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關於棉花糖的無聊研究報告
來自專欄關於甜品的一切
侑利卡洛 世界甜品
說起甜品,你們會想起什麼?
蛋糕?泡芙?奶油?楊枝甘露?今天我們不講那些」里程碑」式的甜點
來研究一種經常被人遺忘的糖果(本篇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這是今天的主角棉花糖這才是今天的主角▼棉花糖
提起棉花糖,想起的是小時候從棉花糖小車買的一大朵棉花糖,吃得滿臉滿手黏糊糊,心滿意足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但現在,它已經被應用在不少甜品中發光發熱,甚至在時尚界也佔有一席地位。上得廳堂
在夏季,用棉花糖搭配清爽的飲料或雪糕,既顯夏日的張揚又不乏甜美。
冬日,棉花糖融進咖啡或熱可可是公認的標配暖心飲料,有心的商家為此設計出了許多可愛、治癒的棉花糖。
在亞洲,不少咖啡店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棉花糖飲料。▲來到日本東京的 OMOHARA cafe,一定都會點上一杯棉花糖蘇打水,蘇打水還可以從頂部倒入,看著棉花糖慢慢消融。
▲日本京都Alphafoods&drink獨有的飲品「雲下咖啡」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往品嘗、拍照。特點是底下這杯剛煮好的咖啡是不加糖的,當它的蒸汽使棉花糖慢慢融化,融化的糖如下雨一般絲絲縷縷地落進咖啡杯里,這樣一場「桌面甜雨」富有創意,非常奇妙。
聽說在上海的麥隆咖啡Mellower Coffee也有這款雲下咖啡,坐標上海的小夥伴們有興趣可以去踩踩點呀~
▲韓國首爾的Banana Tree Cafe,棉花糖咖啡和盆栽蛋糕是這裡的招牌。
在歐美國家,棉花糖成為了遊玩的代表。在遊樂場、狂歡節和夜市,都有各種口味、顏色和包裝的棉花糖。將棉花糖加入各種甜品,這款甜品的名字大概就變成了」XXX棉花糖XX甜品」了吧。
在婚禮的甜品台上,彩色的棉花糖也非常適合點綴宴會大廳,搭配上色彩繽紛的糖果,再擺上一束鮮花,為婚禮現場營造出充滿童話感的夢幻氣息。
棉花糖本身也可以是主角,用竹籤插上一顆棉花糖,蘸取巧克力醬、椰絲、燕麥片和小糖豆,放在聚會時作為一道甜品,既簡單又有創意。酒是成人世界的調劑,當天真純美的棉花糖遇上令人沉醉的酒精,有些跳脫,有些俏皮,但絲毫不覺違和。入得廚房
在歐美國家,烤棉花糖是一種非常流行的吃法。用烤簽插上棉花糖,放在明火外焰上,邊轉邊烤,幾秒鐘後,棉花糖的外層就會結上一層金黃的焦糖脆殼,咬下一口,發現裡面的棉花糖已經融化了,泡沫一般的口感,非常奇特。棉花糖可以作為餅乾、蛋糕和派的夾心,也可以作為烘焙原料,爆火的牛軋糖和雪花酥就是以大量棉花糖為原材料做成的。
棉花糖的前世今生
|軟性糖果棉花糖 Marshmallow 其實,以前的棉花糖是一種葯。 在大約公元前2000年前開始,古埃及就有了棉花糖。當時只有皇室及祭祀神明時,古埃及人才有機會享受到這種特殊的甜點。 棉花糖的英文Marshmallow可以被拆分為Marsh(沼澤地)和Mallow(錦葵)。Marshmallow是一種生長在沼澤地的錦葵,叫做葯蜀葵的植物。古埃及人把它的根部榨出汁液,用來治療喉嚨不適和消化系統疾病。將汁液和蜂蜜混合,可以製成一種喉糖。
|糖絲絮狀棉花糖 Cotton Candy
在15世紀的義大利,有一幫愛吃糖的義大利人發現一種很有意思的吃糖方式:用鍋將糖加熱融化,快速攪拌可以拉出糖絲,然後用小棒繞起來吃。 不過因為這種工藝非常複雜,所以當時只有達官貴人才能吃到這種「糖絲」,這便是現今絮狀的棉花糖的前身。到了20世紀初,由於工業革命的功勞,美國牙醫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on)和糖果商約翰·沃頓(John C. Wharton)根據旋轉糖的原理,在1897年發明了機械制棉花糖機,並在1904年聖路易斯世博會上與公眾首發亮相,取名為「仙女絲」(Fairy floss)。那時候的棉花糖機,要使用縫紉機式的踩腳踏,製作棉花糖時必須不斷踩踏以帶動小馬達,糖絲才會如春蠶吐絲般緩緩抽出。 1920年後,仙女絲被正式更名為棉花糖。 1970年開始,出現了電動棉花糖機,美國把每年的12月7日定為棉花糖日。棉花糖製作工藝
簡單來說,絮狀棉花糖的製作原理就是蔗糖分子整齊的排列結構被機器加熱而破壞了,變成了糖漿,糖漿再從機器非常細微的小孔(約50微米)噴出,遇到空氣來不及恢復成原來的排列結構,就凝固成了一絲一絲的細絲。由於細絲很輕,飄在空中,就可以用棍子把它們收集起來,越纏越多就變成了一大朵棉花糖。棉花糖與時尚
棉花糖本身的質感和顏色,非常適合應用在各種設計當中。
http://weixin.qq.com/r/dSjy6rbE5OubrfKJ931n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周末放假,享受自己DIY美食的樂趣吧
※為何「吃什麼」會成為中國年輕人的世紀難題?
※喃貓的產前暫別演出!獨家肉丸子配方首次公開
※如何讓外地朋友吃下土筍凍?
※為什麼宣傳圖片漢堡與實物漢堡差距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