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踏上找「芯」路,華為就來告訴你這條路有多難走!

格力踏上找「芯」路,華為就來告訴你這條路有多難走!

近日,晶元事件已經成為中國民眾嘴裡一個不可缺少的話題。

「芯」事件對於中國來說,可謂是當頭棒喝,中國在芯產業領域是多麼的落後,經歷了此次芯事件以後,中國才意識到,晶元對於一個國家的的發展來說,已經站在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還記得前一段時間的格力股票大跌的事件嗎?格力宣布今年不分紅的當晚,股民大驚,隨即格力股票跌到谷底,市值一夜蒸發270億,隨後,格力又高調宣布為了格力的長期發展,要掌握核心技術,而格力所說的核心技術,就是晶元。

當下,高端、智能、時尚多元化的發展方向,已經使家電企業站在了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而在這條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上, 晶元也成為了各家電企業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

「造芯」道阻且長,是一場耗人力,物力,耐力,以及資金集一體的持久戰。

雖然並非易事,卻極有希望,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一件事。

所以各家電巨頭紛紛盡「芯」儘力,踏上尋「芯」之路。

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隨著上個月格力高調宣布進入「芯」產業之後

5月21日,康佳集團也宣布未來將重點發力存儲晶元、物聯晶元等領域

這也是康佳團首度宣布進入半導體行業。

短短一個一個月的時間,家電兩大巨頭就已經紛紛顯露出他們的野「芯」。

事實上,據了解,在之前,就已經有很多家電巨頭走向「芯」路,如:長虹,TCL,美的,創維.....

家電加大「芯」自研力度是好事,但從過往的經驗來說,半導體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場持久戰。

研發晶元的難度如何?

就拿目前在手機晶元領域取得不錯成績的華為來說,華為研發晶元已經有十餘年之久,因種種原因失敗多次,據數據顯示,自2013年以來,華為每年研發晶元的投入資金都超過凈利潤,而華為近十年為晶元的投入費用高達4000億左右。

由此看來,晶元研發的技術難度和資金成本之高都不言而喻。

與手機晶元不同的是,家電產業,晶元製造商較為分散,而家電企業所採用的晶元大部分都是應用型的,基礎晶元能力還不行,這顯然進一步加劇了晶元研發的難度。

但是,任何一件事情的發生,都不會是無緣無故的,從家電巨頭一窩蜂湧進晶元領域的默契程度來看,自主研發晶元是具備成功的可能性的,對於各家電企業來說,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罷了,在市場空缺,國家扶持以及消費者鼓勵的利好條件下,只要肯堅持,道阻且雖長,依然有光明。


推薦閱讀:

華為MateBook X Pro初體驗:不止全面屏,最棒的windows筆記本,MBP的真正對手
行動起來,誓死打贏聯想榮譽保衛戰!
關於NB-IoT,沒有比這篇更通俗易懂的啦!
北大、清華為何陷入「造仙迷局」?
華為2018年下半年就向市場推出首款5G智能手機?不用等到2019年?

TAG:華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晶元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