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醫學妙諦.筆記3》

卷下 雜症痹症章

痹與風病相似,但風則陽受之,痹則陰受之,故多沉著且痛。大凡邪中於經為痹,邪中於絡為痿。《金匱》云:經熱則痹,絡熱則痿。初病濕熱在經,久則瘀熱入絡。

痹症有五原歸一,皮脈與肌筋與骨。風行寒痛濕著彰,《內經》三氣風寒濕。以致麻木疼痛加,不能行動但能食。痹者閉不通之雲,邪阻正氣經絡塞。皆由虛損腠理開,三氣乘虛自外襲。留滯於內為病多,濕痰濁血都凝澀。法治法邪養正先,暢達氣血通絡脈。峻補真陰為屬陰,風燥之品用不得。舒筋赤芍草薑黃,沉(香)汁歸(當歸)羌(活)海桐(皮)益。

濕熱致痹(宜舒通脈絡,使清陽流行)

生 法半夏防風桑枝膏 生術 川羌活薑黃川桂枝陝當歸羚羊角肉桂炙甘草漢防己苡仁生地白茯苓炙龜版杏仁阿膠川通草料豆 皮 紫川朴天花粉 綿茵陳石膏老蘇梗川石斛湖丹皮鬱金

暑傷氣,濕熱入絡為痹

人蔘生於術廣皮生薑汁 茯苓 半夏 川黃連枳實鮮竹瀝澤瀉

寒濕為痹(宜微通其陽,兼通補法)

金狗脊川杜仲仙靈脾熟附子生虎骨淮牛膝川桂枝白朮杞子 茯苓 防己 晚蠶砂 當歸萆薢澤瀉 苡仁

肝膽風熱為痹(宜甘寒和陽法)

羚羊角元參桂枝 茯苓 石斛 杞子 白蒺藜丹皮 桑枝 生地天冬

肝胃虛滯為痹(陽氣煩蒸當兩補厥陰陽明)

黃 首烏 白蒺藜於術歸身料豆衣

氣滯熱郁為痹(因病後過食肥膩)

栝蔞皮 蘇梗 廣鬱金苦杏仁橘皮半夏曲

血虛絡澀為痹

鮮赤首烏 童桑枝黑芝麻 九制首烏 川桂枝

熱入下焦血分為痹

歸身柏子仁鉤藤川萆薢牛膝 丹皮 白菊花苡仁 生虎骨 茯苓

風寒濕入下焦經隧為痹(宜辛溫以宣通經氣)

活絡丹川烏地龍穿山甲大黑豆皮

衛陽疏,風邪入絡為痹(風yin治以甘寒法)

羚羊片 杏仁海桐皮元參 童桑枝 川桂枝花粉漢防己連翹綠豆皮

肝陰虛,瘧邪入絡為痹

大熟地阿膠 天冬 五味 龜版膠秋石麥冬茯神

氣虛成痹

舒筋東加黃 、廣皮、茯苓、桂枝、防風根

營虛成痹

人蔘 歸身炙草南棗茯苓白芍桂枝

精血虛延痹

鹿角膠枸杞子桑椹子 天冬 茯苓 淡蓯蓉川杜仲沙苑子 虎骨

陳參曰∶治痹之法只宜峻補真陰,宣通絡脈,使氣血得以流行,不得過用風燥葯,以再傷真陰。

痿症章

邪中於絡為痿,又絡熱則痿。痿不外乎肝、腎、肺、胃四經之病。肝主筋,肝傷則四肢不為人用,而筋骨拘攣。腎藏精,精血相生,精虛則不能灌溉諸末,血虛則不能營養筋骨。肺主氣,為清高之臟,肺虛則高源化絕,化絕則水涸,水涸則不能濡潤筋骨。陽明為宗筋之長,陽明虛則宗筋縱,而不能束筋骨以利機關。經雲∶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

四肢軟弱痿症成,不癢不痛難趨行。五痿筋脈骨肉氣,治法獨取陽明經。陽明本為宗筋長,主潤宗筋合相養。虛則宗筋縱不收,束骨利關職不掌。總由肝腎肺胃傷,四末無用肝脾殃。肺熱何由得濡潤,高源化絕水涸彰。清心補腎二四(四君四物等湯)利,梔芩化熱桔引肺(杜)。仲(牛)膝(栝)蔞(麥)冬(黃) (五)味(木)瓜,木通通竅(升)麻提氣。治痿之法專補陰,壯骨補虛葯須備。

肺熱葉焦

如形瘦脈數,玉竹、地骨皮、百合、北沙參、麥冬、杏仁、桑葉。如面瘰跗軟,連翹。

濕熱蒸鑠筋骨為痿

茅術川柏寒水石防己 茵陳 茯苓 晚蠶沙萆薢杏仁 飛滑石木通龍膽草

胃氣窒塞為痿(氣塞胃呆,筋骨不利)

加味溫膽湯、更衣丸。

邪風入絡為痿(口鼻歪斜而起)

羚角 大生地 元參 川石斛犀角川萆薢黃柏

陽明虛,營絡熱,內風動成痿(宜清營熱、熄內風法)

犀角 元參 明天麻鉤藤 生地 連翹 冬桑葉 丹皮

胃陽督任皆虛為痿(當兩固中下)

鹿角膠淡蓯蓉巴戟肉 歸身 牛膝 柏子仁補骨脂白茯苓 杞子 川斛

肝腎兩虛為痿(熄風納下)

河間地黃飲子 熟地 巴戟肉山萸肉 淡蓯蓉 附子官桂石斛 白茯苓 石菖蒲遠志麥冬五味子

虎潛丸

熟地虎脛骨知母當歸 川柏 敗龜版鎖陽白芍 牛膝 廣陳皮羚羊肉

脾腎陽虛為少女(暈中肌麻,腹鳴瘕泄,用脾腎兩補)

沖任虛寒為痿(用薛氏加減八味丸)

