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潘:放下口號論爭,走向公民實踐

張天潘:放下口號論爭,走向公民實踐

2012年01月01日 09:39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張天潘

摘要:聖誕前後,韓寒在博客上相繼貼出了《談革命》、《說民主》、《要自由》三文,所表達大體上是「對暴力革命絕望、對低質民主失望、對文化自由希望」的一層意思,文風上也與以往他的文章不同,有了相當的變化:少了嬉戲調侃,多了嚴肅莊重,也是他少見的直接發表對於宏大政治命題的見解。

南都漫畫鄺飈

聖誕前後,韓寒在博客上相繼貼出了《談革命》、《說民主》、《要自由》三文,所表達大體上是「對暴力革命絕望、對低質民主失望、對文化自由希望」的一層意思,文風上也與以往他的文章不同,有了相當的變化:少了嬉戲調侃,多了嚴肅莊重,也是他少見的直接發表對於宏大政治命題的見解。這註定是要被歷史記住的三篇文章(特別是第一篇),不是因為他提出了多麼驚世駭俗的觀點或者指出了切實可行的道路,而是拋磚引玉(也可能是拋玉引磚了),讓這些個個都是敏感無比的名詞,終於讓大家有了一個敞開討論的機會,於是,談論這三者成了網路最熱話題。這便是韓寒無可爭議的影響力,他貼出了三篇文章,和這個世界談了一談,便點燃了蟄伏好一段時間的啟蒙或理性辯論,也無意間接過辛亥革命百年後的話題,延續了中國人近代百年以來有關中國的出路與未來的思索。

娜拉回來和「德先生」的落寞

關於民主、革命、自由的著作與論述,汗牛充棟,再牛逼的人物,你也不能說都讀過。所以,對於韓寒不讀書的指責,十分可笑。更何況,每個人對於這些名詞與內涵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因此這些沒有明確定義的名詞,如何解讀都是可以理解的。更何況,這些名字之前早已被添加了各種修飾語,也便有了更多令人眼花繚亂的新意,或者意義有更多的外延、深入。

儘管看法不一態度迥異,但透過這樣的一場討論,可以看出,在如今這個利益格局多元化、社會分層多樣化的社會形態下,各種紛呈的觀點其實是各種思潮的集中反映,民粹主義、民族主義、民主社會主義、自由主義等紛紛在此碰撞。這是一件好事,大家都討論,並沒有對錯之分,只有不同視角與出發點之別。

關於「革命」「民主」「自由」的討論,在中國這一百多年裡起起伏伏,早已面目全非了。新文化運動時就被抬得高高的「德先生」與「賽先生」,現在「賽先生」早已落地生根遍地開花,「德先生」卻依然猶如天邊一朵雲,這估計是百年前人們難以預料到的吧。事實上,就個人來說,從這個討論的一開始,我就感到無比的無奈與難過,在科學領域早已走向太空、開始研究超光速中微子的時候,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裡,我們卻還在不停地重複著辯論著人性本善還是本惡、民主是好還是壞之類最古老的社會命題;在人家早已開始反思民主制度帶來的一些弊端的時候、社會穩定得連幾個人在華爾街打地鋪就成為重大群眾性事件的時候,我們還在討論要不要民主、要不要革命,革命之後會帶來什麼的問題。這真讓人有些難過,正如一個面黃肌瘦沒東西吃的人,還在毫無意義地討論要不要吃漢堡包,而人家已經在反思漢堡包對於身體的危害了。更可惡的是,還有人站出來說,你看,人家都說漢堡包是垃圾食物了,我們是千萬不能吃的,還是餓著走自己的路吧。

