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認識佛教 (二)

「等」是「等於佛」。等於佛,當然還沒有成佛。甚麽時候才等於佛呢?必需明心見性,才能夠等於佛。沒有到明心見性,你怎麽樣也不可能等於佛的。因為佛跟凡夫,乃至於跟阿羅漢,用心都不一樣。阿羅漢以下都用八識,我們凡夫都用八識,佛不用八識,佛是轉八識成四智,明心見性。佛用的是真如本性,就是用真心。阿羅漢以下是用妄心。所以你要是能用真心,不再用妄心了,那你就等於佛了。佛用真心,你也用真心,當然你跟佛就差不多了,所以叫正等正覺。到正等正覺,你得的學位就是菩薩,菩薩是正等正覺。

那麽修學到了極處,沒有比這個再高,就是菩薩畢業了,沒有比這個再高,叫做無上正等正覺,沒有比這個更上的,這就是佛陀。所以諸位要曉得,佛門裡面講的佛陀、菩薩、羅漢,就是佛教教育裡面三個等級,這三個等級的成就,給他這個名稱,是這個意思。

下面我們簡單做一個總結,就是「覺了」,就是決定不迷,了是明了。就是明了宇宙人生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通明白了,通通覺悟了。所以佛法所求的是究竟圓滿的智慧。

佛告訴我們這種究竟圓滿的智慧,是我們的本能,不是從外面得來的。如果從外面得來的,換句話說,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能成就。佛說這個智慧是我們自己本來有的,換句話說,我們人人都可以做佛,人人應當做佛。這是佛法、佛教教育里,常常提示的。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應該有的。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告訴我們∶「本覺本有」。「本覺」是甚麽呢?無上正等正覺,這是我們的本覺,我們本來有的。「不覺本無」,不覺我們現在迷了,迷甚麽呢?把我們的本覺迷了,把我們自己無上正等正覺迷了,迷失了。諸位要曉得,這是迷失,不是真正的失掉。幾時你覺悟,你這個智慧馬上就恢復。你的智慧恢復之後,跟十方諸佛無二無別。所以佛在華嚴,在圓覺上,就是把這個事實真相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佛眼睛裡看一切眾生都是佛。所以怫教是絕對的平等。佛教我們每一個人,頂天立地。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也就是成就我們對於宇宙之間,一切萬事萬物通通明了,佛法求的是這個。所以他跟宗教不一樣,宗教裡面一定要有個宇宙主宰的神明,佛教裡面沒有。

我們供佛,佛是我們的老師。我們供養他是紀念老師的意思,沒有把他當神明看待。我們供養菩薩,菩薩是我們早期的學長,他也是佛的學生,他是前面的學生,我們是後面的學生。我們跟觀音、勢至菩薩是同學的關係,他學的在我先,我學的在他後,他是我的老學長,是這個關係。當然老學長學問智慧比我高得多,他有能力教我,我們也可以把他當做老師來看待。但是他也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也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我們實際上是同學,同一個老師教的。一切菩薩跟我們是同學,佛是我們的老師。

所以我們稱「佛」,稱為「本師」,我們自稱為「弟子」,弟子是學生。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只有在教育裡面才有師生關係。所以大家明白,不要迷惑了。 

第五段講它的教學方針,這一定要知道的。佛教教學方針,在徹底破除迷信。佛教里覺而不迷,徹底破除迷信,啟發正智,令能明辨,就是明了。使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能力,能夠明了與辨別宇宙人生一切萬法,那是真的、假的?你能夠辨別,那是正、邪?甚麽是「是」、「非」?甚麽是「善」、「惡」?甚麽是「利」、「害」?你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學佛,決定沒有顛倒。所以佛教非常非常之偉大,非常之難得可貴。

建理智,不是感情;大覺,不是迷惑;奮發,不是懈怠;進取、樂觀、向上的、慈悲濟世的人生宇宙觀。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惠以真實之利,看了好多遍。佛陀教育給我們是真實的利益,圓滿大乘,解決眾生一切的苦難。連生死問題都能解決,其餘的都是小問題了。最大的問題是怎樣超越六道輪迴,怎樣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不生不滅,這是大問題。所以世間的小問題,雞毛蒜皮,那不足以道的。大問題都能解決,何況小問題呢?我們要真正懂得,真正肯修學,學了這一身本事,沒有一樣問題不能解決,獲得真、善、美、慧,永恆幸福的教育目標。所以大家要真正曉得,佛教教學目的目標,沒有一個不響往來修學的。所以佛教超越宗教,因為它是教育。