督陽奇脈兼虛為痿

鹿角 淡蓯蓉菟絲子 遠志 白茯苓覆盆子

督陽虛為痿(如歷節汗出,筋骨腰脊酸軟,冬月尤甚)

麝茸麝香生羊腎子 歸身 川烏酒煮為丸

骨痿(由精血內奪,奇脈少氣,當填精補髓)

鹿角屑 羊肉膠 虎骨 巴戟天 豬脊髓線魚膠龜版 懷熟地 淡蓯蓉 沙苑子 枸杞 川黃柏青鹽川杜仲 白茯苓 牛膝 陳歸身

陳參曰∶治痿之法,經雲獨取陽明,無非流通胃氣,以為脈主乎束筋骨利機關也。頭頸轟然熱蒸,痰涎湧出,味酸,此督脈不司納束,腎虛收納無權,陰火上炎,內風齊煽,宜通納入脈,以收拾散失之陰陽。

麻木章

麻木不仁症何治,二陳四物湯須識。總是濕痰死血成,活血開痰法先試。兩臂桂枝不可無,下部靈仙牛膝使。補中益氣青(皮)附(香附)香(木香),白芥紅(花)桃(仁)葯兼備。

營虛,肝風挾痰,指末脹麻

煨天麻 羚羊片 桂枝 茯苓膽星白芍 鉤藤鉤 石決明桑枝 秦芄 歸身

肝腎虛,眩暈耳鳴,心悸指末麻

生地 西杞子 遠志石菖蒲桂枝 阿膠 羚羊角 茯神 炙龜版牡蠣歸身 白蒺藜胡麻湖丹皮 白芍 料豆皮 桑葉 炒山梔

癇症章

癇症或因驚恐,或由飲食不節,或由母腹中受驚,以致五內不平,經久失調,一觸積痰,厥氣內風猝然暴逆,莫能禁止。待其氣平然後已。至於主治,要在辨其虛實耳。

癇 暈倒時流涎,聲類畜叫五癇傳。癇醒身軟 反是,皆由痰與驚專權。驚則神志不守舍,舍空痰如心竅填。肝膽胃經挾痰火,三陽合併升而然。行痰為主清熱次,犀角二陳(石)菖(蒲)膽(星)連(川連枳)。殼蔞(皮)藤橘姜竹瀝,茯神郁(金遠)志宜同煎。

驚恐痰火升,發癇

黃連 山梔 廣皮 膽星黃芩枳實 遠志 菖蒲

陽氣鬱竅,絡阻發癇厥

羚羊角 川柏 姜半夏 連翹 陳膽星 遠志 廣鬱金 元參 鉤藤鉤 白芍 川黃連 煨天麻 廣皮 清阿膠

水火鬱血滯,兼癇(婦人經來紫黑)

生地 紫丹參炒山梔 西珀屑 丹皮胡黃連茺蔚子

肝腎陽開發癇

入冬不寐,陽不滑藏。虎潛丸,見前。

陳參曰∶癇症有風熱,有驚邪,皆兼虛與痰所致。幼科方書小兒有五癇,五臟各有畜所屬。聲如羊者心癇,聲如犬者肝癇,聲如牛者脾癇,聲如雞者肺癇,聲如豬者腎癇。 ,風病也。《難經》督脈為病,脊強而厥。張仲景云:脊強者,五 之總名。其症卒口噤,背張而螈 。

癲狂怔忡不寐健妄等章

癲出積憂積鬱,病在心脾包絡之陰,蔽而不宣,致氣鬱痰迷,神志為之混淆。狂由大驚大恐,病在肝膽胃經,三陽並而上升,致火熾痰涌,心竅為之閉塞。不寐總由陽不交陰所致,若因外邪而不寐者,當連去其邪,攘外即所以安內也。若因里症而不寐者,或焦勞過度而離宮內熱,或憂勞積鬱而耗損心脾,或精不凝神而龍雷振蕩,或肝血無藏而魂搖神漾。胃病則陽蹺穴滿,膽熱則口苦心煩,審病用方,法無一定。

狂症屬陽主多怒,癲症屬陰主多喜。心熱為狂肝實癲,均為熱症河間議。心經有損七情傷,鎮心安神最為利。天王補心用三參(人蔘、丹參、元參),酸棗地歸二冬味。遠志柏仁桔茯神,燈草辰砂石菖配。怔忡健忘都可醫,加減天王補心治。怔忡人呆將捕如,惕惕不寧神明殊。心為人主血為主,神不守舍心血虛。健忘雖因氣血隔,盛怒傷志亦成疾。靜則神藏躁消亡,心氣不充神憊極。陽不變陰非外邪,此方亦可不寐吃(即天王補心丸)。

發狂木火動心神虛

人蔘 元參棗仁天冬 丹參 茯神 川連 麥冬 生地 遠志桔梗伯仁 菖蒲

發癲,鬱火,心腎不交(脈不鼓指)

生地 酒炒連 山梔 茯神竹葉川柏 炙坎版 菖蒲 遠志

心火不寐

鮮生地元參 竹葉心 凈銀花麥冬綠豆皮

膽火不寐

丹皮 半夏 鉤藤 溫膽湯 山梔 桑葉橘紅

脾營虛

用歸脾湯為主

不寐胃病,陽蹺脈虛

早服八味丸,晚服半夏秫米湯。

不寐怔忡,膽液虧,陽升虛煩

《金匱》酸棗仁湯 棗仁 甘草 知母 茯苓川芎

不寐健忘,肝腎陰虧,陽浮(咸苦酸收甘緩法)

龜版膠 熟地萸肉五味子 寧淡菜 川柏 遠志 白茯苓 鹿角膠 大熟地 淡蓯蓉 羊腎子

何書田曰∶癲之實者,以滾痰丸開痰之壅塞,清心丸泄火之鬱勃。虛者當養神而通志,歸脾丸、枕中丹。狂之實者,以承氣湯、白虎湯直折陽明之火,生鐵落飲重製肝膽之邪。虛者當壯水以制火,二陰煎之類。

