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它,你畫的圖都是廢圖!

沒有它,你畫的圖都是廢圖!

來自專欄 AS國際建築與空間

你需要了解的6本建築及建築理論書籍!

1、城市意象

作者:凱文·林奇

一座城市,無論景象多麼普通都可以帶來歡樂。從《城市意象》這本書中我們發現——城市如同建築,是一種空間的結構,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長的時間過程去感知。城市設計可以說是一種時間的藝術,然而它與別的時間藝術,比如已掌握的音樂規律完全不同。很顯然,不同的條件下,對於不同的人群,城市設計的規律有可能被倒置、打斷、甚至是徹底廢棄。

目錄:

前言

第1章 環境的意象

第2章 三個城市

第3章 城市意象及其元素

第4章 城市形態

第5章 新的尺度

附錄A 關於定位的參考文獻

附錄B 方法的使用

附錄C 兩個實例分析

書目

譯後記

推薦指數:

標籤:城市設計,建築,城市規劃,城市意象

書評:

五要素 只是還沒加入生態可持續 綠色 低碳等等概念而已

隔層霧隔層紗的感覺,街道的美學就好很多,難道是翻譯的問題?

大學的時候就一直想看這本書,現在看覺得雖然這個世界變了好多,但是裡面的東西基本上還是適用的,而對於城市而言,裡面所講的在身邊都能找得到例子。嗯唯一有些不足的大概是排版上吧,附錄ABC的相對獨立但是又跟章節內容緊密結合,很多的圖都用於內文多處,看的時候不斷翻來翻去找圖片,其實圖片不多,基本上都熟記在心裡,所以大概也不算特別不人性化。關於城市記憶和意象,居然還提到普魯斯特,所以我也不知道自己早一點看這本書究竟能不能看得懂看得進。

如何學術地不迷路。

可惜對波士頓等城市不熟悉,以至於讀的時候面對大量的描述感覺與自己距離很遠,要是很熟悉的話讀起來的感覺肯定很不一樣。真希望什麼時候出一本寫天津的。

2、靜謐與光明

作者: 約翰·羅貝爾

路易?康是現代建築大師,本書以精緻的散文闡述了他的建築精神。第一章「靜謐與光明」從各個角度整理了康的演講詞,文字優美,充滿詩意;第二章「建築即精神」是作者對康建築精神的領悟,從建築內部一一講述;第三章「路易?康的建築」是康的八個代表作品,作為康建築思想的例證,簡潔直觀,大氣磅礴,充滿力量。

目錄:

再版序

前言

I 靜謐與光明:路易·康的話

喜悅

觸覺、視覺

驚奇

領悟、直覺

不可度量的與可度量的

知識

靜謐與光明

獨一性

創作

形與設計

地點

空間

結構體

平面

園與室

材料

牆、柱

機構

建築

建築師

教師

時間之外的時間

為什麼有建築?

II. 建築即精神

建築

現代建築

機構

形與設計

建築的任務

人類的地位

推薦指數:

標籤:建築,建築理論,設計,哲學,美國

書評:

一切不可度量之物都有存在之欲,藝術家要做的就是把它們從靜謐的陰影中帶往光明。

太講究ORDER或TAO了。

自然是所有被造物的創造者。

3.3 值得留意的第一章節。

房間里另一令人驚嘆的是光,穿透窗戶而入的光,屬於房間的光。在房間建造之前,太陽並不知道自己有多奇妙。人的創造,房間的製造,並不亞於奇蹟。試想,人可以要求擁有一小片陽光。

3、自然的建築

作者:隈研吾

隈研吾從對20世紀的建築反思出發,通過對建築史的回顧、梳理,並結合自己的建築實踐,對混凝土、天然素材、自然的建築等問 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在一個廣闊的背景之下,探討了日本建築的特點及意義,對於木材與環境問題、和紙建築的環境負荷、環境技術與文化等問題做了探討。

目錄:

序章

話說20世紀

1流水——水平建築,然後是粒子建築

2 石材美術館——割裂的修復

3 CHOKKURA廣場——與大地相互融合的建築

4 廣重美術館——賴特、印象派與多層次空間

5 竹子——萬里長城的冒險

6 安養寺——土牆的民主

7 龜老山瞭望台——自然與人工的界限

8 和紙——最薄的牆壁

終章

自然建築是可持續的嗎?

