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畫家的「眼力」

畫家的「眼力」

人們常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意思是應當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別人已有的進步。特別是繪畫圈子裡的朋友,有的朋友有一段時間未見,再見時畫風已大變。當然也有的朋友畫風幾年、十幾年變化不大……

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呢?經過我反覆研究,我發現這種現象與畫家的「眼力」有關。

我發現——畫家的「眼力」可分為三個層次:其一為俗眼。其二為法眼。其三為慧眼。(我這裡所說的俗眼、法眼、慧眼與佛家的「五眼」不是一個概念。)

一畫家「眼力」的第一個層次——俗眼。

我們拿十九世紀的三位「九零後」徐悲鴻(1895年生)、潘天壽(1897年生)、張大千(1899年生)來看,他們的藝術成就,都是屬於大師級的畫家。然而在他們的藝術道路中,作為一個初出道的美術愛好者,他們也經歷了「開蒙初學時」的學畫階段,他們也經歷了畫家「眼力」的第一個層次——俗眼階段。

俗眼階段思惟模式的最大特點是——「羊群效應」。畫史上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今齊魯之士,惟摹營丘。關陝之士惟摹范寬。」換言之,每個時代,每一個初學畫者,都會陷在老師或自已心儀畫家的車轍之中不能自拔,並以自已的畫頗似某某大家而沾沾自喜……

徐悲鴻的(圖1《西山古松柏》23歲作)

潘天壽的(圖2《荷花》約24歲作)

張大千的(圖3《山水》約20多歲作)

這些畫都是他們二十歲左右時的作品,現在來看也是極普通的作品。在十九世紀與他們同時代的青年中,能達到這種水平的青年有成千上萬,然而絕大部分人都湮沒在前輩畫家的車轍之中,最終被歷史遺忘……

而徐悲鴻、潘天壽、張大千他們三位則靠他們的聰明才智及時跳出了俗眼階段,並進入畫家的「眼力」的第二個層次——法眼階段。

二畫家「眼力」的第二個層次——法眼。

「眼力」就是指眼光;見識。張大千平時教導後輩:「作畫如欲脫俗氣、洗浮氣、除匠氣,第—是讀書、第二是多讀書,第三是須有系統、有選擇地讀書。」

請注意——要「有系統、有選擇地讀書。」這是因為書本上的知識,都是人類的已知知識,而要創新則必須處理好知識與道路的關係。只有明確這一點,才會有突破與創新,才能進入畫家的「眼力」的第二個層次——法眼階段。

著名畫家傅抱石,在第一師範的這段時間,他不斷地去舊書店,開始讀一些古代畫史畫論方面的著作。當他讀到記述石濤《瞎尊者傳》(陳鼎著)中的一句「我用我法」時,傅抱石頓開茅塞,並對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的思想欣賞不已。為了表達自己對石濤的情有獨鍾,他不僅刻制了"我用我法"的印章,還開始用"抱石齋主人"作為自己的別號……

因此進入畫家的「眼力」的第二個層次——法眼階段。實際上就是如石濤所言:要立自己的「一畫之法」。要以推陳出新為已任。要探尋屬於自己的繪畫語言。

當然,要立自己的「一畫之法」,絕非易事,它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拿徐悲鴻來講:

(圖4〈馬夫和馬〉徐悲鴻約30歲作)

〈馬夫和馬〉中的馬,是徐悲鴻俗眼階段的畫馬作品。僅管他已在法國斷斷續續學習繪畫五年,但是這時的作品還很稚嫩;畫的馬也很一般。

(圖5《六朝人詩意》局部徐悲鴻34歲作)

《六朝人詩意》中的馬,基本上是單線勾勒的馬,就畫馬而言也沒有新意。

(圖6《九方皋》局部徐悲鴻36歲作)

《九方皋》中的馬,則可以明顯看出徐悲鴻嘗試用寫意的手法來畫馬……在法眼階段畫家就要不斷的摸索,不斷的試驗,偶然之間倒有可能畫出好作品來。

《六朝人詩意》局部中的馬與《九方皋》局部中的馬,雖然時間相差二年,但是,畫面上的馬卻有明顯的不同,從這時的作品中則可看出他探索畫馬過程的探索痕迹。這個摸索、試驗的過程極為可貴,這是他從法眼階段向慧眼階段過渡的橋樑。

(圖7,《群馬》徐悲鴻46歲作)

《群馬》則是他慧眼階段的作品,這時的作品則突破了畫史上韓干畫馬,趙孟頫畫馬的范籬,也不同於郎世寧的純寫實畫馬方法。真正做到了突破與創新,創造出畫馬的新形象,達到了「人與畫合」的最高境界。

三畫家「眼力」的第三個層次——慧眼。

畫家「眼力」的第三個層次——慧眼階段,也就是「人與畫合」的階段。這是畫家「眼力」的最高階段。

在浩如煙海的美術工作者中,只有少數人能達到這個層次。達到慧眼階段的唯一標準——就是看畫家能否創作出「人與畫合」的藝術形象。即一提畫家的名字,就會讓觀眾聯想到畫家所創造的藝術形象;而一提起這種藝術形象,就會讓人聯想到這位畫家——如齊白石與「蝦」;徐悲鴻與「馬」;潘天壽與「荷」;張大千與「潑彩畫法的山水」……他們的「眼力」都達到了畫家「眼力」的第三個層次——慧眼。他們所創造的藝術形象已經深深地存活於人們的精神世界之中,因此他們是藝術大師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綜上所述,當我們明白了畫家「眼力」的三階段以後,就要正確的認識自已,擺正自已的位置。分析一下,自已的「眼力」是否已跳出「俗眼」的層次……不要熱衷於在繪畫領域去破「基尼斯世界記錄」;不要想方設法去製造沒有實際內容的「新聞效應」;不要盲目地固執已見,聽不進任何不同的意見……

總之,能跳出「俗眼」階段,已是萬幸。如能在「法眼」階段,認真地探索、試驗也可以畫出一些不錯的作品……至於能否創作出「人與畫合」的藝術形象,進入慧眼階段,這就要靠自已的努力與運氣了。


推薦閱讀:

不要活在別人的嘴裡,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力,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練眼力—邊料新工
一靠眼力,二靠演技 告訴你怎麼追女人 光棍男必讀!
你多少秒能找出dog這個單詞?2016年外網最火的眼力測試小遊戲

TAG:畫家 | 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