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推手道:太極拳技擊奧秘詳解(二)

(本文為趙堡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陝西華夏太極推手道館館長、西安趙堡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兼總教練李隨成老師的太極推手道講座系列之二)

一、太極推手道所主張的太極拳修鍊要素

太極推手道以盤練趙堡太極拳為基礎,即實現其文道之功,又奠定其武道之根基。以推手為進步,即實現其武道之進步,又提升其搏擊實戰能力。

通過盤練拳架,使練習者身體健壯,精神充沛,筋骨肌肉靈活有力,心肺及胃腸肝功能得到增強,通過接近實戰的推手練習,使練習者技法熟練,聽勁靈敏度迅速得到提高。使練習者具備戰勝對手的體能要求與反應要求。

太極推手道在太極拳的訓練中,始終圍繞太極拳「神在以柔克剛,妙在借力制人」的理念上下功夫。因此,在推手訓練中,利用盤練拳架所得到的均衡穩定、輕靈圓活、一動無有不動、全身協調一致的修為,利用推手練習努力提升練習者平心靜氣、克服僵頸、不用拙力、消除本能,立身中正、不貪不欠、不丟不頂、徹底放鬆、順勢借力、內外合一的太極素養,以此實現武當趙堡太極拳所主張的太極理念。

太極拳成手、妙手,柔之極限,剛至極最。柔之極限來源於平心靜氣,徹底放鬆,捨己從人;剛至極最,則來源於內外合一的發勁。所有這些都來源於太極拳成手、妙手的苦心修為。其中的「靜氣」、「放鬆」、「內勁」、「合一」,是太極拳必備的技藝要素,也是練習太極拳精心揣悟的東西。

何謂內勁?按中國古代的觀念來講就是所謂的「先天元氣」。何謂外力?按中國古代觀念來講就是「後天培養之力」。在太極拳的修鍊中,非常重視「先天之氣」和「後天之力」的統一發勁,稱之為「內外合一」的發勁。舉一個通常的例子: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舉重台前,運動員往往要做一個深長的呼吸或大吼一聲,或憋足一口氣,舉起杠鈴。這當中體現的就是「先天之氣」和「後天之力」、「內外合一」的發勁技術。

在太極拳的修鍊當中,「內勁」不是苛求來的,而是在長期輕鬆自然的盤練拳架中,自然而然得到的。至於「外力」,同樣是通過長期盤練拳架,伴隨手到腳到,起落一致,一動俱動,全身協調的不斷培養和充實的。因此,盤連拳架的過程,就是培養、充實「先天之氣」和「後天之力」的過程。

至於靜氣,實質上就是調整人體呼吸與動作起落,發勁用力的過程。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人在靜態下配合呼吸的發勁容易做到,但在緊張的推手較技和散手搏鬥中,要做到配合呼吸的發勁,就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太極推手道的訓練中,無論是盤練拳架,推手較技,還是散手實戰演習,「平心靜氣」是隨時隨地強調的,也是要求推手道的練習者必須做到的。日常訓練養成的習慣可以促成太極推手道練習者能在緊張的搏鬥中保持「平心靜氣」,合理地支配呼吸,從而做到「內外合一」的發勁。

二、太極推手道在太極拳修鍊理念和方法上強調以下二十四個字

「立身中正,不貪不欠,看手看肘,不丟不頂,急來急應,緩來緩隨」。

任何有關太極拳的理論都會提到此二十四字,太極推手道把這二十四字視為座右銘!在太極拳的修鍊上真正做到這二十四字,是太極推手道永遠追求的目標,他將使你無懈可擊,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立身中正:所謂身法中正是指盤連拳架,進行推手訓練要處處做到外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簡言之,即手不可超過身前中心線,手掌不可超過前腿腳尖,身不可前俯後仰。在太極拳的修鍊上,只有身法中正,才能保證支撐八面。前進、後退、左旋、右轉自如。

不貪不欠:在太極拳的修鍊上,所謂貪為過,為頂之意,搏擊當中凡被對方捋翻、挒摔、折打者均因犯此病。所謂欠乃偏、軟、背之意,搏擊當中凡被對方按發、折打者均犯此病。因此不貪不欠為規矩,規矩者立於不敗之地。凡使用捋勁、挒摔者,必借對方前頂之力,以捋勁使之身形前俯,左歪右斜,進而以掌、肘、肩靠之法打翻對手。凡使用按勁者,必先領偏擠背對方,步隨腰轉,挒摔或按發對方。

看手看肘,不丟不頂:所謂看手看肘,意思是出手先佔正門,嚴密看守對方手、肘。對手正面對我,雙手、雙肘均在我控制之中。對手一手在前,一手在後,屬偏、屬背,前手則被我控制,嚴謹的看手看肘,會使對方無計可施。

所謂不丟不頂,意思是不貪不欠、規矩運轉、靜觀其變、妙施其應、不丟不頂的勁道,可使對方好進難走。

急來急應,緩來緩隨:太極拳手與柔道摔跤,及其他拳種選手交流之所以失敗,主要原因是應變速度跟不上,做不到急來急應。應變速度跟不上,是太極拳手最易犯的毛病。這種病根的形成,一是沒有真正理解太極拳「穩如泰山,動如雷電」的武學內涵。二是平時推手練習只是慢推,體會勁道之走向,沒有或很少快慢相間的推手練習,沒有養成快速出招的習慣。因此太極拳練習應有快慢相間的練習,拳架快,並能做到平心靜氣;推手快,並能做到手腳快,而心跳不快。這都是培養沉著冷靜、快速應變的重要環節。

