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將上市,一篇文章弄懂小米商業模式和產業鏈
來自專欄胸小有腦
5月3日,小米集團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被認為將是今年全球最大規模IPO。同時雷軍發表了公開信,信中,雷哥憶往昔崢嶸歲月,展未來星辰大海,格局與俠義齊飛,模式共用戶一色。
非常高大上,呃,可是看不懂。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這段文字看的深深的迷茫。文中一番言辭懇切的描繪了小米的商業藍圖,但裡面很多重要概念都是一筆帶過的。
所以我還是不懂小米的商業模式到底是啥?還有我最好奇的小米的生態鏈,小米、米家、小米生態鏈各種公司、子公司、全資公司,你分得清嗎?賣手機,賣牙刷,吹風機,電飯鍋,拉杆箱、床墊……到底是什麼鬼?小米在下一局怎樣的棋?未來前景如何?
年賺千億的雷哥寵辱不驚一筆帶過,讓我這種年賺幾塊的小蝦米理解無能。所謂別人有些輕而易舉的本事,我得學半輩子。所以我拆解了一下小米的模式,用人話和案例來具體說明一下我對小米模式的理解。
一,先整體的說下對小米商業模式的理解
小米採用的是「性價比」的商業模式。先用一低價產品快速佔據市場,然後鋪開其他產業鏈。而這種低價打入市場的模式,小米並不是第一個。
比如,豐田公司在上世紀進入美國市場的時候,也使用了這種低價策略。花冠車的售價不到2000美元,比市場上同級別的車低了400-1000美元。
這種低廉的價格,加上良好的服務,為豐田樹立了「物美價廉」的形象。讓其他品牌毫無還手之力,大片市場份額逐漸被豐田蠶食。
當豐田收拾完其他品牌之後,就開始推其他車型了。這種低價的目標不在於獲取單位產品的高額利潤,而是用遠低於競對的價格,迅速攻入市場。先用性價比佔領高地,再衍生其他品類。
但這其中要注意的是,不是隨意定個低價就能玩轉這種模式。性價比很難做,你必須符合在降價的同時,提升價值。否則就會淪為地攤貨。
喬布斯說,消費者不是要便宜,是「佔便宜」。你真正便宜了,他反而不買了,他覺得你廉價、差勁、便宜沒好貨、沒逼格。你能讓他覺得「物超所值」,再貴他也趨之若鶩。來看下小米是怎麼打造這種讓人趨之若鶩的價值:
1、首創「互聯網手機」——裝逼價值
小米踩准方興未艾的「互聯網+」風口,打響「互聯網手機」第一槍。開創品類第一,上來就是老大。
從品牌角度來看,第一個進入並制定遊戲規則的是領導者,其他的都是追隨者。給行業以標準,品牌逼格滿滿。
同時還賦予產品一系列與眾不同的概念:「我們不是做手機,我們是玩手機」、「小米為發燒而生」、「年輕人的第一台手機」、「年輕人的第一台電視」……
2、把粉絲當成主人——參與價值
用戶可以在MIUI社區直接與產品研發人員對話,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參與整個產品開發的各個環節。雷軍和其他創始人還堅持在論壇上與用戶對話,每天不少於1小時。(一系列營銷手段,不展開了)
讓用戶感覺自己不是被動的接受產品,喚醒了每個用戶的主人公意識,讓粉絲愛小米像護犢子。
3、飢餓營銷——稀缺價值
人人都是抖M:越不給越想得到,越得不到越想要。
在每次新品上市之前,均會放出大量吊胃口的信息,各類的「諜照」、內部人士信息,以及一段段精美震撼的產品視頻、廣告圖片,還有讓人熱血沸騰的新品發布會等等,形成搶購的氛圍,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誘惑。蘋果教也是同樣套路。
搶而不得的時候,小米再給核心用戶發限量F碼的特權,稀缺+特權,戳中癢點+G點。簡直人人都跪求被粉絲。
當你吊足受眾胃口,同樣的流量,轉化率非同想像。所以開售的時候,恨不得給通訊錄里所有人群發幫自己搶手機。你敢說你沒有幫遠房的表哥表姐同學室友搶過小米手機?
