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江筆記】小記天啟年間的皮島

【直江筆記】小記天啟年間的皮島

本文是松浦章《明清時代東亞海域的文化交流》第二章的筆記。

書中,松浦章先生利用了藏於國立公文書館的《毛大將軍海上情形》(作者汪汝淳,晚明實學家,與天主教來往密切,其人詳參胡金平《晚明「汪汝淳」考》),來描畫毛文龍和皮島的實況。

(該書在北大圖書館、關西大學圖書館均有藏本,1990年《清史研究》全文刊載了點校後的全文)

毛文龍初到鎮江堡,以二百人擒叛將佟養正(不是壬辰戰爭里的那個佟養正),但是不久後在龍川(今平安北道龍川郡,鴨綠江口南側)被後金軍突襲,戰敗後逃亡到皮島(《東史約》),之後招募遼人屯墾,才有了一方大鎮。

《光海君日記》稱朝廷每年發餉銀二十萬,但是京中魏忠賢之輩多有貪墨,所以島上糧草專責朝鮮。(這別往東林頭上甩鍋,朝鮮又沒東林——但是這一說法非常不準確,往下看就是)

毛文龍到了之後,招徠遼民,「接屋甚盛,做一都會」。(《光海君日記》)其中不只有百姓,還有被脅迫從軍的「編剃遼兵」(漢軍)。毛文龍改皮島為雲從島,蓋取「雲從龍」之意。

皮島之地水草豐盛,原來是朝鮮的馬場(是的,朝鮮養馬都在島上養,可能是為了方便抓),但是湧入大量遼民之後,「草木盡於樵蘇」,基本都被開墾為農田。即使這樣,也不能滿足島上居民的生活需求。朝鮮仁祖就曾致書毛文龍,說皮島人多地少,轉運耗費很大,不如將老幼移到山東等地,留下壯男守島。可惜此議沒有下文。(其實姜曰廣也這麼勸過他,但是同樣沒了後文)

皮島周圍還有許多被毛文龍控制的島,如石城島(兵2000,田萬畝)、鹿島(兵1000)、長山島(兵300,田萬畝)、廣祿島(兵3000餘,田數萬畝)等,如星羅棋布,分布在黃海北部海岸。

皮島其實並不算大,但是因為安全,成了毛文龍的主基地。島上有百姓四五十萬,壯男十餘萬(《毛大將軍海上情形》說「丁壯盡編行伍」,所以可以認為兵數等於丁數),「有衣甲器械者」(這估計是毛部可戰之兵的人數)四萬餘人。

朝鮮自仁祖反正以後一力親明,對毛文龍也是有求必應(雖然背地裡日常罵就是了),每月助餉萬石;朝廷的援助主要從海上來,「天津歲三運,登萊歲二運」,每年有糧食十餘萬石,銀兩數萬兩;天津、登萊的商船被要求帶糧前來,以此換取在島上採購人蔘等物的資格,「每歲亦不下數萬矣」。

雖然說《毛大將軍海上情形》說每年的支援(近三十萬石)和島上屯墾收穫(屯墾每年可獲糧食十餘萬石)僅佔到「十之三」左右,按照島上的標準「月給糧三斗」計,四十萬人耗糧近百萬石也是合乎常理,但是沒有任何材料提及這高達70%的缺口如何填補。一種可能是這個「給糧三斗」的標準沒能執行;另一種可能是島上並沒有四十萬人——也有可能二者都有。

不過,島上百姓的生活並不好,朝鮮方面曾經多次在邊境發現從島上逃難的百姓,稱島上「饑饉日甚,以至人相食」、「飢餓顛卧,將填溝壑」。可見,在皮島的生活,同樣艱難。


附:《毛大將軍海上情形》原文


推薦閱讀:

宋美齡貌若天仙,張學良為何不敢要她?
《還珠格格》乾隆終於和夏雨荷在一起了?
媒體:個別地方寧讓民眾受凍也不許燒煤 要如何交差?
東南亞國家的生存之道
翁敏華:李商隱從歷史深處走來

TAG:明朝歷史 | 毛文龍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