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們的愛情:從十年生死兩茫茫到人生若只如初見

如果說在古代,什麼人最會表白愛情,那麼,詩人一定是當仁不讓的。在詩人的筆下,寥寥數語就表達出了對愛人的情意,讓讀過的人無不為之感動與落淚。七夕之際,來講講三個古代詩人的愛情故事吧,一個男人、一個女人還有一個滿人。

>>十年生死兩茫茫:蘇軾與王弗

蘇軾是北宋時期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其詞風豪邁,詞境曠達。然而豪邁的蘇軾也曾留下過繾綣纏綿的詞句。

而這首至清之詞,正是蘇軾為自己的結髮妻子王弗所作。這是蘇軾悼念亡妻王弗的詞《江城子》。

王弗(1039—1065年),是蘇軾的結髮之妻,眉州青神縣人,鄉貢進士王方的女兒,年輕貌美,知書達理。

王弗在16歲時嫁給19歲的蘇軾。王弗生性聰慧和順、博聞強記,蘇軾卻生性大大咧咧,不拘小節,因而夫妻性格恰好能互補,蘇軾在生活中和官場上有什麼疏忽的地方,王弗總是悄悄地從旁提點。可惜與蘇軾度過了11年琴瑟和諧的婚姻生活之後,而11年後27歲的王弗病故,11年的情愛都付諸一炬。

豪放派詞人蘇軾,天生有一種浪漫的空靈和野性,不羈的浪蕩之下,是一顆近乎赤純的童心,有人說蘇軾是一位月下徘徊者,一位以愛情為食的美食家。王弗則是一位較為務實的淑女,她時常惦記著將手中的韁繩收緊一點。

王弗,也曾主動去承擔蘇軾「紅袖添香」的角色:

其始,未嘗自言其知書也。見軾讀書,則終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後軾有所忘,君輒能記之,問其他書,則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靜也。

這是蘇軾在《亡妻王氏墓志銘》中的一段話。

王弗見蘇軾讀書,整天陪著他。蘇軾太低估了她,你陪著就陪著吧,這你也能看懂?等蘇軾看書遇到遺忘的地方,王弗倒是能夠記得。想像蘇軾那時驚異的表情,一定是瞪大了眼睛:「你,你還能知書?」不相信似的,又考查了她一些別的書籍,她都能答上來一些。

少年蘇軾曾隨父親遷到雅州居住,雅州的一族雷姓豪門在當地名望很高,時任雅州太守。主人雷簡夫仰慕蘇軾三父子才華,曾向朝廷舉薦蘇家父子。雷簡夫的女兒在接觸中對蘇軾芳心暗許,向父親表明自己要嫁給他,而雷簡夫也尤其喜歡蘇軾的才學,於是有意將自己的女兒嫁與蘇軾。蘇洵礙於雷簡夫的面子,又有感於雷簡夫舉薦之恩,況且兩家家世相當,算作一門好親事,於是兩家家長一拍即合,當即定下了婚事。

但是蘇軾並不喜歡雷家小姐,並且作為書香門第的後代,根本看不上雷簡夫這種政治暴發戶,於是婉拒了雷家的提親,但是在父輩的壓力下,他知道自己將無法避免包辦婚姻的厄運,無奈之下,蘇軾只好選擇逃人深山,來躲避這樁婚姻。

一向反對包辦婚姻的蘇軾,在19歲這一年愛上了美麗的王弗。

相傳王弗的家鄉有一個天然魚池,只要遊人一拍手,魚兒就會跳躍著涌過來。王弗的父親是鄉貢進士,在家鄉頗有點聲望,有一天心血來潮想為這處風景名命,便邀請遠近的青年才子前來聚集,各自為這奇景命名,王方這次也有點暗中擇婿的意思。當然這次蘇軾也在其中,眾人七嘴八舌說了許多個名稱,王方均覺得不滿意,直到蘇軾題出「喚魚池」三字,王方才薄薄說妙!哪知躲在窗帘後的王弗自己題的也是「喚魚池」三字,二人因此情定「喚魚池」。

