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回師解讀《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三

回師解讀《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三

標籤: 宗教 三昧 佛陀 念佛禪 陳義孝 恆河 雜談 分類: 真言解語

[1] 劉謙:中國台灣魔術師,2009年在中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登台獻藝,一舉成名。[2] 參見傅大士的典故。《五燈會元》卷二:一日講經次,帝至,大眾皆起。唯士端坐不動,近臣報曰:「聖駕在此,何不起?」士曰:「法地若動,一切不安。」[3] 福德:修人天善行所感得的福分。福德與功德不同,外修事功的有漏善是福德,內證佛性無漏智才是功德,福德功德俱修俱足,才是出離生死苦海乃至成佛作祖之道。【《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4] 幻法:《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5] 語出《易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土地的地勢就是厚廣,可以承載萬物,君子取法地,要積累道德,方能承擔事業。[6] 布施:以自己的財物,分施給別人。布施有三種,即一、財施,即以財物去救濟疾病貧苦的人;二、法施,即以正法去勸人修善斷惡;三、無畏施,即不顧慮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別人的怖畏。【《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7] 參見《天請問經》:「天復請曰:何人名得利?何人名失利?何者堅鉀胄?何者利刀杖?世尊告曰:施者名得利,受者名失利,忍為堅鉀胄,慧為利刀杖。」[8] 發心:修行之要,最重發心,發心方有趣向,趣向方達道果。發何等心,修何等行,至何道果也。小乘之人發心者,發趣向道果之二乘心也。【《佛學次第統編》楊卓編】[9] 事相:有實事的,或是有形相可以看得到的,都叫做事相;至於講道理的,沒有形相可以看得到的,則叫做理性。【《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10] 心相:1.心的行相。2.心臟的相貌。【《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11] 參見《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為,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為正法末世。」四相:即《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云「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金剛經》中四相分三種,即小乘、大乘和圓覺。最高者為圓覺境界,如《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中「我相、人相、眾生相、壽命相」。(參見回家人《金剛經講解》)回家人《如何修證念佛禪·序》 禪者,明心見性也。念佛禪,以無力可用心念佛而明心見性。  唐宋古人,根利障輕。用一句「念佛者誰」,攝六根萬念,如寶王利劍,直破五蘊老家,家破劍碎時,顯現自性本來事。  末法眾生,障重根鈍,雖苦口婆心,罕有三二人得道。而多數修行者孽鏡台前、合塵背覺,在自作幻相中,妄見生死情愛,輪迴涅槃。哈哈,自古多情佛心事,般若空處幾人證!  一句阿彌陀佛,如摩尼寶珠,見者自見種種相,得種種利。  念佛禪起修者,應先發願往生西方極樂凈土,抄誦《僧伽吒經》,熟讀般若金剛等,徹入甚深般若,深信山河大地、三身四智,皆自性事,為度幻眾習修正法,入無餘涅槃,而發大菩提心。此為基礎。  於精舍空閑處,面西端坐,戒忌用力地從耳根入手,一句彌陀,不取二相。  哈哈,何為不取二相?甚深般若也。  在耳根堅牢音處,戒忌用力地系住一句佛號。佛號綿綿不斷,故非空,即非不知;因無分別妄想相,故非有,即非知;雖無妄想分別,但如幻了知萬境變化,故非空非有,即非知非不知。到此境中,始見十方三世諸佛宣說自家佛土法藏。  雖了知萬境變化,而無任何反應。但佛號不斷,故非死空非真有,也就是即空即有。也就是不知而知,知而不知。在此境中,可了知十方佛國一相,無差別相,不思議相。哈哈,到此處的修行者,既可以在行、住、坐、卧日常生活中,直心一念,無分別相,來而不應,去而不留,清靜自然;也可以起一念「誰念阿彌陀佛」的疑情,撕毀無明根本。  如繼續此境,深信一句阿彌陀佛稱誦十方諸佛功德,於日常生活時,天堂地獄中,一念覺處一句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於一念中,在一念「阿彌陀佛」的佛號中,遍十方法界。知則其小無內毫塵不立,不知則其大無外橫遍虛空。一念間過三萬大劫,因緣時至,忽現大地平沉,牢枷脫落,見到本來面目……  一句佛號,有則窮三際,遍法界,三身四智,相與不相,空與不空,般若菩提,輪迴涅槃,均含攝其中;空則啞然失笑,痴人罵街。哈哈,聖哉,念佛法門,阿彌陀佛!  起修念佛禪者,自始自終,無四相嚴持戒、廣布施。老實幹活的同時,如金磚敲門,既使見不到自家本來面目,也可以因阿彌陀佛願力往生西方凈土。此乃三根普被之法門,末法時期善巧圓融之法門。  另外,這中間還有一些相上的東西需跟進,如到達哪個境界可以去學習一些什麼樣的經教等。哈哈,都是一些忙上添忙,無病呻吟之物。不可不用,不可重用。  最後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請了一個大德觀了一下:習修念佛禪者,四千年沒有一個開悟的。如四千年中誰說修念佛禪開悟了,可以破戒吃肉了,一定是著魔了,大家可以用木棒打他。  哈哈!  問:「你修念佛禪開悟了嗎?」  答:「開悟給錢嗎?」  「……」  「不給錢開那勞什子的悟幹嘛?還是念佛回家吧!」

