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籟聲武學之導引養身氣功
標籤: 自然門 健身氣功 《黃帝內經》 文化 |
導引養身氣功是中華悠久文化的組成部分,她是以人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相結合為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氣功來源於道家。古代的中醫學與儒、佛、道關係密切,故《黃帝內經》中就有許多道家的內容。道家幽居深山,超脫凡俗,,在養生方面具有獨創,氣功便是其中之一;《黃帝內經》稱之為「導引術」。在一些道家的專著中,氣功還稱之為「龜息」。古人認為:烏龜是長壽動物,人要長壽,就要學習烏龜的呼吸方式,使生命活動和緩下來。道家在學習烏龜的呼吸方式中,久而久之,修鍊形成氣功。
萬籟聲老師將的「以意導氣,不加絲毫的氣力,絲毫的色相,意到手到,意止手止」和「空處用功」等自然門功夫內涵溶入古老的導引氣功中,更加註重動作的松圓舒展,伸筋拔骨;柔和勻稱,協調美觀,使脊柱得以安全旋轉,左右對稱;引伸肢體,動諸關節;外導內引,形松意充;動靜結合,練養相兼,柔和緩慢,圓活連貫;鬆緊結合,動靜相兼;神與形合,氣寓其中。使人在氣功長期習練中達到培補元氣、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調理臟腑效果,並使神經、內分泌、免疫三大系統得以有效鍛煉。在自身保持平衡協調的同時,完成對內的調理,對外防病抗病能力、防老抗衰能力。
導引養身氣功的鍛煉,可通過行、住、坐、卧等姿勢,讓猶如渾濁水的身體,沉靜下來,使之澄清,意微守丹田,結合意念的集中和各種呼吸方法進行調身、調心、調息的鍛煉,以達到治病強身、延年益壽的目的。姿勢的選擇即「調身」;意念的集中即「調心」;呼吸的鍛煉即「調息」。「調身」就是通過調整身體的姿態,使身體的各個部位得以放鬆、舒適,符合生理體位和形態,使呼吸輕鬆、思想集中,就如先人云:「形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寧,意不寧則神散亂」,因此調身是練導引養身氣功的基礎;「調息」亦稱吐納,就是調整呼吸的方式、速度、節奏等,它是練功的重要環節。因此在練功時要有意識注意呼吸的調整、選擇,儘可能攝取新鮮氧氣,排出二氧化碳,這樣可以培育真氣,加強胃腸的蠕動,從而帶動帶動五臟六俯的運動動,加強全身的血液循環,促進消化和營養的吸收,調整內分泌系統功能,增強肌體的抗病能力;「調心」就是調心神。這樣人心清神凝,身安氣和,使魂、魄、意、志處於協調安定狀態。並可調整人把許多負性情緒排除在意念之外,在切斷因情緒性的致病因素基礎上,使一些心身疾病,如緊張性高血壓、神經官能症、神經性結腸炎等病症得以迅速緩解,同時有利於提高抵禦各種外在刺激的能力,以平常心看待一切,心胸開闊,淡泊名利,保持身心健康,從而達到延年益壽之目的,這恰恰是《內經》所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何來」。綜上所述,導引養身的氣功在心理上可調節改善人們不良的心理狀態。莊子把養氣和養形二者的結合。《莊子·刻意》載:「吹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這段話對導引的解釋形象而具體。「吹呼吸,吐故納新」,是鍛煉內臟器官的呼吸運動。「熊經鳥伸」是模仿動物的動作,如熊類攀樹而自懸,飛鳥凌空而伸展,這些形體運動,可有效鍛煉肌肉骨骼。他在總結鍛煉效果時,指出「為壽而已矣」,
導引養身氣功含有古老東方哲學思想,如「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天人相應」、「天人合一」的生命整體觀,對氣功運動的產生與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和指導作用。歷代養生名家在長期運動實踐中提煉出:「法貴柔緩」與「運動有度」的思想,是中醫養生的重要哲學思想在養生氣功的體現。中國道家認為:「上善若水」,「柔弱勝剛強」,「柔則生,剛則損」。所以古代導引家都採用了柔緩的習練導引功的形式,使人的在身心放鬆,動作自然、精神內斂,以意導氣前提下,加強血液循環,使經絡暢通,提高用意能力,增進身體健康。調攝身心健康。中醫養生學所提出「形神合一」的養生觀,是盡享天年的關鍵。故練養生氣功時一要調養心神,二要調攝精、氣、神。神寓於形,形統於神。神傷則形傷,神亡則形亡,此所謂「失神則死,得神則生」。自《黃帝內經》開始,歷朝歷代的醫學著作中,相關養生的就有下面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治未病」,防微杜漸,未病先防,病後防變防復(防惡化與複發),要有病早治,;二、順應自然規律,包括日月變化,四季變化,晨暮晝夜以及自然環境等。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三、調攝身心健康、「形神合一」的養生觀,身體的調攝,包括飲食養生、藥物養生、運動養生;四、遠離致病因素,內防因喜、怒、憂、思、悲、恐、驚,外防因風、寒、暑、濕、燥、火等各種致病因素。