喚魚池邊蘇軾和王弗的石像

自從這次「喚魚池」一事之後,王弗便對蘇軾動了真情,並將自己的心思告訴了父親王方。王方也喜歡蘇軾,有意招蘇軾為婿,於是時常請蘇軾到家中坐坐閑談,由此王弗便能經常看見蘇軾,多了很多接觸的機會。蘇軾逐漸感受到王弗對自己的心與對別人不同,她見到自己時彷彿更高興激動,但是又常常羞得紅了臉。他喜歡王弗,也明白了王弗的心意。兩個年齡般配、郎才女貌的年輕人,一旦陷入愛河便一發不可收拾。漸漸地,兩人開始單獨私下會面,甚至雙方一日不見便會心煩意亂。

蘇軾曾有過輾轉反側,想著心上人竟一晚不眠,天剛朦朦亮時,蘇軾便偷偷的跑到王家樓下,而這時早起的王弗已打開閨房的窗戶,蘇軾並沒有驚動她,只是靜靜地、偷偷地、含情地看著她在窗邊梳妝打扮。蘇軾與王弗就此完全深陷感情中,蘇軾希望將王弗娶回家去做自己的妻子。

蘇軾將自己的心意告訴了父母,他將王弗帶回家,告訴父母一定要娶身旁這位女子為妻。蘇洵見王弗確實知書達禮、形容端莊,便依著蘇軾答應了這門婚事。

對於蘇軾的日常生活,王弗很不放心,達到「未嘗不問知其詳」的程度。她的「幕後識人」是出了名的。蘇軾和客人談話之時,王弗往往立於幕後,只需聽得數言,就能斷定客人是哪類人,是否值得交往,準確率相當高,可謂「聞言識人」的典範。

王弗對蘇軾說:「某人,首鼠兩端,沒有什麼主見,只是迎合你的意思,與這種人說話,豈不是浪費口舌?」

又有人有求於蘇軾,對蘇軾特別親熱,王弗又告誡他:「這人與你的友情恐怕不能長久,來得快,去得快啊!」

果然後來王弗的話一一應驗,比如早年和蘇軾過從甚密的謝景溫、章悖等人,後來為黨派或個人私利,與蘇軾翻臉,整起蘇軾來,下手狠辣,毫不留情。

作為蘇軾的賢內助,當蘇軾將要做出錯事、傻事時,王弗能夠及時阻止、規勸。

蘇軾從小就對道士煉丹之事非常迷戀,他酷愛「丹藥」、『咪仙之術」。 一次,他懷疑某人的墳墓是古人暗藏丹藥的地方,想掘開墳墓看看。王弗委婉地阻止道:「假如我婆婆還在的話,一定不會讓你做這種事!」一句話將蘇軾說成了大紅臉,慚愧得要命。

王弗這樣說話很有水平:第一,她不直說,是自己不想讓蘇軾挖墳。封建社會,女人嫁夫隨夫,在家裡,妻子是沒有發言權的,而將蘇軾去世的母親搬出來就不同了,兒子不聽母親的話,就是不孝;第二,更深沉的意思,有讓蘇軾好好反省的深意在裡頭。以傳統倫理道德來看,挖祖墳是最損陰德最缺德的事情,你蘇軾要挖別人的墳,死者的後代怎麼想?將心比心,假如有人挖你母親的墳,你會怎麼想?

也許是為蘇軾操心太多,王弗只活了二十七歲就不幸病逝。

王弗撒手人寰時,帶著太多的不舍與遺憾。長子蘇邁,年僅六歲,親骨肉難離棄;丈夫蘇軾,在王弗看來,就像糙石中的一塊美玉,經過她這樣的女人的精心打磨,璀璨的迷人光茫正呼之欲出。可惜,她已無福消受……

王弗去世後,蘇軾沒有寫悼念文章,也許是「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後的」,十年過後,蘇軾調知密州,才寫下了悼念亡妻的千古名篇《江城子》。

