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誠法師開示及答疑 2017-03-27】

學誠法師開示及答疑之分類精選

——「能不能指出別人的錯誤?」

A-1、網友:師父,學修應以調伏自己為目的,還是以做弘法利生之事為根本?

學誠法師:先要調伏自己,才能去弘法利生,不是只要某一個,更不能搞錯了順序。如果自己還煩惱重重,所謂的「弘法利生」就只是一個空話,甚至會成為引發煩惱的因緣。所以,目前階段,我們做事的首要目的是認識自己的煩惱,在做事的過程中不斷凈化煩惱、培養悲智。

A-2、網友:我是一個小比丘,身邊的比丘或沙彌有明顯不如法的行為,自己很想幫助他,確實不是因為煩惱,但由於自己缺少威德,因此擔心不但幫不了對方,恐怕還會引起更大的煩惱。而我又是相似的發了利他心的,不忍心對方繼續造業。師父,該怎樣做才比較合適?

學誠法師:業緣近的同學,可以善巧指出;若明知對方不會聽自己的,就暫時不要講,或可委婉向對方信任的師長或善友指出,助其改正。最關鍵的是多反省、體察自己的不如法行為,用全部精神去對治,自己有了降伏煩惱的功夫,才知道該怎樣去幫助別人。

A-3、網友:法師您好,我在工作中,總是無形中充當所謂的正派人士,看不慣別人這樣那樣,有時背地裡和他人討論,有時也會當面指出來。我覺得這樣特不好,但是又控制不住,如何解?

學誠法師:多管自己的言行,少批評他人。不是說別人做錯了也不能指出來,但在批評別人前,要先控制自己的嗔心,否則就成了煩惱;再者,如果別人對自己沒有信心,批評也難以真正幫到對方,反而結下惡緣、樹起隔閡。想要幫助別人,修好自己是第一步,與對方培養好業緣是第二步。

A-4、網友:師父,弟子為事實據理力爭,卻把自己爭起了嗔怒。請問,我是不是不該過分強調事實、在意事實,而應叫他人以為事實是莫須有的,和平散場為好呢?

學誠法師:修行首先是看內心的善惡。內心起煩惱就是惡,道理再對也是錯,並不是說道理錯了,而是你無法止息內心的煩惱,一味去講道理,就不是修行了。修行人對待人與事,對己是調伏,對人是慈悲,在這兩個根本攝持之下去講道理、用善巧,目的不僅是為了解決問題,更是為了自利利他。

A-5、網友:如何幫助別人去除煩惱?

學誠法師:先調伏自己的煩惱是最根本的前提,然後以慈悲為發心、智慧為引導、善巧方便為輔助,結好善緣為起點、陪伴關懷為過程,才能慢慢幫助別人調伏煩惱。

A-6、網友:每日和脾氣暴躁的人相處,如果一味忍辱,會讓他越來越過分,我應該怎麼做?請師父開示!

學誠法師:先調伏自己的煩惱,才談得上幫助他人,如果很容易便被他人的情緒所影響,離解決問題只會更遠。境界爆發時,若有一個人能冷靜,就像火遇到冰,慢慢就燃燒不起來了。平時要點滴勸慰,慢慢開導。

A-7、網友:頂禮師父,常常看到善知識說修行是用尺子來量自己,但《弟子規》里說到:「親有過,諫使更。」這讓弟子有點矛盾,父母的缺點,我應該為他們指出來嗎?我看到母親常常說話很隨意,不經思考,導致她的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差,她又生煩惱去責怪別人。

學誠法師:修行是要修自己,但不等於看不到別人的問題,更不是不去幫助別人,而是要在調伏自己的煩惱之後,用真誠心去幫助別人;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不忘記調伏自己。幫助別人是有善巧的,要觀察時機、彼此業緣,把握好語言、態度。如弟子規言:「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

A-8、網友:佛法講不觀過,請問法師,能不能指出別人的錯誤?

學誠法師:第一個前提,自己內心沒有起煩惱,而是真的為了幫助他人,這非常重要,否則即使你說得再對,對方也接受不了。然後,找到合適的時機,用善巧的語言說出來。最好不要在犯錯誤的當下責備,因為一般人往往不容易直面自己的錯誤。換個時候說,更容易聽得進去。

A-9、網友:師父,我常常在面對他人的時候,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看到他們因痛苦煩惱而不自知,我往往會指出問題的所在,可是幾乎所有人都不接納,怎麼辦呢?