導引養身氣功在調節心理方面的作用:人有七情它是指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是內傷主要致病因素。《素問·五運行大論》提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七情是人體對客觀事物和現象作出的七種不同情感反映,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不會使人發病。只有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出人體自身生理活動調節範圍與耐受能力,使人體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導致疾病的發生。由於七情致病是直接影響有關內臟陰陽氣血而發病,病自內生,因而又稱為「內傷七情」。從古到今,由於情緒過度導致疾病甚至喪命的例子比比皆是:三國時期周瑜心胸狹窄,被諸葛亮三氣而英年早逝;牛皋擒住金兀朮,因喜大笑而死,金兀朮則氣怒而亡;范進中舉樂極生悲,竟發瘋癲之症。導引養身氣功強調放鬆肌體、平衡呼吸、安靜大腦,可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及植物神經系統,緩衝不良情緒對大腦的刺激,降低大腦的應急性反應,從而維護人體內部的相對穩定。
導引養身氣功在生理方面的作用:自然界不良因素使人類產生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是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通過導引養身氣功調身(各種姿式)、調息(呼吸),可以達到強體健身。各種研究表明,過度訓練,可降低人體免疫的功能;適度運動可提高人體免疫能力。老年適度運動可提高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增強對六淫癘氣抗病能力。正如《內經》所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氣所湊,其氣必虛」。人體內分泌系統的功能與健康密切相關,研究表明,習練氣功能促進卵巢分泌,使人體EZ(雌二醇)增高,這不僅對月經的維持具有良好的作用,而且對抗骨質疏鬆也有一定作用,說明氣功習練能改善人體神經——內分泌調節功能,延緩卵巢衰老過程,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按現代醫學的觀點認識,健身氣功在思想上符合中醫養生哲學思想
導引養身氣功健康、科學、正規。在心理上可以調節改善人的不良心理狀在生理上能增強人體臟腑功能,提高身體素質,改善身體機能,增強防病抗病及抗衰老的能力,並能輔助治療一些慢性病。養生學是一門融文化與醫療於一體的學術體系,其作用對象可以是健康者,也可以是病人,目的是保持健康和抗老延衰。它所涉及的範圍已經超出了純醫學的界限,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在思想上符合中醫養生的哲學思想。功法習練中安全可靠,是中老年人強身健體的好方法,對人類的健康無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一,千八攢(小八段錦):此功由民國時期京師著名道人王顯齋(王半仙)傳萬老師,萬老師傳本門學生。此功雖然簡單,但久練可不但可強健身體,增加氣力,亦可打開關節,消除百疾。該功法動靜(相對的靜)相宜,動功練習的連續運動,可作為練功時的預備功夫,它的手眼身運動,既能活動筋骨,促進身體的氣血流通;靜功可在氣沉丹田前提下,沉靜緩慢,以意導氣,以氣灌指的練習,可養氣補氣,促進氣血周流,經絡暢通,對養身怯病,護衛肌表,抗拒外邪,固本枝榮的起到很好的作用.