4、服務做到家——情感價值
粉絲的培養,除了提供良好的產品,更加關注情感上的維繫。雷軍說,要把小米做的像個小餐館,能讓用戶參與進來的公司。老闆跟每個來吃飯的人,都是朋友。
小米用超出預期的服務,把用戶打造成粉絲,營造口碑傳播。傳統的手機廠家售後服務單一,只有維修功能。而小米之家可以讓大學生免費列印論文、「一小時快修,超時賠償」、營造場景式體驗間(下圖)、組織米粉的線下羽毛球比賽……
還有線上的客服也用各種賣萌、調皮的方式回復用戶,形成情感迴路。隨便翻下小米商城,客服回復都是這種風格。將用戶的「投訴抱怨時刻」轉化為「口碑宣傳機會」。雖然這些套路,現在大家都懂了,可是在2010年的時候,大家還都不懂。小米的服務是領先的。
5,雷軍的個人影響力——親和力價值
不得不承認,在老一代大佬中,雷軍是最懂互聯網營銷的大V。CEO親自披掛上陣,不僅可以省下大量宣傳經費,且從宣傳效果來說,也不是拿錢能砸出來的。雷教主親自與網友頻繁互動,既會拉近與用戶的心理距離,更能為品牌打造「信任背書」。
雷教主活躍在各種場合,圍繞他的熱點層出不窮,areyou ok?、摔手機、蒼井空、和黃曉明拍電影、自拍、參加兩會……收穫一批嗷嗷尖叫的信徒,只要「教主」登高一呼,任何付出都可拿出。
6,捧用戶做「明星」——傳播價值
小米深諳把產品輸出成精彩的故事和話題,引發瘋傳。小米的營銷關鍵詞是「參與感」,黎萬強在《參與感》中說,構建參與感就是把做產品、做服務、做品牌、做銷售的全過程開放,讓用戶參與進來。
而參與感的頂點,就是成為明星。小米在每年的「爆米花」線下活動中,造T台,為用戶造紅毯、頒發「金米兔」獎盃,還做了《爆米花》雜誌,讓米粉成為時尚封面的主角……
讓用戶玩嗨了,嗨爆了,自然引發大量傳播。這是小米和很多傳統大牌最大的不同。和用戶一起玩,讓用戶成為品牌傳播的「大明星」。
在傳統企業和顧客的關係還停留在,購完即走的單項、冰冷關係時,小米通過以上這些方面,讓用戶感覺超值,烙下了「高性價比」的思想鋼印。
二,小米的全套產業鏈
做好「高性價比」信任背書之後,讓消費者看到小米就形成條件反射,對小米推出的所有產品照單全收。然後小米就開始做品類延伸,橫向拓展生態鏈了。
雖然不賺你1件的錢,但是賺你10件的錢啊。小米開始賣電視盒子、電視、路由器、空調、無人機、體脂稱、檯燈、牙刷、電飯鍋、床墊、馬桶蓋……
建立子公司、生態鏈公司,米家、智米、創米、峰米、紫米、極米……
說到小米的這一整套關係族譜,我相信你肯定跟我一樣懵逼,我也是看了n遍才看懂。首先,你得把小米看成一個「百貨商城」,才能弄懂它各種產品、品牌之間的關係。
然後你只要從產品邏輯上弄懂就可以了,其他這些傻傻分不清的「米家、智米、創米、峰米、紫米」,不用糾結。
我給大家梳理一下小米的產品線:目前我們在小米的旗艦店、商城、app等渠道,可以看到小米出售四種品牌產品。(表格內容理解,啟發自小馬宋大神的文章~)
1、小米科技自己會生產產品,比如手機、電視、平板、路由器等。
2、小米和雷軍的順為資本投資了100多家企業,這些企業就叫做小米生態鏈企業。3,這些生態鏈企業製造的產品,有的會貼上「小米」的牌子,大部分都是「米家」的牌子,還有的既不貼「小米」,也不貼「米加」,就由這些公司自己取名字。比如飛利浦檯燈。4,把小米看做「百貨商場」模式,會從其他公司進貨,拿到自己的賣場出售。於是有了「非米家非小米也非生態鏈品牌」。