學誠法師:每個人看別人的問題都是很犀利的,這不算智慧;心裡懷著「指導你」和「你怎麼不知好歹」的心態,也遠非慈悲。沒有讓人信服的德行與深厚的業緣,指出別人的問題只會惹人反感,而不能幫人改變。多看看自己的問題吧!

A-10、網友:師父,現在社會上人與人的交往大多都是利益驅使,還要帶著面具,人前一套背後一套。雖然有些交心的朋友,但是工作環境中大多是這類人,覺得很辛苦,也不想為了利益做一些違心的事情,比如和大家一起說別人的閑話之類的。這樣的情況要怎麼辦呢?

學誠法師:每個人都很苦,要體諒、理解他人,這樣就把對立心轉化為了同情心。先管好自己的身口意,解決自己的煩惱,再去幫助更多人。

A-11、網友:法師,看到有些人知道一些行為會傷害到別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明知故犯,有時得了便宜還賣乖。我無法放下對這些人的憤怒和厭惡,該怎麼處理?

學誠法師:先管好自己、修好自己,才有智慧和力量去幫助別人。否則別人的煩惱也點燃自己的煩惱,非但幫不了人,還會害了自己。

A-12、網友:我哥哥老是對媽媽不敬,喜歡頂撞,有時媽媽很傷心,我爸爸也去世了,媽媽心裡沒了依靠,我哥哥工作也不順利,換工作頻繁,這樣對他也不好。學校畢業都十幾年了,可是一點積蓄都沒有,有時還在啃老。我覺得很難過,怎麼化解好呢?

學誠法師:當我們看到別人的問題時,其實最有力的辦法就是做好自己能做到的,改正自己的缺點,提升自己的狀態。總想去改變別人,自己很苦,別人也很苦,不如改變自己;只有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A-13、網友:師父吉祥,父母早期對孩子的感恩教育應得到重視,不懂感恩不是一個人的錯,沒有智慧的善良乾的不一定是好事。法師,這種念頭是否有起了分別心?

學誠法師:我們現在不可能沒有分別,要先去善分別,抉擇內心的善念、正念,而不是評判外在的對錯。如果內心起了煩惱,事情做得再對也是錯的;如果以排斥的心態而非慈悲心去指出他人的過失,目光再犀利也是錯的。所學的佛法都變成了增長我執、要求他人的工具,這就用反了。

A-14、網友:師父,每次看到社會上不守法不守規矩的人就很想上去訓示一番。可細想,這根本就不實際,還得靠法治部門啊!然而,眼看他們因此下去,社會豈不是越來越多不公平不和諧的聲音么?很糾結也很無奈啊師父,如何才能放下執著、放下嗔念?

學誠法師:不是不管,而是要如理如法地去做。在自己的緣起點上,做自己能做到的事。降伏自己的煩惱、增長自己的德行、與同行善友一起共造善業,都是在以佛弟子應有的方式來利益這個社會,而不是自以為正義的爭論、教訓,後者很容易激化更大的煩惱,反而引起更多矛盾。

以上摘自學誠法師微博:http://weibo.com/xuecheng

龍泉論壇:http://bbs.longquanzs.org/portal.php

寺 院 宗 旨以見性為宗,以戒律為基,以凈土為歸。

修 學 宗 旨

建立和合僧團,嚴持出家戒願。學法入佛知見,專精老實不變。

見性安住不亂,妙用慧照現前。僧寶人天典範,行為定要端嚴。

慈悲智慧利生,不可戀慕世緣。修行清凈無染,名聞財色不沾。

聽經念佛為本,遠離盲修雜練。為眾做佛嚮導,共圓菩提大道。

得道就在當下,不可心外求玄。無住即是本圓,無念即見佛面。

離相是真出家,心凈極樂便達。五經一論為依,信願持名為行。

念佛成佛簡單,還靠信願做伴。借鑒祖師經驗,此生成佛圓滿。

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

譚居士微信公眾平台:無住生心

譚居士新浪微博:慈悲_智慧

推薦閱讀:

妙建法師第五期《地藏七提高班》結七開示
凈空法師法語:阿彌陀佛是什麼?--學佛網
凈空法師:讀經要怎麼讀法?恭恭敬敬的讀、老老實實的讀,不求解義,一遍一遍念下去就得定
凈空法師講 金剛經講義節要(第12集)美國聖荷西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