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聞理想被狗吃了以後...

當新聞理想被狗吃了以後...

來自專欄明州世相

作者:龔晶晶

2012年10月,我扎著高高的馬尾辮第一次出現在寧波日報社的門前。

在此之前,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記者;在此之後,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好記者。

2012年,寧波晚報社會新聞部,人生中第一個記者節。

那10個月,大概是我人生中最勤奮的一段時間,最早到,最晚走,就連打掃的阿姨,都會自覺地提前來給我開門。沒有工資的日子裡,我卻每天都在期待,能寫出一篇好新聞。

「做不做這個新聞,取決於能否幫當事人真正解決問題。」這話不是我說的,而是師父教我的第一堂課。我很幸運,遇到的第一位老師是吳震寧。

師父是個出了名的「老江湖」,但凡別人啃不下的「硬骨頭」,總是他來。所以,那段時間,我做的最多的就是暗訪。最兇險的一次,是在餘姚高速路口堵打人的黑車司機,我裝作高中女生一臉天真地跟司機大哥套近乎問情況,結果剛上車,攝影老師探出窗外的鏡頭就被對方發現,幾十個黑車司機凶神惡煞地涌了過來,只差一點,就可能被他們堵住。

發稿的時間剛好撞上餘姚評選文明城市,所以當地很是重視,對此進行整治。如今,再去餘姚,路過那個高速路口,我再也沒有看到過一輛黑車。

這種成就感,前所未有。

2012年,象山港大橋開通前的採訪。那時還沒有一個熱詞叫做「霧霾」。

可漸漸的,我知道了這一行的辛苦。那幾個月我幾乎跑遍了寧波城區所有老小區,哪裡漏水了、哪家房屋開裂,甚至哪家又在小區里養雞養鴨……雞毛蒜皮的事充斥著每天的工作。感興趣的深度調查,則是大量繁瑣工作的累積。我記得,有一次,為調查公墓違規收費情況,我暗訪了鄞州區35家公墓,第一天就打了整整200多個電話。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別人,我家有人過世了,你們這裡怎麼收費?對方總會問:你家誰過世了?我想了一圈,回答:我師父。

整整一個月,五篇稿子的追蹤調查,最終推進了寧波公墓相關收費標準的出台和實行。

但更多的事,卻讓人灰心:加班到深夜,卻因為從天而降的合作關係被撤稿;因為熱心維權,卻被當事人利用,甚至倒打一耙。有一天,為幫一個記者做酒駕實驗,從不喝酒的我喝醉了,一個人躲在廁所里哭得稀里嘩啦,廁所離辦公室太近,我不敢哭出聲。卻在心裡一遍又一遍地問自己: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又沒有工資,也不一定能留下來,難道真的非當記者不可嗎?

可接下來太陽升起的每一天,似乎都在回答我,是,非當不可。

2013年,寧波下了好大的雪,這是某天加班的報社樓下

師父是個好記者,他總告訴我,新聞線索千千萬,需要幫助的人也很多,但作為一個記者,做不做這個新聞,應該取決於稿件發出後,能否真的替當事人解決問題。如果一篇沒有,那就寫兩篇,如果一年沒有改變,那就追蹤兩年……熬下去,總有辦法解決。

所以,才有了我追蹤時間最長的這則新聞。

2013年3月,有人向報社爆料稱近百名七旬老人2個月來沒有水喝,只能挑水度日。我去的這個地方就是坐落在深山裡的王家山。這裡最年輕的人,也有70多歲了。因為維修水庫,兩個月來,山上一直停水,老人們只能沿著滿是青苔的石板路上山挑水喝,一來一去就要幾個小時。報道一出,沒幾日,當時政府就答覆:問題已經解決。

可我總記得走的那天,有個奶奶握住我的手說,小姑娘,停水倒沒什麼。可你能不能跟政府反映下,這裡沒有公交車,我們年紀大了,下山的路太長,一走就是一天。

2017年2月,等我再次來到王家山,卻發現村口貼著一行喜慶的字:

原來,就在我上山前一個月,老人們盼了幾年的公交車終於通了。可我走訪後才得知是因為前陣子有幾位領導上山探望某高官的父母,其中一位隨口說,這裡什麼都好,就是沒有公交車……

臨行前,我更驚訝地發現:四年來,停水問題居然一直存在。一位老人告訴我,維修水庫後,山上原本供給這個小山村的水部分被引到山下年輕人多的村莊去了。於是每年夏天,他們都會停兩個月的水。

「他們說,等我們死了,這個村子也就消失了。」是啊,一個馬上就要消失的村子,還值得為它花錢搞基建嗎?