練好千八攢要點:心靜體松,意微守丹田;以意運臂,以氣灌指;打開關節,手眼身協調;手掌成拳時,中指應緊扣勞宮穴,既可握固精氣神,亦能增加指及手臂功力。
(一)預備式:雙腿並步直立,口閉,以鼻呼一口氣,沉肩下氣,意微守丹田。雙手成掌,各向左右向頭頂合後,掌心向下(指尖相對),從顏面壓至丹田(掌心向下),雙腿微曲(二)抬頭望日月:以腕轉使手心向上,由丹田、檀中至顏面往上翻(掌心向上)腳後跟上提,眼珠先看左,再看右,然後手掌往左右覆至腰間,成拳。後腳跟頓地(練腎俞穴位)。((三)前朱雀:左手成掌,掌心向上,提至與胸平,向前抻出,昂掌,掌心向外,以腰帶動手,轉至左側,成拳沉肘收至腰間。右手的動作亦同。(四)左靑龍:左拳提至與胸平,成掌,掌心朝向外,向左則推抻出後,成拳轉腕(拳心向上),沉肘收拳至腰間。(五)右白虎:動作與左靑龍相同(六)後玄武:左拳提至與胸平,腰轉至左後方,左拳成掌(掌心朝向外)向後推抻出,變掌成拳,沉肘收拳腰。(至七)轉轆轤:提左腳後跟,左手成掌,掌心向上,提至與胸平,向前伸出,爾後掄轉至左後方,至頭頂,覆按到右腳面,再提至胸前,向左方推出,成拳轉腕(拳心向上),沉肘收拳至腰腰間。右手動作亦同左手。(八)龍虎相交:兩拳相交叉,右在外,收腹雙拳往裡翻(拳心向上)雙手成掌,各向左右覆至顏面,左右掌五指相交,轉掌,使掌心向上,往上撐抻,爾後覆掌至腳面後,翻掌(掌心朝上),提至胸前,往左右分開,變掌成拳,沉肘收拳腰,雙手成掌,各向左右向頭頂合後,從顏面壓至丹田(掌心向下)。
註:千八攢(小八段錦)中的「朱雀,靑龍,白虎,玄武」古稱之為「和合四象」。練習「和合四象」可調和人的精神和呼吸等,其真正的含義在於:含之眼神、調之鼻息、緘(jian)之舌氣、凝之耳韻。練時可精神內斂,呼吸自然,充耳不聞。
二,岳家八段錦:岳家八段錦是中國古代導引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此功法由楊畏之師爺傳萬籟聲老師,萬師傳其本門弟子。該功法針對人體病症,鍛煉臟腑和和一定部位而設計的練功功法。每一個歌訣都明確其動作要領、作用、目的。其分別作用於人體的三焦、心肺、脾胃、腎腰,可防治心火、五勞七傷和各種疾病,並有利於滑關節、發達肌肉、增長氣力、強壯筋骨、幫助消化和調節神經系統能。八段錦簡單易行,健身效果明顯,是中華養生文化的瑰寶,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它重視「意」、「氣」、「形」的綜合鍛煉和體現「天人合一」的思路內涵。符合人體運動規律,該功法運動強度和動作符合運動學和生理學規,屬有氧運動,安全可靠,便於掌握習練。功法的特點:「貴柔」
岳家八段錦對人體之所以有良好的作用,是它的各個動作對某一器官的作用有一定的針對性,它的作用是綜合的、全身性的,因此只有把它的各個動作綜合起來,才能起到調脾胃、理三焦、去心火、固腰腎的效果。
