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情緒」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

「沒有情緒」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

當最後一根稻草壓下來的時候,反而不會覺得難過、絕望,而是體會不到自己有什麼情緒,有時候躺在床上什麼也不願干,有時候甚至能像個機器人一樣把該做的事情都做完,之後要睡個很深的回籠覺才能恢復過來……

這種特別無力,感受不到任何情緒的反應,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嗎?長期使用會有什麼危害嗎?

以上是一位網友的提問。

特此,我寫了一個回答,答案以下:


心理學有一個名詞:情感抽離

先舉一個例子:如果我們把手放在火焰上烤,當我們感覺到自己快要受到傷害(快要烤傷)的時候,本能會讓我們做出反應:把手抽離

再舉一個例子:如果有一個物體在你不備之時快速的向你眼睛飛來,想想我們第一反應是什麼?

是的,當我們還不清楚是什麼物體的時候,我們已經做出了反應了!

我們會歪歪頭躲開;

或者馬上閉上眼睛;

或者用手擋住;

或者馬上蹲下;

等等……

就是說:我們的本能會讓我們不需要經過腦袋的思考就會及時作出反應幫助我們避免受到傷害。我們不會在傷害/痛楚中任由繼續下去而不作出反應,是吧。

那麼情緒呢?

我們其實都是不願意呆在痛苦的情緒裡面的

你們有沒有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

在 婚姻/家庭 中處於痛苦狀態的男人更傾向於夜歸;

與 家人/老師/同學 關係不好的青少年更容易沉迷網路世界;

當看到朋友哭泣的時候,曝光率很高的話有這些:

「不要哭啦」「事情可能沒你想得那麼糟糕啦~」「你哭得這麼傷心也沒用」「那濺人不要他啦!你還有我們,不用為了他傷心,不值得……」「走吧,我們去吃東西去」……

如果一個人有很多負能量,人們都不那麼喜歡接近Ta……

如果大家聊天聊著聊著話題變得沉重,會有人不自主的跑出來改一個輕鬆的話題……

我相信,這些有趣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我就只隨便說了幾個~


講上面的現象,我想說什麼呢?

心理專家李敏兒老師認為:

我們都不喜歡呆在痛苦當中,當發現我們長時間呆在負面情緒當中的時候,腦袋會發出信號讓我們從那個情緒中跳出來,特別是面對悲傷,失敗,恐懼,無助,煩惱,失望,痛苦,無奈,等一些比較傷感又沒有力量感又缺乏希望的情緒的時候,我們跑得更快。

我們也不喜歡面對這些情緒,好像夜歸;沉迷網路世界的例子那樣,有些人會發展出一些行為來對抗,儘可能的不讓自己過多的接觸這些不好的感覺。如果沒有辦法,就極力推遲去面對那些感覺。

其實潛意識是知道這些痛苦的情緒讓人很難受,所以大多人看到朋友悲傷,哭泣的時候,好多時候會自動化的做出一些干預,不要Ta繼續下去……

我們也不願意呆在沉重的感覺里,我們會自己換話題……

所以,逃離痛苦的情緒是我們的自我保護機制。只要腦袋收到以上種種的信號,我們的本能(不排除我們的理性有時候會加進去共同合作)會幫我們出逃。

或者幫我們轉化成相對舒服一點的情緒,如:生氣,憤怒,淡化,抽離,更加理性,抱怨,激動,等等。

為什麼這樣講呢?

因為這些情緒雖然也是負面的情緒,但相對來說比較有力量感和控制感,或者這些情緒會促使我們作出行動……我就不詳細的攤開講了。

講了那麼多,現在回到題主的問題:

「沒有情緒」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嗎?

答案是:是的。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巨大的痛苦;或者持續的痛苦;或者持續,又沒辦法改變的痛苦……而那些痛苦的程度會超過了我們的承受範圍的時候,我們會選擇屏蔽掉它。

有些人會不接受

如(舉例):

不承認爸爸已經死了,不承認老公不要她了,不承認老婆外面有人了,不承認得了絕症,不承認自己在家是被討厭的……

有些人會變得很理性(甚至有些讓人感覺冷血),會用很多道理說服自己,還有別人。

有些人會試圖去改變事實

如(舉例):

我求你不要離開我了!

老天,我求你用我的命換回爸爸的命可以嗎?

你要我做什麼都可以,只要你……

你要我做什麼你才可…………

等等

還有就是題主說的那樣,心理學裡用情感抽離這個詞來形容。

大概的意思是:把情緒包裹起來,不太去觸碰自己的情緒,情感變得很淡漠,好像很多東西和事情都跟自己無關,不再傷心,也不再開心;封閉了自我,好像做很多事情都是任務形式……

因為,觸碰那些情緒太讓人痛苦了,太讓我恐懼了;

因為,如果繼續觸碰那些情緒,生活變會變得一團糟了;

因為,繼續觸碰那些情緒,對事情完全沒有幫助…我不要…

因為,我已經麻木了……

因為,沒力氣了……

因為,太累了……

因為……

是的,這狀態有副作用:提不起勁;感覺無力;也開心不起來,像沒有了七情六慾,有時也沒有存在意義感。

因為我們要包裹情緒,壓抑情緒其實是很內耗的,雖然我們已經感受不到那些情緒了,也感受不到那些情緒帶來的難過,但我們的腦袋和心智是需要花很多的能量和精力不讓那些情緒跑出來,只是我們不一定能感受不到。

所有的自我保護,有得必有失。


作者: 李敏兒 紅樹林心理諮詢機構中心資深諮詢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國家EAP高級諮詢師、廣州影視台《真情追蹤》特約心理專家、內部培訓師 、廣州電視台《萬家燈火》特聘心理專家

擅長方向:婚戀情感、婚姻問題、婚外情、婆媳關係、家庭問題、親子溝通、同性戀 、青少年心理、個人成長、情緒調節、人際關係

推薦閱讀:

求指導,如何接納自己的情緒?
植識庫 | 穿過情緒擁抱你 ——佛手柑
如何面對負面情緒——正念的奇蹟
引發抑鬱症的5種情緒
【不抱怨21天】實踐手冊(第四天)——情緒

TAG:情緒化 | 負面情緒 | 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