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讀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華的晚年之作。它討論的事情與我們的世俗生活非常接近,諸如健康、財富、名聲、榮譽、待人接物應遵守的原則等等。眾說紛紜的世俗人情話題,經過這位思想大師一貫深刻而因此透徹的討論之後,變得清晰簡明。世人給叔本華的定位是「悲觀主義哲學」,這根本是一個誤人的標籤。他把一生都獻給了真理,猶如孤獨站在人生舞台背後的清醒智者,有幸可以看清一切紛繁熱鬧假象後面的本質和原因,並坦白地告訴了我們。由於這份睿智和犀利,而且也是因為他個人人生經歷,使他的觀點不免有些悲觀和憤世。但選擇繼續觀看演出或者退票其實還是在我們自己的決定。所以就像書中所說:」每個人 到底生活於何樣的世界,首先取決於這個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這個世界因為個人頭腦和精神的差異而相應不同。因此每個人的世界是貧瘠的、淺薄的和膚淺的,抑或豐富多彩、趣味昂然和充滿意義——這視個人的頭腦而定「
首先我們看看什麼是人生最基礎的內容?叔本華這樣告訴我們:
決定凡人命運的根本差別在於三項內容:
1、 人的自身;即在最廣泛意義上屬於人的個性的東西,因此他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氣質、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潛在的發展;
2、 人所擁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財產和其他佔有物;
3、 人向其他人所顯示的樣子,這可以理解為: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現的樣子,亦即人們對他的看法,可分為名譽、地位、名聲。
叔本華認為:對於人的幸福快樂而言,主體遠遠比客體來的重要…… 人的健康有其遠遠地壓倒了一切外在的好處……一個人的自身比起這個人所擁有的財產或者他所給予別人的表象都更能帶給他幸福……一個人本身到底是什麼,也就是說,他自身所具備的東西才是最關鍵的,因為一個人的個性永遠伴隨著他,他所體驗的一切都沾上他的個性的色彩。無論他經歷何種事情,他首要感受到的是他自己。這一點是用於人們從物質事物中獲得的樂趣,而享受精神上的樂趣則更是如此。
叔本華認為人們總是受到意欲的驅使,而這意欲正是痛苦的來源。他認為痛苦是實在的,而幸福是不確定的。這與佛教四諦理論-既苦、集、滅、道頗為相似。 痛苦是由於人的意欲得不到滿足或者受到傷害而引起的。叔本華把亞里士多德在《倫理學》里的一句話視為人生智慧的首要律條,「理性的人尋求的不是快樂,而只是沒有痛苦」。這句話所包含的真理在於,所有的快樂其本質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質卻是肯定的。 [《人生的智慧》,第117頁.] …… 每一快感的產生其實就是意欲所受到的抑製得到了解除…… 生活並不是讓我們享受的,我們必須忍受和克服它…… 因此一個人所能得到的最好運數就是生活了一輩子但又沒有承受過什麼巨大的精神上或者肉體上的痛苦,而不是曾經享受過強烈無比的歡娛。誰要是根據後者來衡量一個人是否過得幸福的一生,那就是採用了一個錯誤的標準。因為快感是並且永遠是否定性質的,認為快感能夠使人幸福是一個錯誤的想法……能夠達到一種沒有痛苦也沒有無聊的狀態,那就是確實得到了塵世間的幸福,其他的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 [《人生的智慧》,第118-119頁.]。
正如每個人都受限於自己的皮囊,每個人也同樣受限於自己的意識 [《人生的智慧》,第6頁.]。他認為:對生活稍作考察就可以知道:痛苦和無聊是人類幸福的兩個死敵,每當我們感到快活,在我們遠離上述的一個敵人的時候,我們也就接近了另一個敵人,反之亦然。所以說我們的生活確實就是在這兩者當中或強或弱地搖擺。[《人生的智慧》,第21頁.]
我們在沒有痛苦的時候,蠢蠢欲動的慾望就向我們映照出種種並不存在的快樂、享受的幻象;這些鏡中花水中月誘惑我們對其亦步亦趨。這樣,我們就找來了毋庸置疑、真實不虛的痛苦。……[《人生的智慧》,第120頁.]叔本華認為得到快樂和幸福的途徑是節制我們的意欲。所有局限和節制都有助於增進我們的幸福。……原因在於意欲受到的刺激越少,我們的痛苦也就越少。 [《人生的智慧》,第133頁.]