我覺得把這個最主要的地方搞懂了,就能理解小米的商業邏輯了。諸如這些自我纏繞的「米家、智米、創米、峰米、紫米」,你可以就簡單粗暴的把它們當做小米投資的100多家公司就行了。剩下不用過度解讀,不妨礙理解小米棋局。
總之,小米的邏輯就是做科技界的「無印良品」,建立整個智能硬體的生態鏈。其實我個人挺看好這種模式,因為:
90後、00後正成長為消費主體,這是一屆非常重視消費體驗的主,更願意「對自己好一點」。可用目前市場上興起各種精選類電商驗證,比如網易嚴選、馬雲弄的「淘寶心選」、「媽媽甄選」……
此外,這一屆小主還特別願意淡化品牌概念,喜歡「無品牌」。不再像我們的父母一輩,依賴傳統品牌,對新品牌存在接受障礙。比如我奶奶,用了十幾年汰漬,勸也勸不動……而現在這一代消費主體,更願意嘗試新產品,為創新產品試錯。
可用近年來,一些默默無聞的品牌突然名聲鵲起來驗證。比如名創優品,江小白……品牌只要活在當下,創造符合年輕人的消費場景即可。走的是年輕化路線,要酷要方便要節省時間,不再需要賦予品牌歷史的積澱。
因此小米的這種「優質低價省事年輕」的「百貨商場」模式是未來的趨勢。打造生態這件事,畫餅大王賈躍亭沒做成,小米就要做成了。
三、因為風口,所以小米
到這裡基本上弄清楚了小米的模式了。雖然雷軍說「因為米粉,所以小米」,但我覺得是「因為風口,所以小米」。
黎萬強在《參與感》里也說,小米的成功就在於其站住了「互聯網手機」這一風口。而雷軍本人也十分注重風口的重要性,所以他的資金名字叫「順為」。
就像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說,做大公司幾乎不是由個人努力來決定的,跟你的智商和戰略也沒關係,大公司本質上來說都是時代造就的。
如果你想做一家相對大的公司,就一定要把這個時代看清楚,你至少要能夠了解,你所處的那個時代,它可能成就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其實你去分析每家公司的歷史,往往都是跟對了一兩個風口,而其他的因素,只是催化劑。
所以關鍵就在於對風口的捕捉能力,對行業本質的洞察能力。那這種洞察能力怎麼來?
我覺得在於一種刨根問底的思維方式:「A為什麼是A?。不要停留在事物的表象,凡事多問為什麼。努力琢磨這個世界,當把事情想得更明白時,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副產品了。
像牛頓一樣追問自己,是什麼使得蘋果往下掉,而不往上飛呢?像愛因斯坦一樣問自己,人如果跟著光線跑會發生什麼呢?像亞當斯密一樣問自己,是什麼保證麵包每晚都能擺在我們餐桌上呢?
能追問到多深,就決定了你是精英還是芸芸眾生。
ps:響應廣大小夥伴號召建了一個群,群名:「今天你挨劈了嗎」,長期分享劈開腦海的營銷套路。
歡迎加我微信(Effy42119)進群來撩~~
推薦閱讀:
※淺談產業鏈金融
※「蝦稻之鄉」打造鄉村產業鏈,今年再掙它200億!
※不可不知的五大ADAS產業鏈巨頭
※特大假藥制售產業鏈的追與思:「致命」的「救命」葯
※盜墓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