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新風系統掃盲帖:關於新風系統,你了解多少?

2018年度新風系統掃盲帖:關於新風系統,你了解多少?

十幾年認知又雙叒叕被顛覆了 | 2018年度新風系統掃盲帖

開篇前言:

2年前,也就是2016年4月,2篇科普文《一個月不用拖地是鬼話還是真相?》(下稱「原文」)《只有智商下線時,空氣凈化器才能除甲醛》(下稱「續文」)讓許多小白大呼過癮,對空氣質量的認知立刻上升到了專家水平,這也是確實代表了過去十幾年懂行的人對新風的普遍認知,對新風走入家庭住宅和商業機構立下汗馬功勞,深深鞠躬表示感激!

2年過去,專家們如果還照此科普文,研究上送上排、下送上排、上送下排,而把自己心愛的房子改造得天翻地覆時,無數享受過新型新風的童鞋就要在一旁「嘿嘿」了。

2年里,科技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消費級電子產品市場,中國製造已經甩開國外幾條街了。但是,新風普及率,日澳100%歐美95%, 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呢,還不到1%。 so sorry? so surprise? why? 一方面與人們對環保健康的意識還沒提升有關,一方面傳統新風並沒有效解決國內用戶遇到的問題,從而沒有獲得口碑相傳的市場。

經濟快速發展,物質越來越豐富,醫療水平也越來越高,疾病卻越來越多……調查已研究證明,目前發現的上千種疾病,68%與空氣有關。說到底,還是新風不夠普及惹得禍。要普及新風,已不能再靠傳統新風了。

慶幸的是,時代召喚了一批有使命感有實力的團隊,問世了一批給力的產品,開始來改變這個世界,中國製造開始也在新風領域發威!

筆者照著原文舊瓶子,裝點新酒給大家嘗嘗,再次掃盲,開啟環保健康新生活,科技改變未來。

原文篇幅較長,且過時信息較多,本文撰寫儘可能兼顧新舊信息,即使不讀原文只讀本文,亦不影響對新風系統的大體理解,不影響掃盲。

本文也較長,閱讀預計需要15分鐘。沒耐心看完本文的,可以直接跳到問題6,坐享答案。

問題1:室內空氣存在哪些污染危害威脅?(原文沒提及)

這是所有問題的根源背景:

  • 缺氧:CO2濃度過高形成污染,通常說的換氣指CO2和O2兩種氣體間的換氣。缺氧會加速個器官的衰老,誰讓O2是人細胞的主要養分呢。尤其是腦神經,直接體現就是變笨或者神經質。
  • 物理污染:PM2.5、灰塵、過敏源等固態顆粒物。
  • 病毒污染:病毒、有害細菌,其尺寸上接近於細微固態物
  • 化學污染:甲醛、苯類化合物、氨氣、氡氣、一氧化碳,是氣態物

如果原文能從這個全面的源頭開始不懈地尋求答案,就不會把一個重要的出路忽視掉,也不會把一些解決方案搞得很複雜,更不會導致一些錯誤性的結論。這也是筆者再忙也要抽時間撰寫此文的原因,儘管筆者家裡早已將以上污染徹底解決,其中走了幾十萬元的彎路,而最終有效的解決方案費用在萬元間,已經適合開始普及到家庭住宅和政企事業機構了。

問題2:新風應該起到什麼作用好處?(原文沒提及)

根據污染源頭,很快就明白一款好新風起的作用應該有:

  1. 防缺氧。 降低CO2濃度,增加O2,保持新鮮空氣清新,這是新風這個名稱最早由來,
  2. 除物理污染。PM2.5與灰塵等顆粒物,過敏源等。
  3. 除病毒污染。病毒、有害細菌。
  4. 除化學污染。甲醛、苯類TVOC、氨氣、氡氣等。

此外,新風還可以帶來以下驚喜收穫:

  1. 幾個月都不用大掃除,大大解放打掃衛生的時間和辛苦
  2. 驅除異味(超過30秒後嗅覺會自適應多數異味,你聞不到,但外人一進室內卻能聞到)
  3. 不用擔心晚上開窗導致人身財產的不安全
  4. 不怕外面太吵
  5. 不怕颳風下雨
  6. 傢具不怕發霉,壽命減短

10大作用,從安全層面防治疾病、從改善層面提升體質健康、從享受層面提升生活品質。

問題3:發達國家歐美日澳等啥情況?(原文沒提及)

答:這些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人民特別懂得享受。

人家室外空氣很好, 霧霾PM2.5,對不起,找不見,所以人家的新風不是防霧霾用的(僅憑這一點可以得出結論國外新風與國內應該不一樣)。

人家很清楚換氣的一萬個好處,也很清楚不換氣的一萬個壞處。尤其是日本政府,居然還強制房子交付時必須裝新風!有人問:既然室外沒有PM2.5,那為什麼不開窗通風呀! 憑啥讓勞資花冤枉錢裝新風?日本政府太TM坑爹!

