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學術——不合格學位論文的典型特徵

天光學術——不合格學位論文的典型特徵

來自專欄縱橫雜談

當前,隨著研究生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研究生教育由規模發展逐漸轉向質量和內涵發展,不斷提升教育質量是新時期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務。學位論文質量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

為此,2014 年國家出台《關於加強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開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工作。同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發布了《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學位〔2014〕5 號),規定學位論文抽檢每年進行一次,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由各省級學位委員會組織實施,抽檢範圍為上一學年度授予的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比例為 5%左右

?在此背景下,2015 年教育部組織了全國範圍內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工作,共抽檢2014 年度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16275 篇,其中合格學位論文 15989 篇,佔總體抽檢論文的比例為 98.24%,不合格學位論文 286 篇,佔總體抽檢論文的比例為 1.76%。

在此次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過程中,採取的評議方法有三種。一是根據各評價要素進行分項評價,二是對論文質量進行總體評價,三是專家根據論文質量撰寫評閱意見。其中,專家評閱意見是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直觀且詳細的反映專家對所評論文學術水平的綜合判斷,具有豐富的信息量和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本次抽檢中,大部分省市對論文的評議主要採取前兩種方法,只有北京、內蒙古、江蘇、湖北、重慶、雲南、西藏、上海八個省市抽檢的論文除採取分項評價和總體評價外,還附有專家評閱意見。因此,在286 篇不合格學位論文中,僅有 124 篇附有專家評閱意見,涉及哲學(1 篇)、經濟學(20 篇)、法學(11篇)、教育學(9 篇)、文學(13 篇)、歷史學(4 篇)、理學(5 篇)、工學(29 篇)、醫學(3 篇)、管理學(15篇)和藝術學(14 篇)共 11 個學科門類。

本文將著重對這 124 篇不合格學位論文的專家評閱意見進行詳細分析,以期從專家評閱意見和將其判定為「不合格」的具體理由中,找出不合格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特徵及具體不足之處,以明確當前提高碩士論文質量的主要著力點,為各高校和學位授予單位進行學位論文質量把關、提高學術型碩士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研究方法

在本次抽檢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每篇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都聘請三位專家進行評議。對「不合格論文」的判定標準為:若初評有兩位專家對論文的總體評價為「不合格」,則該論文直接判定為不合格論文;若初評時有一位專家對論文的總體評價為「不合格」,則再聘請兩位專家對該論文進行複評,若其中有一位複評專家評定為「不合格」,則該篇論文就被判定為不合格論文。

本次納入分析的 124 篇不合格論文中,有 21 篇論文初評時即被判定為「不合格論文」,另外 103 篇論文則在複評時被判定為「不合格論文」。此次納入分析的評閱意見為 578 份,共 22 萬字左右。

對「不合格論文」專家評閱意見進行分析的方法為:運用內容分析法,按學科門類提取有明確意義指向的關鍵詞條,並進行編碼;將意義相近的詞條歸納為一個問題維度,即該論文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從而建立起文字評閱意見資料庫。即在文字評閱意見中,專家指出的論文存在的主要的、具有共性的問題有哪些,歸納為一級問題維度;在這些主要的、具有共性的問題下面,專家又分別指出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具體問題,進一步歸納為二級或三級問題維度。

根據詞條的詞頻統計狀況,按佔比情況由高到低排列,不合格學位論文大致存在「作者科研能力不足」「論文規範性欠缺」「論文創新性和價值性不高」「文獻綜述質量較低」「作者學術態度和行為不端正」及「選題意義和嚴謹性不夠」六大問題,佔比分別為 38%、29%、13%、8%、7%和 5%。

由於這六大問題下面又衍生出多個問題,受篇幅限制,本文僅從「不合格論文」存在的諸多問題中總結歸納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問題,作為不合格學術型碩士學位論文的典型特徵進行討論,並摘錄部分專家評閱意見為佐證。

典型特徵分析

作者科研能力不足

對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而言,科研能力是衡量碩士研究生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標,而作為教育成果集中體現的學位論文,其所反映出的科研能力的強弱,可以作為判斷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作者科研能力不足,是「不合格論文」中存在的最嚴重的問題,佔比為38%。從學科門類來看,這一問題在人文社科類論文中比自然科學類論文更為嚴重。

1.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主要包括:

①文不對題。即論述不能很好地切合論題,甚至跑題、偏題。

②概念界定不清晰。即對論文中的核心概念或關鍵詞的界定不清晰,導致論述不清或研究內容不明確。

③論述不嚴謹、不充分,推理不嚴密。即論文論證缺乏嚴密性,論述單薄,沒有根據論題進行充分論述與闡釋;存在邏輯上的缺陷或邏輯混亂,造成論文內容前後矛盾或有漏洞,致使讀者無法準確把握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過程,研究結論的可靠性也將受到質疑。