生地 棗仁 元參 茯苓 麥冬 甘草 黃芩 木通

思慮煩勞,身心過動,風陽內擾則營熱。心悸驚怖,不寐,脅中動躍,治以酸棗仁湯。

棗仁 知母 川芎 甘草 茯苓 補心丹 枕中丹 清營之熱佐以斂攝神志。

陳參曰∶《靈樞經》云:陽氣下交於陰,陽蹺脈滿,令人得寐。

黃膽章

疸分陰陽,而總以濕得之。陽疸者,濕從火化,瘀熱在里,膽熱液泄,與胃之濁氣相併,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遏郁,侵於肺則身目俱黃,熱流膀胱溺變赤,其色明,陽主明,治在胃。陰黃者,濕從寒水,脾陽不能化熱,膽液為濕所阻,漬於脾,浸yin肌肉,蘊於皮膚,黃如熏,其色晦,陰主晦,治在脾。黃膽者,身黃、目黃、溺黃之謂也。

黃膽分五名固有,黃汗女勞濕熱酒。總歸濕熱相鬱蒸,脾胃兼虛為日久。茵陳五苓散主之,隨病增減方堪施。病久腹脹兼黑色。此為不治先當知。

谷疸(不宜下犯足太陰,防變脹)

豬肚丸 豬肚苦參白朮 牡蠣

又方 綿茵陳茯苓皮蔻仁 花粉 枳實 苦桔梗

疸後郁傷心脾

用歸脾丸

酒疸

四君子東加陳皮 白芍 當歸柴胡生薑大棗

陳參曰∶酒客多蘊熱,宜先清中分利,後顧脾陽。

濕熱鬱蒸黃膽

濕在上宜辛散法,取以風勝,防己、大豆卷、苡仁、銀花、滑石、生牡蠣、枳實、法半夏、薑汁。濕在下宜苦泄法,取以淡滲,黃柏、赤小豆、石膏、杏仁、山梔、連翹、通草、花粉。

疸變腫脹

大腹皮海金沙粉豬苓雞肫皮 紫川朴 川通草

黃膽,脈絡瘀熱,此與水谷氣交蒸

河間金鈴子散加枳實 柴胡 半夏 黃芩 山梔谷芽

黃膽脾液外越(夏熱泄氣。脾虛為黃,非濕熱之疸)

人蔘 白扁豆茯神 炙草 懷山藥米仁

何書田曰∶脈弦脅痛少陽未罷,仍主和。渴飲水漿陽明化燥,急當瀉熱。如狂蓄血主攻,汗後溺血主補。表虛者實衛,里虛者建中。女勞有穢濁,始以解毒,繼之滑竅,終當峻補腎之真陰。

夢遺章

有夢為心病,無夢為腎病,濕熱為小腸膀胱失精之藏。制雖在腎,而精之主宰則在心。其精血下注,濕熱混yin而遺滑,所致者責在小腸膀胱,故治是症,不外寧心益腎,填精固攝,清熱利濕諸法。有夢治心,無夢治腎。

左腎藏精右氣火,相火一動精不固。外動酒漿濕熱欲,內動多思多想故。精者有水本靜居,無以擾之凝然如。一擾便動且妄行,遺精滑精漸致虛。年少元陽氣極盛,如瓶之滿滿而溢。心有妄念邪火乘,如瓶之側側而出。相火易動真元虛,精道不固腎液竭。如瓶之罅漏漸干,此病最重最難澀。安神降火主治之,四物歸脾收澀吃。

陰虛陽越兼遺滑(用濃味填精,介類潛陽,養陰固攝諸法)

熟地 覆盆子芡實山藥 湖連桑螵蛸茯神 川斛 沙苑 線魚膠 生地 萸肉 麥冬 遠志肉 天冬 川柏 女貞 金櫻膏 柏仁 青鹽 牡蠣 炙坎版 淡菜 炙草

陰虛濕熱遺滑(苦泄兼通腑)

川柏 川萆薢知母 澤瀉 川蓮 苡米仁 芡實 茯苓豬苓湯

下損及中夢遺(有夢而遺,煩勞過度,致脾胃兩傷,心腎不交,上下兩損,當培土固攝)

妙香散、補心湯、生脈、四君、歸脾湯、冬術膏、桑螵蛸散。

腎氣不攝,夢遺兼滑

熟地 山萸肉 山藥 湖蓮金櫻子五味紫河車芡實龍骨菟絲子覆盆子 沙苑子

兼失血

熟地 五味 山藥 人蔘 枸杞 茯神 牛膝 魚螵蛸花 龍骨 桑螵蛸

何書田曰∶房勞過度,精竭陽虛,寐則陽陷而精道不禁,隨濁隨泄,不夢而遺,當用《濟生》固精丸(花龍骨、左牡蠣、菟絲子、家韭子、白茯苓、五味子、桑螵蛸、白石脂)升固八脈之氣。飲食宜濃,脾胃釀成濕熱,留伏陰中而夢泄者,當用劉檀石脂肚丸(白朮、牡蠣,以豬肚、苦參一具同煎),清脾胃蘊蓄之溫熱。無夢遺精,腎關不固,精竅滑脫而成也用桑螵蛸散(人蔘、菖蒲、遠志、秦當歸、茯神、龍骨、龜版、桑螵蛸)與陰固攝滑澀互施。上實下虛,火風震動,脾腎液枯,用斑龍二至百補丸(人蔘、鹿角、菟絲子、熟地、杞子、山萸肉、五味子、天冬、茯苓、淮牛膝、芡實、龍眼、西黃 、麥冬、山藥、金櫻子、楮實)通攝下焦。龍相交熾,陰精走漏,用三才封髓丹及滋腎丸、大補陰丸(熟地、金狗脊、知母、川柏、炙龜版)峻補真陰,承製相火,以瀉陰中伏熱。

