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名家講步法【轉】

主講名家:武式太極拳名家 吳文翰八卦掌名家 張全亮形意拳名家 邸國勇少林拳名家 秦慶豐陳式太極拳名家 馬 虹吳文翰:太極拳的五步和技擊步法訓練武派太極拳的步法訓練有自己的特點,但是,由於每個老師的傳承不同,在具體細節上也是有差異的。現在,就我個人的傳承和理解,把武式太極拳的步法訓練簡述如下。太極拳的技擊手法練習是、捋、擠、按、采、、肘、靠,步法練習則是進、退、顧、盼、定。太極拳論中,有關步法的論述就是這「五步」。這裡的「進」,就是向前進步;「退」就是向後退步;「顧、盼」從字面上解釋就是向左右觀看,實際上這裡面還包含著左轉和右轉的含義;「定」,就是中定。太極拳是用「定」來統帥前面這12個字的。其實,任何武術拳種都是有進、退、左轉、右轉的,但是,太極拳為什麼把它們專門提出來呢?我認為這是對太極拳的推手來說的,並不是指實戰技擊。太極拳的技擊是通過推手來訓練的,推手以前也叫打手。推手訓練是太極拳區別於其他武術門派的地方,別的武術拳種大都是通過拆招、對練來訓練技擊技術的。走架和推手是相互關聯的,所以,李亦說「走架就是打手,打手就是走架」。練習拳架時還要求「眼前無人似有人」,這也說明了走架和打手是體和用的關係。武派太極拳的推手原來只有一進一退的方法,進是進三步半,退也是退三步半。正因為推手是這種一進一退的形式,所以,十三勢的五步就規定了「進退顧盼定」——推手時有前進後退,還有左顧右盼。實際上左顧右盼也是有旋轉變化的,並不是僅僅用眼看,是向左右引化。而「定」則是統帥。推手時的進退是有嚴格要求的。進要先進前步,退要先退後步。這是因為推手時,不僅上肢要練習沾粘連隨的功夫,下肢也要有沾粘連隨,所以,進步要先進前步,退步要先退後步。還有,進步時,抬腳不能離地過高,路線基本為直線;退步時,抬腳要稍高一些,路線為蛇行曲線。進步時的要求是管、逼、插,即第一步要管住對方的腿;第二步要逼迫對方,當然也要跟隨;第三步要插襠,要做到「步要過人,身要欺人,神要逼人」,如果不插襠,就達不到上述要求。退步時要做到第一步跟——是個跟勁;第二步和第三步要橫、側,也就是向側面引化,要「閃開正中定橫中」。推手時要顧三前(手前、眼前、足前),即看對方的手、眼神,通過肩臂的變化照顧到對方腳步的變化,還要盼七星(對方的頭、肩、肘、膝、胯、足、手)。具體的手法是擎、引、化、拿、發,就是接住對方,引化對方,拿住對方,然後發放。因此,推手時,每一步都是有其技擊含義的。另外,練習推手的步法還有一個要點:進步是進,退步仍然是進,也就是向側向引化。以上是練習推手時對步法的要求。在練習推手之前,還要練習一些輔助功法,比如練習步法——進退各三步半。還要練習手畫各種圈,比如立圓、平圓、斜圓等等。要把這個步法練得相當純熟,這些輔助功法練習純熟了,才能在師傅、師兄的帶領下練習推手。在推手練習純熟後,還要進行散手練習。推手只是練習技擊的方法,並不是技擊的手段,推手和實戰技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推手必須兩個人配合,才能形成沾粘連隨不丟不頂的狀態。