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症」「抽動症」的孩子到底得了什麼病?

如果說兒童確實表現出一些行為或品格的問題,這些問題基本上都可以用教育學來解釋。

一部分原因是,家長或教師把孩子正常的活潑好動看成是問題,無風三尺浪,沒事找事。大部分原因是,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學校環境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在反抗壓力中,發生和發展了許多畸形行為。這些畸形行為當然讓人不舒服,追究他的成因,必須要回歸到家庭成長環境中。

「多動症」「抽動症」患兒越來越多,只能說明我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多。

現代社會對標準化的追求,使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都產生著趨同、攀比心理。家長總是洗完孩子向著「楷模」發展,而不是向著孩子自己自然的天性發展。成人為孩子設立了太多的標準,認為在標準模式下培養的孩子將來才能成才、成功。比如「愛學習」、「有禮貌」「守紀律」「多才多藝」等等。兒童在這些方面「聽話「,按家長要求去做,就是好的,如果他們不聽話,在哪一方面達不到家長的要求,則要遭到訓斥,嚴重的會遭到打罵。父母打著「愛」的名義在摧殘孩子幼小的心靈,干擾和影響著孩子自然地天性成長。建議這些父母多學學國學教育。

還有的家長自身境遇不理想,或者自身性格有抑鬱、焦慮、強迫等輕微的癥狀。或者夫妻兩個經常吵架、不和睦,沒有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對生活消極、悲觀、不自信、抱有怨恨等等負面情緒,長時間的孩子耳濡目染、感同心受這些不好的負面的情緒、態度,這些負面的東西都會轉嫁到孩子身上。了解日本江博士那個「水知道答案」的,就知道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孩子神經發育不完善,自然經受不了這一切,導致出現一些行為、舉止的怪異。這些家長往往有偏執人格,他們一方面以自己的思維模式對兒童自然天性的成長長期而不良的干擾,憑藉強權以「愛」的名義不停地擾亂兒童固有的成長節奏。使他們陷入愁苦和恐懼中;另一方面自我保護意識很強,成人意願一受到挑戰,就要做出應激反應,經常態度嚴厲地對待孩子。這種家庭教養方式有利於成人宣洩情緒,但不利於兒童成長,給兒童帶來的是持續不斷的心理傷害。

現在兒童成長的環境,幼兒園,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小孩必須得上幼兒園,不然就會輸在起跑線上。再加上家長忙碌沒時間照顧孩子,小孩早早地都要上幼兒園。幼兒園有什麼弊端呢?孩子多,老師少,孩子年級小,老師水平也很一般,沒多少優秀的老師。什麼樣的孩子最省心,當然是老老實實坐好的小孩最省心,不然老師也照看不了呀。小小年級都得老實坐著,中午老老實實的睡覺。上課亂說話、亂動就得挨批評。幼兒園把小學的課程都提前學了,孩子自然累,等到了小學由於好多知識都會,學習的興趣也跟著降低。沒興趣了,幹什麼?動吧,總不能傻呆著吧,挨了老師批評,也越發提不起興趣來。

兒童在長時間地遭受心理創傷後,情緒壓抑後,就會產生自卑、不安、厭惡、失望、淡漠、憎恨、懷疑、恐懼、邋遢等等不良情緒體驗。連續不斷地心理創傷,會讓孩子神經上產生很大的壓力,行為發生變態,要麼成為不馴,要麼完全喪失自我。要麼成為無法和他人相處的孤傲者或偏執狂—這一切背後都是兒童安全感、自信心的缺失。

遇到「多動症」、「抽動症」的孩子的家長和老師,如果能多去關心和理解孩子,用心去傾聽孩子的「行為語言」,孩子的一切都會變得正常。他上課不注意聽講,是因為不喜歡老師的講課方式或對內容沒有興趣;考試成績低,是因為他壓根就沒去學習考試內容;攻擊同學,是因為他想保護自己或感到這裡面的樂趣;做危險動作,是因為他們想表現自己或不知道危險是什麼—千差萬別的兒童有著千差萬別的自我意識,他們的行為表現各不相同。他們還不具有承認的道德觀、價值觀、忍耐力,以及對後果的預見,所以他們很難用這些東西來約束自己。

家長和老師都是愛孩子的,但僅有愛還不夠。愛的質量要以孩子是否身心健康,樂觀陽光為前提和宗旨。只有真正的懂孩子,才能很好地培育孩子。請讀後一篇:請不要這樣愛孩子,給孩子自由吧。

兒童是何等細膩的生物,多動、抽動的孩子天性都很聰明、敏感。兒童很小就對愛和尊重有了很好的感知。生活中任何一種境遇都可能引起他體內各項生化指標的改變,即使所謂「多動、抽動「的兒童大腦中真的缺少讓他安靜的」多巴胺「,誰能說清楚這是因還是果?

所以「多動」「抽動」的真正「致病原因」是成人犯了兩個錯誤:錯誤的兒童觀,錯誤的教育方法。

這樣說令很多家長和教師感到不快,甚至反感。他們習慣把問題歸結到一個客觀原因上,並去尋找可觀的解決方案。自以為是的家長和教師寧可相信廣告、相信藥物,不相信教育。大人自己犯了錯誤,卻全部推給孩子來扛著。被診斷為「有病」,開脫了父母和老師們,但它永遠的上傷害了孩子。

患「多動」、「抽動」、「強迫」的孩子的真正不幸,都是他們出生後,正常的天性被屢屢剝奪。限制、包辦、替代、訓斥、教育、批評等等,孩子的壓力太大,出出現行為的多動,肢體或五官的抽動,內心的焦慮,糾結。

這些孩子是「病」了,但吃藥能解決嗎?這也就是為什麼「多動」「抽動」不斷反覆的原因,病根不去,怎麼病能好呢。相反認識到了這一點,釜底抽薪,家長改變了自己,孩子不用治療病也能去。

推薦閱讀:

兒童多動症需要哪些鑒定?
多動症和感統失調的關係
怎樣辨別孩子得了多動症?
李雲健100個家庭特教康復故事2—方法用盡多動不好,她說「我不會放棄」
孩子好動不一定就是多動症,別亂給孩子貼標籤!

TAG:孩子 | 抽動症 | 多動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