濁症、淋症章

濁屬心腎,淋為肝膽。痛則為淋,不痛為濁。遺由精竅,淋在溺竅,異出同力,最宜分別,切勿混治。

濁症原分赤與白,白屬氣分赤屬血。脾胃濕熱注膀胱,水液混濁皆屬熱(本《內經》。主治清心蓮子飲,痰注膀胱二陳合。白由腎虛萆薢飲,赤是血虛合四物。淋症血石勞氣膏,滴瀝疼痛常呼號。心與小腸相表裡,心火猶動相火燒。欲住不住住又至,總將津液常煎熬。八正四苓合四物,山梔知柏淋應消。)

濁淋二症參看濕熱下注

萆薢木通 海金沙 赤茯 豬苓 澤瀉 川黃柏 山梔 茵陳 鮮竹葉 丹皮 漢防己

子和桂苓飲 劉檀石豬肚丸

陰虛濕熱淋濁

滋腎丸 丹溪大補陰丸合水陸二仙膏加牡蠣、金櫻膏、六味丸,去萸肉,加車前、牛膝。

心火下陷淋濁(心陽亢而下注,利其火府)

釐清飲加山梔、丹皮、茯苓、豬苓。清利火府用導赤散加赤苓、瞿麥。又方川連、生地、人蔘、桔梗、川柏、茯苓、丹參、菖蒲

氣閉成淋

紫苑栝蔞皮 鬱金降香杏仁枇杷葉 山梔

食入痞滿便淋(照前方去紫菀、山梔,加苡仁)

膀胱蓄熱血淋(小便短赤帶血)

用導赤散加赤茯苓西血珀屑(五分)

又方 黃柏 知母 山梔 生地 龍膽草丹皮 酒大黃淡竹葉當歸郁李仁元紅花

精濁陰虧

炙龜版 熟地 天冬 肥知母 淡秋石 川柏 茯苓 豬脊筋

腎虛不攝,淋濁(脈細腰酸,遺瀝胃減,宜收納肝腎)

茯苓 青鹽 胡桃 腎氣東加淡蓯蓉鹿角大茴香

敗精濁瘀阻竅

用虎杖散加韭白汁 制大黃 麝香(少許)

入絡通血白丑桃仁歸須 桂枝 小茴 杜牛膝歸尾山梔川楝子韭白 兩頭尖 川柏 遠志 淡蓯蓉 柏仁 茯苓 生鹿角 大黃 小茴 加麝香

又方

阿膠 生地女貞子料豆皮琥珀屑

淋濁(奇脈病)

敗精內滯因溺強出,積久精血皆枯,當以沖督任帶調理,亦如婦人之漏帶也。

鹿茸小茴香歸身 人蔘 杞子 龜版心 茯苓 柏霜 補骨脂 覆盆子 菟絲子

又方

鹿茸 韭子 胡桃 沙苑子 舶茴香

何書田曰∶便濁只在氣虛與濕熱。實者宣通水道,虛者調養中州,虛實兩兼又宜益臟通腑。精濁總由肝腎損傷,而有精瘀精滑之分。精瘀當先理離宮腐濁,然後補腎。精滑用固補斂攝,不應,從真元氣調之。張景岳所謂其無形以固有形也。然人必知八脈,治用孫真人九法,升奇陽,固精絡,使督任有權,漏卮自已。尿血一症,虛者居多,若有火亦能作痛,當與血淋同治。如清之不愈,專究乎虛,則上注心脾,下從肝腎,久則主乎八脈。

陳參曰∶厥陰內患最急,少腹繞前陰如刺,小水點滴難通,環陰之脈絡皆痹,氣化機關已息,必須仿朱南陽法,兼參李 湖意用滑利通陽,辛咸泄急,佐以循經入絡之品。古人云:九竅不和多屬胃病,六腑為治,以通為補。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蓋太陰之土得陽始運,陽明之土得陰則安。脾喜剛燥,胃喜柔潤,張仲景急下存津,治中胃也。李東垣大昇陽氣,治在脾也。

八正散治濕熱便秘。

車前子瞿麥 山梔 燈草細木通滑石 大黃扁蓄草 甘草 木香濕熱盛而宣徹其泉源也。陳注。

小便不通不禁、大便不通、二便秘、脫肛等章

人身穢濁二便消,通則濁降塞則淆(便通則濁降清升,否則清濁混淆矣)。小便不通膀胱熱,用藥可與淋同條。小便不禁膀胱火,火邪妄動難自料。水不得安故不禁,二神丸合桑螵蛸(川連、川芎、甘草、生地、當歸)。大便不通腸液竭,活血潤燥方無拋。二便閉時肝腎熱,八正散服兩可消。肛門秘結肺熱致,肺與大腸表裡明。脫肛肺臟虛寒甚,瀉痢入虛陷下遭。湯用補中益氣妙,熱脫四物知柏邀。

陰莖囊腫,是濕甚而下墜入府,用河間法。

石膏 寒水石 杏仁 澤瀉 滑石 紫川朴 豬苓

小便不通,小腸火結

導赤散加丹皮 赤茯苓

膀胱氣化失司

用五苓散

濕壅三焦(用河間分消法)

杏仁 桔梗 滑石 川朴 連翹 木通香薷陳皮 豬苓木瓜川連 寒水石 澤瀉蘆根黃芩 海金沙 防己 生石膏枳殼六一散

濕鬱熱伏小腸痹

用小溫中丸

腎陽不通

五苓散加乾薑炮姜附子豬膽汁

腎與膀胱陰分蓄熱致燥,無陰則陽無以化,用

滋腎丸 通下焦至陰之熱閉。

濕熱大腸痹

宜清熱燥濕小溫中丸。

大便秘,火腑不通

用更衣丸

濕火便秘(用大苦寒堅陰燥濕法)

川柏 萆薢獨活海金砂細辛川連 防己 蠶砂 川錦紋醫學.全在線www.med126.com

腎燥熱便難(宜溫通下焦,用滋腎丸)