因此,從技擊角度來看,推手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如果不練習推手,直接練習散打,太極拳就和別的拳種一樣了,就不可能訓練出「引進落空合即出」的懂勁功夫。所以,在推手過後還要練習散手。推手的步法還不能滿足散手需要,因此,在練習散手的時候,還要練習一些功法,這其中就包括步法練習,主要的步法是五行步、環形步,還有一些其他的步法。除了這些步法練習,還要進行單操訓練、接手訓練,以及其他一些輔助功法的練習。這樣不斷實踐,才能真正練就太極拳防身自衛的功夫。張全亮:八卦掌的步法和太極拳的步法中國武術中,八卦掌是非常有特點的。一般的武術拳種套路都是直來直去,走直趟,而八卦掌則是轉圈,每一步都是邁步循圈,腳下走的是擺扣步。八卦掌特別重視步法,認為「走為上」,「百練不如一走」,因此,練習八卦掌要終身走轉不停。轉圈,既是八卦掌的動功,也是練習身法的方法。八卦掌的基本步法是趟泥步,就是邁步如趟泥。對於趟泥步,不同流派的走法是不一樣的,有的流派是自然步,有的流派步子拉得很大(比如程派)。梁派八卦掌的步法要求是平起平落,邁步時不掀蹄亮掌。走步時,後腳要蹬地,前腳向前伸出,腳掌要和地面平行,擦著地面伸出。再有,進步要先進前腳,退步要先退後腳。這樣做的目的是向前時,前腿先向前搶半步;後退時,後腿先向後偷半步,以達到移動迅速。邁步的時候,要穩如坐轎,屈膝隨胯,形如推磨,不能忽高忽低。八卦掌的技擊原則是側面進攻,不正面接觸對方,所以,要練習出靈活的步法。這是八卦掌步法最主要的特點。習八卦掌的步法,開始時要走大圈,走交叉步,方法是裡面的腳向前直邁,外面的腳向裡面扣,像個八字。大圈練熟後,練習走中圈,最後練習走小圈。小圈走的是盤根步,也就是一個腳外擺,一個腳里扣,一擺一扣,兩三步就走一圈。在身法高度上,八卦掌分為上、中、下三盤。上盤是腿微曲;下盤是平膝胯——膝蓋和腰胯平齊;中盤的高度是在上下盤之間。在實戰中,一般用上盤,平時練功則多練中盤和下盤。練下盤功夫應該在練習多年以後,有了一定的腰腿功夫方可練習,否則容易出偏差。與八卦掌的步法訓練相比,太極拳的步法要求沒有那麼嚴格,它只有五步——進、退、顧、盼、定,要求是「邁步如貓行」,也就是邁步要輕起輕落。邁步時,前腳足跟著地,逐漸過渡到全腳掌著地,如履薄冰。這和八卦掌的平起平落步法要求不同。另外,八卦掌回身用扣步,這是和太極拳步法不同的地方。太極拳腳底可以旋轉,八卦掌不可以這樣。總之,無論是太極拳還是八卦掌,我們都要注意它們的步法特點和練習要求,練習出靈活、敏捷、快速、準確的步法,這樣才能在實戰中運用自如。邸國勇:形意拳的直進直退形意拳的步法特點是進步先進前腳,逢進必跟;退步先退後腳,逢退必撤。這種步法特點是為了進步快速、穩定。其實,這種步法相當於摩擦步,前腳進一步,後腳跟一步,重心總是在後腳上,使人運動起來既快速又穩定。這是形意拳的步法特點。形意拳步法訓練的要點在於重心的快速啟動以及突然的停止,也就是形意拳老拳譜說的「腳打踩意不落空」。這是形意拳步法訓練的一個要點。所有的武術套路都是運動的,離不開前進後退、左閃右轉,而這些運動都離不開兩隻腳。形意拳在運動中,無論是發何種拳法,兩腳的要求都是在運動中要做到「前踩後蹬」,即前腳落地就是個踩,這個「踩」是通過後腳的蹬力,使身體重心整體前移,產生一個慣性力,前腳落地後,再把這個慣性力減小為零,因而前腳產生一個踩力。這就像行駛的汽車突然剎住,前腳落地的踩力就相當於汽車的剎車力。