十三、壯觀的寶舍三昧經文:現無量神通。普放凈光遍身明曜。於身左右遞[1]相交繞。翻譯:  在法界上,佛陀在跏趺坐[2]上,入寶舍三昧以後,現大神通,每個汗毛孔、身體每一個器官里,突然間放出大光明,就好像裡面點滿了大燈泡似的。每一束光圍著自己的身體左右旋轉。講解:  寶舍三昧是首楞嚴三昧[3]以後的一個三昧。要先證到首楞嚴三昧,才能去證寶舍三昧;先要證到寶舍三昧,才能去證金剛三昧[4]。  如果在人間出現這種情況,非把人嚇瘋了不可——眼睛不是眼睛了,從裡向外放著光明,汗毛孔里也放著光明。  當證到首楞嚴三昧以後,從現在的科學看來,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開始變成能量體,也就是光體,但這個光體是大光明的光體,而且每一束光並不是往外放,只是圍著自己的身體左右旋轉。經文:  又於自身出無量億諸化佛身。一一化身復出無量億諸化佛。復自身中。出無量億諸菩薩身。無量帝釋身。無量梵王身。無量四天王身。無量百千阿羅漢身。無量百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無量大轉輪王身。無量小轉輪王身。無量粟散諸小王身。無量東海洲中邊地人身。無量南天竺等。所有諸地一切人身。無量剎利大姓。諸婆羅門等。大富長者。一切人身。如是等種種形類。種種服飾。種種言說。所有一切諸天界分。一切皆從如來身出。翻譯:  佛陀入寶舍三昧後,先是放出大光明,然後從每一個汗毛孔的光體里又出現了很多各種各樣的化身佛,每一個化身佛里又出現了無量億的化身佛。  又從大光明裡,出現無量億菩薩身,出現各種各樣的眾生身,諸大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及大富貴婆羅門等等。講解:  讀到這個地方,就能很簡單地明白為什麼叫寶舍三昧了。  修此三昧者是以無住為住,修正定而為三昧,是以了知山河大地、三身四智皆自性化現為基礎的。但是,當他破掉這個無住時,發現上面還有一個有住在,繼續破,繼續破,……三昧是一層一層地越破越大,一直證到首楞嚴三昧以後,再繼續破,修到寶舍三昧,這時候,他把自己的身體全部轉化成了能量,同時這個身體就成了寶舍,故名寶舍三昧。  這是在禪定[5]功夫中通過三昧證到的。
[1] 《乾隆大藏經》為「逓」,古同「遞」。[2]跏趺坐:佛陀的坐法,即盤膝而坐。略有二種:若先以右足置於左腿上,再以左足置於右腿上,叫做降魔坐;若先以左足置於右腿上,再以右足置於左腿上者,則叫做吉祥坐。【《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3]首楞嚴三昧:華譯健相、一切事竟,為佛所得之三昧名。健相者,好比佛德堅固,諸煩惱魔及魔人不能破壞;一切事竟者,一切畢竟而得堅固。涅槃經說:「首楞嚴者名一切事竟。嚴者名堅,一切畢竟而得堅固,名首楞嚴。以是故,言首楞嚴定,名為佛性。【《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4] 金剛三昧:(術語)又曰金剛喻定,金剛定。菩薩於最後位斷最極微細煩惱之禪定名也。其智用堅利,譬如金剛。【《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5] 禪定:即禪那,華譯為靜慮,即是止觀不二或定慧不二的境界。【《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