鬱熱燥結氣阻(苦寒泄熱,辛以開郁,此三焦通治法)

川連萊菔子 川楝子 廣皮蘆薈炒山楂炒山梔 制朴青皮赤茯苓 杏仁 廣鬱金

血結便秘

桃仁泥冬葵子 川鬱金 郁李仁降真香

又方 桃仁承氣湯

血液枯燥,大便不通(宜養血潤燥為法)

歸身 柏子仁 麥冬 沙苑子 麻仁松子仁茯苓 奎白芍

又方 生地 阿膠 龜版

又方 紅花 牛膝菠菜五靈脂桃仁 丹皮韭菜郁李仁

又方 枸杞子 天冬人中白川萆薢

三才湯 五仁湯 虎潛丸去瑣陽加淡蓯蓉通幽湯生地 紅花 熟地 桃仁 甘草 歸身升麻

老年陽衰風閉(用溫潤通調之法)

半硫丸

二便閉,小腸火結

蘆薈 川楝子 桃仁 夜分脹用小溫中丸 紅花 當歸須 李仁

濕熱肺氣不降

葦莖桃仁西瓜翠衣 滑石 通草

又養胃法北沙參麥冬 杏仁薏仁知母

濕熱壅腑便閉

川連 山梔皮 枳實 青皮 黃芩萊菔子川朴 丹皮

氣血結痹便閉

川楝子 桃仁 川桂枝 當歸須 郁李仁 紅花 制川軍小茴香 川芎 山楂炭

肉桂蔥白青皮 五靈脂 香附

血枯經阻便澀

大生地 牛膝 郁李仁 歸身 車前子 淡蓯蓉 柏仁冬葵子茯苓 小茴香

厥陰熱閉

二便皆澀,少腹脹滿,背寒煩渴,此為癃閉,當用穢濁氣味之品,直瀉厥陰之閉。

兩頭尖韭根小茴香 橘紅 穿山甲 歸須 川楝子乳香川連 山梔 通草 海金沙 川柏 淡吳萸青皮 滑石

又仿李東垣治癃閉法,用滋腎丸。

陳參曰∶凡小便閉而大便通調者,或膀胱熱結,或水源不清,濕症為多。大便閉而小便通調者,或大腸氣滯,或津液不流,燥症居多。二便俱閉當先通大便,則小便自利矣。腎司二便,肝主疏泄,須辨陰結陽結,或下病治上之法,開提肺氣。喻嘉言∶上燥治肺,下燥治肝。

脫肛,濕熱氣虛下陷

從東垣治法,用補中益氣湯人蔘 西 於術 甘草 陳皮 當歸 柴胡 大棗 升麻 生薑

脫肛,純屬氣虛下陷

人蔘 歸身 白朮 廣皮 綠升麻 川連 白芍 炙草烏梅石蓮子

腎氣不歸(少腹痛,肛墜,便滑)

熟地 五味 遠志肉 懷山藥炭 茯苓 萸肉 菟絲餅禹餘糧

年老氣陷脫肛

人蔘 補骨脂陽起石鹿茸 大茴香

又 禹糧石脂丸

陳參曰∶脫肛一症,有因瀉痢氣陷而脫者,有因中氣虛寒不能收攝而脫者,有因酒濕欲傷而脫者,有因腎虛濕注而脫者。或年老氣血已衰,或年少氣血未旺,亦致脫肛。經雲∶下者舉之。徐之才曰∶澀可去脫。皆治脫肛之法。《葉天士指南》治此症不外升舉、固澀、益氣三法。對氣熱血熱肛而反挺出者,則用芩連槐柏皮四物升柴之類。然亦間有此症,非可訓之法,存之以備一說。脫肛症不宜過用苦涼,大約以葉氏治法為正。

三消症章

(嘈症附)

經雲∶二陽結謂之消。二陽者,手足陽明也。手陽明大湯主津病,消則目黃口乾,是津不足也。足陽明胃主血,熱則消谷善飢,是血中挾火,血不足也。未傳能食,必發癰疽,不能食,必傳如脹滿,皆不治,經雲∶飲食入胃,精氣輸脾。又脾與胃膜相連,又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脾屬陰,主血,胃屬陽,主氣。胃易燥,全賴脾陰以和之。脾易濕,必賴胃陽以運之。故一陰一陽合沖和之氣,而為後天生化之源也。若脾陰虛,則胃家游溢之精氣全輸於脾,不能稍留津液以自潤,則胃過於燥而有火矣。故急欲得食以自資,遲則嘈雜尤甚。若失治則必延成消膈之症。上消肺因心移熱,二便如常飲水適。中消胃熱食偏多,大便硬堅小便赤。下消腎熱渴飲湯,耳葉焦干便淋瀝,雖分肺胃腎三般,總是腎水不足得。腎水不足虛火炎,津液乾枯血虛極。地黃飲子六味丸,清息用之定有益。

鬱火致消(善飢而渴目加癟,心鬱火燃當清陽明之熱,以滋少陰)

生地 麥冬 生白芍 石膏 知母 西甘草

朱丹溪消渴方 生地 花粉 川連藕汁牛乳

煩勞心營熱(肌瘦饑渴,是上中二消病)

烏犀角 元參 沙參 地骨皮 鮮生地 麥冬柿霜生甘草

又固本丸加人蔘

肝陽犯胃成消

石膏 生地 生白芍 人蔘 川斛粳米阿膠 知母 生甘草 麥冬 陳皮佩蘭

元陽變動,爍津成消(此甘緩和陽生津法)

河間甘露飲 炙黑草 生白芍 生地 麥冬 知母 生棗仁

腎消(饑渴便渾,舌碎面赤,是陰虛陽氣上燔)

六味丸加牛膝 車前 補足三陰

腎陰虛,胃火脹成消(脈左數能食)

六味丸加天冬 麥冬 龜版 女貞子 川萆薢旱蓮

腎陰虛,心火亢(形瘦脈搏,渴飲善食,三消症也)