預備式:(一)提地托天理三焦:雙腿並步直立,口閉,以鼻呼一口氣,沉肩下氣,意微守丹田。左腳向左分開(略寬於肩),雙手成拳提至腰間,爾後成掌,各向左右向頭頂(指尖相對),從顏面壓至地面(掌心向下)。轉腕使手心向上,提至下頜,轉腕(手心向上)往上托抻至頭頂。(二)左右開弓似射鵰:承上式,身體向左轉,成左弓步,同時,雙掌向左右分開,在左斜上方時,左手成拳為鬼頭指,眼睛瞄準鬼頭指,以腰帶動右手,與左拳並排後成虎爪,向右側拉至眉中,轉腕使掌心向外,繼續拉至右眉梢。身體向右轉至正面,雙手成掌往上托至頭頂,身體向右轉,成左弓步,右手動作與左手動作相同。(三)調理脾胃需單舉:承前式,左手成掌,掌心向下,壓至與膝關節平時,以腰帶動左手,弧形沿著拉拉至後腰,成左弓步,右手收到腰,掌心向上,推至左上方;右方向動作與左向相同。(四)五癆七傷往後瞧:承上式,左手下壓至丹田,以腰帶動,弧形向後轉至右後腰,右手弧形提至頭頂,掌心向上,眼睛隨腰後轉,瞧左手;右手下壓至丹田,其他動作亦同左式(五)搭拳瞪目加臂力:承上式,轉身至正面,雙手成掌交叉(右手在里左手在外),交叉往上至頭,向左右分開,成拳至腰間,爾後成馬步,雙手成掌往前上方撐(手心向上),雙手掌向左右轉腕至手心向下,成拳沉肘,肘往後靠,拳至腰間。(此動作可反覆練三次)(六)搖頭擺尾固腰腎:承上式,雙手成掌往上至頭頂後,覆掌(掌心向下),沿顏面壓至腳面(虎口朝內)頭弧形往左方(眼睛左瞧),尾椎向右;右方向動作與左方動作亦同。(七)兩手搬足去心火:承上式,起身,雙手成掌交叉(右手在里左手在外),交叉往上至頭,向左右分開,成拳至腰間,提左腳,雙手成掌往弧形分開後,合抱左腳,往前上方蹬直,收右腳,雙手成拳置腰間;右式與左式相同。(八)馬上七顛百病消:承上式,下沉成馬步,雙手成掌往前上方抻(掌面相對,掌心向外),人往前傾,腳後跟往上提,爾後,雙掌成拳,沉肘收至腰間,後腳跟頓地(練腎俞穴位)。(此動作可反覆練三次)
三,少林易筋經:易筋經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變易筋骨的健身養生方法,源自我國古代導引術,歷史悠久。《易筋經》載:「易者,乃陰陽之道也,易即變化之易」並有改換、脫換之意;「筋」指的是筋骨,筋膜;「經」則帶有指南、法典之意。該少林易筋經由福建連江後山寺正果主持傳人稱「馬尾松」孫孝松老拳師,孫師傳筆者。此少林易筋經復經筆者多年習練,並溶入自然門功夫的以意導氣,不加絲毫的氣力,絲毫的色相,意到手到,意止手止」和「空處用功」等心法,使易筋經十二勢形成一種內外兼練的導引強身法,練內可洗髓,練外可易筋。「易筋者欲堅其外,如果能內清靜,外堅固,聖域在反掌之間耳」。由此可見少林易筋經,是身心並練,內外兼修的養身功法,外動以易筋強骨,內靜以攻心納意。
練好易筋經的要點:1,虛其心實其腹:氣沉丹田、沉靜緩慢,以意導氣,以氣灌指。以利於洗髓與易筋。2,伸展:俗話說:「睡不厭屈,覺不厭神。」人在清醒狀態下應身心舒展,此亦為古人的養生妙法。2,緩慢:動作緩慢可以有效的消除緊張和達到肢體伸展的關鍵。3:柔和:《內經》講:「骨正筋柔氣血以流。」導引氣功習練多以修鍊氣脈為主,姿勢正確、心平氣和、肌肉放鬆是經絡通順、氣血暢達的關鍵。4,呼吸:練功時口閉,以鼻自然呼吸,「吐惟細細,納惟綿綿」。5,動靜既濟:在練易筋經時以外在的動功,帶動氣血、五臟六腑的運動為真動,其意守小腹(丹田),為動中之靜為真靜。