十四、稀有的不請自講經文:爾時一切大眾。各懷疑心。遞共相觀。翻譯:  這個時候,一切大眾互相對視,都起了大疑惑心:為什麼沒有人請法,佛陀卻自己放光明,為什麼?講解:  佛陀在人世間講的經書,除了《佛說阿彌陀經》等佛經之外,多是別人來請法,他才講。《楞嚴經》是阿難[1]問,他才講;《金剛經》是須菩提[2]問,他才講。  這部經書,沒人問,也沒有人說話,佛陀就在那兒坐著,身上放大光明。就像我們看到主角在那兒又是唱歌,又是跳舞,但我們也看不懂他為什麼這樣干,能不疑惑嗎!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佛陀遇到了自己宿世間發願要度的人,這個人就是大威燈光仙人。  佛陀一看,大威燈光仙人來了,於是放大光明,入寶舍三昧,引他心動,好完成自己的願力[3],度掉自己的因緣眾生[4]。故而不請自講,自放大光明。十五、菩薩送禮的良機經文:  時諸菩薩皆大歡喜。雨諸珍寶供養之具。乃至瓔珞供養如來。翻譯:  這時候,大菩薩們非常高興,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佛陀在幻法影響幻眾入無餘涅槃[5],於是他們捧場,供養各種各樣的好東西,幫著佛陀演戲,成就了佛陀的因緣眾生,也成就了自己的功德。講解:  注意,大菩薩們並不是拿身上的寶貝隨便送人的,看到街上要飯的老頭,「哎呀,老頭,你真好,這個寶貝送給你吧!」不是那樣的,而是該送的時候才送。什麼時候該送?法供養[6]的時候該送。  佛陀在這部經書的後面講到,如果有人能鼓掌、讚歎,即是「善哉!善哉!」「挺好的!」十方諸佛皆讚歎[7]。  大菩薩們也都是經常干這個而成就自己的,這也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的「稱讚如來」、「廣修供養」、「隨喜功德」。這是好事。十六、仙人們的心理壓力經文:爾時世尊現是瑞已。還從寶舍三昧起。翻譯  佛陀做完這個事情以後,離開了寶舍三昧。經文:起三昧已。如師子王嚬[8]呻顧視。普觀十方觀十方已。即時見彼十方世界。一切所有諸佛剎土[9]。及此娑婆[10]大千世界。翻譯:  佛陀從寶舍三昧起來以後,又做了一件更不可思議的事情:用五眼普視十方,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乃至娑婆三千大千世界[11],都在他顧視的範圍之內。經文:以佛眼觀。分明顯現猶如掌中。如此釋迦如來。放大神通種種變現。十方一切諸佛。亦復如是現化佛身。從化佛身示化佛身。彼諸如來所有化佛。皆來雲集。世尊大會。復有無量恆河沙[12]等諸菩薩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過諸譬喻。各執種種供養之具。隨其所應堪供養者。來詣佛所。翻譯:  佛陀以佛眼觀,看十方諸佛世界如同看自己的手掌一般。這時,釋迦如來放大光明,種種大神通變現。十方一切諸佛也復現無量的化身佛,無量的化身佛又現無量的化身佛,十方一切諸佛的化身佛皆來雲集世尊的大法會,遍滿虛空。這時,十方世界中無量諸菩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多得無法比喻,紛紛拿著種種供養,以最大可能供養釋迦牟尼佛。講解:  讓我們來回憶一下這個法會的場面。  先是在佛陀身邊圍了很多很多的大菩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還有過來砸場子的八萬四千五通仙人。佛陀見這幫人來了以後,入了寶舍三昧,身上放大光明,在三昧里現無量化身佛和各種眾生身。從寶舍三昧起來,佛陀講法的空間遍布了很多的化身佛,搞得八萬四千五通仙人很難堪。  這個時候,場面還沒到位,佛陀又用自己的五眼[13]注視著十方諸世界,於是十方諸世界諸佛如來身上又放出了自己的很多化身佛,化身佛又放了化身佛,整個虛空一片一片的全都是無量無邊的化身佛,並有恆河沙等諸菩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拿著種種供養[14]之具,「隨其所應堪供養者。來詣佛所」。  大家想像一下這種境界,對八萬四千五通仙人的心理壓力有多大。挺好的。經文:復有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隨其住處皆見如來神通力已。從彼而來赴此海會。翻譯:  這個時候,很多天龍八部以及人非人等,看到佛陀的神通以後,也紛紛來到這個法會。講解:  法不孤立,因緣而聚。缺一個因緣沒法講,多一個不應該聽的也沒法講。