陳曰古人謂入水無物不長,入火無物不消。河間每以益腎水、制心火、除腸胃燥熱、濟身中液枯是真治法。用玉女煎。三消症雖有上中下之分,其實不外陰虧陽亢,津液枯涸,熱yin而已。當以仲景之腎氣丸、《本事方》之神效散為主。腎氣丸助真火蒸化,升津液,上承神效散,取水中咸寒之物,遂其性而治之。方用白海浮石、蛤殼粉、蟬退為末,以大鰂魚七個,搗爛調服。

腎消兩腿漸細,腰足無力,此因中消之後,胃熱入腎,銷爍腎脂,令腎枯槁,溲如膏脂。晉人云:肺主氣,肺無病則氣能管束精液。其精微者營養筋骨血脈。余者為溲。肺病則津液無氣管束,而精微者亦隨溲下如膏脂也。

白茯苓www.med126.com丸

茯苓 元參 人蔘 川萆薢覆盆子 熟地 川連 川斛蛇床子白蜜為丸,磁石湯下。

附嘈症

嘈有虛實真偽,其病總在於胃。胃過於燥則火升,而嘈得食可止。久延便變消渴症。

陽升嘈雜

生地 柏子仁 茯神 麥冬 料豆皮 川斛

心腸熱嘈,必煩熱頭汗

淮小麥茯神 南棗 柏子仁 炙草 辰砂

血虛嘈雜(兼咽瘡)

生地 麥冬 生白芍 炙草 天冬 女貞火麻仁茯神

肝陰虛發嘈(婦人半日一發,夜則更甚)

生地 清阿膠 茯神 天冬 紫丹參 白芍

陳參曰∶脾陰虛則胃燥而有火矣。治當補脾陰,養營血,兼補胃陰,甘涼濡潤,稍佐微酸。

腳氣章

腳氣腳膝時酸疼,赤腫兼患脹腹心。不腫熱痛干腳氣,氣腫而痛濕氣明。因風則麻因寒痛,嘔吐喘急憂危臨。寒溫濕滲風宜汗,熱下諸法須評論。又有下陷致跗腫,脾氣虛弱胃氣沉。脾坤靜德干健運,中氣沖和清濁分,脾土受傷不制水,水谷之氣下陷應。足跗腫者用何法,補中益氣湯提升。

濕熱跗腫,酸軟(足背赤腫,皮亮溲黃)

川獨活 豬苓 木瓜 黑梔皮 滑石 赤茯苓 澤瀉椒目料豆皮 知柏 八味丸

寒濕腿酸,跗腫痛

川桂木 熟附子 茯苓皮 蠶砂 川獨活 宣木瓜 制香附 牛膝

脾明虛寒,腿肚及跗浮腫(按指下陷酸冷)

巴戟 肉桂 香附 於術 金狗脊 川附子 茯苓 獨活 牛膝 宣木瓜 淡蓯蓉人蔘 炮姜 車前五加皮益智 山萸 山藥

足三陰虛,腳背足心跗腫,氣逆喘怠,水泛為痰

熟地 虎脛骨 杜仲 白芍 龜版 人蔘 熟川附 杞子 香附 牛膝 茯苓 上

肉桂 麥冬 乾薑 陳皮 廣沉香五味附桂八味丸

疝症章

七疝在肝,《內經》謂沖脈為病,又謂任脈為病。男子結七疝,女子帶下瘕,同為腎經主之。脅中少腹皆肝脈,遊行之所,氣凝緊為腹聚,久結形為瘕疝。暴疝多寒,久疝多熱。

《素問》諸經之疝云:任脈為病,結七疝,督脈生病。為沖疝。脾傳之腎,病名疝 ,三陽為病,發寒熱,傳為 疝。邪客於足厥陰之絡,令人卒疝暴痛。

陳參曰∶少陽上聚為瘕,厥陰下結為疝。

氣沖疝(上衝心不得前後,能上不能下,為沖)

狐疝(夜出晝入如狐,乃肝木病)

癃疝(腎脈滑甚為 癃疝囊,膿血溺秘,乃脾邪傳腎也)

疝(頑痹不仁,丸大如升如斗)

厥疝(肝木乘脾,厥逆上升也)

疝瘕(脾傳之腎,少腹實熱而痛,狀如黃瓜)

疝(足陽明病 疝,脈滑為 疝,乃肝木乘胃也,囊大膿血)以上系七般疝氣。

熱郁於中,寒包熱,小腹急痛連睾丸。導氣東加荔橘核,附姜故(破故紙)仲青通餐。偏墜不痛本腎氣,蒼芷滑(石)半(夏)加可寬。婦人厥陰寒氣聚,小兒食積治無難。

督任陽虛疝(氣墜下結,昇陽為主)

鹿茸 沙蒺藜 歸身 鹿角 菟絲子 桂枝

奇脈陽虛疝(疝瘕繞臍, 有聲)

淡蓯蓉 杞子 沙蒺藜紅棗小茴香 歸身 白茯苓

筋疝(怒勞所傷也)

淡蓯蓉 小茴香 歸身 胡桃山羊腎 補骨脂 家韭子 茯苓 青鹽 搗為丸

肝疝犯胃(納食涌吐,宿疝上沖)

墨附子 淡吳萸 豬膽汁 淡乾薑 川楝子

濁陰聚肝絡疝(臍旁動氣,少腹結疝,睾丸偏墜)

淡蓯蓉 枸杞子 白茯苓安息香歸身 小茴香 川連 川楝子 廣木香 吳萸延胡索 青橘葉桃仁 穿山甲 炒橘核 歸尾 小茴香 郁李仁 山楂 泡吳萸小青皮 左牡蠣 蔥白 川桂枝 建澤瀉

膀胱寒濕,凝滯疝氣(陰囊莖痛)

五苓散加防己 獨活

郁怒肝疝腫脹(用丹溪通陽泄濁法)

