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心靈的彩虹—怎樣與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

架起心靈的彩虹—怎樣與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一)

溝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對孩子施加科學的教育,從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環節。合格的父母,不僅是孩子衣食住行的提供者,也是孩子的老師,更是孩子的朋友。良好的親子溝通可以把家長的期望、愛和教育充分地傳遞給孩子,並為孩子提供最適宜的成長環境和最有效的教育。 一、建立良好親子溝通必須遵循的原則 要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家長必須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觀察、了解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家長要與孩子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就必須細緻地觀察孩子,了解他們的行為目的、情感願望。 2、尊重、理解孩子 當孩子向你敞開心扉,向你傾訴他傷心、憤怒、害怕、困惑或者痛苦時,一定要記得向他表達你對他的同情和理解。因為在這樣的時刻,沒有什麼比你的聆聽和理解更讓他覺得安慰了。即使你對他的某些做法和想法持否定的態度,也不要馬上否定、教訓孩子。你要謹記,你現在的態度決定著他下一次是否還向你表露他的心聲。 3、父母要向孩子敞開心扉 中國的父母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內心世界,但反過來卻要求孩子向自己袒露一切。這種不平等的關係往往成為親子溝通的一道屏障。事實上,父母向孩子敞開心扉,表現了對孩子的尊重和信賴。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在孩子面前,以一種輕鬆的方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認自己的錯誤,不僅讓孩子覺得你更親近,從而加深親子之間的感情,而且能把一種坦然、放鬆的處世態度傳達給孩子。當孩子問:"爸爸,你為什麼不高興啊?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煩"的時候,你就應該認真地考慮一下,是否應該與孩子談一談,談多少,怎麼談。如果你搪塞地說:"沒什麼,很好。"或"不關你的事,去玩你的吧!"你就很隨便地將孩子對父母的關心推開。孩子所得到的信息是:父母如何不關我的事。正是父母不讓孩子有愛心和責任心,日後我們也就沒有理由抱怨孩子不關心父母。 4、養成與孩子交流的習慣 如果從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家長就有意識地培養與孩子間的一種和諧的交流關係,那麼親子交流的大門就會敞開。而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由於種種原因孩子和父母之間沒有建立起良好的溝通習慣和交流渠道,那麼今後這扇大門就有可能永遠關閉。架起心靈的彩虹—怎樣與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二)二、與不同年齡段孩子溝通的要領0~1歲:態度傳達著更多信息 1、注意對孩子的態度 1歲以前的嬰兒表面上看似不會溝通,可是不能低估他的潛在學習能力。而且他雖不會說話,也聽不懂別人說話的內容,卻能夠了解別人說話的態度和聲調是否親切、友善,此時父母與孩子溝通,可以用簡單的語言描述發生的事情,來幫助孩子學習。以下是幾個例子: ▲抱著孩子去散步時,用愉悅的聲調將自己的心情和沿路的好風景告訴他:"爸媽很高興帶你出來走走,今天的天氣真好!公園裡的樹好高,還有許多美麗的花。你看!那邊有好多大哥哥、大姐姐在玩滑梯。他們玩得好開心啊!" ▲在家裡一面做家務,一面照顧著搖籃里的孩子,用溫柔的態度說明自己正在做家務:"媽媽現在正在疊剛洗好的衣服。瞧!這件粉紅色的就是你的衣服,漂不漂亮?" ▲為孩子洗澡時,用興奮的語氣跟他說話:"哇!這盆里有好多水,讓爸爸幫你脫掉衣服,來洗個舒舒服服的澡,很好玩呢!" 2、多用非語言溝通 與語言的溝通相比,這個時期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非語言的溝通,如注視、擁抱、親吻、撫摩等表情和動作。 舉例來說,當孩子很乖巧地玩著玩具或聽著音樂時,可以不打擾他。當他把目光轉向你,你可以注視他,告訴他:"你好乖啊!"或"音樂好聽吧!"又如,當孩子發出"媽媽"的單音,或在地板上努力爬向你時,輕輕拍手鼓掌說:"你好棒哦!" 而當孩子做出不當的行為時,父母也可以用溫和的否定態度和語氣來教育孩子。例如,孩子在地板上爬向電源插座或風扇,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危險。