中醫學的古老劑型,其淵源久遠。

  早在《山海經》中就記載了羯羊脂,用於塗搽皮膚以防皸裂,可以說是最原始的膏藥。在戰國秦漢時期出現的醫學文獻《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等著作中都有關於膏藥的記載,起源地應該在今河南省黃帝灣附近。《黃帝內經》中記述了「豕膏」,「癰發於嗌中……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塗以豕膏,六日已。」《內經至真要大論》:「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開之、發之,適事為度。」其中所指的「摩之、薄之都是後代膏藥的濫觴」。這時的膏藥,是豬脂膏之類的軟膏。《內經》中記載了一種豬脂膏之類的軟膏,稱之為「豕膏」,用於塗治腋部小潰瘍。

  魏晉時期煉丹術盛行,膏藥被當做一種煉製仙丹的副產品而著稱於世,由於色黑,又被稱作黑膏藥。到了南北朝時稱膏劑為「膏方」或「薄」。唐代也有「摩膏」的稱謂。明清時代將唐的「煎」改稱為「膏滋」或「膏」,並納入了膏劑的範疇。這樣,的品種更加豐膏劑富了。隨著歷史的發展,膏劑的用途逐漸擴大,不但治外病用膏,治內病也用膏。

  進入唐宋時膏藥貼的製備逐漸完善,醫藥大為興盛,膏藥的種類隨之越來越多,治療的範圍也越來越廣,有的用於跌打損傷的止痛散淤,有的用於膿腫癤子的「抽膿拔毒」,得到廣泛使用。

  直到明清時才成為普遍的用藥之一。繆希雍《炮炙大法》說:「膏者,熬成稠膏也」;龔雲林《壽世保元》:「膏者膠也」;都反映了膏劑的形態。到清代,膏藥已經發展成為普遍的民間醫藥,是常用的外治措施之一。金庸武俠小說中所說的黑玉斷續膠,就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吳師機《理淪駢文》中,對膏劑的方葯、應用和製備工藝均進行了專門的論述,並創造出了白膏藥、松香膏藥等膏劑類型。隨著對透皮膏系統的研究迅速發展,外用膏劑的應用範圍也更為廣闊。

  到了近現代,由於湯藥的發展,特別是抗生素的出現,傳統膏藥的使用面大大減少。現代工藝的橡膠膏出現後,幾乎真正的傳統膏藥已絕跡,只流傳在民間。隨著醫療技術與器械的飛速發展,人體外部器官的病症已細分為很多種,膏藥早已失去了它本來的作用與地位,醫用領域有所運也只在中醫,人們也完全徹底的遺忘黃帝灣這個起源地。在老百姓的口中有一個通俗的稱呼「狗皮膏藥」,其實是帶有一定的貶義。後又通過現代文化的宣傳逐漸演變成各種外敷貼,譬如:筋骨貼,風濕貼,風濕膏,跌打損傷之類。其療效與品種也是參差不齊。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經歷一個從春秋到戰國的持續衰落。過去我們認為是迷信的,現在也慢慢被科學所認可,特別是量子力學的出現,慢慢也對無神論有一定的衝擊。但事實就是事實,我們對中醫,對古代的科學應給予其起碼的尊重。

推薦閱讀:

雷哥出品「經絡」首次被西方醫學證實!中醫框架即將迎來理論支撐
中醫經典必背:藥性賦,溫性
孔醫堂是騙子嗎?我不知道,但我查到了這些信息。
腸胃冬天熱,夏天冷?——《著名中醫大師徐文兵是大師還是騙子?》

TAG:西醫 | 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