>>花自飄零水自流:李清照與趙明誠

提起詞,就無法繞開宋代中國最偉大的女詞人李清照。她出生在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的家庭,那年是神宗元豐七年二月初五日,也就是公元1084年3月13日;具體死亡時間目前仍有爭議,但大部分專家學者的觀點傾向於卒於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也就是公元1155年5月12日。享年72歲的李清照自古便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在少女時代就已經小有名氣了。當時,她的父親李格非在京城做官,和趙明誠的父親是同事,因此,兩家之間的關係也比較密切。趙明誠是個酷愛文學藝術、喜歡搜集整理金石碑帖的青年。

有一天,他偶然在客廳里聽到客人們的高談闊論,其中一人說道:「當今女輩,能作詩填詞者,都超不過格非之女。」另有一人還當場吟誦了李清照的幾首小詩。趙明誠聽後,心中非常佩服,並暗暗記下幾句。從此,只要是李清照的詩詞,趙明誠便愛不釋手。一日,明誠的父親來到書房,明誠便對父親說:「中午睡覺時在夢中讀了一本書,醒來只記住了三句話『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父親一聽,略一思忖,高興地說:「你要娶一個能填詞寫詩的媳婦了。你看,『言與司合』是詞字,『安上已脫』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這不是說你要做『詞女之夫』了嗎?當今堪稱『詞女』的,也只有李格非之女李清照啊!」這一段夢中奇緣最終成全了趙明誠和李清照美滿的婚姻。

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時只有十八歲,趙明誠比她大三歲。夫妻二人情趣相投,志同道合,他們不但喜歡詩詞創作,還共同研究整理金石書畫。有時候,趙明誠還會陪伴李清照去郊外春遊,或帶著李清照去參加親朋好友的宴席。剛結婚時,由於明誠是太學的學生,沒有經濟收入,於是每月初一父親總要給他們五百銅錢。但往往是趙明誠一手拿到了銅錢便馬上到相國寺去,購買一些好的碑文字帖,回到家裡,與李清照一起細細地品味,慢慢地欣賞。李清照也非常支持丈夫這樣做,為了多節省一些錢,她在家庭生活方面盡量節省,「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

結婚兩年後,趙明誠便被皇上委派了一個官職,夫妻之間不再是形影不離,日日相守,有時半個月、一個月,有時是一年半載,才得以見面。這離情別緒對於新婚不久的李清照來說實在是難以排遣,時間一長,也就只有靠作詩填詞來抒發自己寂寞孤獨的情懷和對丈夫的加倍思念。這一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李清照在家思念丈夫,飲了幾杯淡酒,不覺心潮湧動,詩興大發,提筆寫了一首《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大觀元年(1107年),父親趙挺之在一波三折的政治鬥爭中死去,還被追奪贈官。趙明誠和李清照受到株連,兩人回到趙明誠的故鄉青州。

青州的日子是清苦的,兩人只能靠積蓄生活。賦閑在家,趙明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整理、研究金石刻上,他決心編寫一本金石學專著——《金石錄》。為了充實收藏,他到處尋「寶」。拮据的經濟,讓兩人的生活水平降到極低:餐桌上從不擺兩個葷菜,身上從不添第二套綢衣,至於金銀首飾之類,早已集中起來充作《金石錄》的經費。生活雖然清苦,但夫妻二人卻獲得了意外的樂趣。兩人常常一起校勘書籍,一起品評書畫,一起整集簽題。閑時,兩人還會玩些智力遊戲。

沈道鴻寫李清照與趙明誠金石之緣

他們斟上香茶,隨意說出某個典故,猜它出自哪本書的第幾卷、第幾頁、第幾行,猜中者先喝茶,贏的人往往樂得人仰茶翻。李清照記憶力超群,往往是贏家。這段生活被後入總結成一個成語——「賭書潑茶」。

李清照喜歡這樣的生活,夫唱婦隨,粗茶淡飯,就像世外桃源。但對於趙明誠來說,恬淡的夫妻之樂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他更看重的是金石。為了收集金石刻,充實資料,他經常外出,有時候一走就是幾個月。