我們要提醒自己不要向生活提出太多的要求,因為如果這樣做,我們幸福所依靠的基礎就變大了。依靠如此廣大的基礎才可以建立起來的幸福是很容易倒塌的,因為遭到變故的機會增多了,而變故無時不在發生。在基礎方面,我們幸福的建築物與樓房的建築物正好相反,後者因其廣大的基礎而變得牢固。因此,避免重大禍害的最有效途徑就是考慮我們的能力、條件,儘可能地減低我們對生活的要求。[《人生的智慧》,第125頁.]
而歡樂拒絕在喜慶熱鬧的場合露面。它要真出現的話,那一般都是悄無聲息、不作張揚地不請自來;它所到之處都是最平凡無奇、日常普通的環境場合,……歡樂就像澳大利亞的金砂:它們分散各處,沒有任何的規律和定律,找到它們純粹是偶然機會,並且每次也是能找到一小撮;……[《人生的智慧》,第123頁.]
叔本華始終強調人內在的智慧與安寧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所在。
人的內在擁有對於人的幸福才是最關鍵的[《人生的智慧》,第11頁.]。對於人的幸福快樂而言,主體遠遠比客體來的重要,任何一切都可以證實這一點[《人生的智慧》,第8頁.]。
能夠自得其樂、感覺到萬物皆備於我,並可以說出這樣的話:我的擁有就在我身——這是構成幸福的最重要的內容。…… 這其中一個原因是人除了依靠自身以外,無法有確切把握地依靠別人;另一個原因則是社會給人所帶來的困難和不便、煩惱和危險難以勝數、不可避免. [《人生的智慧》,第136頁.] 。 因此,完全、真正的內心平和和感覺寧靜——這是在擇塵世間僅次於健康的無上的恩物。[《人生的智慧》,第138頁.]
這本書有著太多深邃智慧的見解論述在此無法一一展開,建議各位如果找時間一定要仔細讀一讀。本人覺得叔本華的書就像一杯Espresso咖啡,濃縮了人生和智慧的精華,提神醒腦但有點苦澀刺激。這裡我再向大家推薦另外一本非常好的書——《生活更快樂》(台灣時報文化出版社出版,初版一刷1999年7月23日,作者達賴喇嘛、Howard C.Cutler. MD)可以做為佐伴提拉米蘇,這樣也許可以更接近我們所追求的既智慧又快樂的圓滿人生。
無論如何,健康、智慧和快樂是人生三大至上的禮物,也是我們人生的最終追求。即使叔本華的書中看似充滿了對人生悲觀和痛苦的警示,但我認為他之所以把人生注釋得如此悲觀和痛苦,其實正是為了讓我們更加清醒地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幸福與快樂,而免受生命中假象的愚弄與傷害。
快樂和痛苦正如陽光與陰影的不可分離,只有知道了陰暗處的冰冷艱澀才知道陽光下的明媚溫暖。而選擇站在那裡度過我們的人生其實完全是自己的選擇,而這選擇其實也沒有好與壞、對與錯之分,人生到頭來其實不過是一場體驗旅程而已,其中的一點一滴的體味積累才是一生最終和最真實的擁有。人生的目的就是在追尋快樂。但分辨出什麼才是智慧和真實的快樂,什麼是披著快樂外衣的痛苦,這正是我們用生命交換的學習心得。
最後再借用叔本華的一段閃耀著智慧光芒的文字來結束這篇文章:
高貴和卓越的人很快就會領會命運的教誨,能夠順應命運並且心存感激。他們會明白:在這世界上我們能夠得到的只是教誨,而不是幸福。因此,他們習慣於和滿足於以希望換取思想和認識。…… 甚至當他們在某種程度上追隨著慾望和渴求、聽任它們擺布的時候,那也只是一種表面功夫和戲謔玩笑。其實他們內心深處卻只是期待著獲得思想教誨。世上才智有限的人易生厭倦,因為他們的才智不是獨立。
他還認為:任何人都不應向他人,或外界索求太多。到頭來,任何人都是孤立的,在任何事情當中,人最後必須,也是僅能救助的還是自己。他還引用亞里士多德關於幸福的定義:「幸福是自足」,這讓我想到中國的一句俗語:「知足常樂」。
在人的一生中,認識自己,正確定義自己,擺脫無謂的「別人會怎麼看你」這個問題,也許會讓我們活得輕鬆一些,然而就是認識自己最難,知足最難。
推薦閱讀:
※品讀人生
※路是自己的,要走;心是自己的,要懂。心態不好,人生易老。心態年輕,人就越活越年輕!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不要星爺的經典對白)?
※你怎麼看獨立的判斷力這件事?
※你心中完美的人生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