同時,上身的拳掌借著身體的慣性打出勁力。這是練習形意拳的難點所在。因為形意拳的發力,不僅有步法的要求,還有身法的運動,而身法的運動是很複雜的,不同的發力,有不同的技術要求。而對有關步法的要求,就是進要快,退要快。退的時候,要有先向前引的意思,然後往回領;同理,進的時候也是這樣。這就是欲前先後,欲後先前。這樣就能做到快速進退。這種步法訓練,既有步法的運動,也有意念的運動,是形意結合在一起的。但是真正練習起來,則相當簡單,就是一個蹬踩接著一個蹬踩,不斷地蹬踩下去。我有一個蹬踩功法,就是專門練習兩個腳的蹬踩功夫的。這個功法是老師傳授的,但是當時沒有特彆強調,我把它進行了歸納總結,形成了形意拳練習內功的一個方法。形意拳的基本步型就是三體式,其他的弓步、馬步、仆步只不過是過渡動作。在技擊實戰中,形意拳也是三體式這個步型,它的練功和實戰都是一種步型。平時練習時,步子可以低一些,但是在實戰的時候,步子要高一些。拳論中有「低則勢散,故宜稍高」的說法。我的體會是,初練時,步子要稍高一些,以便正確地掌握動作姿勢,以後,為了加大力量,可以稍微放低姿勢,真正使用的時候,還是要步子高一些。這裡涉及到形意拳三盤(上、中、下)的問題。我認為,上盤的高度是身體下降時,頭頂與自己直立時的眉毛平齊;中盤的高度是身體下降時,頭頂與自己直立時的鼻子尖平齊;下盤的高度是頭頂與自己直立時的嘴平齊。這是我的一點練功體會,僅供練習者參考。秦慶豐:少林拳套路和實戰運用中步型、步法的區別和特點少林拳在套路和實戰中,其步型和步法的豐富與變化,是極具特點的。步型是指武術動作中相對靜止的部位狀態,它起到穩固戰術動作的作用,並有利於鞏固身體重心、進攻方位及攻防變化等因素所構成的較為固定、沉穩、有力的基礎站位。步型與戰術的配合很像軍事中的陣地戰。在少林朝陽拳、少林五形八法拳、少林大金剛拳、十八羅漢掌、羅漢拳、梅花拳、少林炮拳、大洪拳、小洪拳、少林六合拳、七星拳、功力拳、石頭拳、大悲拳等拳法套路中,就包括有馬步、小馬步、弓步、仆步、虛步、丁步、四六步、跟步、叉步、歇步、提膝等多種步型。步法是指武術的連續動作中,兩腳的移動按一定戰術要求和方向,所形成的運動技術位移。它能起到戰術變化和高度機動性的作用。步法的主動、迅疾、靈敏的變化,有利於搶佔先機的戰術發揮。步法的動態形式,是戰術實施過程中的運動戰。少林拳中的步法有活步、上步、退步、扣步、蓋步、移步、蛙行步、側閃步、縱步、躍步等。總體講,少林拳術的步型與步法所體現出的技術特點,往往能直接運用於戰術攻防之中。以馬步、弓步、四六步、跟步、叉步、提膝為例,其實戰中的步型無論是以正位、側位、反位、交叉等不同形式運用,其前腳位都要快速搶入到位,這在少林拳法中稱為「步眼」,其主要目的在於控制對手的退路,起到擋絆、頂撞、閃避、控制對手身體重心的作用,致敵受擊倒地;而後腳位一般是為了維護自身平衡,為戰術進攻起到潛在的輔助作用。因此,少林拳十分講究「進步搶眼,迅疾穩實,進退有法,落步生根」。總之,對少林拳法來說,縱有千變萬化,步為拳法之基,步為一身之根、勁力之源、運動樞紐、變化之機。俗語講:「學拳容易練步難。」因此,步型的戰術成功,往往依託步法的快速敏捷、正確靈敏,並隨戰機的運動變化而實現。步型與步法的配合,在靈活變化的基礎上,往往能取得戰術的主動權。所以,拳術步型、步法訓練的優劣與否,將直接影響套路動作的協調與質量,以及實戰中相互間的技術配合所形成的戰術效果。