這件事,讓我第一次有了深深的無力感,也讓我第一次覺得,或許師父說錯了,這個問題雖不是記者能解決的。可起碼,我寫出來就能讓更多人看到:中國還有許許多多的王家山,一篇稿子或許無法阻止村莊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消亡,可起碼面對這些老人,我們不該漠然。

2013年8月,我已經畢業兩個月了,報社領導找我談話,誇獎稿子之餘,也告訴我,現在報社形式嚴峻,想進來,就要等名額。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年。我提著我最後的驕傲,拿著刊登著我稿件的厚厚一摞報紙,開始找工作。

2014年,南都周刊浙江站,走了很多地方,寫了23個樓盤。

2015年,採訪的企業家超過50個後,就再也沒有數過

2015年10月,當時已經是主編助理的我,正處於升副主編的節點,可骨子裡跑社會新聞烙下的印記,卻總是無法讓我的熱血平息。我記得離開的那個月,我拿的工資是9000元,面試鳳凰網的時候,我其實並不知道那個笑呵呵的面試官張登貴老師,竟然就是寧波新聞界那麼鼎鼎有名的人物。三次獲得中國新聞獎的他,就像是一座寶庫,讓我看到了新聞多變的廣度與深度。

我只記得他問我,轉正後月薪4000塊,第一個月試用1000塊你來不來?

我只問了一句:能做新聞嗎?

他說:能。

於是,我在所有人的詫異中,辭職,換房子,換工作,重新開始。

2016年,鳳凰全媒體走進寧波,連續7天碼稿到12點初體驗

2016年,走荒村、蹲垃圾填埋場、進精神病院……自己定的選題,跪著也要做完。

2017年3月,最後一次以鳳凰網為名的採訪。據說最後一篇稿子還拿了個全國一等獎,也算善始善終。

雖然做到了首席記者和微信主編,可在市場面前,新聞似乎變了。人們總用價值來形容它,我可卻覺得,真正的新聞,就是無價的。

真正新聞人就應該成為這個世界的掃雪工,假象、虛偽、流言,有時就像一場大雪,把這個世界蓋住了,大家出來賞雪會說,這個世界真美啊!但是,被雪蓋住那個世界才是真實的,所以,我們需要掃雪工,把那些誘惑人的假象清掃掉,就算你們在掃雪的時候有人會罵你們,但是只有你們自己心裡清楚,你們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

於是,27歲生日那天,我辭職了,為了所謂的「新聞理想」

這大概是記者生涯里,最美的一張照片,在2016年的王家山。

幸運的是,當每一次深度調查不再以記者之名,眼前的世界反倒遼闊了。我走訪吸毒者、抑鬱症患者、越戰老兵、鼠疫倖存者……沒有稿費,還要倒貼路費。可我的心是安定的。因為我知道自己做的是對的。

百年滬甬航線消失之謎 受到鳳凰衛視資訊台前台長曹景行先生等人關注及轉發;

寧波鼠疫慘案|得病的父親,被活生生釘進了棺木 受到《中國不高興》作者王小東等人關注及轉發,918期間引發很多寧波市民紛紛前往寧波鼠疫紀念館悼念;

「這片廢墟下有我14 個親人」,19歲寧波小戰士茂縣抗災實錄 引發社會公益組織關注後,2天內集結240人組成幫扶小組,對新磨村15個孤兒進行長期助學。

……

如今,我人生中寫的第一本書,也將於今年年底出版。

2017年11月,受邀回大學做主題分享,我的主題就是新聞理想。

2017年,當記者不再成為一種職業。似乎,它又回到了我最初憧憬的樣子:能說些真話、能改變一些事,還能獲得人們的尊重。

很慶幸,走到這裡,新聞不朽,而我依舊熱血。

龔晶晶

寫於2017年11月8日,第一個不屬於我的記者節

明州世相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歷史圖片部分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後台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明州世相」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是什麼時候、哪件事讓你放棄了理想或覺得理想遙不可及?
從生日查找適合你的理想伴侶
孫悟空的理想是什麼?
在你猶豫的時候,請先穿上跑鞋
給 sci-hub 做鏡像需要多少存儲空間?

TAG:記者 | 理想 | 做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