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迅速度過入園「分離焦慮」?學學這個育兒心理法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孩子將上幼兒園?這個育兒心理法一定能幫你忙。
孩子初上幼兒園,常常會哭鬧,因為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並且承受著分離焦慮。下面這個情景,凡是已經上學的孩子的父母一定歷歷在目:
大人在幼兒園門口不忍心卻又充滿焦慮地給娃兒講道理,「你要聽話」,「你長大了,要上學啊」,「男子漢要勇敢」,孩子或淚流滿面,或憤怒撒潑,無論如何都不要走進幼兒園,而幼兒園老師充滿愛心地一再勸導孩子跟媽媽說再見……這常常被稱為「入園焦慮期」。
有經驗的老師或園長,他們會想盡辦法苦口婆心地告訴父母,「一送孩子到門口交給老師便離開,別逗留」,「頭也不要回,否則孩子會哭鬧更嚴重」,「孩子到幼兒園後不要偷偷在門外看,老師們會照顧好孩子」,「狠狠心,孩子會適應的」……
因為長期的經驗告誡這些老師們,父母這一逗留或仁慈,會給孩子建立了一種行為模式:孩子哭鬧——父母心軟——孩子哭鬧更厲害——父母無奈領回家/父母遲遲逗留,孩子第二天便繼續同樣的模式,最終導致「入園焦慮期」無限延長,不僅孩子痛苦,父母揪心,老師面對的是一個越來越頑固的孩子。
這便是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而老師建議父母們「一送孩子到門口交給老師便離開」,不理會孩子哭鬧,實際上使用的是行為的消退法,即在行為糾正中,採用漠視、不理睬等消退法減少或消除不良行為。消退法最早也來自心理學家巴甫洛夫的實驗。
他先通過給籠子里的狗搖鈴時提供食物,建立了狗在只聽到搖鈴沒食物時也會流口水,被稱為巴甫洛夫效應。巴甫洛夫效應常常發生在幼兒家庭,對狗來說,流口水的對象是食物,鈴聲是條件;對孩子來說,他們「流口水」的對象常常是玩具,或不上幼兒園,哭鬧是條件。
因為父母曾經就像巴甫洛夫那樣,孩子哭鬧便提供玩具,孩子哭鬧便答應孩子的要求,所以孩子們以為,只要哭鬧便會如願,就像狗只要一聽到鈴聲便得到食物。所以在孩子們的心中建立了「哭鬧-如願」的因果關係。
巴甫洛夫的實驗繼續進行,這一階段只有鈴聲卻再也沒有食物出現,狗慢慢變得對鈴聲沒反應,這便是行為消退。同理,如果父母開始在對孩子哭鬧說不上幼兒園時,採取不理會的行為和態度,漸漸地孩子便捨棄了哭鬧行為,因為Ta覺得哭鬧已經沒作用。
這便是消退法,是非常常見的兒童行為糾正方法。所以,父母除了從一開始避免給孩子建立「哭鬧-如願」的因果行為模式外,倘若已經不幸養成了,那麼便採用「消退法」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消退吧。
1959年,兒童心理學家Carl D. Williams通過使用消退法,幫助一對崩潰的父母用10天時間糾正了一個暴躁孩子(該孩子晚上會因為父母不陪睡而暴怒不已)後,消退法被父母們廣泛應用在了育兒上。
小悅媽媽是一位心理醫生,她有個3歲的女兒小悅。有一天,母女倆在商場里看到了一個紅色的布娃娃,扎著小辮子,紅紅的蝴蝶結、粉紅的小裙子煞是好看。小悅指著布娃娃說:「媽媽,我太喜歡這個布娃娃了,我一定要買。」
媽媽搖頭說不買,因為家裡的布娃娃已經4個了。小悅瞬間眼眶泛紅,跺著腳、扁著嘴巴說「一定要買」,否則就不走了。小悅媽媽還是微笑著搖頭。小悅「哇」一聲大哭,一邊哭一邊時不時地瞅一瞅媽媽。媽媽沒理會,氣定神閑地在旁邊看看別的商品,還淡定地跟服務員諮詢某些商品的功效和用法。
小悅哭了一會,媽媽微笑著問「我們可以走了嗎?」小悅露出失望的表情,她還以為媽媽開腔是要向她妥協呢,她繼續大聲哭。媽媽還是微笑著不理會。大概是她覺得自討沒趣,在媽媽最後一次問「我們可以走了嗎?」,她便從地上爬起來,牽著媽媽的手離開了。
從此每次媽媽說不買的時候,她沒有再吵鬧,而是坦然地接受。
另外,消退法不僅可以用在孩子哭鬧要玩具,還可以用在以下這些方面:
孩子「髒話敏感期」愛說髒話;
孩子性萌芽期露下身以為好玩;
孩子無理取鬧發脾氣想引起大人注意;
被小夥伴喊難聽「綽號」;
……
法國著名教育家讓.雅克.盧梭也說過:「當一個孩子哭著要東西的時候,不論他是想要更快地得到那樣東西,還是使別人不敢不給,都應當乾脆地加以拒絕。「但是,採取消退法時需要注意的幾點:
1、堅定不移地實行
消退法最忌諱父母的不堅定,即有時候堅決拒絕,但有時候經不住孩子的哭鬧便答應。這樣消退法起不了作用,而孩子有時一些哭鬧可以離譜到讓人驚訝。我曾聽說過有孩子由於哭鬧要一個玩具從早上哭到晚上,躺地上滾,任何人哄都沒用,一定要那個玩具。那是因為父母不夠堅定帶來的隱患,因為孩子知道,他的哭鬧有力量,能讓父母變得心軟而妥協。
2、漠視不等於冷漠
有些父母在不理會孩子的時候,一副厭煩或輕蔑的模樣,這樣的表情流露出的情感會被孩子捕捉,會傷害到孩子的內心。幼兒說建議,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不粗暴、不指責、不打罵,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告訴孩子:「我沒有討厭你,但我不喜歡你的行為」,「跟爸媽分離很難受,但是你要學習長大」……
3、給孩子一個心理確認
在消退法過程中,比如一個初入園的孩子會因為父母「甩頭就走」而感到難過,所以父母在孩子初入園的頭一個月或2,3個月內尤其要多陪伴和關注孩子,還可以常常有意無意地給告訴孩子「所有孩子都必須上學,爸媽堅決讓你上學不是不愛你,而是因為愛你才讓你上學」。這類心理確認會讓孩子更快適應新生活。
溫馨提示:
大多數孩子初入園都會經歷分離焦慮,因為孩子們面對的是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並且他們也常常沒能像在家裡那樣得到大人及時的回應,這時孩子會不安、焦慮,甚至情緒崩潰。父母們只需記住:堅持上,慢慢會好的。除此之外,真的沒有什麼特效法。
本文關鍵字:入園、上幼兒園、分離焦慮、消退法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專註早期教育。
推薦閱讀:
※去僵化柔是本,速度力量是根
※測試:你變心的速度有多快?
※女人要情調,男人要速度
※360雲盤下載速度慢怎麼辦?
※旗魚|高速度和恐怖襲擊能力的海上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