我過去在天主教的學院教過一個學期,他們的研究院學生都是神父、修女,我在基督教的神學院跟他們上過課,我都勸他們皈依三寶,好好的學佛。為甚麽呢?學佛絕對不違背他的宗教。譬如你信了基督教,你是上帝的兒女。你今天皈依三寶,到佛門裡面來學佛,你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和你是上帝的兒女,沒有衝突嘛!你在家裡有父母,你在學校有老師,不能說我到學校念書了,我就背叛父母了,沒有這個道理,到這裡來是求學。如果你不肯到佛教裡面來求學,上帝雖然說這個兒女很好不錯,但是很可惜沒有受過教育。如果到佛門裡來接受佛陀教育,上帝很光彩。我這個小孩好,是最有智慧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上帝臉上也光彩。任何宗教徒都可以接受佛教的教育。所以如果把佛教也變成宗教,那麽它就衝突了。好像我學了佛教,就背叛了我的教了。如果大家知道佛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換句話,這個問題就解開了。

所以佛教跟任何宗教不衝突,跟任何國家、社會通通沒有衝突。它所求的是真、善、美、慧、永恆幸福的目標。那我問你,你學宗教要不要求這個?你要求這 個你沒有智慧不行,你辨不到!所以一定要把佛教認識清楚,佛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情?所以現在有很多排斥佛教的,為甚麽排斥呢?對佛教無知,不了解。看到外面拜拜,這種是宗教的迷信的佛教,所以說佛教是迷信。人家說我們是迷信,我們也不能不承認,為甚麽呢?你到外面寺廟一看,真的是迷信。你們這些學了佛了,皈依了,甚至受了戒了,問你們迷不迷?迷啊!佛教是甚麽?不知道。修的是甚麽?也不曉得。學的是甚麽?也不曉得。你怎麽不迷呢?所以人家說我們迷信,我們沒法子回答人家,是迷信嘛!總得要搞清楚。不搞清楚,我們沒辨法接受。

那麽教學的目標,我們明白了,才曉得佛教是這樣的圓滿,這樣的美好。那麽教學的綱領是甚麽呢?這個很重要。抓到綱領,修學就容易了。大乘佛法以三皈、四弘、六度為教學最高指導綱領。這就是我們常講佛教修行。修的是甚麽?修行後面有個簡單的表-修正行為。這兩個字的意義要搞清楚。

甚麽叫修行?修行是修正行為。行為包括的範圍非常的廣大。佛法用三條,身、口、意,通通包括了。身體的一切造作,身的行為。口裡面的言語,是口的行為。心裏面的念頭,思想、見解、念頭是你心裡的行為。行為有了錯誤,要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所以修行,人家一聽到修行,以為一定是吃長素,是每天敲木魚念經,這個叫修行?這誤會了,都搞錯了。真正修行在那裡呢?起心動念。我念頭起來了,曉得我念頭錯了,馬上把它改正過來。這個念頭,我是利己損人?我這念頭起來是貪、嗔、痴、慢?這錯了,馬上改過來,這叫修行。修行在那裡修?在起心動念之處。我們開口說話,想想這話該不該說?不該說, 說錯了,我們要把它修正過來。我們身體的一些動作,如法不如法?不如法,我們把它修正過來,這個叫做修行。

每天拜佛、念佛那是樣子、形式。形式對真正修行人來講那不重要。不重要為甚麽要有形式呢?形式跟唱戲表演一樣,作秀的。做給那些人看的?做給那些還沒有學佛的人看的。那些學佛的人那麽虔誠,到底佛教是甚麽?你們這樣的拜,磕頭,你就可以把這個道理講給他聽了,他就恍然明白了。用這種方式引誘他好奇,引誘他來問,他來問,你才能教他。他不來問你,你教他沒有用處。

佛教既然是教育,教育師道非常之尊嚴。尊師重道。只聞來學,未聞往教,所以佛教不招生。不招生這個人怎麽來呢?就是一個傳一個,讓他來。我們表演,做這個樣子,引誘他。他來了,來了之後再把真正的佛法教給他。所以要知道我們唱贊莊嚴,都像唱戲一樣,唱給看戲的那些人看的,你要懂得這個意義。即然我們扮演那個唱戲的人,也要認真,要唱得很像樣子,不能隨便,要像那個角色才行。所以大家要明了,所以佛教教育用義非常的深,非常的完美。

在幾千年前,這個教學已經做到了高度的藝術化。所以我們真的明了,那就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用這個方法來招生,引誘人來發問,來向佛法來請教。所以真正自己修行是重實質,不重形式。利益一切眾生是重形式,那形式就很重要了。既然曉得修行的定義了,修行要有標準。否則我修正行為,我這個行為是邪、正?善、惡?要是沒有標準,那用甚麽來修?怎麽知道我的行為是惡是善呢?怎麽曉得我的行為是正是邪呢?這就要把修行的綱領教給你,用這個標準來一衡量,就曉得我們的行為是正還是邪?是善還是惡?符合這個標準的就是善,就是正。違背這個標準的就是惡,就是邪。

