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小龍:請留心自己孩子眼睛的「白瞳孔」
最近發生的「小鳳雅」事件,讓視網膜母細胞瘤這種疾病得到了廣泛關注。視網膜母細胞瘤到底是怎樣一種疾病?原解放軍總醫院、武警總醫院教授與主任醫師紀小龍為你權威解讀。
文 | 紀小龍
特別提示:1. 早期發現可以治癒,晚期便丟了性命。
2. 正常瞳孔裡面是「黑暗」的,一旦看進去「白」了,需要立刻就醫。
3. 嬰幼兒自己沒有語言和判斷能力,自己不會表達視力的異常。唯一有效的早期發現途徑是年輕的父母要「眼對眼」看看孩子的瞳孔。
「大夫,請您給看看我這孩子眼睛的瞳孔怎麼發白了呢?」這是位年輕媽媽的問話,她的女兒還不到三歲,她偶然發現孩子左眼瞳孔里發白,在暗處有時像貓眼一樣閃光,孩子視力也不好了,於是趕緊去看病。檢查結果叫「視網膜母細胞瘤」 ,英文叫retinoblastoma,簡稱RB。最後做了左側眼球摘除術。為什麼RB殘忍地奪走了可愛寶寶清澈無邪的眼球?
視網膜母細胞瘤,顧名思義,是從視網膜長出來的惡性腫瘤。什麼是視網膜呢?這得從眼球結構說起。
眼球的結構主要包括眼球壁和內容物。眼球壁分外、中、內三層。
外層由角膜和鞏膜組成,起維持眼球形狀和保護眼內組織的作用。前1/6是透明的角膜,通過它能看到黑褐色的虹膜,即黑眼珠;後5/6是鞏膜,即「眼白」。
中層又稱葡萄膜、色素膜,包括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三部分。其中脈絡膜佔了色素膜大部分,因其富含色素,可以遮擋光線,為眼球成像形成暗箱。因此從黑眼珠中間的瞳孔往眼球里看也是黑的。
內層就是視網膜了,它是一層透明的薄膜,是眼球的感光部位。人的眼睛能看到五彩斑斕的世界,它可是功不可沒。
眼球的內容物有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房水不斷地循環起潤滑和營養作用;晶狀體通過調節曲率使物體成像更清楚;玻璃體則為眼內成像提供了一個透明的空間。
大多數帶「母」字的腫瘤都是惡性的。視網膜母細胞瘤也不例外,它是嬰幼兒疾病中除白血病外最常見、危害性最大的腫瘤。它主要發生於5歲以下的兒童。
一般來說,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發展常分為四期:①眼內生長期:②青光眼期;③眼外蔓延期;④轉移期。
早期瘤體小,無明顯癥狀。當腫瘤增大到一定程度,會出現斜視,瞳孔區有黃光反射、瞳孔散大等癥狀。由於視力喪失,瞳孔開大,經瞳孔可見黃白色反光,故稱為「黑矇性貓眼」或白瞳症。事實上當瞳孔出現黃白色反光時,病情已發展到相當程度。所以嬰幼兒斜視為早期發現本病的線索,此時要去醫院詳細檢查眼底,以診斷或排除本病。
只要是早期,現在醫學就可以治癒;如果到了晚期,即使摘除眼球,也可以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診斷非常重要,這不僅決定了是否需要摘除眼球,還關係到孩子的生命。
如何才能發現它,將其扼殺在早期呢?最實際的方法是多和孩子的眼睛進行交流吧!
如果腫瘤不斷長大,影響前房和脈絡膜的血管時,房水循環不暢,則眼內壓增高,此時引起明顯的頭痛、眼痛、眼球膨出,形成「牛眼」等。腫瘤再進一步可穿破角膜或鞏膜向眼外蔓延,也可沿視神經或視網膜中央血管向眶內或顱內蔓延,晚期甚至可經血液循環向全身各器官轉移。
「為什麼偏偏我的孩子得這個病?」這是很多家長不解的問題。目前,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發生有3種情況,也許你的孩子是這其中的一種。
1. 約40%病例是由患病的父母遺傳或正常父母生殖細胞突變所致,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這類患者常發病早,多數為雙眼發病。
2. 約60%病例是由自身視網膜細胞發生突變所致,發病較遲,多為單眼發病,不遺傳。
3. 少數遺傳性病例中還發現13號染色體長臂中間缺失。
視網膜母細胞瘤雖是惡性度很高的腫瘤,但其單眼患病的治癒率高達80%~90%。它的代價往往是摘除眼球,不少家長不忍心,或選擇逃避、放棄,這樣最終會導致孩子的死亡。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除視網膜母細胞瘤外,還有很多眼病也可以出現瞳孔內有黃白色反光,如眼內的某些炎症、先天性眼部異常等,如果孩子的眼睛有異常表現,不要置之不理,如果發現有黑矇性貓眼,也不要驚慌失措,一定要去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再作定奪。
紀小龍,著名病理學家,從醫40餘年。原解放軍總醫院、武警總醫院教授與主任醫師。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大健康領域相關問題,歡迎訪問:科學貓頭鷹 - 首頁;或者關注微信公眾號「科學貓頭鷹」與我們互動交流。
推薦閱讀:
※超高度近視是一個什麼樣的體驗??
※散瞳驗光度數會偏高嗎?
※老花眼真的可以抵消近視嗎?
※什麼是高級感眼妝?
※一畫眼影就又臟又丑真的顯low!這裡有單眼皮和雙眼皮眼影的全套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