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病例討論60】

【病史】

患者,女,33歲,頭疼、頭暈2~3個月。

【影像資料】

T1WI TRA

T2WI TRA

T2WI FLAIR TRA

DWI(b=1000) TRA

T1WI+C TRA

T1WI+C SAG

T1WI+C COR

【影像描述】

右側小腦半球可見一囊實性異常信號,以囊性為主呈長T1長T2異常信號,FLAIR呈低信號,大小約6.0×3.8×4.3cm,其內見直徑約0.7cm的結節樣等T1等T2異常信號,四腦室受壓變扁,腦幹及小腦蚓部受壓移位,雙側側腦室、三腦室明顯擴大,側腦室周圍見斑片狀FLAIR高信號。注入GD-DTPA後,病變實性部分呈結節樣明顯強化,病變推壓右側乙狀竇,關係密切。

結果馬上公布……

【病理結果】

(右側小腦半球)血管母細胞瘤

【討論】

腦血管母細胞瘤也稱血管網狀細胞瘤,雖然約佔顱內腫瘤的1%,但是佔後顱窩腫瘤的7%,是後顱窩較常見的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主要見於30~40歲,是成人小腦四腦室區最常見的腫瘤。腫瘤為局限性生長,大小不一小者無包膜,大者有包膜。囊性變是血管母細胞瘤的突出特點。

根據其影像學表現,可分為三類:大囊小結節型、單純囊型和實質腫塊型。

①大囊小結節型是典型表現,也是最常見類型。MR檢查,附壁結節在T1WI高於囊性部分,T2WI低於囊性部分,呈中等信號,囊性部分在T1WI呈稍高於腦脊液的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DWI呈低信號。增強掃描時附壁結節顯著均值強化,囊液及囊壁無強化,周圍水腫較輕。

②單純囊型少見,可能因附壁結節太小,故而應行多方位薄層掃描觀察十分重要。

③實質腫塊型,CT平掃呈等密度,可有壞死。MRI掃描信號不均質,呈長T1長T2異常信號,增強掃描因實質多由幼稚血管組成,呈顯著強化。

【鑒別診斷】

1、星形細胞瘤:囊性星形細胞瘤與血管母細胞瘤比較,實質部分較大,增強強化時強化不夠顯著,囊性成分的T1WI信號較高。多見於兒童,鈣化較多;惡性星形細胞瘤與實質腫塊型鑒別,血管母細胞瘤內出現明顯的血管流空影,腫瘤呈顯著不均質強化。

2、轉移瘤:增強掃描時囊壁強化,而血管母細胞瘤囊壁不強化。常見於50歲以後,多有原發腫瘤或幕上轉移瘤存在。

3、單純性囊腫:較難與單純型鑒別,多方位成像可能顯示很小的附壁結節。

【參考文獻】

1. 沈天真,陳星榮.中樞神經系統計算機體層攝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2.210-212.

2. 祁晉清,袁先厚,郭國炳,等.VHL相關性和散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血管母細胞瘤[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誌,2002,7(2):69-71.


推薦閱讀:

【大會回顧】關於兒童炎症性腸病進展的討論——楊錫強
[病案討論] 一副中藥治癒的面癱
新老冠軍大比拼(討論)(李兆林、溫亮富、沈毅、齊志鋒、揚超、張浩、周吉天) - Qzone...
真相!—隔期號碼出號數定位研究討論4

TAG: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