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沒有巴菲特?
今天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提問,題目是中國為什麼沒有巴菲特?
這個問題很有趣,說自己的想法之前,先說答案,中國當然有「巴菲特」。
但是中國當下的土壤難以量產巴菲特,分幾個方面來看:
1、環境本質上:我們處於工業化社會初期,WTO後經濟迅猛發展,造富效應明顯,使得賺大錢和賺快錢顯得很容易,整個社會環境投資環境急功近利,這不是中國獨有了,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初期有著同樣的過程,這種的大環境下,能靜得下心,踏踏實實用時間來驗證長遠的選擇的人寥寥無幾,然而這恰恰就是巴菲特得以成為所謂標杆的最重要因素。
2、專業能力上:這牽涉到教育,資本市場才發展不過幾十年,前幾代的市場參與者不可否認的在投資交易的專業水平上是欠缺的,這不僅僅是它們本人的原因,因為父輩成長於農業社會時期,沒有資產的意識,包括我的父輩,從小對我的教育,對風險是嗤之以鼻的,任何時都要以穩為本,所以普遍缺乏理財的能力,也就是財商了。
3、 輿論媒體上:大部分媒體此前很長一段時期,其實大多都是利益的口舌,說個貼近普通投資者的,你們人人都一隻股票一拿拿五年,沒了傭金,券商都去喝西北風嗎?少了多大一塊利潤 ,至於那些黑嘴、研報、騙子之類就不多說了。
4、市場成熟度:這個和第一點有些交集,同樣是賺300%,兩種選擇,一個是持有10年,另一個是1年,且處於法律的灰色地帶,犯罪成本極低,你選哪個,我估計巴菲特不見得把持的住,資本這東西沒那麼高尚,只是法律這東西讓人顯不得不高尚。但好的是,現在監管高壓,讓犯罪成本越來越恐怖。
最後說,中國有沒有「巴菲特」,當然有,他是讓我非常敬佩的前輩,
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兼CEO,張磊
可能很多人不認識,但是說下他投資的項目你肯定會說太熟悉了,騰訊、京東、美團、滴滴、摩拜、百度、美的、格力、藍月亮、江小白。 主導了滴滴優步的合併、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併、攜程和去哪兒的合併,騰訊和京東的戰略合作等。
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做選擇,時間自然會成為你的朋友。 -----張磊
就靠著這種理念,高瓴資本在他帶領下十幾年時間做到了350億美金的長青基金,成為亞洲最大規模之一,這算不算巴菲特呢?
更多投資思維和市場交易的分享,
請移步公眾號:慢行者慢
推薦閱讀:
※活兒好不好,誰說了算?
※基礎:財富背景的鍛造
※2018,掙錢才是正經事
※出國留學,你錯過了哪些成為億萬富翁的機會...
※投資香港及海外市場資金出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