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語錄:我們在黑暗中並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聖路上
翕涵日期 : 2016-03-07來源 : 閱讀時間
我們在黑暗中並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聖路上。---周國平《各自的朝聖路》
每片海,沉浮著不同的景緻,也翻滾著各自的危險。生活也是、人的慾望也是。以前以為節制或者自我用邏輯框住,甚至掩耳盜鈴地掩藏住,是最好的方法,然而,無論如何,它終究永遠在那躁動起伏。---蔡崇達《皮囊》
寫作從來就不是為了影響世界,而只是為了安頓自己。
任何一個人,包括小說作者,他不可能沒有自我;任何一個作品,哪怕它隱藏再深,哪怕它涉及的人事和作者自己再沒關係,哪怕它涉及的人事和作者所處的當代生活距離再怎麼久遠,在一定程度上它終究不可能不體現作者的自我;甚至有人極端地說:無論我們怎麼寫,我們都是寫自己。---陳衛《保護才能》
詩是寫給自己的,是在與自己對話,回到自己的小世界,在此間安靜下來,體會這一天遇到的溫暖和感動,珍惜當下的美好和恬靜,去尋找一種勇氣和信念。再次上路,便不會慌張;擁抱世界,就沒有荒蕪。
大群的人是意識的最低狀態——民眾,人群。這是濃密的昏暗。那裡很黑,睡得很沉。這就是為什麼你一旦走進人群,就覺得有點不知所措。你開始感到有點窒息了。
當我們年齡漸長,愈來愈覺得錢之可貴,就可能用錢去衡量一切,甚至衡量愛情。豈知在這世界上,沒有錢之前,早有了愛。當我們沒有賺到錢之前,早賺到了愛。我們因愛而來到人世,有一天離開,帶不走錢,只帶得去滿懷的愛。---劉墉《衝破人生的冰河》
她把眼淚收集起來,等瓶子滿了,就一口喝下,以銘記自己的悲傷。---吉娜·B·那海《信仰大道上的月光》
作為人是沒有平靜的可能的。要麼你必須徹底無意識,像個醉漢,酗酒過度,失去了知覺——這時就平靜了,要麼你必須變得異常覺醒,你的生命中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光明——你成了佛陀或耶穌——這時也平靜了。
人的行為出於下列七因之一:機會、本性、強制、習慣、理性、希望、熱情。---亞里士多德《修辭學》
我發現原來喜歡和被喜歡就是這麼簡單,而所謂的幸福,就是一個笨蛋遇到一個傻瓜,就算沒有旁人的羨慕和嫉妒,但至少可以風風雨雨,平平淡淡。---高瑞灃《愛你,是最燦爛的遺忘》
讀書固然可以擴充知識;但只是越擴充了,讀書的能力也就越大。這便是"為讀書而讀書"的意義。---胡適《不朽》
年少時候的愛情,經過了多少錯誤的報復和自虐。我們自我懲罰著自己瘋狂的愛戀,我們以為,只有毀了自己才能斷了自己的想念。---孫小美《不打擾,是我的溫柔》
這些人沒有生活的膽子,不敢冒險,只求平安,所以變成一班退縮的懦夫。
記住這條準則:你越有意識就越自由;你的意識越少,自由也就越少。你越有意識就越有福氣;你的意識越少,福氣也越少。改變生活的唯一途徑是改變意識。---奧修《上帝唇邊的長笛》
我沒辦法逼迫你喜歡我,就像我沒辦法逼迫自己不去喜歡你。---《歡宴》
你總是依賴著別人給你快樂。這不止是外在肉體的依靠,而是內在的、心理上的依賴,從其中,你獲得所謂的快樂。一旦你這樣依賴著別人,你就變成了奴隸。---克里希那穆提《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我們都喜歡炫耀自己,顯示自己擁有一些什麼東西。你知道一朵水仙或者一朵玫瑰。他從來不假裝,它的美就在於他本來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我認為人類中間存在兩種不平等,一種是我稱之為自然上的或者生理上的不平等,因為這是由自然造成的,包括在年齡、健康狀況、體制強弱和智力或者心智上的各種差異;另一種,或許可稱為精神上或者政治上的不平等,它依靠一種特定的制度安排,並且至少經過人們的一致認同。後一種不平等賦予一部分人以特權,相反,其他出於劣勢的人則沒有,例如有一部分人比別人更富有,更尊貴,或更強大,甚至能讓別人服從他們。
物質不是精神的產物,而精神卻只是物質的最高產物。---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推薦閱讀:
※從岡仁波齊到倉央嘉措丨一生的朝聖,與世間最美的情郎
※美日兩次「朝聖」--時代的輝煌
※信仰真的不可怕
※天空的聖地,人間凈土——高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