[1] 阿難:華譯慶喜,是白飯王的兒子,提婆達多的弟弟,佛的從弟,生於佛成道之夜,後來隨佛出家,侍奉佛二十五年,為佛執事弟子,以多聞第一著稱。【《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2] 須菩提:釋尊十大弟子之一。由於他在佛弟子中「恆樂安定、善解空義、志在空寂」。所以有「解空第一」的稱號。也是大乘諸部般若經(如《金剛經》)中,佛陀在解說空義時的當機者。【《中華佛教百科全書》】[3] 願力:誓願的力量。【《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4] 因緣:凡一事一物之生,本身的因素叫做因,旁助的因緣叫做緣。【《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5] 無餘涅槃:謂見、思二惑與所受五眾之身,俱得滅盡,無有遺余,是名無餘涅槃。(五眾即五陰,謂色受想行識也。)【《三藏法數》明·一如編】[6] 法供養:(術語)二種供養之一。佛說百千法門,眾生隨而信解修行,長養法身,守護大法,名為法供養。維摩經法供養品曰:「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養勝諸供養,(中略)若聞如是等經,信解受持讀誦,以方便力,為諸眾生分別解說,顯示分明,守護法故,是名法之供養。」同註:「肇曰:如是等經,盡諸佛法身也。若聞斯經能信解護持宣示分別令大法增廣者,名法之供養,養成法身也。」金光明文句二曰:「供養有二義:一財供養,可解。二法供養,佛說百千法門,隨而修學,名法供養。」【《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7] 經文:複次善男子。若有說是法本之時。能於是中。贊言善哉快哉之者。當知彼人。一切諸佛皆共讚歎。[8] 嚬:同「顰」。皺眉。[9] 剎土:指國土。剎,梵語ks!etra,音譯差多羅、紇差呾羅。意譯土田。玄應音義卷一:「差多羅,此譯雲土田。經中或雲國或雲土者,同其義也。或作剎土者,存二音也。」【《佛學大詞典》】[10] 娑婆:華譯為堪忍,因此世界的眾生堪能忍受十惡三毒及諸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或簡稱忍土。【《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11] 三千大千世界:(術語)須彌山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繞之,更以鐵圍山為外郭,是曰一小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為小千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為中千世界,合此中千世界一千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之數量為一○○○○○○○○○也。大千世界之上有三千者,示此大千世界,成自小千中千大千三種之千也。內容即一大千世界。以此一大千世界為一佛之化境。且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廣,恰等於第四禪天,成壞必同時焉。見智度論七,佛地論六。【《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12] 恆河沙:恆河是印度大河,兩岸多細沙,佛說法時,每以恆河之細沙喻最多之數。【《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13] 五眼:(名數)一、肉眼,肉身所有之眼。二、天眼,色界天人所有之眼,人中修禪定可得之,不問遠近內外晝夜,皆能得見。三、慧眼,謂二乘之人,照見真空無相之理之智慧。四、法眼,謂菩薩為度眾生照見一切法門之智慧。五、佛眼,佛陀身中具備前四眼者。見智度論三十三,大乘義章二十本。此五眼中慧眼為空諦一切智。法眼為假諦道種智。佛眼為中諦一切種智。【《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14] 供養:奉養的意思,對上含有親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對下含有同情、憐措、愛護的意思。【《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

十七、功德成就須彌座經文:爾時十方諸來菩薩各以無上供養之具。供養如來。設供養已。各以六波羅蜜[1]之所成就師子高座。隨其身量稱座而坐。乃至人非人等。各稱身座。復座而坐。翻譯:這時候,十方世界來的諸大菩薩,供養完如來以後,各各坐到以六波羅蜜成就的金剛獅子座上,並隨著自己身量的大小而坐。人非人等也都坐到各自的法座上。講解:  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人物——佛陀應該度的眾生——全部來了。