說到底,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太懂得生活享受了:開窗冷、開窗熱、開窗不節能(這可是人家很注重的哦,比較普遍的「轉門」也是出於這方面考慮),怕過敏源,怕病毒,怕颳風,怕大雨,怕不安全,怕被盜,怕掉下去,怕吵鬧,資本主義人民實在太矯情!!!

更有意思的是,人家很多新風,只有高低檔可調節……居然不能關,這是什麼鬼,碎碎念……

問題4:新風、空氣凈化器、空調可以相互替代嗎?(與原文略有不同)

一個大寫的NO!

新風系統,空調送風模式,空氣凈化器這三個是完全不同的三個設備,之間不存在替代關係。

新風:將室外新鮮空氣引入到室內,將室內物體揮發與人起居生活產生的污染廢氣排出到室外,是一種外循環。

空氣凈化器: 將室內空氣反覆凈化,是一種內循環,與室外空氣並不交換。 對凈化物理污染作用明顯,但對化學污染的效果,幾乎為0,對缺氧問題更是無可奈何。

空調: 空調涉及的風路是內循環,涉及的能量才是外循環。也就是說,將室內的空氣吸進機體,將其中的能量與室外的進行交換後,再吹回室內,有簡單的過濾作用(初效級別)。所以那些幻想空調能像新風一樣換氣的同學,這個夢不要再做了,原理不一樣。如果空調能換氣,懸掛在外面的外機,那麼臟該怎麼更換或清理保養?無解!空調可替代空氣凈化器,但無法替代新風。再舉個簡單例子:中央空調可以作分區控制, 但中央新風無法作分區控制 ,因為有相當於一部分風路是從中途管道中分開的,若關閉某個分區,風量損耗極大。

以上比較得出結論:如果以為關著窗戶,開著空調送風或者空氣凈化器就可以完全解決空氣質量問題是不可能的,甚至會影響健康。

問題5:新風系統的實現方式有幾種?(與原文有很大不同)

既然新風是室外與室內空氣的外循環,就可以分為三種:

單向流負壓方式:通過一個出風孔將污濁空氣排出,形成負壓,負壓將室外新風通過門窗縫引入。排風扇就是這種方式。

原文作者極度貶低這方式,筆者十分認同:1、廁所本來往通往地底下排的管道,隨著負壓,異味也吸上來了,地漏也是如此,「滿滿負壓味」這是原文作者的評價; 2、室外霧霾過敏源病毒也隨著門窗縫裡進來了,門窗縫是無法過濾這些的。

雙向流送排方式: 通過兩個孔,一個孔送風進來,一個孔排風出去。 這是原文推崇的。雙向流特別得注意一點:避免」風短路「(指送進來的新風被排風走排走了,形成一個閉環風路,自行腦補電路正負極短路)。一旦短路,新風效果幾乎為0。 為避免風短路,得通過長長管道將送風口和排風口隔得遠遠的,於是就有了雙向流的中央新風。風量越大,兩個口距離就需要隔得越遠。

單向流正壓方式:通過一個取風孔向室內送入新風,形成正壓,正壓將污濁空氣從門窗縫排出。原文篇幅較少。

敲黑板,提批評:由於原文當時視野的局限, 也由於之前科技水平的局限,某些技術成本高昂:

1、導致原文作者對「單向流正壓方式」關注不多, 但是原文問題6「不弔頂也能做新風嗎?」的簡便新風方案里,對這種方式略有提及,並評價「效果可以,不用管道,不用吊頂,不用地鋪,是不是好心動?」 只是在今天來看,仍顯得有點複雜,且忽視了正壓(不怪他,那時候的技術和成本不敢對正壓效果有奢望),而是通過各個房間的負壓排風扇來組合實現效果(原文作者不是剛抨擊完滿滿負壓味么,可見原文作者邏輯的不夠縝密,或者說時代局限導致的自我矛盾)

2、導致原文大部分篇幅都集中在中央新風系統方案上以及野路子方案上,其方案繁雜性和施工複雜度,保證讓外行人看得雲里霧裡,覺得原文作者很牛逼。 了解《中央新風的13大缺陷》後, 你才明白:複雜≠先進!科技改變未來!