預備式:雙腿並步直立,口閉,以鼻呼一口氣,沉肩下氣,意微守丹田。開左步,雙手成拳提至腰間,爾後成掌,各向左右向頭頂合掌後,從顏面下垂至檀中成拜佛式,同時雙腿下沉成馬襠式。(一)雙手拱抱:接上式,左腳向左向分開(略寬於肩),將拜佛手沉至腹部,向左右分開,環抱至胸前(猶如抱一顆大樹,兩手指尖相對),同時雙腿下沉成馬襠,以腰帶動進行左右搖,猶如抱檸大樹。(二)兩臂橫擔:接上式,兩手向左右分開,與肩平行(掌心向上),意為以雙掌吸日月之精華。(三)掌托天門:接上式,將雙掌平行收至雙肩(左右指尖向外),同時,身體下沉(呈馬襠式)爾後雙轉腕(指尖朝里),隨著身體上浮,雙掌上托至頭頂。(四)摘星換斗:承上式,兩手向左右分開,交叉于于胸前(左手在內,右手在外),爾後向左右展開(掌心向外),左腳向斜45°邁出,成左弓步,同時左右手收至胸前(左內右外,掌心向內),先斜45°以腰帶右掌平行按至左肩,左掌收到懷中,相左方向棚左手(手心向內,指尖與眉平行),右掌下壓至右腰間,然後以腰帶動左手向右擺至正面,再擺回原位,五指合攏成上勾,往回收,腰後仰,勁力落在右腳,收左腳,再分左腳,還原成馬襠。右式動作同左。(五)出爪亮翅:承上式,右腳收回並步,左右手收至下腹,交叉向左右分開,至左右腰間成拳,雙拳(拳心向上)提起與胸平時,轉腕使拳心向下,撐直五指(指尖朝正前方),以意運臂,以氣貫指,左右手向伸出,再以雙肩將雙手往前抻出,提雙踵,同時雙掌上仰(掌心朝外)。爾後兩掌外旋,在掌心朝上時,抓收成拳,轉腕(拳心向上),沉肘收至腰間。該動作可反覆行功三遍。((六)倒拽九牛尾:承上式,開左腳成左弓步,左成掌向斜上方撐出後抓手成拳(拳心向外),先往下拽,再往上與面部平行時(拳心向外),回拉至面部,勁力後坐,勁力回左腳時,收拳至腰間。右轉成右弓步,右式如同左式。,(七)九鬼拔馬刀:承上式,右拳收至腰間,同時身體左轉呈馬步,雙手變掌交叉至下腹(掌心向內),同時收左腳(立正式)。雙掌向左右分開,至頭頂後與肩平行時(掌心向下),左手掌拇指與食指按風池穴,右手掌背緊貼腰部,以腰帶懂上身向左擰轉至後,再回到正面,爾後向右轉擰至後;雙手變掌交叉至下腹(掌心向內),向左右分開,至頭頂後與肩平行時(掌心向下),右手掌拇指與食指按風池穴,左手掌背緊貼腰部,以腰帶懂上身向左擰轉至後,再回到正面。(八)三盤落地:承上式,收右拳至腰間,身體轉至正面,雙拳開左步。雙拳成掌,交叉在下腹(掌心向內),向左右分開,至頭頂後與肩平行時(掌心向下),身體下沉,成馬襠(掌心向下);轉腕(掌心向上),身體上浮;再轉腕(掌心向下),身體下沉,直至雙掌壓地;再轉腕(掌心向上),身體上浮至馬襠,收拳至腰間。(九)金龍探爪:承上式,身體向左轉,右手成虎爪掌,向左方抻出,抓手成拳,轉腕使拳心向上,以腰帶動肘,沉至左腳,再順勢轉至右方,成右弓步收拳至腰間。