儘管如此,還是需要做一個簡單的梳理。韓寒所言的革命或革命之後的擔憂,在1923年12月魯迅也表達過,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做了《娜拉走後怎樣》演講中,他提出了「娜拉出走之後怎麼辦」的命題,其中的隱喻是———娜拉出走,意味著拋棄舊制度、舊秩序、舊文化,具有強烈的革命意義;但出走之後怎麼辦,這個問題不解決,革命便只有類似於娜拉出走以後的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不過魯迅也同時指出,「中國太難改變了,即使搬動一張桌子,改裝一個火爐,幾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動,能改裝。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這裡的鞭子,我們可以理解為外來的力量,也可以理解為相對於國家權力之外的社會力量,於是,這也就說明,在權力的慣性之下,沒有外力的推動,是很難改變的。但革命如果不是藥方,出路又在哪裡呢?很顯然,魯迅也只能回答「我想這鞭子總要來……但是從那裡來,怎麼地來,我也是不能確切地知道」。但到了現代社會,這個答案,其實應該是不言自明的,那就是要公民社會發展與成熟起來。

革命與民主:托克維爾的憂慮

出身在同樣有著革命慣習的法國,托克維爾對於「革命」「民主」「自由」無疑有著與我們這百年來國人相同的心境。他對自己的法國同胞,有著嚴厲的指責。當然,他也對當時最為優越的政體下的美國有著深刻的觀察與思考。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托克維爾認為民主制度所以能夠在美國發芽紮根,得益於三個要素———地理環境、法制和民情。但在這三個要素的重要性上,他又認為法制比自然環境更有助於美國維護民主共和制度,而民情比法制的貢獻更大。這裡的民情,換成中國特色的辭彙,就是「素質」了。

他對美國的民情的讚辭溢於言表,對法國乃至歐洲的民情卻大為不滿,他說到:「有一些歐洲國家,其居民……對自己村莊的遭遇、街道的治安、教堂教士的處境,都無動於衷。他們認為,這一切事情與他們毫無干係,應由被他們稱作政府的強大的第三者管理……他們對一個小軍官的隨意擺布都能表示服從,但當部隊撤退以後,他們就像戰勝了敵人似的敢於冒犯法紀。因此,他們將永遠在奴性和任性之間搖擺。當一個國家達到這樣地步的時候,它就得改造自己的法律和民情,否則就將滅亡,因為它的公共道德的源泉已經枯竭,它雖然尚有百姓,但已無公民。」

這些話聽起來,與韓寒所表達的意思如出一轍。不過,與韓寒不同的是,托克維爾更犀利地指出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與背景,我們可以看看托克維爾對當時法國的情形是怎麼說的:「專制制度比其他任何政體更助長這種社會所持有的種種弊端,這樣就促使它們隨著它們原來的自然趨向朝著那個方向發展下去了。在這種社會中,人們……一心關注的只是自己的個人利益,他們只考慮自己,蜷縮在狹隘的個人主義中,公益品德完全被窒息。專制制度非但不與這種傾向作鬥爭,反而使之暢行無阻;因為專制制度奪走了公民身上一切共同的感性,一切互相的需求,一切和睦相處的必要,一切共同行動的機會;專制制度用一堵牆把人們緊閉在私人生活中,人們原先就傾向於自顧自:專制制度現在使他們彼此孤立;人們原先就彼此冷若秋霜;專制制度現在將他們凍結成冰。」

當然,體制同樣又是這個社會的人組成,於是這其中的關係,就如韓寒說的是雞和蛋的問題:體制也曾經是民眾選擇的,然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體制,造成了民眾的「素質」問題,「素質」又加劇了體制的惡習,最後惡體制更加讓素質惡化,終於陷入無解的循環之中。

公民自治的社會才是根本的出路

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中,托克維爾說到:「即使沒有這場革命,革命所做的一切也會產生,對此,我深信不疑;革命只不過是一個暴烈迅猛的過程,藉此人們使政治狀況適應社會狀況,使事實適應思想,使法律適應風尚。」這也暗示著,除了時間上的差別,不管革命與否,最終都是需要或者走向一個思想成熟、法律至上的良好社會狀況。而這無疑清晰地指向了公民自治社會的形態。比起韓寒帶著極為悲情的近乎乞求的「要自由」訴求,還不如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培育出一個健康的市民社會。這一點毋庸置疑,中國的民主先行者———台灣與香港,無一不是有著較為發達的市民社會。