趙明誠這樣一直遠行在外,留給李清照的是難挨的寂寞。每當丈夫要收拾行裝出門時,她便六神無主了。在孤獨寂寞的日子裡,她以寫詞表達自己的相思之苦。在愛情的感召下,一首首佳作紛至沓來,她的詩詞創作進入成熟期,並形成了情景相生、形神俱似、體物超妙、絕塵去俗的獨特風格。

從春到秋,黃菊由小苗最後開出肥碩的花朵。在盼著丈夫歸來的日子裡,李清照幾乎每天都要作詞寫詩,詩詞中揉進了相思和期盼。重陽節到了,趙明誠沒有回來,卻等來了為丈夫取秋衣的書童。李清照問:他們住哪兒?還得多長時間回來?小書僮摸摸腦袋說:住在哪兒倒是知道,什麼時候回來我卻不知道,看他們好像樂不思蜀呢!

李清照的心頓時涼了下來,她讓小書僮等她去整理衣服,便回了房裡。看著早已整理得乾乾淨淨的房間,觸摸著那涼涼的瓷枕時,她像掉了魂似的走到窗前,望著小院里盛開的黃菊,拿起紙筆,寫下了一首新詞《醉花蔭》:

薄霧濃雲消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寫罷,李清照將詩箋放進趙明誠秋衣的口袋裡,讓小書僮將這封信連同衣服一起交給趙明誠。

兩人在青州過了13年隱居生活,趙明誠時時外出,離愁、閨情成了李清照這個時期的詞作的主旋律。包括那首《一剪梅》還有《點絳唇》等等。

宣和三年(1121年),10年的鄉下生活結束了。因為這年秋天,趙明誠出守萊州,李清照隨往。在萊州的這3年里,夫婦二人生活得安定、愉快,在李清照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趙明誠終於初步完成了一部記載我國古代豐富的歷史文物的著作——《金石錄》,這不能不說是趙明誠夫婦20年來辛勤勞動的成果。

萊州3年的時光一晃就過去了。隨著時局的動蕩,他們開始了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這期間,由於金兵的入侵,他們留在青州的10多間房屋的書籍字畫器物等全部被搶劫一空,他們半生的心血都化成了灰燼。

李清照和趙明誠生活在北宋末期,社會動蕩不安。宣和七年(1125年)冬,金兵滅遼後,大舉侵宋。建炎元年(1127年),北宋滅亡,宋室南渡,在長江以南建立了南宋朝廷,趙明誠出任江守知府。兩年後,趙明誠被罷官,夫妻兩人乘船到洪州暫住。途經西楚霸王項羽自刎的烏江時,李清照寫下了名篇《思項羽》: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就在同一年,趙明誠再次出仕,任湖州知州。宋高宗趙構在建康下詔召趙明誠前去領旨奏事。由於時間緊迫,不允許他們帶著那麼多的金石書畫同時前去建康,只好決定趙明誠先到建康赴詔,然後再回來接李清照。離別的日子是六月十三日,正是盛夏。李清照望著漸漸遠去的明誠,不禁淚流滿面,心如刀絞,一種不祥的預感像烏雲一樣籠罩著她。七月末,李清照得到明誠卧病不起的消息,當天就出發,日夜兼程趕到建康,與丈夫見了最後一面。

他們夫婦訣別的情景,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有十分生動感人的描述:

「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筆作詩,絕筆而終……」從此,李清照開始獨自承受國破、家敗、夫亡的劇痛。與此同時,她也不得不加入到逃亡的人流中。

>>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性德與盧氏

納蘭性德出身名門,他的家族是當時清朝八大家族之一,地位顯赫的程度可想而知,但是他卻並不像一般的貴族公子那樣驕橫輕狂,相反他清高雅潔,他的性格當中包含更多的是多愁善感,所以他的詞風清新雋秀、哀怨凄艷,這樣的男子註定有細膩的情感和純粹的內心。

這首詩究竟是寫給誰的現在已經無從考證。又說是他初戀的表妹,又說是妻子盧氏,也說是紅顏知己沈宛,甚至還有說是給好友。無論如何,這位清初大詩人的愛情觀,從詩中都可細細體會出來。