問題6:說了這麼多,到底該怎麼選新風?(掃盲)

開篇提到了新型新風, 本文問題1也提到國外新風和國內應該不一樣,本文問題5中也看到只有單向流正壓方式有出路可走,成功的希望越來越近,不妨沿著科技與時代的脈絡來看一看:

一、第一代新風:單向流負壓方式的排風扇

通過一個出風孔將污濁空氣排出,形成負壓,負壓將室外新風通過門窗縫引入。排風扇就是這種方式的代表。

效果:室內空氣極度污濁時,能起到一定的換氣防缺氧作用。 對除甲醛幾乎無效,對霧霾、病毒還有加劇作用。

價格:數百元。 安裝:打孔、更換玻璃,一小時完成。

第一代新風的缺陷(受到原文極度貶低,筆者亦十分認同):

1、廁所本來往通往地底下排的管道,隨著負壓,異味和病毒也吸上來了,地漏也是如此,「滿滿負壓味」這是原文作者的評價;

2、室外的霧霾、過敏源和病毒也隨著門窗縫裡進來了,而門窗縫沒有過濾能力。

3、風機性能和噪音的制約,不足以承擔大風量,從而效果微弱。

二、第二代新風:雙向流送排方式的簡單過濾中央新風

通過兩個孔,一個孔送風進來,一個孔排風出去。避免」風短路「(指剛送進來的新風就被排走了,形成一個閉環風路,自行腦補電路正負極短路)。一旦短路,新風效果幾乎為0。 為避免風短路,得通過管道將送風口和排風口隔得遠遠的,風量越大,兩個口距離就需要隔得越遠。有了長長管道,就有「中央」一說,就有了中央新風。

中央新風聽著像中央空調高大上,以為像中央空調一樣先進,但由於兩者原理完全不一樣,想沾「中央」的光,代價是極大的。中央≠先進!

中央新風起源於歐美日澳系等國家,如松下、三菱電機、霍尼韋爾。由於這些國家室外幾乎沒有PM2.5,新風只需通過風阻極小的初效濾網(阻擋毛髮柳絮),就達到換氣防缺氧效果。由於沒有風阻極大的高效濾芯,對風機性能和噪音控制技術相對也簡單很多。 這是國外市場。

而且兩個風機各自負責一進一出,對風機性能和風噪控制技術要求也不高。

國內市場卻不一樣, 即使藍天白雲PM2.5仍50~70,對人體威脅仍是極大的(重金屬和各類工業化合物),加上現在變異病毒越來越多,沒有高效濾芯是絕不行的。於是開始在原產品基礎上進行改造,生硬地加上過濾箱或者高效濾芯,有的受原結構設計影響能放下的只有巴掌大濾芯,由於熱交換模塊在裡面仍佔據了一個主要的空間,看起來很複雜很牛逼的樣子, 但複雜≠先進!

效果:此時性能和風噪水平已比國外原品大打折扣。(1)換氣防缺氧有效果,但遠不如國外原品。(2)除霾效果一般。(3)

價格:數萬元。傳統設計本身成本高,加上國際品牌溢價高,進入中國後的中間渠道又多,各項成本居高不下,自然價格就高了很多。 既便遇到老總是你兄弟,老總的成本也是省不下來的。

筆者要說一句:在消費級電子產品上,如今中國製造已甩開國外幾條街,不要再迷信洋品牌了。

三、第三代新風:雙向流送排方式的高效過濾中央新風

第三代新風以遠大和眾多假洋牌子的國產中央新風為代表。隨著空氣凈化器在國內已普及了五六年,一部分國產中央新風終於跟上更新換代的步伐,給主機內部加上強有力的過濾系統。

由於風機性能和風噪控制技術仍無太大進步,很多新風不得不採用靜電除塵模塊來配合物理濾芯,優點是風阻小、噪音低,但有臭氧風險,造成比PM2.5還嚴重的二次污染。 雖然宣稱達到國家標準,但達標≠無害。靜電除塵模塊看起來很複雜很牛逼的樣子, 但複雜≠先進!令人欣慰的是,隨著風機性能和成本的逐步突破,現在一些中央新風逐步摒棄靜電除塵,而選擇無二次污染的純物理濾芯。