  真正的修行者在法界上都有自己的須彌座,也就是成就的獅子高座,也叫金剛座、獅子座、金剛獅子須彌座。  我們到寺院去,看到的報身佛都是有須彌座的。而須彌座是怎麼成就的?就是一念心具足六波羅蜜,幻法影響自己的因緣幻眾入無餘涅槃,用自己的功德成就的,並不是用任何材料做的。  而其他的天龍八部、人非人等,也有自己的法座,但都不叫金剛須彌座,一碰就壞了。十八、來的不是客經文:釋迦如來所教化者。上至阿迦尼吒天[2]。下至阿鼻地獄[3]。所有化類皆悉而還還已。當於是時以佛力故。皆見十方諸佛世界。猶如一會。翻譯: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因緣眾生,上至阿迦尼吒天,下至阿鼻地獄,以佛之威德自在力,一剎那間遍見十方諸佛世界,彷彿都在同一法會上。講解:  「釋迦如來所教化者」,就是與佛陀有因緣的眾生。上至色界最高的一層天——阿迦尼吒天,下至五無間地獄——阿鼻地獄[4],這個範圍之內所有與佛陀有因緣的化類,都是佛陀所教化的。  法不孤立,因緣而聚。  如果沒有這些因緣,佛陀就不會講這部經書。當佛陀講完了這些經書,度盡了他所度的眾生,他與眾生的因緣就用光了。  所以《大般涅槃經》講,佛陀度盡了應該度的眾生,就入涅槃[5]了。  在這個世界,我們所看到的,從皇宮裡跑出來、在伽耶城菩提樹下夜睹明星開悟的釋迦牟尼佛,是我們自己業力招感出來的化身佛。十九、因為慈悲,佛陀走了  《妙法蓮華經》上講,真正的釋迦牟尼佛,壽命非常長,長到不可思議[6]。既然佛陀壽命不可思議長,為什麼入涅槃?  因為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非常不好教育。如果佛陀現在還住世,大家就會沒事坐著飛機去找釋迦牟尼佛聊天了,就不珍惜佛陀講的東西了。佛陀為了慈悲我們,怕我們把自己這點福報[7]給糟蹋光了,故而入涅槃。二十、佛陀無量不可思議的方便  佛陀夜睹明星開悟以後,在講《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時,他所教化者全都彙集過來,佛陀用不可思議的威德自在佛力讓這些眾生皆見到十方諸佛的世界。  佛陀為什麼讓因緣幻眾見到十方諸佛世界呢?  這裡有個真實故事。前幾天,陪著妻子去寺院,給彌勒菩薩上完香出來的時候,她問:「彌勒菩薩來娑婆世界的時候,我們地球是什麼樣?」我說:「那個時候沒有災難,大地都是平的,人非常柔和,非常恭敬,沒有嗔心,很多樹可以長人所需要的任何東西,包括食物、衣服,人不用勞動,都好好修行[8]。」妻子就說:「哎呀,我發願等彌勒菩薩住世的時候再來一趟。」我說:「這個願力好,隨喜。」  佛陀有無量的方便、無量不可思議的方法度盡其因緣眾生。  為什麼說無量不可思議的方便?大家想想,像我們現在地球上,土裡有石頭,要吃飯就要拚命掙錢,有時還打架,同事之間有矛盾,國家之間總是爭鬥……突然間,釋迦牟尼佛來了,用不可思議的威德自在之力,放大光明,讓我們看到西方極樂世界[9]不可思議漂亮,東方凈琉璃世界[10]不可思議漂亮,這幫人就會立刻發願:「我願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東方藥師琉璃光佛那裡也去一趟,那麼漂亮的地方為什麼不去?」並能虔誠地修行。  十方諸佛有無量的善巧[11]、無量的方便讓眾生皆能成佛,還能學到不可思議的甚深般若。讚歎!隨喜!  「當於是時以佛力故。皆見十方諸佛世界。猶如一會。」佛陀已經把他應該度的眾生的那個成佛的心的底培好了。

http://bbs.bushinet.com/forumdisplay.php?fid=205

推薦閱讀:

夜的盡頭是家的燈光
掌控你的光線:硬光與柔光
機場跑道燈光系統——淺析機場助航燈光系統
燈光搭配:家居燈光這樣做,夠格調!

TAG:燈光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