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江南依舊—林紹靈水彩欣賞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小橋流水最體現江南美,乘船游湖不想醒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直能夠感受到林老師在藝術道路上的努力,以前對林老師的印象是他畫的人物,臉上光影特別有意思,神態十分傳神!近來看到了林老師許多風景作品,林老師畫江南已經快十年了,這次發表的是江南系列大部分是近年的作品,很多都是今年剛畫的,下次還會為大家分享歐洲寫生的作品!

從老師的文中也了解到林老師對對景寫生的一份堅持,我一直很喜歡看畫家的自述,因為會被畫家情懷所感染和啟發,然後再看看自己...

林紹靈,1957年3月寧波出生。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寧波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1995年 《走進陽光》獲首屆中國青年水彩畫大展新人獎(畫展最高獎)1996年 《走向光明》獲第三屆全國水彩畫、粉畫展覽金獎

2010年《風雨兼程》獲第九屆全國水彩畫、粉畫展中國美術獎提名

畫家自述

五十歲後我曾經有過創作低落的時段,現在想起來卻是我藝術道路上摸索前行所值得付出的代價。幾十年來畫畫所獲得的所謂成績,使自己陶醉於在既有的繪畫道路上慣性前行,

對「術」的留戀不知不覺中會超過對「藝」的思考。當我回頭考量過去的畫作,猛然感到:我「心」的位置似乎並非真正融化在畫中,一直努力畫著

在意的只是滿足所謂眼睛與技術的真實,那種我所追尋的隨心所想、隨心所欲能表達的「內心」的暢快境界,似乎離我還很遠。於是,我停下了筆。

與古典時期偉大的畫家們記錄歷史的功用不同,在當今觸手可及的甚至泛濫的圖像前面,畫畫還有必要充當照相機嗎?應該怎樣演繹「我」的圖像呢?

於是,我首先努力著在創作時與照片漸行漸遠,改變以往創作過於依賴圖片的當今美術界普遍存在的習慣。

思緒即形象。

古人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我嘗試著用內心去遐想我曾經生活過的江南情景,如夢似幻,任憑記憶去形成畫面,觸發我的創作激情。於是我迅速用草圖記錄,感到成熟即投入創作。

如此數年的探索,當我廢畫成堆之後,我竟漸漸感到心中的期待在呈現,情感成為創作的衝動,思緒化為藝術形象。我體會到了內心的豐富與多彩,情思與激情噴涌而來,閃電般靈感稍縱即逝,恣肆飛白的筆意直追胸臆,使我不得不忘我地創作…

掃抺中畫面透出期待的效果,卻而又因水色斑斕、輪廓朦朧,畫面竟有意想不到之美—這就是水彩的魅力。這驚喜,令我感到了畫畫的快樂。

朋友們說我的畫有了些許唐詩宋詞的意趣,也有人感到了畫中江南的熟悉場景,其中的故事他們亦能道來。

我卻以為,以前畫畫離不開相機,那不是用我的眼睛看景。好比是我上人家的飯店吃飯,雖各有風味,味道也不錯,但恐怕不是自己最習慣的口味。而我現在用自己最熟悉、內心最感動的情感去畫畫,卻似自己採購食材,自己在做菜,這味道必是自己最喜歡的口味,是我媽媽、街坊或一個地區、甚至是民族習慣了的味道。

我想

這味道是不是就是民族性的味道呢?我畫著畫著就想到了這些。


推薦閱讀:

《一箋江南半簾煙雨》
醉美江南雨
夢裡江南,桃紅花瓣
煙雨,江南(江南組詩一)
憶江南館詞。

TAG:水彩 | 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