納蘭性德在十幾歲的時候,有過一段纏綿悱惻的初戀。在他的詩詞之中,並沒有他初戀情人的確切描述,於是人們紛紛猜測這位女子的身份。一種觀點認為,他的初戀情人是他的表妹,後來由於被康熙選做了秀女,就不了了之了。另一種觀點認為,這位女子是府上的丫鬟,由於二人門第懸殊,而在封建社會又特別講究門當戶對,所以他的父母對此極為反對。無論這位神秘的女子是誰,總之初戀的失敗給血氣方剛的納蘭性德帶來了巨大的打擊,所以他才在《鬢雲松令》中吐露出「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的心聲,將這段情事視作他後半生難以釋懷的隱痛。

恰逢此時,災禍接踵而至,還未走出失戀陰影的納蘭性德病倒了,他不得不放棄了殿試的機會。在失戀和放棄殿試的重壓下,他陷入了心灰意冷的深淵之中,覺得世間陰霾遍布,令他痛苦難捱。

先逢絕境,後出絕唱,可以說是對納蘭性德在這期間生活狀態最好的概括。就在他沉淪在灰心喪氣中無力抗拒的時候,盧氏的出現,像是黎明時分的一道曙光,驅散了籠罩在納蘭頭上的陣陣陰霾。

在納蘭性德二十歲那一年,他作為封建官僚家族的長子,娶了比自己小兩歲的盧氏為妻,盧氏是當時任兩廣總督盧興祖的女兒,可以說是出身名門,一派大家閨秀的風範。

雖然兩人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他們當時的結合,無論從門第、教養還是相貌、年齡而論,可以說是珠聯璧合。

納蘭性德和盧氏的婚姻生活的確是幸福的,在新婚之夜時,納蘭陛德終於見到了盧氏,他驚訝於她的風神秀美,竟不知如何說話。當時的納蘭性德沒有官位,所以一直清閑在家,這給兩人提供了大量的時間吟詩作賦,而婚後的盧氏對公婆恪盡孝道,對丈夫舉案齊眉,就算是漿洗衣裳、編織襪帽這樣的瑣碎小事,盧氏也是謹嗅躬行,他們就這樣度過了一生當中最為快樂和幸福的時光。

在納蘭性德二十二歲這一年,他第二次參加進士考試,高中二甲第七名。當時的納蘭頗受康熙皇帝的重視,康熙將他選在身邊,並且一再提拔,從開始的三等侍衛之職,後晉陞為二等,再升為一等。朝廷對侍衛的選拔是非常嚴格的,能當上侍衛是非常榮耀的一件事情,而在各種侍衛之職中,唯殿前侍衛最為尊貴。納蘭性德長期伴隨在皇帝的身邊,跟隨皇帝巡視、狩獵,皇帝又十分看重他,並且委以重任。

納蘭性德的官職越大,陪伴皇帝的時間就越多,他離開自己妻子盧氏的時間就越長,納蘭性德的心裡無時無刻不在苦苦思念著自己的愛妻,但是又能怎樣呢?他只能用詩詞來抒發自己內心對妻子的思念之情。

妻子盧氏不僅照亮了納蘭性德原本晦暗的情感生活,還激發了納蘭性德文學創作的靈感。他在這一期間寫過很多美麗的詩詞,成了他與盧氏美好愛情的見證。不幸的是,他們二人如膠似漆的夫妻生活才走過三個年頭,就陰陽兩隔了。

在這一年,盧氏臨盆時難產,好不容易將孩子產下後,就一直卧床不起,身體極為虛弱,納蘭性德請遍了京城的名醫,但都回天乏術,是年五月底盧氏病逝。

盧氏死後,納蘭性德傷心欲絕,他在無限悲痛中寫下了很多悼亡詞來寄託對妻子的思念之情。之後,他的家人為他安排了第二次婚姻。但當時年僅二十三歲的納蘭性德根本忘不了深愛的盧氏,他在《荷葉杯》中寫道: 「知己一人誰是,已矣,贏得誤他生。」他期待著下輩子還能與妻子成為知己,因此對家人所安排的這場婚姻極為抵觸。

