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生於焦慮,死於理財!
來自專欄艾財愛家/艾凱
中產階級是近些年來一個流行的經濟詞,在如何定義中產階級這個問題上,經濟學家們也是爭的不可開交。
在這個問題上,我喜歡套用古人的智慧。正所謂「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在我眼裡中產階級就是力爭上遊而不得的人,中產是以實現財務自由為目標,但是還沒有實現的人。另外,在中國僅僅以收入來定義中產階級是辦不到的,我國經濟階梯分東中西,城市分一二三四五級,但是用統一的標準衡量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求而不得,人就會焦慮,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中國的中產階級會非常焦慮!
1.不上不下的焦慮是天生的。這一點特別好理解,中產階級裡面一個集中體現的群體就是白領,女白領的奢侈品和男白領的車都是他們希望能夠財務自由的最好表達。中國社會的財富分化與歐美非常不同的一點就是分層多,底層無保障,翻身難。美國夢這是過去在好萊塢電影經常看到的,現實里美國媒體也感嘆打破社會層級出人頭地比電影里要難得多。在中國更是如此,財富與權力混合分級制,地域房產價值混合分級,想要打破這種越來越嚴密的社會分級,難度是一天一天增加的。
2.貨幣超發,資產不斷貶值,財產保值問題成了壓在心頭的大事。我國的貨幣供應量M1、M2都是創人類歷史記錄的,這也給所有人出了一個難題,資產該如何保值?在過去二十年,國人的答案會是房產和像茅台這樣的股票。據相關媒體估算,中國房地產的市值規模達到了驚人的300萬億,而同期股市的規模則只有30萬億而已。資產除了以房產為保值手段以外,就想不到什麼好的保值方法了。銀行活期存款基本上就是坐等貶值,如果以房價為對照,不到五年資產就貶值了一半。即使對照CPI,年購買力的損失也在1.75%-2.75%之間。如果以房價增長為目標保值,中產的保值壓力可想而知,因為在中國是沒有平均收益比房產更高的投資品了。如果不理財,存銀行基本就是坐等自己的資產不斷貶值。因而理財成了一件必須要做的事,同時也需要一個逆水行舟的過程。
3.個人勞動性收入與財務投資收入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前一段時間和一位朋友聊天,說到了要不要繼續打工的問題。我只問了一個問題:「你目前一個月收入多少?」他回答到:「5000多吧!」我回答到:「那麼你存在這個世界的價值就相當於別人投資了100萬的電商理財,一年收益6%,正好是5000。更加重要的是要是以複利計算,你得保證12年後你的收入得翻一倍。其它的你就自己考慮吧!」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是我們初中課本里就學到的關於我國分配製度的設計。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有時最不值錢的就是勞動力。80、90這一代的中產階級往往收入並不高,但是繼承的財產並不低,甚至是遠遠高於個人的勞動收入。這一點有時代的原因,改革開放40年,社會財富主要持有在60後、70後手中,而這些財富的聚集本身也在形成財富階層的壁壘。這也就是前面所說的,未來很多人會存在一種這樣的情況:自身的努力未必能超過所繼承財富得自然增加。作為一個中產階級往往會陷入勞動性收入低於投資性收入的財富焦慮之中。
4.投資渠道大面積增多,可靠投資渠道在收窄,進退維谷!我始終都非常認可任志強的一句話:「中國老百姓最好的分享社會財富分配方式就是買房。」試想如果過去二十年社會的主要財富儲存方式不是房產,又和普通百姓有什麼關係呢?但是以2018年的情況來看,房價上漲也許還未到頭,但是也出現了更多的不確定性與分化。這時給國人出了一個難題:「如果不買房,我應該做什麼投資呢?」
上文我只是說明了中產階級的財務焦慮,可是為什麼我又說中產階級會死於理財!
因為絕大多數中產階級會在理財過程中會犯太多錯誤,最終導致永遠無法實現財務自由。
為什麼會犯錯?
焦慮讓人失去理智,而理性則是做好理財的基礎。身為一個職業理財師見過太多錯誤的理財案例,而讓人感到很意外的是這裡面存在著大量的中產階級家庭。因為相較於富人的穩重理智、窮人的無可奈何而言,中產階級顯得特別急切、焦慮。在這種情緒下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做決定,就像每一筆大額消費一樣,背後都有一次衝動的決定。
常見錯誤與常見陷阱案例解析:
1.尋求高收益理財產品:進入龐氏騙局陷阱!
前幾天善林金融暴雷,初步估計涉案金額或超百億,會不會達到e租寶的量級目前難以評估。這是近兩年第N起百億以上的龐氏騙局崩盤了,而這種騙局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就是承諾高息。和e租寶一樣,善林承諾的收益是12%的年化收益率,所以那些尋求收益比這還高的投資者需要好好想想這個問題了。截止2018年4月,登記在冊的線上P2P還有1700多家,線下P2P則難以統計,估計數字也在上千家以上。這兩年很多龐氏騙局的主體就是這種P2P借貸平台,大家在投資的過程中一定要想明白它的高收益從何而來。
2.尋求暴富的機會:進入交易型投資騙局
目前全球總計有1萬種各式各樣的數字貨幣,國內也存在大量的假原油、黃金、白銀、農產品等現貨平台,還有像郵幣卡、假期權、假藝術品交易所等,千奇百怪的投資騙局等待著焦慮的中產階級。
3.自作聰明,參與博傻。博傻的遊戲里,從理論上來說只要不是最後一個傻瓜,那麼就可以贏利。這種思維其實適用在所有的交易型投資裡面,無論是房產、股票、期貨,還是各種各樣的金融騙局裡。核心的關鍵問題在於:你是以可投資性為前提還是以純博傻為前提,後者最容易發生的事情,你就是最後一個傻瓜。
4.短視,缺乏專業素養與耐心。
投資是一件專業性極強的事情,而在交易型投資中天賦和運氣也是很重要的事情。這一點上,股市體現得最為明顯,每一次股市下跌過程中見得最多的就是小散的謾罵,把自己的失敗完全歸結到管理層、證監會、上市公司、機構身上,卻從不找自身的問題。絕大多數小散並沒有完整讀過一本投資經典著作,也沒有一點點財務財經背景,更沒有投資者應有的耐心和認賠的精神。
5.缺乏風險意識。
任何理財產品的屬性都是由三點所組成,收益性、安全性、流動性。這三者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優劣,主要看投資者本身追求的是什麼!但是很多人在投資過程中是以「收益性」為第一出發點,在這個思維導向的引領下很容易形成一種現象就是只看收益,而忽視風險。從理論上講最合理的當然是三者兼顧,但從實際操作上來講是很難辦到的。所以我送給所有急於投資的中產階級,要時刻緊記一句話:「承受合理風險的情況下,再去追求收益,本金第一!」
推薦閱讀:
※教育金動輒幾百萬,孩子未來是否需要加一把鎖?
※深度丨Fintech創新的方向與進度(一)
※20、30、40 女人三個關鍵階段的理財經
※信貸圈:頻繁查詢個人徵信報告申請貸款難,是真的嗎?面對客戶的疑問你要這樣告訴ta!
※朱鎔基之子談當前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