除過太極拳修鍊當中所要求的各種修鍊要素,太極推手道對於太極拳的修鍊還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那就是:

第一,在太極拳的修鍊上,太極推手道在繼承太極拳理論精華的同時,充分認識到,必須加強對練習者身體素質的強化訓練,提高練習者身體的爆發力,耐力等體能要素。因此,太極推手道的練習者,應在常規的盤連拳架,加強推手練習的同時,注意練習者的身體素質。通過諸如百米,三、五千米中長跑的輔助訓練,借力諸如單杠、雙杠、杠鈴等項目的練習,其目的就是為練習者身體素質的提高提供幫助。在這裡需要再一次強調說明的是,太極拳無須力量練習,是一個極大的誤區。應該知道,力量有極限,技藝無止境。努力提高技藝的同時,極限內的力量練習,必不可少。

第二,由於太極推手道注重體能在太極拳訓練上的作用,對於如何保證太極推手道的體能要求,太極推手道的主張是:習練者傳統的飲食習慣必須改變!傳統的飲食習慣以大米、小麥為主食,食用的只是碳水化合物,這種飲食習慣很難保證練習者體能的充沛。因此,太極推手道練習者,必須改變傳統的飲食習慣,利用現代運動給養學原理,合理配給營養,充分利用現代醫學技術,經常不斷地測試練習者的體能。通過體檢及血液化驗,接受現代醫學指導,調整訓練計劃和營養配給,以求達到最佳身體素質。

第三,太極推手道主張刻苦、科學的訓練,這是提升練習者素質的關鍵。在高手如林的全國乃至國際大賽中,推手道運動員的體能、技術、心理素質將接受嚴峻的考驗。因此,太極推手道的訓練,注重對練習者心理素質進行測試與調整,通過經常的模擬實戰來提高練習者的心理素質。

我們堅信:有刻苦訓練的精神,有科學的訓練方法,太極推手道定能使太極拳傲立國際搏擊體壇。

三、太極推手道搏擊特點

前面談到中國傳統武術練拳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鍛煉身體,戰勝對手。鍛煉身體,各有各的練功方法,談到搏擊,大家使用的也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遠踢、近打、貼身摔。踢打摔拿是中華武術搏擊比賽的核心內容,也是中華武術靈魂之所在。可以說,所有的拳種流派,在武術搏擊方面,都在深入研究「踢、打、摔、拿」這四個字。

太極推手道在武術搏擊中始終貫穿以柔克剛、借力制人的太極拳摔、打、拿技法。在武術搏擊中,離開即為散手,糾纏即為推手。散手展現的是踢打技法;推手展現的是摔拿技法。在武術搏擊中,誰摔法好,誰的勝算就高。摔的技術含量高,打的技術含量相對要低。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優秀的摔柔運動員,改行搞散打,用不了一年,就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散打運動員;一個優秀的散打運動員,改行搞摔柔, 三、五年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摔柔運動員。所以,太極推手道以摔拿訓練為主,兼顧踢打訓練。

摔法:太極拳稱摔法為跌法,含有自己跌倒的意思。借用對手的抗力,實現以小打大、以弱勝強的目的。培養「聽勁」的靈敏性,搭手即號准對手勁道的來龍去脈,利用勁道控制對方重心,使對方失重倒地,是太極推手道永遠追求的目標。

太極拳「欲抑先揚」的意思是:推按對方,借對方前頂之力,前捋對方,使對方前撲倒地。向左用力,借對方抗力,向右挒摔對方,前拉對方,借對方后座之力推按對方,使其向後倒地。就像拔河一樣,你拉,我拉,手一松,對方即刻倒地。

瞬間改變力量的方向,是太極拳借力制人、克敵制勝的法寶,也是太極推手道在日常訓練中隨時隨地強調,必須做到的。

擒拿:卡位準確是使用擒拿技法的關鍵,太極推手道以趙堡太極拳活步推手訓練為基礎。趙堡太極拳,其拳架「尺寸」的設計符合人體結構比例,規範地盤練拳架,在推手練習中「看手看肘」習慣的養成,保證了擒拿技法在實戰搏擊中使用的良好效果。

踢打:踢打是武術搏擊當中最直接的打擊之法。武當趙堡太極拳,強調閃轉騰挪,步法靈活,進必閃,閃必打,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招招式式都講究合力,以增強擊打效果。

太極推手道講究在實戰搏擊中思想意識的培養,在踢打上講究「動貴短,勁貴長,意貴遠」,所謂「動貴短」乃一觸即發,要求快速,所謂「勁貴長」要求每一拳、每一腿的擊打要具備穿透力,拳拳是重拳,腿腿有力量,方可加強打擊力度;所謂「意貴遠」,要求每一招式都有打倒對方的意識。比如想打人一耳光,那只是一耳光,如果一耳光想打倒對方,那麼這種擊打的勁道就有連打帶摟的勁道,只有這種勁道才可能打倒對方,所以說,具備什麼樣的意識,就具備什麼樣的勁道。

太極推手道獨特的訓練手段,注重對練習者體能的提高,注重對練習者內在搏擊意識的培養,注重對練習者內外合一發勁能力的提升,注重對練習者摔、打、擒拿中借力技術的訓練。可以說,太極推手道在日常訓練中注重和強調的恰恰是其他拳種忽略和不具備的,這也是太極推手道戰勝對手的根本保證。


推薦閱讀:

滑如冰凌黏如膠軟如棉花硬似鐵---太極拳技擊基本功訓練
王培生太極技藝談
淺談陳氏太極拳的「泛臀」
48式太極拳拳譜
太極

TAG:太極拳 | 太極 | 奧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