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文集|環境NGO在推進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一)

環境NGO在推進可持

續發展中的作用(一)

編者按

《環境NGO在推進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是2002年刊載於《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雜誌第2期的一篇文章。作者林家彬博士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曾在聯合國區域發展中心工作,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02年在對日本環境NGO組織進行調研後,林家彬老師撰文對日本環境NGO組織在日本環境公害形成前後的發展情況,在推動日本環境政策法規立法及環境治理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進行了分析解讀,在此基礎上對中國環境NGO組織發展進行了深入思考與建議。

2002年國內環境NGO組織尚處於起步階段,15年過去,經過艱難發展階段的環境NGO組織漸漸走進公眾視野,在環境治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綠色中原為例,2003年籌備,2005年成立,業已進入第12個發展之年。而這篇成文於綠色中原成立之前的文章竟將我們後來的際遇及發展困境一一道明,讓人由衷欽敬作者研究的超前性和科學性。為此綠色中原公眾號特地轉載本文,願各方對環境NGO組織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有更全面與客觀的認識;願如綠色中原一樣的草根NGO組織當下有更開闊的發展空間,在協同地方環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一、 日本環境NGO的發展現狀

(一)何謂環境NGO  根據國際上研究NGO問題的權威、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薩拉蒙的定義,一般將具有如下7個屬性的組織稱之為NGO。這7個屬性是:①組織性,指合法註冊,有成文的章程、制度,有固定的組織形式和人員等;②民間性,又稱非政府性,指不是政府及其附屬機構,也不隸屬於政府或受政府支配;③非營利性,指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進行利潤分配;④自治性,指有獨立的決策與行使能力,能夠進行自我管理;⑤志願性,指成員的參加和資源的集中不是強制性的,而是自願和志願性的;⑥非政治性,指不是政黨組織,不參加競選等政治活動;⑦非宗教性,指不是宗教組織,不開展宗教活動。因此,具有上述的7個屬性、同時以環境保護為目的開展活動的組織就是環境NGO。  (二)日本環境NGO的總體概況  根據經濟企劃廳於1997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當時日本除具有公益法人資格的團體之外,共有登記在冊的NGO團體85786個。但據從事NGO有關研究的學者估計,未被統計在內的NGO團體之數應數倍於此。另據1995年關於公益法人的一項調查,當年日本公益法人的數量為25927個。  關於環境NGO的數量,日本環境協會曾於1994年底實施過一項調查,根據文獻等有地址可查的環境NGO有9465個。同樣有學者認為,在日本國內活動的環境NGO數量亦應數倍於此。考察團這次在新瀉縣得到了一本「新瀉縣環境NGO名簿」,共登載有新瀉縣內的環境NGO284個。由於這本名簿相對較全,若以此為依據進行推算,日本全國的環境NGO數量當在1.5萬個左右,大約平均每8000人口就有1個環境NGO。  上述日本環境協會的調查使我們對環境NGO的活動內容和活動區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根據調查的結果,環境NGO的活動主要集中於自然保護、資源循環使用、美化環境、推廣對環境友好的生活方式、開展環境教育等領域。也有部分環境NGO從事環境質量的監測、提出政策建議、開展國際合作等活動。從開展活動的區域範圍來看,以1個市町村為其活動區域的佔總體的69.7%,以1個都道府縣為其活動區域的佔總體的27.4%,二者合計佔到了總體的97.1%。另有少量的環境NGO是以全國或是海外作為其活動對象區域的。

二、 案例分析:日本環境財團的例子

日本環境財團是考察團的一個重點考察對象。雖然它的歷史並不長,但已經在許多方面卓有成效地開展了活動,是一個運作相當成功的環境NGO。以下將從其組織沿革、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資金來源等方面,對這個典型案例進行介紹和分析。