左式動作與右式動作相同。(十)卧虎撲食:承上式,身體稍後仰,雙拳成虎爪,身體帶動雙掌前撲,向左斜上方抓至地面,再收拳至腰間(該動作可反覆三趟),右式亦同左式(十一)打弓式:承上式,轉身雙拳成掌,上撐至頭頂,再往下雙掌抱後腦(大拇指風池穴,其他四指交叉),身體下沉,成馬步,再起身下腰,(該動作可反覆三趟)(十二)掉尾式:承上式,雙掌向上撐至頭頂,以腰後仰帶動雙掌向後(掌心向上),雙手併攏(掌心朝外),下腰,雙掌盡量往襠後撐(該動作可反覆三趟)。起身,左右手收至下腹,向左右分開,下覆至丹田,收左腳,兩手成拳至腰間,收式。
四,少林八式:少林八式有少林達摩祖師所創。他看眾僧徒終日參禪誦經,只務內丹,不符合人的「心物兼重」之理,因而創出達摩內功、少林八式等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的內家功夫。少林八式內功不強調吐納意守,而是講求以力帶氣,所謂「練氣不見氣,以力帶氣,氣貫四肢」。萬籟聲老師將自然門功夫的動作自然,以意行氣替代全身緊張,用力不用意的練法。在鍛煉時,要求意微守丹田,以五趾抓地,足跟踏實,做到含胸,收腹,含顎;以意運臂、以氣貫指貫臂,呼吸自然,與動作相協調,氣隨力行,注於經脈,榮灌四肢九竅、五臟六腑,。長期練習可以調節氣血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使陰陽平復、氣血充盈,扶正健體,祛除病邪。
練好少林八式要點:1.練功時意微守丹田,以意行氣,動作自然,循經絡而達四肢。
2.練功時要求全身關節打開,用意不用力,口閉,以鼻自然呼吸。
3.上肢和腰部運動時,動作要求松、圓、活,做到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既濟。
4.練功因人而宜,可選擇練高、中、矮襠式來進行鍛煉。
預備式:雙腿並步直立,口閉,以鼻呼一口氣,沉肩下氣,意微守丹田。雙手成拳提至腰間。(一)擴胸式:左腳向左向分開(略寛於肩),雙拳交叉與襠部(左在右內),轉腕,拳心朝內(左內右外)下沉成馬步,雙拳交叉提至胸前,各向左右打開至於身體側面平行,(拳心向外),而後雙拳再平行合靠至胸前(拳心朝內),再向向左右打開(拳心朝外),至與胸成平行。該動作可反覆行功三遍(二)調氣式:承上式,收雙拳至腰間,左轉成左弓步,雙拳成掌,向左前方撐出,左手掌在前,右掌在後(掌心向下),以腰帶動手至左到右平行。呈圓形運動(三趟);收拳至腰間,轉右方,成右弓步,動作與左式相同(三)划船式:承上式,右掌轉腕成陽掌,向斜上方撐出,左手掌相隨(左陰右陽),隨後左掌向左下方划動(猶如船漿划動),左手划動可行功三趟;左掌轉腕成陽掌,向斜上方撐出,右手掌相隨(左陽右陰),右式亦同左式。