納蘭性德畫像

在盧氏去世半個月後,納蘭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想到膽小的妻子平日里連空房都不敢獨守,而如今卻獨自長眠於冰冷的地下,納蘭再也控制不住悲痛的情緒,拿起筆來,寫下了千古絕唱《青衫濕遍·悼亡》:

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芒銀紅。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願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迴廊。

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殘陽。判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怕幽泉、還為我神傷。道書生薄命宜將息,再休耽、怨分愁香。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

四年的時間裡,盧氏的影子始終回蕩在納蘭性德的面前,在這四年里,納蘭性德不停地用詩詞訴說著自己對妻子的懷念。在盧氏去世三個月時,他夢到了自己魂牽夢縈的妻子,他握著她的手淚流不止,納蘭性德驚醒後悲痛欲絕,便寫下了《沁園春》: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綉榻閑時,並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一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髮,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月,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兩處鴛鴦各自涼!真無奈,把聲聲檐雨,譜出迴腸。

盧氏死去一年後,她終於在納蘭家族的祖塋人土為安,這件事情又勾起了納蘭無邊的傷痛,他寫下了《沁園春·代悼亡》:

夢冷蘅蕪,卻望姍姍,是耶非耶。悵蘭膏潰粉,尚留犀合;金泥蹙綉,空掩蟬紗。影弱難持,緣深暫隔,只當離愁滯海涯。歸來也,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

鸞膠縱續琵琶,問可及,當年萼綠華。但無端摧折,惡經風浪;不如零落,判委塵沙。最憶相看,嬌訛道字,手剪銀燈自潑荼。今已矣,便帳中重見,那似伊家。

納蘭性德是個情感細膩的男子,無論是在妻子的忌日生辰,還是在馬上途中,不論是和朋友歡會,還是在和續妻相處,心中總是瀰漫著一層擺脫不了的哀傷,他用一種虔誠的態度,呵護和珍惜著她存留過的一切痕迹,用盡自己的餘生來懷念一起度過的三年。

七年之後,三十歲的納蘭性德聽聞江南才女、女詞人沈宛之名,便請好友顧貞觀幫其從中撮合,隨後,納蘭性德陪康熙皇帝下江南巡遊,與沈宛結識,兩人一見傾心。

可能是納蘭性德從沈宛身上看到了盧氏的影子,因此在回京後對沈宛念念不忘。納蘭性德便在京城中另置一處宅院,將沈宛安置其中。兩人開始也過著歡快的生活,可好景不長,納蘭性德公事繁忙,難得能夠前去探望一次沈宛。沈宛發現他們當初的決定並非她想像中那麼美好,於是便毅然與納蘭性德分手,隻身回到了江南。沈宛離去後不久,納蘭再度病倒。

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三十日,納蘭性德在病榻上離開了人世,這天正好是盧氏八周年的祭日。

納蘭性德的一生雖然短暫,卻留給後人一個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即使幾百年過去了,提起納蘭性德,還依然讓痴情兒女心中隱隱作痛。

參考資料:

《文人情侶》王力可

《向來痴·從此醉:古典詩詞中的金玉緣與木石盟》沐欣

《大宋情懷 宋代詞人的另類解讀》陳雄

《人間最美納蘭詞精選》

轉載請註明來源:一本正經說歷史

微信搜索可以訂閱我:一本正經說歷史(ybzjlishi)

本訂閱號避免調侃式的歷史,用客觀的態度說清歷史。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歷史消息,歡迎大家留言談合作事宜,謝謝!

推薦閱讀:

古代的太監與宮女原來是通過這些方式來入宮的
中國古代《星象術》簡介
(4)古代詩歌鑒賞題(三)
古代除了滴血驗親,還有什麼辦法驗證血緣關係?
風水圖文百科-中國古代環境文化百科3000問

TAG:愛情 | 人生 | 古代 | 詩人 | 生死 | 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