第一個標準,絕對的標準,就是三皈依。這三皈依跟諸位講過,我們在錄音室也錄了錄音帶。這個題講了五十分鐘,講得很詳細,希望大家一定要多聽,要記住。為甚麽呢?這是我們修正行為的標準。標準不清楚,你怎麽個修法?沒法子修。

皈是回頭,依是依靠。三皈就是佛、法、僧三寶,這個三寶講的自性三寶。自性三寶,這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而不是皈依外面的三寶。外面三寶,不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諸位一定要曉得,佛的意思是覺而不迷。前面講,佛是覺的意思,覺就不迷。皈依佛是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自性覺,覺而不迷,這叫皈依佛。所以皈依佛,甚麽佛呢?我自性的覺悟,印度梵文叫做佛。實在講是皈依自性覺,我們中國話就是這個意思。那麽梵文叫皈依佛。

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就是正確的見解,正確的思想。換句話說,我們從錯誤的想法,錯誤的見解,錯誤的看法,回過頭來,要依自性的正知正見,這叫皈依法。

第三是皈依僧。僧是清凈的意思,所謂是六根清凈,一塵不染。甚麽叫「染污」呢?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眼見色、耳聞聲、一接觸,合自己的意思就起了歡喜心了,你的心被歡喜染污了;不合自己意思,心裡起了嗔恚心了,你被嗔恚染污了。心地本來是清凈,一塵不染。所以喜、怒、哀、樂、愛、惡、欲,我們中國人講七情五欲,那就是染污。所以你要常常保持心地清凈,不要被感情,不要被煩惱染污。所以染污就是感情和煩惱,你不要被這個東西染污了,保持你心地清凈,這叫皈依僧。

皈依僧不是皈依一個出家人。你靠出家人,靠不住,你就大錯特錯了。你們皈依常說,我皈依某個法師。那個法師還有無常,那一天還是要死的。死了之後,你怎麽辨呢?死了之後,我皈依沒有地方,再去找一個皈依的。哪有這個道理的?這個搞錯了。

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寶,不是皈依外面的。外面的三寶與我們修行當然有關係,但是關係不深、不親,是一層疏遠的關係。甚麽叫疏遠的關係呢?因為它能夠提醒我,我們無量劫以來,就是迷惑、邪染,無量劫以來就是搞這個。所以才搞六道輪迴,天天造六道輪迴之業。現在我們既然學佛了,學了佛,就要依佛的教訓來做,把我們身心行為要修正過來,像佛一樣。覺、正、凈做到了極處,就成佛了。

覺、正、凈三個字圓滿了,就成佛了。還沒有圓滿,現在還在做,做得不圓滿叫做菩薩。菩薩還是學生,圓滿就畢業了,畢業就成佛。佛是甚麽?佛是覺、正、凈這三條圓滿了。菩薩還沒有圓滿,圓滿叫成佛,這個諸位一定要記住。

剛才講了,住持三寶,跟我們是疏的關係,不是親的關係。親的關係是自性覺、正、凈,這是我們真的皈依處。疏的關係,它提醒我們家裡供佛像,供菩薩像,家裡供養經典,你家裡三寶俱足了。菩薩是僧寶,諸位要曉得菩薩就是僧寶。你見到佛像,一看到佛像,我們就想到自性覺,就想到覺而不迷,所以佛像對我們的功德就很大。沒有佛像就忘掉了。常常看到佛像,常常提醒自己覺而不迷。常常看到一本經書,不管你念不念,看到經書就想到我要正知正見,我不能有邪知邪見,要正而不邪。看到出家人、菩薩、阿羅漢,通通是僧。菩薩僧、羅漢僧、凡夫僧,都是僧。看到僧眾,馬上就想到我要六根清凈,一塵不染。

所以住持三寶,它有提醒我們自己的作用。如果我們見不到住持三寶的形像,這三皈依會忘掉,所以住持三寶就有很大的功德。它的功德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覺、正、凈,提醒我們不迷、不邪、不染,所以它有這麽大的好處。

底下說顯、密諸宗。佛教裡面有顯教,有密教。密教就是密宗。顯教、密教里又分許許多多的宗派,每一個宗派里又分許多法門。我們常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

一九九零年講於新加坡


推薦閱讀:

智圓法師《普賢行願實修引導》第四講
大安法師:念佛者得人天鬼神恭敬
慧凈法師
凈空法師:觀音薩「千手千眼」表眼到手到幫你離苦得樂
凈空法師:《念佛共修開示》第4集 「凈土三資糧」:第一「信」,第二「願」,第三「行」

TAG:佛教 | 凈空法師 | 認識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