④理論性或研究深度不足。即論文在論述過程中,沒有對論題的理論基礎進行必要的分析介紹,理論基礎薄弱;缺乏理論框架,使論述顯得凌亂;論文的研究不夠深入,沒有對深層次的研究問題進行探究和解答,理論深度不夠和缺乏學術性。

⑤研究重點不突出。即論文論述沒有突出研究重點,缺乏問題意識,研究問題不明確,對論文觀點缺乏提煉等。專家評語如「缺乏嚴密的邏輯推導。(法學)」「論證單薄,論文許多部分論證不到位,淺談輒止。(教育學)」「論文的主要內容缺少合理的理論框架,顯得較混亂。(歷史學)」「文章在內容和結構上嚴重地偏離了自己的主題。(文學)」

2.研究方法的科學性

研究方法的科學性不足主要體現在:

①研究方法單一或不恰當。即由於論文選用研究方法較少,實驗設計不科學,未使用該論題學科領域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等原因,沒有運用正確的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客觀研究,體現不出作者的專業水平和研究能力,從而影響結論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②數據不夠真實有效。即論文所運用的數據資料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不足;數據選取不科學,甚至選取錯誤。

③樣本選取的科學性不足。即論文在調查階段選取樣本的科學性和典型性不足,抽樣方法不科學;樣本量不足,難以代表研究對象的整體情況。專家評語如「文章研究工具缺乏,研究手段單一,除了描述性的資料或數據外,難以看到作者的一手資料和具體的研究工作。(醫學)」「實驗研究設計存在缺陷,且表達不準確,統計方法不明確。(理學)」

3.學科基礎知識的系統性和紮實性

學科基礎知識的系統性和紮實性不足即作者掌握的學科基礎知識不紮實、不系統,學科基礎知識薄弱,甚至出現一些常識性的錯誤。

專家評語如「對於學科知識的掌握、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現實問題的理論思維能力、論文的理論深度以及專業的理論基礎有待加強。(哲學)」「對經濟學理論知識,體育產業基本理論概念、原理及研究方法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不具備體育產業研究的理論基礎和能力。(經濟學)」

4.論文結構不嚴謹

論文結構是論文的脈絡框架,只有建構好科學的框架體系,再充實以相應的研究內容,才能形成一篇較為規範的學術論文。論文結構的嚴謹性,是指論文各個章節之間存在明確的邏輯關係,論文結構安排合理。

大量「不合格論文」存在結構不嚴謹的問題,包括論文的結構安排不合理,缺乏嚴謹性和科學性;章節設定邏輯性不強,論文章節拼湊痕迹明顯。

專家評語如「論文結構不合理,論文摘要與導論相似,而論文當中又缺少導論。(文學)」「論文的結構安排不合理,行文內容的邏輯有些混亂,讓人有種『不知所云』的感覺。(藝術學)」「文中模型和文字拼湊痕迹明顯,缺少內在邏輯。(工學)」

論文規範性欠缺

論文撰寫具有規範性是論文學術規範的基本要求。在本次學位論文抽檢中,論文規範性欠缺是「不合格論文」存在的第二大問題,佔比為29%。這一問題在自然科學類學位論文中更為突出。

1.格式不規範

格式規範主要指論文的摘要、關鍵詞、目錄、正文、參考文獻等格式的規範。對格式不規範,專家的意見集中在文章排版不規範、圖表繪製和編製不規範、中英文符號和單位的簡寫不規範,以及摘要、參考文獻、目錄的寫作或格式不規範。

專家評語如「從整體版面來看,文章的完成程度較低,文字排版存在諸多問題,文字字體與格式、段落與行間距、符號公式以及圖表格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錯誤,此處不一一列舉,建議將文章從頭到尾仔細排版修正。(經濟學)」

2.語言不規範

論文語言的規範性,集中體現在論文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簡潔性與學術性,即需要用學術性的規範用語,將研究內容簡潔清晰的進行表達。在「不合格論文」中,不少論文都存在語言表達不清晰、口語化現象嚴重、寫作不簡潔、標點符號使用不規範、錯別字或翻譯不正確等語言表達上的疏漏。

專家評語如「論文最大的問題是語言問題。語言表達還算流暢,但疏漏和錯誤較多,影響到作者思想和觀點的清晰、準確表達。(法學)」「作者在行文中對學術語言掌握比較薄弱,語法錯誤比比皆是。(管理學)」

