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對你發火,僅僅是因為你錯了嗎?
很多人潛意識裡有一個邏輯:你對我發火,就是在說我錯了。
所以當別人對你發火,你就開始情緒反應了:當你也覺得自己錯了,你就會愧疚、自責、道歉,覺得自己不應該做錯。當你覺得自己沒錯,你就會委屈、恐懼,繼而憤怒,覺得憑什麼。
委屈就是在說:我又沒做錯,你憑什麼對我發火呢?
這個語言依然在潛意識的邏輯里:只有我錯了,你才能對我發火。如果我沒做錯,你就不能對我發火。
被領導無端訓的下屬們也經常這樣,滿腹委屈。覺得自己沒錯,領導為什麼要罵。
怕被指責的人,通常不是因為無法接受別人的憤怒,而是無法接受別人用憤怒否定自己。
可是作為成年人,你捫心自問下:你對別人憤怒的時候,真的僅僅是因為別人做錯了嗎?
憤怒是向下流的
實際上,憤怒是向下流的。在一個系統中,憤怒會自動從較強的一方流向較弱的一方。如此你就可以理解很多憤怒了。
在家庭系統中,父母會因為小事而發大火,通常是因為父母心裡有團火無處可發,所以要往更弱的個體發。孩子比媽媽弱勢,憤怒就更容易從媽媽流向孩子。
如果爸爸媽媽非常強勢,小孩子被發火後無法倒流,就會虐待小動物。這就是踢貓效應。因為貓比孩子弱,所以憤怒就流向貓了。但是,貓錯了嗎?你看到很多觸目驚心的虐待動物、報復社會事件,其實是他們內心有很多憤怒無人能承擔。
城管要對小商販憤怒。這種憤怒通常會超出了執法的範圍和程度,因為城管在他們制度系統里是最弱的。他們只有到了商販面前,才變成了強者。
領導對員工的憤怒,是因為領導比員工處於系統中的上級。
憤怒是從強者流向弱者的,並非從正確流向錯誤。但是系統的能量流動,總得有個表現形式,這個外在的表現通常會以對錯為寄託。
強者不一定是客觀上的強。只要我潛意識裡那一刻認為比你強大,我的憤怒就想流向你。你能懟回去是另一回事,說明你有憤怒能力,那一刻你認為自己比他更強。
等級 vs 平等
系統有兩種:等級模式 vs 平等模式。
平等模式的系統核心是尊重。在平等模式中,我們彼此平等,大家只是社會分工不同,但人格絕對平等。在家庭系統中,我可以賺錢你比少,幹活比你少,但我們人格平等。在工作系統中,我可以職位比你低,權利比你小,但我們人格平等。尊重兩個字挺好聽的,但是做起來,對人的理性和人格的要求都非常高。
等級模式的系統核心是權利。大致上來說,領導比員工更有權利,父母比孩子更有權利。甲方比乙方有權利。消費者比商家更有權利。懂得多的人比懂得少的人更有權利。做對的人比做錯的人更有權利。更有權利的人,就處於系統的上層,就更有發火權。
在等級系統中,權利方和被權利方有兩條關係線:
明線:在事情上,你要按照我說的去做。在事情層面上照顧好我。
暗線:在情緒上,你要接住我的憤怒並自行消化。在情緒層面上照顧好我。
在家庭系統中,幹活更多的那個人,好像更高級,就自然更具備了發火權一樣。所以我幹了很多活,你就要在明線上配合好我也幹活,暗線上你就要老老實實接受我的批評和憤怒。
所以你被發火,只是因為他潛意識裡認為:你比他弱。
怎麼辦
消化別人的憤怒,不是你的義務,但卻是你的情商。下面談談如何輕鬆消化別人的憤怒。
第一步,區分。
首先你要知道:發火是一種權利,而不是對錯。即使你是錯的,只要你更有權利,你可能也會成為對的,而不會被發火。即使你是對的,只要你沒有權利,你可能也會成為錯的,而被發火。因此,當面對別人發火的時候你就知道,在他的世界裡,他認為自己比你高級了。當你能明白,發火與對錯無關的時候,你就能進入情商的領域了。
第二步,自問。
你要問自己:我離得開他以及這個系統嗎?
如果你離得開,你就可以反抗了。你可以拍桌子、發火、爭辯、怒懟都可以。懶得反抗,你就拉黑、絕交、遠離、分手都行。這幾種方式,都可以讓他的憤怒在你這裡終止。
如果你離不開,那就需要隔離了。情感隔離,是應對憤怒非常好的方式。就是讓別人的憤怒經過你,但不停留。你只要認清楚這個情緒跟你沒關係,你就可以隔離掉了。他們只是在對這個角色發火,並不是你。這個角色上換個人,他也會找理由發火的,跟你沒關係。
第三步,原諒。
你對別人的憤怒而起反應,通常是這激活了你的弱小。
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嘗試看到並原諒小時候那個弱小的自己。你可能也是被發火長大的,那時候你為了活下來,不得不認為是自己的錯,然後拚命改正自己以消除別人的憤怒。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你長大了,別人的情緒,不需要你負責了。
第四步,抱持。
他人的憤怒,你最多佔有10%的責任。但是如果你看到他的憤怒來自於別處,你就理解了他。他給你憤怒,你還以抱持,你就做了他的容器。他的憤怒就會降下來,並因此產生愧疚,從而對你心生感激,更加補償。
抱持不是忍讓,而是以獨立姿態,不帶委屈的看著一個寶寶在那哭。等他哭完了,你用成年人的方式安慰下他,告訴他:乖,你真可愛。消化別人的憤怒,不是你的義務,但卻是你的情商。
推薦閱讀:
※「我早就忘記了」
※罵人有何技巧?
※為什麼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你加了那麼多好友,現在還有多少在聊天的?
※30條人際交往原則,告別社交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