因此,在日常的套路訓練中,就要有意識進行站樁功法、步型左右互換,以及步法的前後進退、左右閃展、轉體突變及騰空技術的反覆練習,以有效訓練步型的勁力與規範、機動與突變和步法的靈敏與迅捷、突然與掌控等綜合實戰技術能力。同時,在基礎訓練中,還要強化步型、步法與戰術動作的密切配合,使正確的手法、眼法、身法與實戰方法的結合,形成戰術的有力支撐,真正做到拳術套路中的每一實戰動作都能達到「招招有式,式式有法,法法有用」的實用原則,進而符合少林拳法內外合一、神形兼備、勁力通達、靈機多變、實戰性強的風格特點。當然,套路訓練中所體現出的步型與步法,在技術形式、規範要求、高度變化上,會與實戰運用存在某種差異,這是由臨場戰機與戰術變化所決定的。實戰中不會按照原有套路規定的格局運用,其步型、步法的攻防與變化,也會產生某些區別,其中步型、步法的高度也會根據實戰的需求,做相應的調整。當然這種變化,對於實戰型拳術套路來講,是微小的。因此可以說,對少林拳法套路中的步型、步法進行規範性、強化性訓練,仍是達到實戰搏擊運用的重要基礎。馬虹:太極拳的步型和步法拳論云:「打拳先培根。」「根節不明,節節皆空。」「千變萬化由我運,下體兩足定乾坤。」我的老師陳照奎先生說過:「腳底下不對,上邊對也不對。」記得老師第一次給我改拳時,眼睛只盯著我的下盤運作。所以,步型、步法是練好太極拳的一個關鍵環節。一、關於步型型,是步法的基礎,也是人體體力之根。傳統陳氏太極拳的基本步型,是不丁不八的平行步。一般情況下,兩腳始終保持基本平行,兩腳腳尖基本一個方向(除虛步腳尖點地之類特殊步型)。絕大多數拳式,不論是弓蹬步、馬步,前進後退之步型,基本上都是平行步,即便兩足一前一後,也是腳尖都向前方,兩腳騎在一條線上,絕大多數拳式,不論是弓步、馬步,都系平行步。左弓蹬步,兩腳腳尖均向左前方;右弓蹬步,兩腳腳尖均向右前方;馬步,則兩腳腳尖均向前方,「不丁不八」。這一要點,非常符合現代人體力學原理的要求。現代人體力學論及人體站立最穩定的方式,即要求兩腳方位角度基本平行。實踐證明,兩人練習推手時,如果你站立成八字腳,腰胯就不易松活轉動。另外,練拳時一定要分清弓蹬步與馬步步型的區別。上肢向左前方發勁,下盤一定要取左弓蹬步;向右側發勁,要採取右弓蹬步;向正前方發勁,要用馬步。弓馬一定要分清。一般人容易犯的毛病是弓馬不分,特別是走低勢拳架,弓步前腿一定要做到小腿垂直(即膝蓋與腳跟垂直),防止跪膝,以免傷膝關節。另外,蹬地的實腿,腳一定要五趾抓地,湧泉穴要虛。凡腳跟或腳掌的開合(扣腳或開腳),一定要做到腳掌不離地,防犯「喝風」之病。同時,兩腳任何時候,都要分清虛實,虛實變化一定襠走下弧,以穩定重心。二、關於步法太極拳的步法,強調鬆柔,「邁步如貓行」,「進要柔,退要促」;同時,又強調「剛柔相濟,松活彈抖」,只要腿、膝、腳發勁,都要體現太極拳的勁道。所以,我們練拳時,只要下肢起動,不論是踢、蹬、外擺、里勾、前絆、後掃,以及躍步、跟步、頓步、插步、蓋步、蹉步……等等,多種步法,一定要弄清其勁點、勁別、勁源、勁路以及勁力結構(整體勁)。陳老師常講:「打拳不是走路,提腿即有用。」就是說各種步法都有不同的勁道。因此,根據太極拳的原理,腿腳發勁(步法)一定要注意以下五項原則:第一、各種步法,都要以腰胯為樞紐,即丹田帶動、活腰松胯。