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精研七趣 略說 (9)
【七情三想,沉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己,無食無飲,經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 「如果七情三想了,那麼他就要下墜了,地輪已經承載不了這個重量。因為我們知道:四大元素本是虛妄的,也是短暫的相的連續不斷,他有一個承載的能力,超過這個能力範圍,就承擔不了,就下去了,沉下水輪,風輪,火輪稍後分享。把經文的大略意思分享下,因為想少情多,下墜的力量太大了,地輪承載不了,水輪也承載不了,結果就穿透了水輪,跑到水輪下面的火輪中,生在火大元素範圍內了。因為在火大這個元素範圍內,於是受身的元素也只能是受火氣而成形,這就是餓鬼了。常常被各種烈火焚燒,因為自己是受火氣而成形,這個身體是怕水的,想喝水,那就是紅紅的鐵水,所以沒有吃的、也沒有喝的,要在無量無邊的劫都受這樣的苦。 如果九分情一想,那就不是做餓鬼能擋得住了,太沉重了,火輪都承載不了,洞穿了火輪,在火輪下的風輪這,這二個輪之間的地方投生了。這一投生,情略少一點的,就是稍微輕一點的,就會投生到有間地獄;而情多一點的就要掉到無間地獄去。這兩種地獄,我們在地藏經里,知道無間地獄,無間地獄是受苦沒有間斷的、時間連綿不斷、生死連綿不斷、懲罰連綿不斷,而這個有間就稍微好些,起碼有個空閑的時候,比如喝個下午茶。 」 風輪火輪,在《楞嚴經》的前面提到這個部分,這個世界先是有風,因為妄想產生妄動,此動有風,這個妄動就是愚痴,招感的是大風。不過世界剛剛開始的時候,因為爆炸產生了運動,這個運動就產生了風,風一動,就會有摩擦,摩擦就會生熱,這個生熱的情況,就是火大;於是當火大持續的時候,火能融化,形成了水;水的流動,能流動的是水,不大溜達的就是地大。這樣的話,四大元素的分類就產生了。
四大元素,不是完全指---地水火風四種物質,而是四種性狀、四種狀態。地大:就是不大溜達的,所以地大是留礙的,留是滯留,礙是阻礙,也就是地大是水大的產物,如果沒有水大的流動,自然也就不會有地大的阻礙流動的特徵。隨後水大是流動的,是滋潤濕潤的,為什麼會滋潤,是因為水更微細,能進入到細節里,這個能力是藉由火的蒸騰實現的,也就是說:火的熱量、轉化、蒸騰,形成了水的流動滋潤。而火的運動轉化熱量從哪裡來?從風的流動中來,風的周遍流動性,因為他持續地流動,就形成了摩擦,持續形成摩擦就會形成火光,這是《楞嚴經》前面的部分說到的內容,大家可以查看。 這樣的話這四大元素、四輪,也就非常容易理解的。先有的風大、風輪,因為愚痴的妄動產生的,於是產生了這個風大,就形成了火大,促成了火輪的形成;火大持續發酵,就養育了水大的流動滋潤能力,形成了水輪;水大的持續流動,那些不大流動的就成了洲灘、成了山丘、成了陸地,這就是地輪。於是從下到上的樣子是:風輪在世界的最下方,由風輪托著整個世界,這就是宇宙的最初的運動。這個運動的風,托舉了火的蒸騰,火向上不斷的輸送熱量,形成了水大,流動的是水,不流動的就是地,地水火風這是從上到下的次序,風火水地,這是從下到上的次序。 科普一個名詞:受氣猛火。是什麼意思?在楞嚴經前面提到了:誨昧為空,結暗成色。也就是空和色,都是怎麼形成的。因為眾生要托形成體,這個身體要有一個物質來源,於是粗暴地說三界眾生,都是有身相的,只是這個身相,是相對而言。有的人以為說鬼是沒有身體的,這是不對的,如果沒有身體,在地獄裡受刑法的是什麼?是有身體的,而且是有色身的,只是色身的組成物質不同,也就是說:物質不同,所以基礎的性狀是不同的。因為四大元素間,是有巨大的空隙的,所以這個色身,其他道就不容易看到。 所以粗暴地說三界,就是三個界限、三個結界。天人能飛的這一類眾生,六想四情以上的,都是在一個結界範圍內,他們能互相看得到,互相感受到;人道和畜生道在一個結界範圍內,互相能看到能感受到;隨後的鬼道和地獄道,是在一個範圍內,互相能看到能感受到。但是三界不是這樣的名詞定義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也就是由慾望形成的範圍、沒有慾望但是有物質現象形成的範圍、和連物質現象都沒有的範圍,這三個。 那麼這些餓鬼,因為在火輪里形成的,所以沒有其他的物質來做他的色身,只能受猛火的這個氣,因氣而成形,托體成質。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餓鬼道眾生,尤其是其中的餓鬼非常多,也非常苦,吃不著東西。因為從人道成的,保持了人道的生活習慣,也想吃東西、也要喝、要穿,但是沒有物質來滿足這些,但凡能找到的物質,一加在身上,全部都是烈火。 所以當我們得到了人身,真要好好把握,這個身是失去容易,再想得到就很難了,就算得到,還往往諸根不具、暗鈍不明、還有種種的缺陷和不完善,所以當我們現在能學佛,真的在學佛,要知道這是多難得的事情。大家略想一下就知道,這四大元素的四輪世界,是什麼樣的比例?得多大的風才能滿足形成足夠的火?得多大的火才能支撐水和地在上面?要思維明白這個,也就懂得了,人道眾生、畜生道眾生的數量真是非常非常的少,而在下面的眾生就太多了,今天就到這裡。
推薦閱讀:
※大佛頂首楞嚴經破妄識無處(七處徵心)第5片
※大佛頂首楞嚴經破妄識無處(七處徵心)第1片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8
※大佛頂首楞嚴經破妄識無處(七處徵心)第11片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79
TAG:楞嚴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