效果:(1)換氣防缺氧有效果。 (2)除霾效果良好,但要求房子密閉性相當良好。(3)除甲醛等化學污染,略有提及,不敢正視效果。

價格:數萬元。成本上實際比第二代新風有增加不少,但由於都是國產,實際市場價不會比國外品牌高。

第二代第三代新風(中央新風)的缺陷:過去近10年,國內市場主要集中在有管道的中央新風上(當然也少部分無管道的一些小機市場,由於性能沒有突破而一直抬不起頭)請看中央新風的主要缺陷(感謝@吳峰 提供):

再補充一點,主卧次卧之間,卧室客廳之間盡量不要採用一根管道分支的方式(很難避免),腦補一下,你跟另一半在做羞羞的事情,或者說一些兩口子的悄悄話,沒想到另一個房間的抓狂吧。風道傳聲,這在很多影視作品都能看到,這是真的!

四、第四代新風:大風量單向流正壓無管道新風

通過一個取風孔向室內送入新風,形成正壓,正壓將污濁空氣從門窗縫排出,隨著近2年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進入製造業,真正解決室內空氣質量問題的產品近2年才開始問世,真正提升中國新風普及率的時期才剛開始,大風起兮雲飛揚,大風量單向流無管道正壓新風的時代才真正來臨(常稱無管道新風),以西電耐斯、空氣堡、皓庭為代表,幾乎都是短短一兩年時間超過了前幾代新風積累了多年的水平。

第二、三代新風,說白了卡在了風機性能和風噪控制技術上,這種限制集中體現在:

限制一:不敢用過濾性強大、容塵量高、無二次污染但是風阻很大的純物理濾芯。

限制二:不敢奢望可接受的噪音水平下輸出大風量,從而不敢奢望強有力的正壓方式來實現理想的防霧霾除甲醛(換氣是問題不大的)。既使面臨10多個缺陷, 也只能採取一進一出的方式,一個風機強制輸入空氣,一個風機強制排出空氣,通過長長管道上送上排、上送下排、下送上排到各個區域,還要隨裝修工程一起設計風路以便防止「風短路」。

由於進風有能量損失,排風又有能量損失,能量損失很大,不得不加上全熱回收模塊,然後又在全熱回收上大做文章,大大增加體積和成本,增加風阻,增加噪音,增加維護難度(親水的全熱交換的紙質材料無法清洗成為一個大坑、顯熱的金屬材質好清洗但幾乎沒什麼回收能力,純屬噱頭),容易漏風而出現混風(有廠商為了出風口溫度舒服還故意設置混風),而且為了形成正壓排風量得小於送風量,總體回收能量遠小於宣稱比例。關於這個,筆者將另開文章全面詳細論述「熱交換」這個偽命題,包括中國南北方差異的實際情況。還是那句話:複雜≠先進!

性能與噪音,互相制約,是新風需要平衡的關鍵,這就好比手機性能和功耗之間的關係。

傳統的大屁股電視機,比現在的液晶電視要複雜得多,哪個更先進?帶上「中央」的東西,並不一定代表先進,就好比歷史早期就有過所謂的「中央採光」,也是通過長長通道從室外採光給多個地道或暗室里照明。 隨著電力和照明的發明,這個需求已經消失了。當然這樣的例子現在人很難想像。

第四代新風,重點突破了性能問題,突破了限制一,如今多數第四代新風可以做到。

而突破限制二,能夠形成有效的正壓,將換氣、防霾、除醛等需求一步到位的,只有少數第四代新風可以做到。

2017年開始,萬科等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在新樓盤交房時,離地面1米左右的距離開始預留了無管道新風孔,可見未來之趨勢。

有人會問:雙向流的有一個風機專門排風,而第四代新風通過門窗縫排風,靠譜嗎?

答:不要小看門窗縫,關著門窗,室內之所以有PM2.5,就是從門窗縫進來的,而且是室內室外氣壓均衡的情況下PM2.5都進來了。 廚房做飯的時候,油煙機以2000~3000m3/h風量往外排風,室內並不會抽成真空,就是因為門窗縫會迅速補充對應非常大的風量。

效果:(1)換氣防缺氧效果明顯,由於風量沒損耗,輸入多少風量就有多少氧氣。(2)防霧霾效果明顯,由於形成有效正壓,室外霧霾進不來,空內霧霾不斷稀釋和過濾,很容易實現個位數甚至。(3)除甲醛效果明顯,由於形成有效正壓,室內遊離甲醛呆不住(包括其它有害氣體)。

價格:萬元以內。由於不要需要長長的管道和複雜施工,總成本和複雜度大大降低,資金可以更多花到主機上面。普及率大大提升,並且隨著量產規模越大,越有助於成本的降低。

五、該如何選擇新風的風量?

