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順風車如何順風?

滴滴順風車如何順風?

5月5日,21歲的空姐李女士在乘坐滴滴順風車趕往火車站的過程中遇害。5月10日中午,滴滴發表致歉聲明,並公布順風車司機劉振華的照片、身份證號碼及手機號,懸賞最高100萬元向社會公開徵集線索。目前嫌疑人的屍體已經被找到,滴滴順風車事件終於有了結論。

其實滴滴此前曾數次捲入非法案件,在杭州運管部門今年3月22日起開展的網約車集中整治行動中,查獲200多起網約車非法案件,滴滴平台車輛佔9成以上

2015年5月,深圳一名24歲的女教師搭乘滴滴順風車圖中遭司機搶劫,之後被其殘忍殺害。當時該司機通過了平台的審核,但是案發時,司機偽造了車牌,而此次空姐受害案件的司機其實據稱有被乘客舉報過騷擾,但是滴滴方並未引起重視。

由於准入門檻較低,過去三年時間,滴滴順風車業務取得快速發展。今年春節前,滴滴表示目前順風車的註冊司機已經達到300萬名,日均訂單達到200萬,註冊乘客超過1.6億人。

然而,跟業務發展速度不成正比的是滴滴對於信息審核的重視程度。一系列的案件讓人不得不質疑滴滴是否對順風車平台上司機和車輛盡到應盡的信息審核責任。

監管邊界:

此次案件的發生地點鄭州,鄭州交委表示沒有正式出台拼車的指導意見,順風車不在鄭州交委的許可範圍之內,並且沒有許可滴滴做順風車業務。

其實滴滴的註冊司機背景審查驗一個身份約要5-10塊錢,如果以註冊司機300萬來計算,滴滴順風車業務單是審核身份證一項至少就需要付出1500萬元的成本。然而,在審查順風車司機方面,滴滴的審查並不嚴謹。通過實測發現,滴滴順風車平台的車主註冊環節存在安全隱患,女性司機上傳了男性司機的系列證件之後,平台依然能顯示「實名認證成功」。

滴滴的業務確實一定程度上能為公眾帶來便利,在把審查和監管做到位的同時,作為平台方滴滴,如何通過有效的手段,從根源上杜絕此類事件,讓順風車真正順風呢?

1. 用戶隱私

大家都知道,滴滴在過分渲染其社交屬性。在豆瓣上的一個討論貼上,顯示有順風車司機居然給女乘客留下「下車時絲襪容易走光令人想入非非」這種低俗評論,並沒有被後台審核刪除,用戶被打上「身份標籤」,一個人的長相甜不甜美、性格可不可愛,都被實實在在的暴露在陌生人眼前,想想都是一件可怕的事。

其實,技術上給用戶增加默認主動關閉標籤的能力並不是件難事,這樣有社交訴求、想跟師傅聊天的人,那你就打開自己的標籤,瘋狂讓人給你打;想安安靜靜坐個車的人,你就只能給我評分就好,標籤什麼的不需要。

2. 身份核實

另一個引起廣泛爭議的點就是,一個有前科的人如何成註冊成網約車司機,冒用別人的身份,難道沒有辦法鑒別嗎?

在註冊時的加入人臉識別機制,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冒用信息註冊的情況,而像嫌疑人這種用親屬身份註冊,則可以在每天發車前增加一步驗證環節,儘可能減少假冒司機的出現,費用方面可以酌情讓司機本人付出身份審核的費用。

3. 嚴懲投訴

加強對投訴的重視程度,堅決打擊性騷擾差評司機,就像這個案例中其實司機是有過前科的,也曾經被舉報過,但是滴滴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才導致了這樣的慘劇發生。

4. 風險預警

受害人在上車後不久,就已經發現司機的不良舉動,此時的她只能線上向好友求助,聯繫客服或者打電話周期太長且容易被發現,這時如果滴滴APP上增加個一鍵報警,直接把位置信息發送給警方,可能悲劇就不會產生了。


推薦閱讀:

TAG:滴滴快的 | 順風車出行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