(一)沿革與概要  日本環境財團是1998年4月15日設立的公益法人,其理事長是高見裕一。一些關於NGO的事例研究表明,NGO組織的建立和發展大都依賴於某一位精英式的人物,這個人物的能力和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組織的生存空間和發展方向。日本環境財團的例子再次驗證了這個結論。日本環境財團的前身「日本循環利用(recircle)運動市民之會」就是高見裕一於1977年發起成立的,那時他還是一名在校的大學生。高見裕一出色的組織才能和思辨能力對於日本環境財團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他的領導下,「日本循環利用運動市民之會」從最初的一所大學校園內的學生社團組織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活動範圍遍及日本全國的NGO組織,在此基礎上設立的日本環境財團目前是一個擁有18名專職工作人員的公益法人。高見裕一本人立志從政,曾當選國會議員,目前仍在參加參議員的競選。  (二)活動內容與方式  高見裕一對於NGO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NGO作為市民運動的一種形式,所開展的活動應當是具體而容易理解,能夠得到公眾的廣泛參與和共鳴。他還認為,僅僅將NGO理解為志願者活動、強調無償奉獻的觀點是片面的,應當把NGO理解為發揮個人的主體性的社會參與。由於「沒有財政的獨立就不會有思想的獨立和行動的自由(此語源自日本近代著名人物坂本龍馬。他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家股份制公司的創辦者。)」,NGO應當謀求經濟上的自立。基於這樣的考慮,高見裕一在設計活動的內容時,把能夠得到廣泛的參與和容易獲得成果作為優先考慮的兩大原則。以下所介紹的日本環境財團的各項主要活動基本上都體現了這兩條原則。

  1.促進綠化和保護森林  從造紙是木材的主要用途之一、減少造紙用材有利於減少對森林砍伐的考慮出發,日本環境財團致力於非木材紙的開發和普及事業。已經成功地開發出了以甘蔗榨糖後剩下的蔗渣為原料的紙張,實際的生產是委託生產廠家進行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並以非木材紙的銷售收入的1%建立了一個基金,用於支援國內外的綠化造林項目。基金總額目前已經超過5000萬日元,支援了70多項綠化造林項目,其中包括與日本沙漠綠化實踐協會共同實施了6次到我國內蒙古庫布奇沙漠的植樹之旅項目。

  2.宣傳和普及環保意識  日本環境財團在宣傳和普及環保意識方面開展了多方面的活動。主要包括:舉辦以環境保護為主體的講演會和研討會、培訓社區環保活動積極分子和帶頭人、建立「二氧化碳減排俱樂部」等等。特別是「二氧化碳減排俱樂部」的活動獨具特色。具體做法是:在全國範圍內募集自願參加「二氧化碳減排俱樂部」的家庭作為俱樂部成員,並精心設計了「俱樂部成員日誌」發給成員,要求成員填寫日誌並定期寄回給俱樂部事務局。日誌中將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的直接或間接消耗能源的活動都給出了換算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換算指標,並提出了減少排放的建議。俱樂部成員通過每天紀錄日誌,可以促使自己自覺地轉變生活方式,節約能源和資源。並且過一段時間以後就可以對自己的轉變生活方式的成效做出定量的評價。該俱樂部目前已擁有3000名成員。

3.幫助基層地方政府建立資源循環利用系統  日本環境財團於1999年設立了一個循環系統研究所,幾名專職研究人員重點圍繞有機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問題開展研究,並以研究成果為基礎幫助一些市町村制定有機資源循環利用的行動計劃,並在技術上進行支援(採用有償服務的方式進行)。進入工業化社會以後,農村中以往自然形成的有機廢棄物循環體系被切斷,廚房垃圾和牲畜、家禽糞便等也被填埋或焚燒處理,既增加了處理成本,也增加了污染的產生和排放。有機資源循環利用系統對這些有機廢棄物實行分類回收,在堆肥廠將其變成有機肥料,用於綠色農產品的生產。這樣既降低了垃圾處理成本,又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值,還減少了污染排放,可謂是一舉數得。目前該研究所已經在十幾個市町村開展了這項工作。

