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前語言階段與前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性
什麼是前言語階段?
0-4歲時兒童言語能力建立與發展的最重要時期,通常我們都是以是否會說「媽媽、爸爸」區別前語言階段和語言階段的標誌。嬰兒從出生到第一個真正意義詞(比如:爸爸、媽媽)的產生(10-14個月)之間的時期成為「前言語階段」,也就是言語即將發生的階段,這也是言語發展的重要基礎階段。
前言語階段
前言語階段是嬰兒掌握語言能力的準備階段。嬰兒早在0--5.3個月齡時就有簡單的發聲,嬰兒一方面進行簡單的發聲練習,一方面對語音和視覺對象有了初步的辨別和反應能力。比如,當媽媽走進孩子的時候,會一邊靠近一邊喊:「寶寶,你睡醒了,寶寶,是不是有尿了,寶寶......。」此時的孩子會因聽懂是媽媽的聲音而開心地發出一系列的咿咿呀呀的聲音,同時孩子會本能地擺動頭去追尋媽媽的聲音。
所以在嬰兒前言語期,我們建議家長多和孩子進行面對面的對話,多用肢體動作來逗笑孩子。孩子在家人的語言與肢體動作的逗玩下,孩子對他人的聲音與動作就會增加註意觀察,也從而增強了孩子對他人聲音的反應能力。嬰兒在前言語階段的這些注意、觀察、聲音互動反應等這些能力,逐漸發展為嬰幼兒的對視、模仿、社交等能力。
嬰兒在5.3--12.3個月齡的咿呀學語階段主要有3個方面
1.語音方面
嬰兒通過咿呀語練習調節和控制發聲器官的活動,以輔音和母音結合發出單音節的聲音,音節的長度和複雜性逐漸增加,最終實現聲音與意義的結合,從而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詞語。
2.聽覺感受能力
這時嬰兒聲音定位能力更加精準,能夠理解簡單的詞語,比如:媽媽在嬰兒邊上呼喊孩子,孩子會轉頭用眼睛去追蹤聲音的來源;再比喻,孩子聽到「奶瓶」的聲音,孩子就會開心地手舞足蹈,等等。
3.交往能力:
這個時期嬰兒能夠理解和應用與視覺相關的表情、手勢,具有簡單的情景理解能力,比如,媽媽說伸出雙手,孩子就會理解媽媽的手勢而開心地伸出雙手,等待媽媽來抱抱自己;孩子看到媽媽背好包或穿鞋子說「拜拜」的時候,就會不高興,因為孩子知道媽媽此時要離開自己,等等。
前言語能力
1.前言語發音能力
嬰兒通過簡單的發聲練習、咿呀學語等方式,調節和控制構音器官的活動,自主發出有意義的簡單聲音的能力。
構音器官:下顎、舌、唇、軟齶、懸雍垂、咽腔等,他們之間靈活及協調運動是產生清晰和有意義聲音的必要條件。要保證準確的構音,必須使各個構音器官的運動在時間上同步,在位子上準確。
前言語階段是嬰兒控制和協調各構音器官發出有意義聲音的練習期。這個階段,家長一定要多和孩子玩一些擬聲詞的遊戲,比如,小雞嘰嘰嘰,小鴨嘎嘎嘎,小貓喵喵喵,等等,這些擬聲遊戲也是在鍛煉孩子的口部運動能力。
2.前言語感知能力
嬰幼兒在掌握語言前對語音和視覺對象的初步辨認和反應能力。主要指對語音的聽覺察知、聽覺分辨和聽覺識別能力。前語言階段是語音感知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嬰幼兒能夠分辨出父母的聲音,關門聲、電話聲音等等。
3.前語言交往能力
嬰幼兒在掌握語言前對他人的表情、手勢、簡單聲音的理解和反應能力,這些都是他們在掌握語言前進行交流溝通的代替手段。這時的嬰幼兒可以從父母的表情上判斷出爸爸媽媽是高興還是生氣等等。
人類在掌握其獨有的溝通交流手段--語言之前,也是通過這些原始的溝通方式進行交流的。嬰幼兒在前語言階段中發展了這3個能力,是其後期語言習得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這些能力的獲得,使兒童得以從語言準備階段進入到語言發展階段。
推薦閱讀:
※詩詞鑒賞之語言部分
※新加坡文獻館: 語言腐敗和雙語政策
※數學是一門用統一的符號描述客觀世界的語言
※愛的五種語言
※鑒賞詩歌的語言和表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