3.引證不規範

引證的規範性,是指在論文中引用他人的成果或話語,需要在文中明確註明其確切出處,主要包括標註注釋和列出參考文獻。引證不規範也是很多「不合格論文」的共性問題,包括論文數據和引用文獻沒有標註來源,以及參考文獻的羅列不規範。專家評語如「論文大量引用了已有的研究成果或技術,缺少引用標註。另外,絕大多數文獻只是羅列在參考文獻列表中,並未在文中標出實際引用位置。(工學)」

創新性和價值性不高

論文的創新性和價值性,是論文立論的依據與落腳點。論文的創新性體現在研究思路的創新、內容的創新、方法的創新、結論的創新等多個方面;論文的價值性體現在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和對現實問題的指導意義上。

論文的創新性和價值性不高,是「不合格論文」存在的第三大問題,佔比13%。「不合格論文」在此問題上,主要表現為:

①論文創新性不足,難以區別出與以往研究的不同之處和創新點。

②論文結論缺乏針對性和科學性,沒有達到研究應該有的價值水平;或研究結論不可靠,研究成果價值很低。這一問題在自然科學類學位論文中更為明顯。專家評語如「本論文未能從新的角度切入,也未能提出有價值的新的見解和得出新的結論。(工學)」「所有數據都是通過作者模擬得出的,無法佐證,使得研究結論的可靠性不足。(理學)」「文章最後提出的相關建議,針對性較差,並沒有與前述的案例分析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法學)」

文獻綜述質量較低

文獻綜述是指在對前人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搜集、整理、分析、歸納和評估的基礎上,確定新的研究問題和研究路徑的書面論證過程。

對前人研究成果的深入了解和評價,是引出新的研究問題和方向的重要前提,也是判斷研究是否有意義的重要依據。文獻綜述的撰寫,直接影響到論文的整體質量水平。而在文獻綜述的撰寫上,大量「不合格論文」都存在參考文獻不足和綜述撰寫水平較低的現象,在論文存在問題中的佔比為 8%。

1.參考的文獻數量不足

參考的文獻數量不足、閱讀量不夠,導致很多「不合格論文」對學科或論題所涉及的學科發展狀況和國內外的研究動態了解不夠,無法全面評判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也無法準確把握論文研究的落腳點和創新點,致使論文存在低水平重複現象或僅停留在資料和數據的羅列上,缺乏應有的理論深度和高度。

專家評語如「文章是2014年的,但是參考文獻一共28篇,其中21篇中文的,而這21篇中還有6篇來自知乎之類的網站。同時引用的文獻還都比較陳舊,英文文獻最新的就是2011年的。這說明作者沒有深入了解學術現狀,沒有花力氣認真撰寫論文。(法學)」

2.文獻綜述撰寫水平較低

文獻綜述撰寫水平低,直接表現為文獻綜述結構混亂,沒有對相關研究問題的研究脈絡、研究進展和研究不足等問題進行宏觀和深入的把握,僅停留在資料的羅列和簡單的分析上,文獻綜述所得的結論無法支撐文章後續研究的開展,也無法體現當前的研究工作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的推進。

專家評語如「文獻綜述里沒有綜述對該研究有益的近年的國際前沿性成果,文獻綜述整體上寫得混亂不堪,無法讓評閱人看出其研究的落腳點和創新點。(工學)」

學術態度和行為不端正

作者的學術態度和學術行為的不端正,也是此次論文抽檢發現的較為嚴重的問題,有7%的專家評語明確提到了「學術態度不端正」或「學風不嚴謹」。而從「不合格論文」出現的本質原因而言,都可以歸結為作者學術態度的不端正和學風的不嚴謹。而學術態度和學術行為,是決定研究和論文質量最根本的因素。

在這一問題上,「不合格論文」的表現主要有:

①工作量不足,即論文在撰寫過程中,作者沒有付出必要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論文的研究和撰寫工作,而是倉促寫成,敷衍了事。

②存在抄襲現象,即抄襲他人的研究成果或直接照搬相關的文獻資料。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合格論文」中,有部分論文是被專家直接判定為「完全不符合要求」的論文,即無論是從選題還是研究方法、論文的撰寫等方面,都不滿足碩士論文的基本要求,這些論文無一例外都是由作者學術態度和學術行為不端正所導致的。

專家評語如「論文的工作量明顯不太夠,沒有對所提演算法進行複雜性分析,更沒有跟其他相關演算法進行性能比較。(理學)」「論文中的2.2 節、2.3節的相關理論基本照搬網路上的內容。存在著嚴重的學術不端問題。(管理學)」

