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功能、跨產業,田園綜合體建設中的新思維
來自專欄休閑農業
當前,中國經濟處於工業化的中後期階段,勞動、資本、技術等城鄉要素加快流動,而且城市居民對田園生活的渴望,城市周邊休閑農業、鄉村旅遊發展迅猛,農村居民也需要城市公共服務,田園綜合體正是探索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模式。另外,農業也進入延長產業鏈、增加價值鏈的發展階段。
田園綜合體建設中的新思維
1、融合思維:將產業與文化串聯起來
特色產業園是田園綜合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衍生著新業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沒有產業支撐的田園綜合體只能是一副空皮囊。一個完善的田園綜合體應是一個包含農、林、牧、漁、加工、製造、餐飲、酒店、倉儲、保鮮、金融、工商、旅遊及房地產等行業的三產融合體和城鄉複合體。
如果說詩意棲居是一種人類生活的終極理想,那麼田園綜合體將是當下實現理想的可行之道。建設田園綜合體的目的,就是為了把城市的資本與現代經營理念引入農村,實現生產、生活與生態的融合。
2、協同思維:構建4.0版本的鄉村現代化模式
在田園綜合體建設上,此次財政部通知明確提出,要爭取未來兩三年有大發展大變化,讓各方從中借鑒學習成功經驗和做法,讓人們從中感到農業是充滿希望的現代產業、農民是令人羨慕的體面職業、農村是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
農業的現代化,如果沒有農民現代化,沒有新型農業主體加入,終將是空中樓閣。歸納起來,實際上我們真正要走的是一條農民、農村、農業協同發展的鄉村現代化道路。如果說,過去的新現代化道路。如果說,過去的新農村是鄉村現代化的2.0版本,美麗鄉村建設是3.0版本,特色小鎮是3.5版本,那麼田園綜合體則是一個更為高級的形態。在這裡,不僅有著老農民,更有著被鄉村吸引、願意從城市回歸鄉村、參與「三農」發展的新農民。
3、撬動思維:激發金融和社會資本的投資熱情
自今年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出以來,田園綜合體成為特色小鎮之後,又一投資新藍海。當前,田園綜合體建設需要大量資金,這些資金應從哪裡來?
除了農村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條件之外,此次還對投入資金有了明確要求——「嚴控政府債務風險和村級組織債務風險,不新增債務負擔」。這意味著,試點地區要利用撬動思維,積極探索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綜合考慮運用先建後補、貼息、以獎代補、擔保補貼、風險補償金等,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向田園綜合體建設。
要適應農村發展階段性需要,遵循農村發展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在鄉村建設中,不論是政府試點還是投資者,都不能太理想主義,要審慎地對待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把資金、人才、技術等優勢要素匯聚在一起,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田園綜合體是方法論,既可以被視為特色小鎮的一種實現方式,又可以被稱之為一種商業模式。「綜合體」理應是跨產業、跨功能的綜合規劃,具體到項目當中就是多功能、多業態的綜合運營。
中央推出「田園綜合體」這一概念,體現的也是由「跨功能、跨產業」所產生的集聚效應,解決「三農」問題,不能單線思維,不能就農村來談農村、就農業來談農業。
田園綜合體是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為滿足農業產業升級、農村土地價值釋放、城鄉市場對接需要的嘗試和探索。人口轉移後的可利用土地為綜合體提供了空間,人們對高質量的綠色農產品快速增長的需求為綜合體提供了產品的市場空間。周邊游、周末游、親子游的旅遊需求的蓬勃增長為綜合體提供新業態的可能。此外,鄉村基礎設施的提升為綜合體的可達性和可體驗性提供了基礎保障。
立足鄉村或小城鎮的事情,做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不論是政府試點還是投資者,都不能太理想主義,要審慎地對待田園綜合體的發展,一定要有商業模式,對政府對金融機構都是如此。而且要花功夫、花時間深耕,絕對不能浮躁。模式中要將諸多生產要素組織在一起發揮集聚作用,並且能夠持續運營執行下去,這考驗的可就是地方的行政管理能力,以及組織者的資源整合能力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鄉土田園農業規劃設計院」官方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開悟,一定要究竟
※【隨筆3】:再讀《窮查理寶典》
※思維的陷阱 之 肉食者謀之
※第392期:對審辯式思維的誤解之一
※你對事實的認知可能是錯的甚至是虛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