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去小酒吧喝一杯是一種生活方式

晚上去小酒吧喝一杯是一種生活方式

晚上去小酒吧喝一杯是一種生活方式,

歌德在萊比錫上學時經常到奧艾爾巴赫地下酒室和同學暢聊,後據此寫出《浮士德》;

馬克思在德國上學時,和他的青年黑格爾派同學經常到酒吧喝酒;馬克思和恩格斯也是在咖啡館進行的歷史性會面;

莎士比亞、狄更斯筆下的人物在英國的小酒館裡演繹了一幕幕戲劇;

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波伏娃、加繆等等常在咖啡館、酒吧會面,交流思想,談文學、政治等;

上世紀美國作家海明威來到巴黎,每晚在酒吧與文人藝術家會面,後將其情形記述於《流動的盛宴》;

在巴黎學畫的藝術學生經常晚上在小酒吧碰面,談藝術文學哲學;

即便神職人員也喝酒,德國啤酒就發源於修道院;神父晚上沒事幹也去酒吧喝一杯;

······

這些原本是西方文化,但是傳統中國人沒有這種生活方式,不了解。直到民國時魯迅、茅盾、蕭紅等一批作家在上海的咖啡館裡會談、創作,這種小布爾喬亞式的生活方式才引進國內;當然新中國文革又把其打為走資派;改革開放後,特別是我們年輕這一代人,當然嚮往自由快樂的生活,不要舊中國的老迂腐。但是即便在市場經濟如此發達、全球化浪潮下的當代,多數中國人腦子裡依舊只有中國模式,就是過年時一桌人吃菜喝酒;我真不想費口舌承擔解放思想的任務。

去酒吧喝一杯跟學不學好有什麼關係?跟是否積極向上有什麼關係?這是觀念問題。

一瓶德國啤酒25~30塊,有錢想去喝就可以去喝一杯,沒錢就不去。

推薦閱讀:

有哪些霸氣的姓氏?
言情小說《冰冷少帥荒唐妻》好書推薦
怎樣的詩才算好的詩?
李煜|天上人間里的大男孩
不負如來不負卿,它的韻味是什麼?

TAG:生活狀態 | 生活方式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