選題意義和嚴謹性不夠

選題,即選擇論文所要研究的問題。論文選題,一是需要有新意,即有區別於同類研究的不同之處;二是需要有關鍵性,即需要在學科發展中有重要的意義,能夠引起同行的關注;三是需要有可行性,即選題不能太難,要選擇主客觀條件基本具備,通過努力能夠達到研究目標的題目。

「不合格論文」存在的問題中,有5%是在選題上出現了問題,主要表現為:

①選題的意義不大,沒有明顯的研究價值。

②論文選題與所學專業無關,屬於其他學科和專業的研究範疇。

③論文立題不規範,論題太寬泛或所述不明,沒有聚焦論點,無法成文。

選題所存在的問題,人文社科類論文相較自然科學類論文更為明顯。專家評語如「該類選題在人力資源管理和組織行為研究領域已毫無新意,故研究的理論價值很小。(管理學)」「該選題應該歸屬於應用經濟學範圍內,不屬於理論經濟學的選題。(經濟學)」「選題過於寬泛,在論題表述上不規範、不嚴謹。(教育學)」

結果與討論

學位論文抽檢制度是在我國國情下產生的特有的學位論文評審制度,是對授予學位後的學位論文進行的質量檢驗,是教育行政部門為保證學位論文質量而進行的事後監督,不對學生本人進行追責,而對學校及學位點具有警示作用。如果學校不及時採取相應措施以保障學位論文質量,則可能會面臨減少招生名額或撤銷學位點的處罰。

雖然進行論文評審的目的不同,但授予學位後的論文抽檢和授予學位前的論文評審,其操作流程基本一致。

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對學位論文評審也有明確的規定,要求評審專家撰寫詳細的論文評審報告,以決定該論文是否能夠進入答辯或授予學位環節。

對評審專家的遴選都有嚴格的要求,如澳大利亞規定評審專家必須來自校外,每篇論文由兩到三名專家進行評審;並鼓勵國際評審,大約50%的論文評審專家來自國外的學術機構。評審專家在對論文評審時,並不僅僅關注論文的研究水平和質量,對論題的挑戰性和作者的工作量同樣十分看重,論文的質量和作者付出的努力共同決定了論文的評審結果。

國外學者對優秀學位論文和不合格學位論文的特徵也進行了總結。Holbrook認為,一篇優秀的學位論文,其選題有重要的研究意義並具挑戰性,研究方法具有獨創性;熟練運用大量文獻進行研究設計和對研究結論進行分析,文獻綜述精鍊而有深度;論文的分析和討論具有邏輯性和條理性;研究成果具有應用性和實踐意義;具有公開發表的價值並能引起學界關注。而不合格學位論文,往往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都存在問題,相關文獻的閱讀和參考量不夠,參考文獻羅列有錯誤和遺漏,以及論文排版存在明顯缺陷等。

Kiley認為不合格學位論文的特點是缺乏邏輯性,對相關理論基礎知識缺乏了解,研究問題無意義,混亂的理論和方法論視角,非原創或存在抄襲現象,無法對論文的論證結果進行合理解釋等。

由此可見,中外的評審專家對論文的評價標準和判斷尺度相似,都從選題、研究方法、文獻綜述、論證的嚴密性、結果的可靠性、論文的規範性等方面評價學位論文的優劣,優秀學位論文和不合格學位論文的特徵也基本一致。尤其對於不合格學位論文,都存在基礎知識匱乏、參考文獻不足、排版錯誤、研究結果可靠性不足、抄襲等共同特徵。

因此,基於本次論文抽檢所發現的不合格學位論文的特徵和國外的相關研究,高校在構建學校內部質量保障監測機制的過程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保障學術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

1.構建全面高質的研究生課程體系,將教師授課質量納入績效考核當中

幾乎所有不合格學位論文都存在基礎知識薄弱、研究方法不科學等問題,而這些問題恰恰是研究生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我國碩士研究生課程教育實行學分制,不同的學校、學制和學位類型,有不同的學分要求。學術型碩士研究生一般修滿 32~40 個學分才能獲得學位。

在後期調研中,不少研究生反映目前高校為學術型碩士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數量不少,但是課程設置不全面,種類太少,很多學科基礎課程和方法論課程都沒有開設,與實際的科研銜接不緊密;同時,學校和教師對研究生的課程教育重視度和投入度不夠,存在「應付」現象,很多課程甚至由學生自己來講,教師只在課後點評幾句。