常言「腰不動手不發」,「神仙留下健身方,開襠下胯最為良」。所以,運用各種步法的關鍵是松胯。打拳時不要怕吃苦,多練走低架套路,迫使腰胯松活,尤其發放鬆活彈抖的腿勁時,關鍵是腰胯的松活。第二、要懂勁。太極拳腿腳只要一動,即有用。不論你運用上述哪種步法,都必須懂得其勁道。太極拳發勁,主張「因敵變化示神奇」,化字當頭,化打結合,隨對方來力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練拳時必須弄清每個大小動作勁道之變化。對方用的什麼勁?我應對用什麼勁?都要一清二楚。例如「倒卷肱」一式,退步時,退中有進,化中有打。左腿後退時,一開一合,一順一逆,其勁道包含:如敵方扣絆我左腿,我左腿先順纏外撐,後逆纏走里弧線後撤;如敵方在我左腿里側,我即用里扣絆擊其腿而後撤。又如「跌岔」一式,左腿前蹬而下跌,系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身子下跌,左腳前蹬(蹬擊其下盤)、左拳向前下擊其襠部,力爭敗中取勝。總之,只要出步,就要明確力點是在腳跟?腳背?腳尖?還是膝蓋?自己要一清二楚(各拳勢的具體勁道,可參考拙著《拆拳講勁》一書)。第三、練拳時,一定要明確各種步法的順逆纏絲螺旋勁。拳論云:「手足之運,絕無直來直去,非圓即弧,非順即逆。」所以各種步法,只要出步,就要明確是順是逆的螺旋纏絲勁。因為太極拳的技擊法,強調化打結合。如蹬腳,肯定要逆纏,勁點在腳跟。如向前踢腳,一般系順纏,勁點在腳尖或腳背。右腳走右前掃絆,肯定腿走順纏。同時,還要注意左右順逆配合。如「六封四閉」最後一動,左腿走後弧外掃里收,一定要結合右胯的右前靠勁。同樣,如果右腿走後掃絆,要結合左胯的靠勁。左右兩腿順逆,後掃前靠,都是陰陽相濟。第四,步型步法與整體平衡。步型步法千變萬化,都要關注與整個肌體保持平衡的關係。因為人體的穩定平衡主要靠兩腿的支撐力。為此,太極拳各種步法運作過程中一定要維護整體的平衡。左腿、左膝上提,右胯一定要松沉;右腿、右膝上提,左胯一定要下沉。逢上必下,陰陽平衡。例如,「金剛搗碓」動作六,右拳右膝上提,左胯一定向下松沉。如此等等,都是體現太極拳陰陽相濟、輕沉兼備、三維平衡的哲理。第五、各種步法的功力訓練。為了使拳術的步法正確而有功夫,還要注意腿部步法的功力訓練。首要是堅持認真練好拳架,要弄明白腿部各種動作的方位角度變化、勁力變化,都要一清二楚。其次,要進行下肢的單式訓練,把拳架中各種步法抽出來反覆多次鍛煉(如左右蹬腳、躍步、外擺里合、前掃後絆、踮步、頓步、蹉步、蓋步、插步各種步法的發勁等等),以及活步推手訓練、圓形推手訓練、各種樁功訓練、器械訓練。另外,練拳架時,還要特別注意防止容易犯的步型、步法中的毛病,如跪膝、敞襠,僵直、腳下喝風、擰鑽子拔根、八字腳、出腿出步不明其勁道等等弊病,力爭使自己所練拳術中的每個步型步法、大小動作,都做到合理、合法(拳法)又規矩。
推薦閱讀:

清名家詞之五十 劉嗣綰《箏船詞》(一)
【中國名家】不破不立,「傻笑」的符號
歷代著名家教選介(三):顏氏家訓(中) – 國學網
絢麗多彩的書法世界——中國歷代書法名家名帖欣賞組詩(一百九十五)
會呼吸的三層地板,首選方飾·名人名家

TAG:名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