歸須 橘核 小茴香 青皮 木香 炒山梔 青蔥 川楝子 香附 小茴 延胡索

久疝濕邪熱郁

川柏 龍膽草 山梔 蘆薈 細辛 知母 海金砂 豬苓 澤瀉 川連 木香 冬葵子 川桂枝 山梔 橘核 郁李仁 川楝子

又方 肉桂 當歸身 鹿角 川芎 小茴炙甘草茯苓 生薑 羊肉膠為丸

疝兼瘧母

陰瘧久延,邪入肝絡,少腹痛漸硬,結陰前後處筋痛。

淡蓯蓉 穿山甲 杞子 歸身 大茴香 黑川烏 水安息 鹿茸 黑豆 小茴香

陳參曰∶疝不離乎肝,又不越乎寒。以肝脈絡陰器,為至陰之臟,足太陽之脈屬腎絡膀胱,為寒水之經。故仲景以溫散祛寒、調營補氣為主,而子和又以辛香流氣為主。胃肝得疏泄乃愈,則金鈴子散、虎潛丸二法是也。

喉痹章

經雲∶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陰者手少陰君火,心之脈氣也。一陽者,手少陽相火,三焦之脈氣也。夫二經之脈並絡於喉,故氣熱則內結,結則腫脹,甚則痹,痹甚死。十二經惟太陽別下項,其餘皆湊咽喉。《內經》何以獨言一陰一陽,以君相二火獨勝則熱且痛矣。

喉痹總因風熱沖,血虛虛火遊行攻。更挾風痰喉間客,遂有此症腫痛凶。緩者祛風與清熱,急用桐油探吐松。

風火上郁喉痹(用辛涼清上法)

薄荷射干大力子杏仁 綠豆皮 連翹桑皮馬勃絨 滑石 西瓜翠

肺燥熱喉痹

北沙參 川斛 桑葉 地骨皮 川貝母元參 花粉 綠豆皮 苡仁 蘆根枇杷葉百部

濁穢上受,咽喉腫痹(此清降開灌法)

連翹 廣鬱金 山梔 廣橘皮 馬勃 大力子 杏仁 竹葉丸

氣分熱毒喉痹

銀花 馬兜鈴連翹 蘆根 川貝 白金汁 通草

又方 杏仁霜 甘草 苦桔梗 川貝

陰虛火炎喉痹(日久不愈)

生地 元參雞子黃 阿膠 麥冬糯稻根須

又六味丸 方內中牛膝、蓮子、芡實煎丸皆可。又復脈東加天冬、牛膝,去生薑、桂枝。又豬膚湯。

少陰喉痛(肌肉消爍,下焦易冷,骨髓已空)

用填髓法∶生羊骨髓、豬骨髓、鹿角膠等分,搗為丸。

陳參曰∶喉症古方法治法用辛散咸軟,去風痰,解熱毒為主,如元參升麻湯、《聖濟》透關散,及玉鑰匙、通聖散、《普濟》消毒飲,皆緩本而以治標為急者也。恐緩則傷人,故急於治標。陳曰∶近時喉痹之證,多因失血從水,不制火而起。治法以滋水斂陽為主。宜宗丹溪之說。

耳病章

腎開竅於耳,心寄竅於耳。耳為清空之竅,陽交會流行之所。一受風熱火郁之邪,及水衰火實,腎虛氣厥者,皆致耳鳴失聰。

耳為腎竅病屬腎,腎虛耳聾不能聽。少陽脾濕繞耳中,邪氣感之耳鳴應。濕熱擾胃胃火炎,亦致耳鳴紅腫甚。右屬陽明左少陽,腫而出膿風熱病。

風溫上郁耳鳴

溫邪暑熱火風侵竅,用輕可去實法輕清泄降。

薄荷 杏仁 通草苦丁茶 菊葉荷梗連翹 桔梗 馬勃 綠豆皮 銀花 川貝 羚羊片 大力子 元參蔓荊子荷葉汁

夏枯花 滑石 鮮竹葉 石膏 黃芩益元散連翹 山梔

膽火上郁耳聾(頭痛耳脹,治法與上略同)

青蒿丹皮 象貝石決明桑葉 山梔 連翹 滁甘菊

郁傷心腎,膽火上炎,耳聾

清泄耳嗚,病由於郁,用煎方,以清少陽,丸藥以補心腎。

生地夏枯草山梔 生草 丹皮 女貞子 赤苓 白芍 五味子 茯神 辰砂 磁石 建蓮子

沉香丸方用熟地 龜版 麥冬 牡蠣

氣閉耳鳴

連翹 川朴 木通苦丁茶杏仁 廣皮 防己 鮮荷葉汁

腎虛耳聾

陰虛陽亢,內風上施蒙竅,當壯水制陽,填陰鎮逆,佐以鹹味入陰,酸味和陽。

大熟地 瑣陽 牛膝 磁石 萸肉 龜板心 茯神 遠志 秋石 五味

八十高年耳聾(且下虛上實,當填補下焦)

六味丸加磁石 龜板 五味 遠志

陳參曰∶耳病治法不外乎通陽鎮陰,補心益腎清膽等法。體虛失聰,治在心腎,邪干竅閉,治在膽經。

目病章

經雲∶五臟六腑之精華,皆上注於目。目者肝之竅也,肝與膽為表裡,肝液膽汁充足,目乃能遠視,故無論外感內症,皆與肝膽有關。六yin之邪,風火與燥氣居多,內起之症,肝膽與心腎為多。白睛屬肺曰氣輪,烏球屬肝曰風輪。大小 心曰火輪,上下胞脾曰肉輪。瞳神屬腎曰水輪,五臟五輪多肝經。目得血養視乃明,肝有風熱目病生。

風溫上郁目赤(左脈弦)