由於課程設置不全面和教師角色的缺位,學生無法從課堂中獲得充足的知識,更缺乏對學科領域前沿知識的了解與把握。

因此,高校在進行研究生課程設置時,應注意課程體系的全面性,將課程的設置與學科專業知識緊密結合,使學生能夠真正學到學科專業知識;同時,不以科研成果作為考核教師的唯一標準,而將教師授課質量也納入績效考核體系,鼓勵更多優秀教師參與到研究生教學中來,分享他們的知識和科研經驗,使學生掌握更多更全面的學科知識和研究技能,以有助於科研能力的提高。

2.加強導師對學生的指導,將導師的指導水平作為導師聘任或招生資格審核的重要指標

目前高校對導師的考核、評價過於重視導師自身的科研成果和論文的發表,評價體系重科研輕教學,導致導師將大量的時間用於科研項目的申請和學術論文的發表,對研究生培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遠遠不夠。

另外,由於博士後、專業科研隊伍的建設落後於科研項目的需求,科研項目過度依賴研究生,導師沒有將主要的精力用於培養研究生的基礎研究能力和專業素養,而是為了完成科研任務,讓研究生過度參與到科研項目地完成工作中,這一現象在理工科院系更為突出,致使研究生在夯實基礎知識方面的訓練十分欠缺,不利於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同時,部分導師還兼任各種行政職務,基本無暇指導學生,在就讀期間從未接受過導師有針對性指導的研究生比比皆是。

因此,這一問題需要從導師的聘任、考核等制度入手進行改進,要將導師對學生的指導情況、學生對導師指導的滿意度、學生學位論文的質量等要素納入導師的考核和聘任機制,將人才培養質量作為研究生教育資源分配的出發點,以培養質量作為導師招生資格審核和招生名額分配的主要依據,以制度手段引導導師重視研究生的培養,定期對研究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不僅保證研究生學術論文的寫作水平,更要從根本上保障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3.增強研究生的學術榮譽感,重視學術規範教育

歐美學者在對高校日益增多的論文抄襲現象進行研究後認為,學生之所以會抄襲,是因為對抄襲的嚴重性沒有一個客觀的認知,他們認為與考試作弊等其他不端行為相比,論文抄襲只是一種輕微的違紀行為,而高校和導師也沒有採取恰當的措施來遏制抄襲現象的產生。

為此,北美 200 多所大學共同發起,在杜克大學成立了學術誠信中心(Center for Academic Integrity),該中心的主要職責就是告訴學生什麼是學術誠信,學術誠信為什麼重要,通過建立榮譽準則(Honor Code),向學生傳達誠實、信任、公平、尊重和社會責任感等基本價值觀,並讓學生簽署學術誠信保證書。

所有低水平學位論文的出現,除去個人能力原因,歸根結底都是由於學生缺乏學術榮譽感,沒有將學術研究當作一項兼具社會榮譽和社會責任的工作,也沒有意識到學術誠信是個人道德品質的體現,需要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加以對待,以至於在學位論文中出現敷衍了事甚至抄襲的現象。

因此,我國高校可借鑒歐美高校的做法,成立專門的部門或機構來培養學生的學術榮譽感,監督學術誠信問題,並負責學術規範教育。從研究生入學開始就告訴學生學術研究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彰顯的道德素養,將喚起學生的自我學術榮譽感作為提高科研質量和論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時,開展系統的學術誠信和學術規範教育,幫助學生識別什麼樣的行為是學術不端行為,並向學生普及學術規範所涉及的知識,使學生具備使用規範性語言和規範性方法進行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學位論文抽檢是在授予學位後對學位論文進行的抽查,這意味著這些論文都是得到了論文評審專家和答辯委員的認可,並由各高校學位委員會一致同意授予學位的論文。從邏輯上而言,是不應該出現問題的。

可是對於 5%的抽檢比例而言,卻出現了 1.76%的「不合格論文」,如果加大抽檢比率,「不合格論文」出現的比例可能還會有所提高。

而這對於已經授予學位的學位論文來說,只要出現「不合格論文」,不論比例高低,都是不能容忍的現象,都反映了高校在學位論文質量把關上的疏漏。

因此,隨著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對學位論文質量的把關必將成為保障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在現有的體制機制下,充分調動高校、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共同致力於學位論文質量的保障和提高,將是未來的研究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推薦閱讀:

arXiv 為你科研Idea佔個坑
怎樣構建有條理的學術論文?
[論文閱讀]BIER - Boosting Independent Embeddings Robustly
跟莆田醫院一樣黑,冒死披露論文公司五大坑
●需要發表論文的都有哪些人?(※關注我不迷路)

TAG:論文 | 學術論文 | 論文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