現在中國的民間力量,大家都早已見識到了。但同樣是這樣的一批人,可以在汶川、玉樹大地震後,眾志成城,可以在平日里相互不關遠光燈,在不同情境下有不同的行為,原本是很正常的,不能就此認定素質高低與否。素質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實踐、參與中自覺自愿地培育出來的。如何自覺自愿培育呢?答案是:參與!學者吳思在《造化的報應》一文中,就對這些長期被人詬病卻又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無公德的劣行,進行了深刻的闡述,他認為公德無非是主人翁的道德,不是主人翁,繼續當臣民甚至奴才,這道德便沒了根基。於是,不難發現,真正改變的不管是「素質」還是「民情」,唯一的途徑,就是讓更多人能夠回到遊戲規則中。而如何讓人們重回遊戲規則?其實也同樣只有一條途徑,就是讓更多的人自己參與到遊戲甚至遊戲規則的制定之中,也就是說,這個市民社會是所有參與者建構的。然後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每一件與我們自身利益攸關的日常行為,最終促成一個良序社會。

公民實踐的社會為何是根本出路?很顯然,它可以避免因為那些名詞所引發的爭論,因為它與素質論無關,更沒有必要開口閉口爭論那些宏大的語意不清的名詞,所有的爭議,早已消化到每一個具體的實踐與事件中了。市民社會的發展,它不是改良,卻可以避免社會的大動蕩與暴力衝突,因為公民實踐的社會中有「公民」,這本身就意味著是承認現狀(不一定要認同)之下的身份定位的,所以不存在暴力革命、推倒體制、另起爐灶的必要,它的發展,指向民眾自己的自我管理與扶持,而非針對體制,所以幾乎無危害性。它還能在公民與政府之間,形成一個廣闊的緩衝地帶,避免了二者的直接對峙。公民實踐的社會所能夠形成的權力制衡,是以合理合法的權利來約束和制衡權力,而非一種權力對另外一種權力的緊張乃至爭鬥關係。

中國現在最需要的不是革命,民主也不會從天而降,自由也是難以討要到的。於是,我們必須仰賴公民實踐的社會的建構,培育公民自治社會,培養社會力。因此,開放民間組織、實行農村自治、社區自治、行業自治等民間的自我管理能力,勢在必行,以此才能培育公民有更多的公共關懷。當然,這就需要從有影響力的人開始,比如,韓寒在批評的同時,是否能夠更進一步,號召一次關遠光燈運動呢,如同隨手拍解救拐賣兒童與免費午餐項目一樣,從更具體化的活動中感知與體驗公民社會的好處與溫暖,是否比大談大而空的革命、民主與自由,來得更有意義,更有建樹呢?也不要再顯得有些一廂情願的「不清算、向前看、各讓一步」。

我相信,有更多人,在這種口水戰之後一定會意識到,不管是革命、民主還是自由,市民社會都是它們的充要條件,絕對不可或缺。種種的事例表明,公民意識已經成長、公民實踐的社會已經在路上,這是任誰無法逆轉的,希望正在前方。

相關新聞:

·雲南邊防軍營實踐口號:邊防軍人有節日沒假日·倡導自行車出行不能光喊口號(公民論壇)·大力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社會文明程度·滄州市:將開展「公民道德宣傳實踐月」活動朝鮮發布迎接金日成誕辰百年口號朝鮮發布迎接金日成誕辰100周年聯合口號
推薦閱讀:

台灣挺警察大遊行出現反台獨口號
香港反對派6600人遊行出現港獨口號(圖)(1)
毛澤東時代那些讓人喝西北風的標語口號(圖)
妓女的口號
口號,社會變遷的晴雨表

TAG:口號 | 公民 | 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