(四)承氣式:承上式,收右拳至腰間,身體轉至正面,雙拳成掌,交叉在下腹(掌心向內),向左右分開,至頭頂後,收左腳,雙掌成拳置腰間,腳尖向左右分開呈正八字形,身體下沉,同時雙拳成掌各自向左右斜上方撐,起身收拳至腰間(此式可行功三趟)(五)打錘式:承上式,左腳向左向分開(略寛於肩),下沉成馬步,左拳在擊打的過程旋轉成拳心向下,到快撐直時發勁,意為寸勁:右拳動作亦同。(六)望月式:承上式,收雙拳至腰間,右轉成右弓步,雙拳成掌,左掌呈弧形提至右肩部,右掌往右側上撐至右上方,同時左掌朝左後上方撩(掌心朝上),眼睛看左手掌;收拳置腰間,轉身成馬步。左轉成左弓步,左式與右式相同。(七)撼天式:承上式,轉身成馬步。雙手成掌,緩慢起身,各向左右向頭頂(指尖相對),從顏面覆至丹田,左掌下沉至襠部後翻掌,使手心朝上,隨著身子上浮提至頭頂,右掌同時下壓,左掌再翻掌(掌心向下),隨身子下沉至襠部,右手動作與左手亦同。(八)塞海式:承上式,轉身成左馬步,雙拳交叉於左前下方,成掌上翻(兩手指尖相對),提至下頜,腰身後仰,再向左上方推出。在下腹(掌心向內),雙掌成拳置腰間,轉身成右馬步,右式與左式相同。
五,五禽戲:五禽戲是東漢名醫華倫根據古代導引、吐納之術,研究了虎、鹿、熊、猿、鳥的活動特點,並根據中醫的臟腑學:虎戲主肝,能疏肝理氣,舒筋活絡;鹿戲主腎,能益氣步腎,壯腰健胃;熊戲主脾,能調理脾胃,充實四肢;猿戲主心,能養心補腦,開竅益智;鳥戲主肺,能宣肺寬胸,調暢氣機。寓醫理於動作之中,寓保健康復於生動形象的「戲」中。不僅體現虎、鹿、熊、猿、鳥五禽的形神,而且意氣相隨、內外合一;動作不拘泥形,有利於習練者改善肌體功能、暢通經絡、調和氣血、活動筋骨、滑利關節。從而達到祛病強身,延年
益壽的目的。
練好五禽戲的要點:1,神態運用要形象,不僅求形似,更重視神似;2,練時要心靜體松、剛柔相濟以意導氣,意到氣到;3,以鼻柔和緩慢呼吸,打開關節,引伸肢體,動作協調。
預備式:雙腿並步直立,口閉,以鼻呼一口氣,沉肩下氣,意微守丹田。雙手成拳提至腰間。((一)虎撲式:左腳提起(腳尖朝下)向正前方邁一步,右腳跟進的同時,雙拳成掌,以腰帶動身和雙掌往左上方撲後抓後,往下至地面,成拳收至腰間,同時收左腳成預備式;右式亦同於左式。(二)鹿楞式:承前式,左手掌以腰帶其至右側覆掌(陰掌),提腳(腳尖向下)進右步,跟左步,右手成鬼頭指(陽掌)從左掌下擊出,左手成拳,收至左腰間;左式亦同於右式。(三)熊推式:承前式,左腳提起(腳尖朝下)向正前方邁一步,右腳跟進的同時,雙拳成掌提至下頜(掌心向上),轉腕(掌心向外且雙手指尖相對),朝正前方推出。雙掌抓拳,收左腳。右式亦同於左式。(四)猿升式:承前式,雙拳成掌,左手提起(手心向下),同時提左腳(腳尖向下),右手成陽掌,移置丹田,右腳同時提踵,左掌沉腕,沉擊右掌,同時由腳跟落地;右式亦同於左式。(五)鳥飛式:承前式,左右掌成拳收回腰間,再提起(手心向下)與肩平行,以踝關節提起帶動身子手掌上浮,再下沉(雙臂掌猶如鵬鳥的翅膀翔飛之勢),
附:五禽圖