桑葉 夏枯草 連翹 草決明 菊葉 青菊花 苦丁茶 桑皮 料豆衣

燥熱目赤且痛

鮮荷葉 山梔 赤芍 綠豆皮 夏枯草 生草 菊葉 苦丁茶 料豆衣 薄荷 桑白皮連翹

暑熱鬱蒸目紅

桑葉 谷精珠 通草 綠豆衣 米仁望月砂茯苓

木火上郁目赤疼腫

羚羊片 夏枯草 桑葉谷精草石決明 丹皮 綠豆皮 米仁 連翹 炒山梔 生地 菊葉

血絡虛熱,眼痛,白上紅絲

羚羊片 連翹 川桂枝 青菊葉 丹皮 秦當歸

脾肺蘊熱(目胞浮腫,不飢不運)

桑皮 大腹皮 苡米仁 通草 茯苓 廣陳皮生薑皮

陰虛火郁(微寒汗出,下有痔漏,左眼疼)

六味丸去萸肉,加白芍,蔓荊子。

胃虛肝風(右眼多淚,心嘈雜)

嫩黃 歸身 煨姜 大白芍 茯神 大棗

肝陰虛(左目痛熱淚,翳膜)

桑葉 望月砂 黃甘菊 石決明 杞子 料豆衣 赤首烏 小胡麻(即黑芝麻)

肝腎虛目痛(治法同前)

熟地 歸身 茯神 白蒺藜 萸肉 五味 菊花 柏子仁 生地 山藥桑椹子大天冬 杞子 谷精草

陳參曰∶治法外感者必有寒熱,頭痛鼻塞,骨疼,脈見緊數浮洪方可清散。內固者如肝膽之風熱盛,當散熱除風,如腎經之水。火衰,當壯水益火。若陰血雖虧,而風熱未盡,則當審其緩急,相參而治。

鼻病章

經雲∶肺和則鼻能知香臭。又雲∶膽移熱於腦,令人辛鼻淵,傳為衄 瞑目,是知初感風寒之邪,久則化熱,熱郁則氣痹而窒塞矣。 ,音蔑,鼻出血也。無形之氣運於鼻,鼻塞聲重風寒被。膽熱移腦鼻淵生,喜飲鼻赤傷肺氣。

清邪郁久肺氣窒塞鼻起紅椒,當開上宣郁法。

蔓荊子 連翹 鮮荷葉 苦丁茶 滑石 香白芷

精虛鼻淵腦髓不固,淋下無穢氣,此勞怯之根也。

天真丸 人蔘 西 白朮 天冬 山藥 淡蓯蓉 當歸 羊肉

熱壅肺氣

知母 梨肉 貝母煎膏

腦熱鼻淵兼左鳴左甚

初用苦辛涼散法 山梔 飛滑石 羚羊片 苦丁茶 夏枯草 菊葉 連翹 久則用咸降滋填鎮攝法 虎潛丸

又方 大熟地 虎骨 瑣陽 羯羊肉 歸身 懷牛膝 龜版 陳皮 肥知母 白芍加法天冬 淡菜 豬脊筋

口病舌病章

口屬脾經舌屬心,舌和五味自知音。肝熱口酸心熱苦,脾熱口甘疳亦生。腎熱口咸虛則淡,寒亦口鹹食酸明。肺熱口辣內熱苦,口乾欲飲皆熱因。

心脾鬱熱,曰舌生疳,唇赤且燥

小生地 生甘草 麥冬 鮮石斛 滑石 炒山梔 生薏米銀花 連翹心 通草

濕溫鬱蒸(口舌滿布糜疳,唇紅穢氣,胃火胸煩)

淡豆豉犀角尖 黑山梔 金石斛 花粉 鮮生地 羚羊片 凈銀花 西甘草 川貝青蒿子連翹 淡竹葉 鬱金 鮮葦莖 野薔薇 花露 荷花露枇杷葉露玫瑰露

牙痛章

牙痛不外風火蟲虛,此但言其痛也。他如牙宣、牙FS 、牙疳、牙菌、牙癰穿牙、去骨槽風、走馬青腿牙疳之類,皆由乎濕火熱毒,肝鬱濕痰,蘊結牙床。須分上下二齒,辨明手足陽明及少陰之異。木生於土牙生床,床本陽明牙腎鄉。下床嚼物大腸屬,上床不動胃經當。牙宣腫痛胃濕熱,竹葉石膏是主方。

溫邪上蒸牙疼(痛連頭顛,用玉女煎法)

火郁牙痛(連頂顛,屬厥陰)

犀角 元參 生草 連翹 夏枯草 鈴角 知母 銀花 山梔

風熱牙痛(齦脹頭痛,用輕清泄上法)

蘆根 西瓜翠 連翹 滑石 綠豆皮 銀花

陰虛火炎牙痛(嗜飲,牙宣,衄血,咳血)

人中白 鮮石斛 大澤瀉旱蓮草生牡蠣 綠豆皮

牙痛後絡痹(頰車穴,閉口不能張,用宣通法)

羚角片 煨天麻 制僵蠶桂枝尖 炒山梔 炒丹皮

骨槽風痛(或緩或甚,連空穴脹痛甚,心煩)

先用陽和湯法 天桂 鹿角膠 大熟地 凈麻黃白芥子甘草

走馬青腿牙疳即名牙嘯,牙齦出衄紫色,口臭,脈反澀細,兩腿青如靛,此濕熱鬱火蘊結陽明,肝腎陰虧。

犀角 石膏 知母 懷牛膝 銀花 元參 鬱金 生地 熟地 丹皮 人中白 麥冬旱蓮 女貞子 連翹碧玉散茯苓 龜版心 炒山梔 羚羊片 生草 川石斛 川貝 安南桂 料豆衣


推薦閱讀:

什麼是骨釘(支抗釘)?為什麼我的矯正需要骨釘?
讓蘇東坡都犯愁的痔瘡,我該拿它怎麼辦?
隨筆 | 摳門有道
道醫學堂丨道教醫學體系與內容!
一句話翻譯分享(醫學類)(10)

TAG:醫學 | 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