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們為何能崛起為政治英雄?
曼德拉們為何能崛起為政治英雄?
丁咚 文
曼德拉、甘地、路德都是矚目世界的著名政治人物,他們在成長為具有世界影響的政治英雄和精神領袖的道路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均是三種要素合一併相互促進的結果。
個人因素。
他們都具有高度的先天稟賦,具有成為領袖的潛在資質,在合適的歷史和環境中,他們的內在質素得到全面釋放和發揮,最終成為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時代英雄。
曼德拉、甘地均出生於貴族家庭,路德的外祖父亞當·丹尼爾·威廉姆斯是埃比尼澤浸信會的牧師和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亞特蘭大分會的發起人;父親老馬丁·路德·金的也是埃比尼澤的牧師,母親是教師,其家族發源於非洲裔美國人的浸信會。悠久、富有教養的家族和虔誠的宗教熏染,對於其先天優良質素的形成具有決定意義。
他們都有曲折、豐富、積極的後天修為和經歷。
曼德拉9歲喪父,少年時被指定為部落酋長繼任人,大學時是學生運動的活躍參加者,並遭勒令退學威脅;他被家族安排一場政治婚姻,但選擇逃避,遠離家鄉,到一處礦場擔任保安,接著又被驅離到約翰內斯堡,在一家法律事務所從事文書工作,這成為他一生命運的轉折點,在此期間,他通過自學,完成了南非大學的學士學業,繼而在約翰內斯堡的金山大學學習法律,於此地結識了他反種族隔離運動的戰友喬斯洛沃、哈里斯沃茲和魯斯福斯特;1944年,他正是參加主張非暴力運動的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開始從事政治運動。
甘地按照當地風俗,13歲就結婚了,但在19歲時前往英國倫敦留學,並回國成為一名律師,不久就獲得到南非的一次機會,途中觀察到在南非的印度人備受歧視和虐待,只有極少數人擁有選舉權,在一次旅行中他先後兩次因為堅持坐在白人座位上而被從一輛火車和一輛郵車上扔下來,這件事激發他的鬥志,成立了一個組織,領導印度人民為爭取平等權利而鬥爭,由此改變了他一生的軌跡。
路德15歲時因聰穎好學以優異成績進入摩爾豪斯學院攻讀社會學,在結束亞特蘭大莫爾浩司學院的學業後,獲得文學學士學位,接著又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克勞澤神學院和波士頓大學分別獲神學學士和博士學位,在學習中他加深了對神學的認識並探究聖雄甘地在社會改革方面的非暴力策略;婚後,他成為在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的德克斯特大街浸信會的一名牧師,並在1955年在當地發起領導了公共汽車抵制運動,促成了種族隔離制度在該州被廢除,由此走上爭取黑人民權的道路。
時勢因素。
所謂時勢造英雄,每個國家在特定時代都有自己標誌性的特色,而它正是人民的核心訴求。
甘地所處的時代,印度人的政治和社會地位低下,遭受不公平不平等的待遇,歷史賦予了那個時代的人們以結束這種格局,開創新時代的使命,而甘地因緣際會承擔起了歷史的重責大任,從而成就了一番宏偉事業。
南非一度是世界上種族制度最多的國家,種族歧視和隔離制度人為地製造了人間苦難,反種族歧視、種族隔離制度、爭取黑人的民主自由權利並最終促進社會和解,成為南非一代人的追求,曼德拉正是聽從了歷史的召喚,領導人民達成了他們的心愿。
黑人是美國進步史上被忽視的一個群體,進入二十世紀以後,黑人仍然遭到歷史的宿命的困擾,在民權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最強音下,為黑人爭取更多更全面的民主自由權利,歷史性地落在了以路德為代表的黑人領袖身上,而他的被刺身亡,更加深了他的英雄色彩。
環境因素。
這一因素將會解釋,在南非,在印度,在美國,三個完全不同地域上,都成長起了自己的精神領袖和政治英雄,而在某些民權闕如、呼聲甚高的國家為何卻難以產生同樣的人物?
無獨有偶的是,這三個地域,都曾是英帝國的殖民地,都有著從帝國帶來的自由傳統和法治精神以及宗教寬容,所以政治上的另類,思想領域的異質,社會運動中的良性反抗(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都能夠得到極大的包容。這樣的國家和社會,就有自我療治頑疾的可能性。
甘地、曼德拉和路德領導的運動,都具有強烈的以民權為核心綱領、以非暴力不合作為主要途徑的特徵,他們都受到所在區域的國家政治和法律制度的保護,在一定的時代條件促發下,就可能使某項運動無限接近極限地發展,最終止於暴力。
在沒有英帝國這種傳統的國家,民權運動往往就會演變成暴力奪權。在利比亞、突尼西亞、埃及,我們都看到這樣的情形。而像泰國這樣引進了歐陸自由制度的國家,也會令各種社會運動服膺於憲政框架下和平進行。
而在朝鮮,你就很難有看到民權英雄出現的機會。因為他們的人身都被各種法律制度限制和秘密警察監控,稍有異質思想、還沒組織起像樣的集會,就會被扼殺在「萌芽」狀態,直到被徹底消滅。因此它的監獄總是人滿為患,就因為思想犯、政治犯充斥其中。
推薦閱讀:
※邁入灣區時代,惠州能否強勢崛起?
※張維為:中國崛起故事很精彩 贊同一定規模移民-
※大秦帝國之崛起典故篇—雞鳴狗盜
※古墓麗影崛起蘇聯設施,勞拉深入敵營探情報怎麼完成?
※韓信崛起的「三步走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