  4.促進企業採用對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  這方面的活動主要以下列方式進行:一是接受政府的委託,開展調查和研究活動。如1999年曾接受環境廳的委託,對與普及環保型產品有關的問題開展了問卷調查和訪問調查,了解消費者對生態標誌的認知程度,探討普及環保型產品的方式方法,研究促進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的對策。二是重點開展普及生態型住宅的事業。他們於1999年設立了「生態住宅推進機構」,開展了生態住宅的宣傳推廣、生態型住宅的研究、生態住宅設計管理人才的培訓、生態型建材和室內設備的宣傳推廣等項工作,並與住宅產業的相關財團共同組織了生態型住宅的設計競賽。三是開展了轉基因食品的檢查和認證工作。並於1999年12月設立了轉基因食品檢查評級機構,開展對轉基因作物及食品的檢查、評級和信息披露工作,並對符合要求的企業及其產品進行推薦。  5.為環境問題受害者提供服務  日本環境財團主要針對過敏性皮炎的患者開展諮詢服務,這項工作從1992年就已經開始進行。過敏性皮炎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在生活中接觸或攝入化學物質,因此是環境問題引發的健康問題。日本環境財團圍繞這一問題開展的活動內容包括:開設電話諮詢熱線、舉辦社區諮詢員培訓講座、發行月刊《過敏性皮炎最前線》等。月刊的發行份數目前已達到2500份。  6.幫助環保科研機構及民間環保組織尋找資金支持  日本環境財團還通過其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建立資金籌集渠道,為環保科研機構及民間環保組織提供資金支持。目前已經建立了兩個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一個是與大榮OMC公司和財團法人綠色地球保衛基金共同發起的「生態信用卡」事業,將OMC生態信用卡的消費金額的5‰作為地球環境保護基金,捐贈給全國20家環保科研機構和民間環保組織。另一個是與日本第二電信電話公司共同發起的「生態撥號」共同基金事業,凡使用「生態撥號」撥打的電話,話費的1%將進入基金並捐贈給民間環保組織。  (三)資金來源  資金是NGO開展活動的重要基礎條件,是否有穩定的資金來源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NGO能否持續地開展活動和存在下去。高見裕一對此給予了足夠的重視,為日本環境財團設計了多渠道的資金來源,從而能夠在眾多的領域開展積極的活動,並為財團的18名專職工作人員支付不低於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的報酬。日本環境財團的資金來源包括以下幾個渠道:  1.來自政府的項目經費。如上面在活動內容部分所介紹的接受環境廳的委託進行調查研究、為一些地方政府制定資源循環利用計劃等等。

  2.財團所培育的環保產業的收益。如前述的以蔗渣為原料的非木材紙的銷售收益的一部分也被用來支持財團的活動。  3.為社會提供有償服務的收益。這些有償服務的內容本身是與財團的宗旨相一致的,包括為環保產業提供商品開發、市場調查、基礎調研等方面的諮詢服務,大型環保活動的會務和運營管理服務,為過敏性皮炎患者提供信息和諮詢服務等。  4.社會捐贈。包括企業捐贈和個人捐贈,企業捐贈佔壓倒比重。這裡應當順便介紹的是,日本企業的捐贈行為比較普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稅法上對企業利潤中用於對社會公益事業和團體的捐贈部分作免稅處理;二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企業普遍開始對企業形象、企業的社會義務等問題給予關注,形成了一種企業以積極為社會做出貢獻為榮的氛圍。如1990年11月「1%俱樂部」正式成立,該俱樂部的法人會員承諾將總利潤的1%以上、個人會員承諾將可支配收入的1%以上用於支援社會公益活動。該俱樂部1999年有法人會員281家、個人會員1336名。另據日本國稅廳的稅務統計,1996年日本企業的捐贈總額達4900億日元,個人的捐贈總額為269億日元。  5.會員會費。會員分法人會員、個人會員和團體會員,法人會員的會費為最低每年5萬日元,個人會員和團體會員的會費為最低每年1萬日元,多交不限。


推薦閱讀:

圍棋發展至今約三千年歷史 包含眾多<<易經>>智慧
英國漸進改革確保三百年和諧發展
我和他會有發展嗎
銀行畸形發展促成野蠻考核_
胃炎到胃癌到底要多久?

TAG:環境 | 可持續發展 | 發展 | 作用 | 文集 | 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