預備式:左腳向左向分開(略寛於肩),口閉,以鼻呼一口氣,沉肩下氣,意微守丹田。雙手成拳提至腰間,身體下沉成馬步。(一)龍騰:左拳成掌,向正前方撐擊(手心朝下),身體上浮(後踵亦提起),同時提腕(五指松垂),身體再下沉(頓後踵),帶動腕向下沉,成馬步:右式動作亦同與左式。接前式,雙拳成掌,向正前方撐擊(手心朝下),身體上浮(後踵亦提起),同時提腕(五指松垂),身體再下沉(頓後踵),帶動腕向下沉,成馬步(二)虎撲:承上式,起身,雙拳成掌,平行向左斜上方撲出,成虎爪掌抓回,同時向斜左方提右膝,回原式,右式亦同與左式。可反覆行功三組。(三)豹反:承上式,雙拳成掌,左成陰掌,以腰帶其至右側,右手掌(陽掌)從左掌下揮出,再變陰掌,收回至左掌下,平行朝右向切擊;左式亦同於右式。可反覆行功三組(四)蛇行:左成陰掌,以腰帶其至右側,右手掌(陽掌)承前式,從左掌下向右上方揮出,,再變陰掌,收回至左掌下,再朝右上方切擊;左式亦同於右式。可反覆行功三組。(((五)鶴翔:承上式,左右掌成拳收回腰間,再提起(手心向下)與肩平行,提踵,手掌隨身子上浮,再下沉(後腳跟落地),同時雙手掌沉腕往下拍擊(掌心向下)。可反覆行功三次。
六,自然門靈掌
自然門靈掌是自然門氣功的一種練法。它要求內外合一,意到氣道,使意氣在五指與勞宮穴中收放自如。其練法如下:雙腿並立,雙手自然下垂。口閉,由鼻呼一口氣,肩自然垮下,氣由尾閭沿著督脈升至百匯,吸一口氣,氣由顏面沿任脈至丹田(微守)。第一節:雙掌成拳提至腰間,成掌(含其勞宮穴)向左右分開,合至頭頂由顏面下至膻中,在雙掌、小臂與肩平時,左右五指對接(以意貫指),爾後沉肩垂肘,隨之立掌,意守勞宮穴,以擠壓氣球似的,使雙掌緩緩相合。第二節:雙掌緩緩拉開(意守勞宮穴),當雙掌、小臂與肩平行,五指相對如抽絲似的拉開。整個運動過程猶如抽絲般自然輕緩。第三節:將雙掌五指相對接(以意貫指),當雙掌指尖相觸時,再行沉肩垂肘,象擠壓氣球似的合掌(意守勞宮穴)。如此,循環練習12或24次。
自然門靈掌可在氣微丹田前提下,動作沉靜緩慢柔和,以意導氣,以氣灌其掌指,這樣既可養氣補氣,促進氣血周流,經絡暢通;又可起到養身怯病,護衛肌表,抗拒外邪,固本枝榮的起到很好的作用.
練好靈掌的要點在於:意微守丹田,含之眼神、調之鼻息、緘(jian)之舌氣、凝之耳韻。練時可精神內斂,呼吸自然,充耳不聞心靜體松,勞宮穴微含;以意運臂,以氣灌掌、指;松其肩、肘、腕關節,開如抽絲,合如擠壓氣球。既可握固精氣神,亦能增加指及手臂功力。
功效:長期五指與勞宮穴的以意行氣習練,形成意到氣到的效果,五指與勞宮穴從熱感到電感,這樣可使指、掌所到之處,意氣自然到,可散淤化結,疏通筋脈,活血化淤,達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本門導引氣功呼吸定要按傳授來練,自習者務必牢記「意微守丹田,呼吸自然」練功之法則,循序漸進,切莫固執以求氣,使身體受到不必要之傷害。
推薦閱讀:
※大雁氣功動功
※氣功功法 (三)
※大雁氣功後六十四式(圖)
※[經典]空勁氣功高級功法【11】
※[轉載]五:鍊氣功和武功及周天運行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