有兩種標準計算,取其最大值,作為實際需要多少風量。

註:中央新風按標稱風量的40~60%折算風量,才是實際風量,無管道新風不用折算比例。

一、換氣補氧:人均風量是30~50m3/h,氧氣才夠正常需要。 孕婦、病人和小孩尤其在運動時需要更多氧氣(人均60~120m3/h),細胞才不會處於缺氧狀態。

客廳若常呆5個人,則需要150~250風量。人越多則需要越大風量,才不缺氧和難受。

常見主卧,若帶小孩3個人,則需要90~150風量,若2個人,則需要60~100風量。而卧室要求安靜再安靜,所以靜音檔風量再小建議不要低於60風量。

二、除醛防霾:理論上,房間面積x層高3m≈風量,新風會充滿整個空間,形成換氣一遍的效果。

現實和理論是有差距的:1、門窗縫會排出一部分乾淨的新風,因為臟空氣並不會全部先走,有的會和新風混合在一起再排走。2、室內各類物體造成阻力,形成風量損耗。

所以,針對一般要求,實際所需風量≈面積x5,針對高要求,實際所需風量≈面積x10(腦補中學物理蓄水池一邊進水一邊放水的情形)

舉例:100平米,一般需求是500風量,高要求是1000風量。 有人說風量大了會覺得室內有風感,這個面積即使全屋有3000風量,人們也很難感受到有風感,一般風速儀也測不到。

特別需要注意:留意靜音檔的風量是多少,尤其是在卧室,不可能休息時會開高檔,靜音檔風量夠不夠,是一晚上能否享受好空氣的關鍵。以16平米的卧室空間,一般要求,而需要16*5=80左右風量,按高要求則需要16*10=160風量。 甲醛一般遊離在60~100cm的高度,與躺下休息的高度很接近。

經常有違心商家,以各種理由告訴你不需要太大風量,他只想讓你買了就完事了,並不負責你的效果。甲醛、霧霾、缺氧,他也就給你講一方面,不敢全面提及。

標準參考:2001年《夏冷冬熱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 、2002年《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 18883-2002、2004年《健康住宅建築設計要點》(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中心制定)

問題7:關於原文,你還想指出什麼問題?

大錯誤Big Error1:居然說新風不能給新裝修的家去甲醛!

原文問題5提到:新風不能給新裝修的家去甲醛,唯有開窗。開窗風量在1000~2000,這個是新風遠遠不能達到的。 這不能怪原文作者,上世紀的手機(叫「功能機」區分於現在的「智能機」),的確不能玩王者榮耀。 在2015~2017年間,一台品牌中央新風300左右風量的報價下來1萬5千元,要達想到1000~2000風量,得4~7台,造價6~10萬元,貧窮會限制很多人的想像。 即使口袋銀子足,你家裡怎麼吊頂安裝4~7台中央新風?一台中央新風的管道基本就把一層多間房子的吊頂走完了。

事實上,有了第四代大風量無管道新風,普通家裡安裝1000~2000風量已經很輕鬆,持續正壓的大風量,完全可以讓室內甲醛為0了, 新裝修的家,也可以幾天快速入住。

大錯誤Big Error2:居然說壁掛新風,不想提,送風排風口離得近,噪音大,風量小,循環慢,貴!

原文問題9提到:壁掛新風,不想提,送風排風口離得近,噪音大,風量小,循環慢,貴!這幾點在第四代新風「大風量單向流正壓無管道新風」里,一個都不存在:(1)只送風,利用有力的正壓向門窗縫排風,完全不存在風短路。(2)噪音小偏偏還有大風量,這才是飛躍性的進步。 (3)大風量可以在適用面積里分分鐘形成正壓,開始排污, 是目前效果最好的。 (4)沒了管道和熱交換成本,把成本用到更值得用的地方,總體費用低了很多,有了平易近人的價格,普及到中國千家萬戶的時代終於來臨。


推薦閱讀:

小米空氣凈化器值得購買嗎?
北京沙塵加霧霾,購買家用空氣凈化器的注意事項
凈化卧室空氣 睡個好覺(ecoor原創)
需要的隨身空氣凈化裝備,帶來自由的新鮮空氣
醫用級凈化器 不適合家庭(ecoor原創)

TAG:空氣凈化器 | 新風系統 | 空氣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