後記

推薦指數:

標籤:建築,隈研吾,設計,日本,建築理論,自然

書評:

及物|實踐篇

對建築哲學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當時就是被題目吸引的。作者在薄薄的小書里寫出了屬於自己的建築哲學,引發許多思考。建築,應該是和自然連在一起的。

對材料的掌控能力是每個建築師所必備的~我還太嫩,還有好多學習的地方,我覺得我也應該跟他一樣,沒做完一個項目,寫篇小總結,就當是自省吧~不斷思考,提出質疑~

一早就殺去圖書館把這本書看完了,對我來說,日本建築師中最欣賞的就是偎研吾。

很有感悟。

4、十宅論

作者:隈研吾

十種日本人的居住文化與要求,以及十種日本住宅的特點與功能。在房地產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日本著名建築師隈研吾從「人人都想有個家」的公眾心理出發,憑藉對建築史和建築市場的專業知識與判斷,探討消費者最實際的消費需求,綜合教育背景、文化偏好、社會階層對消費者群體進行細分,力圖讓只擁有模糊偏好的消費者清楚看到自己的具體要求:住宅結構、外觀、戶型,等等。書中配有日本社會階層劃分表,以及典型日本住宅的戶型圖和內部空間設計透視圖,實用並有趣味。

目錄:

前言

《十宅論》中文版序

譯序

分類的前提

Ⅰ 單身公寓派

1.70年代的空間發明

2.旅店空間模型

3.旅行和性的暗喻

4.床·電話·電視機

5.球拍和滑板

6.高科技·後現代的「脫臭器」

7.西武不及丸井

Ⅱ 清里食宿公寓派

1.西式風格的私家住宅

2.斷片的複製

3.家族團結的象徵

4.逃往自然

5.雙重束縛的空間化

Ⅲ 咖啡吧派

1.排除了共同體的酒吧

2.為了審視自我而去的酒吧

3.「咖啡吧」就是舞台裝置

4.將家庭排除在外的住宅

5.靠演技來驗證自我

6.外觀怎樣都好

7.對椅子的偏愛

等等

推薦指數:

標籤:建築,日本,十宅論,文化,設計與文化

書評:

語言:文脈依存構造。前面的單身公寓和清里食宿公寓派將的比較有趣,講安藤那段也不錯,其他就一般了。

這本書從內容上說應該是引進出版的隈研吾的四本書里最好的,涉及的內容很豐富,居住是建築的原點,既反映最基本的問題,也牽涉到社會文化的各個層面。不過這翻譯真的挺差的,大名鼎鼎的朱鍔老師果然是個沒料瞎折騰的跳樑小丑。

建築要體現其實用性。

寫的很細緻,雖然是80年代的作品,但現在讀起來也沒有陳舊或時代的隔閡感~~~。

5、場所原論:建築如何與場所契合

作者:隈研吾

日本著名建築師隈研吾在本書開頭對「建築必須與場所相連」這一哲學做了詳細的解說。本書包含了3?11地震災害後的新建築哲學,以隈研吾的15個代表作品和3個實驗為例,用詳實的彩色圖片和插圖做了詳細的解說。從歷史角度徹底分析了「場所」與「建築」的關係,以教科書的形式匯聚了各種分析。

目錄:

悲劇改變建築 「生產」拯救建築

1.龜老山展望台 ……消隱建築,復原山體

2.北上川運河交流館 ……出於環境保護和河川整治考慮的隧道型博物館

3.水/ 玻璃 ……通過水平要素連接海洋與建築

4.森舞台登米町傳統藝術傳承館 ……設計露天舞台,通過空白部分契合森林與建築

5.陽之樂家 ……一層塗有魔芋和柿涉的和紙保護建築

6.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 ……層層的縱格柵遮陽將廣重的雨水建築化

7.石之美術館 ……使用當地石材,聯繫建築與場所

8.宇都宮寶積寺站CHO 藏廣場 ……大谷石的記憶,場所的記憶

9.銀山溫泉藤屋 ……不同強度表面面層的重疊,聯繫場所和身體

9.銀山溫泉藤屋 ……不同強度表面面層的重疊,聯繫場所和身體

11.竹屋GREAT BAMBOO WALL ……萬里長城與建築的契合

12.安養寺木結構阿彌陀如來坐像收藏設施 ……使用基地土壤製作日晒磚方法的復活

13.根津美術館 ……通過屋頂重檐,契合表參道與建築

14.淺草文化觀光中心 ……通過堆疊木結構單層建築,設計中高層建築

15.格拉納達表演藝術中心 ……通過堆疊六邊形小建築建造歌劇院

16.傘·UMBRELLA ……更輕更軟的圓頂屋

17.水磚/ 水枝 ……受細胞啟發的游牧式·自律型建築體系

推薦指數:

標籤:建築,日本,隈研吾,設計,建築理論

書評:

給我整個的感覺就是,文藝的包裝下一部純粹的商業大片,隈研吾老師在這本書里強調場所,而不是場所感!我覺得這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這本書強調做設計要符原有合場所。而這個場所的範圍就會很寬廣了,就是我做了一個所謂的契合該場所的東西供大家賞玩,像商業電影一樣,我就是表達這樣一個東西,強加給看電影的人,可能我看不出來就是我的問題了,會讓感受不到的人產生一定的自卑感和文化水平低這樣的感覺哈!而不是我做了一個東西,可提供給不同的人去感受,每個人走在我的空間都會有一定的場所感~也就是似曾相識的感覺!不一樣的概念在《融境問道》里有!這兩本書相對說的是相反的話題,個人見解僅供參考哈!

1.排版太滿,頁面分割太緊湊,閱讀舒適感差。

2.項目解釋敷衍沒有「」自然的建築」,剖析的深入,沒有傳遞出隈研吾設計中的脈絡。

3.建議購買「自然的建築」。

封面的隈研吾這P上去P得有點假啊,從排版和書的尺寸來看應該都像不是日本出版後翻譯過來的產物,裡面好多篇的內容和《自然的建築》重複,只是多加了一些平立面圖。不過新加得內容還是一看

所感...內容忘光了...讓我如何評價呢。下次再看一遍再補充噢。

6、城市建築學

作者:阿爾多·羅西

在義大利的建築歷史中,很早就有建築師兼理論家的傳統。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系統的論著已經成為某些建築師陳述自己觀點的特有方式。在維特魯威(VITRUVIUS)寫作模式的基礎上,阿爾伯蒂(ALBERTI)創立了文藝復興的寫作模式。塞利奧(SERLIO)和帕拉第奧(PALLADIO)又發展了這種模式。塞利奧的一系列著作如同一部建築手冊,從古代建築一直寫到對未來建築的構想。與他本人那些已經完工的質樸作品相比,書中那些未被建造的設計方案更為重要。這些方案已經超出了本身作為設計作品的意義,因為它們被開始用來闡述許多建築類型。這種寫作模式後來為帕拉第奧所借鑒。在臨終的前10年,帕拉第奧寫下了有點兒像其生平簡歷的《建築四書》。在書中,他重新繪製了自己的設計方案和作品,以記錄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實際工作。無論是描繪古羅馬的遺迹,還是重新繪製自己的設計方案,帕拉第奧都首先關注現有建築原型中那些類型的起源、創新和變形。繪圖和寫作之間的這種相互關係因而成為建築傳統的一部分。

目錄:

緒 論 城市建築體和城市理論23

第一章 城市建築體的結構31

城市建築體的個性31

城市建築體是藝術品34

類型學的問題37

批判幼稚功能主義43

分類的問題49

城市建築體的複雜性55

紀念物和經久理論59

第二章 主要元素和區域概念63

研究區域範圍63

居住區是研究區域65

單體住房70

柏林住房的類型問題72

田園城市和光明城市82

主要元素85

城市元素的動力87

古代城市92

轉變的過程93

地理和歷史;人類的創造96

第三章 城市建築體的個性;建築103

建築是科學107

城市生態學和心理學112

如何定義城市元素114

等等

推薦指數:

標籤:建築,建築理論,城市,城市建築,義大利

書評:

雲里霧裡。沒看懂,估計再學個三四年也不一定看得懂。

寫論文時,模模糊糊地看過,懵懵懂懂,後來明白,很多問題出在翻譯上。

一邊看英譯本一邊隨意瀏覽。

終於讀完了《城市建築學》 ,自己對於自主性建築的理解又通透了點,可以說羅西對於自主性建築的貢獻還是很大的。

圖 文字 / 來自亞馬遜,豆瓣

封面 / PINTEREST

需要設計資料可以關注公眾號

官網:asarts.cn

公眾號:AS國際建築與空間

公眾號:建築留學

建築食堂 了解一下!

需要設計資料的可以關注微信小程序「建築食堂」


推薦閱讀:

歐洲建築簡史(四):巴洛克
從《梁思成與林徽因》看中國當代文化藝術之頑疾
OSU建築史 (4):古羅馬建築

TAG:建築設計 | 建築學 | 建築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