父母可用平靜的態度和語氣,搖搖手告訴他:"不可以!"又如,孩子不知輕重地打父母和別人,也可用同樣的方式告知。如此,孩子會了解和學習到什麼行為是不允許的,進而減少不當的行為。但要留意的是,切勿用嘻笑的態度制止孩子不當的行為,因為這容易讓孩子誤解,以為你在跟他玩遊戲,反而強化了他的不當行為。架起心靈的彩虹—怎樣與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三)1~3歲:功效神奇的反映式傾聽 有時,兩三歲的孩子想表達的意思已經較為複雜,父母不容易了解。此時,傾聽,而且是反映式的傾聽,就更為重要了。所謂"反映式的傾聽",就是指父母像一面鏡子那樣,把孩子說的話或表達的感覺接受過來,然後再反映回去。例如,孩子指著腳說:"我這裡痛!"父母可以這樣重複他的話:"你是說你的腳痛?"或者用自己理解的意思反映說:"你的意思是走路走得腳很累,有點痛,對不對?"如此一來,一方面讓孩子感受到他已被了解。另一方面也幫助他學習更清楚地表達。反映式傾聽表達出一種尊重孩子感覺的態度,表示願意真誠地了解孩子的意思。 在下面這些情況下,經常要用到反映式傾聽。 1、孩子情緒不佳 有時,孩子會因不順心或不如意而表現出強烈的情緒。例如:在公園裡玩了兩個多小時,當父母提出回家時,孩子哭鬧著說:"我不要回家!我不要回家!"此時切勿受他的情緒影響而發怒,可用反映式傾聽說:"我知道你玩得很高興,所以聽到要回家很失望。"除此之外,亦可再加上一些說明:"可是我們現在必須回家,因為媽媽要回家做飯,改天我們再來這裡玩。晚餐我做你最愛吃的菜。你喜歡吃什麼?"以有趣的聲調轉移其注意力,對改變幼兒哭鬧行為常是很有效的方法。 2、孩子感到無所適從 有時,孩子可能沒有明顯的情緒表現,但父母卻能感覺到他內心的心情,此時也可以用反映式傾聽。例如,孩子一會兒吵著要看電視,一會兒又把電視關了,而且走來走去,好像很難定下心來。此時可以這樣反映式傾聽:"看起來你好像覺得很無聊,不知道幹什麼好,對不對?"經過父母的幫助,孩子澄清了自己的內在感受,也許就會想出一件讓自己定下心做的事。如果他一時拿不定主意,也可以進一步建議他:"找張紙來畫畫如何?" 3、孩子用哭鬧爭取權益 當父母要拒絕孩子的要求時,更可以使用反映式傾聽。除了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外,也顯示自己堅定的態度。例如:"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因為我不給你買這個玩具。我的理由是家裡已經有類似的玩具了(或太貴、不安全等)。"此時,孩子正以哭鬧迫使你給他買。越保持心平氣和越能幫助孩子了解無理取鬧是行不通的。別上了孩子的當。也許,過去的經驗讓他學到,在公眾場合哭鬧,父母通常會投降讓步。如果你想以後減少這種煩惱,並且幫助孩子學習一些限度或規矩,就不要顧忌面子問題。除了用上述的反映式傾聽語句外,還可以再加上這句話:"我現在要到別的地方去了,你想不想跟我走?" 如果孩子依然哭鬧且賴著不走,可以拉著孩子的手離開商場直接回家。此時越保持冷靜越有力量,妥協讓步或激怒生氣都會後患無窮。 4、孩子口出惡言 有時,孩子會口出惡言,輕者如"你好討厭"、"我恨你",重者如"你是最可惡的爸爸"、"你是混蛋"。不管孩子是從哪裡學來的,父母都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別人,讓孩子知道對父母或別人說這種侮辱的話是不對的。此時用反映式傾聽可這樣說:"我看得出你對我很生氣。你可以說"媽媽,我很生氣"或"我很不喜歡你",但是不能說這種傷人的話。以後再說類似的話,我就不會理你(或者不會答應你任何要求)。"如果事情發生在家裡,父母可以到其他房間去,或者要求孩子離開:"你現在離開客廳到房間里去,想一想你說的話。10分鐘後你想回到客廳時再回來。"父母心平氣和的堅定態度和語氣,才能幫助孩子改過向善。架起心靈的彩虹—怎樣與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四)3~6歲:世界更大了,話也更多了三、四歲孩子的活動範圍由家庭延伸到了幼兒園,不僅有了一些功課或學習的活動,而且也開始體驗群體生活。對於他們而言,每一天都是充滿新奇挑戰的時光。因此一從幼兒園回到家,孩子便有許多急著想向父母報告或提出的事情,當然更摻有喜怒哀樂等比以前複雜的情緒。因此,他們更需要父母的反映式傾聽。 父母需要更有耐心地花時間傾聽孩子的語言和非語言信息,因為孩子的認知、情感較以前成熟、複雜得多,而且所有的辭彙也豐富得多(雖然有時會用錯)。學齡前的親子溝通與前一時期不同的是,父母須學習運用"我的信息"及"有限度選擇"。事實上,過去的溝通也可能用到,只是在這個時期更經常用到。 1、運用"我的信息" 所謂"我的信息"是指父母說話時多用"我"為主語來表達感受,例如"我很高興"或"我十分生氣",而避免用"你"為主語來指責或壓制孩子。例如"你讓我很生氣"或"你真沒禮貌"。 使用我的信息是用一種尊重的態度表明自己的感覺,也是在鼓勵孩子學習尊重別人的感覺和權利;而使用你的信息則有太多的批評、責備等含意,且使孩子感到自己沒有價值,自尊心受傷,甚至易引發孩子的抗拒、頂嘴或充耳不聞的防衛心態。因此,在親子溝通中,父母碰到孩子出現不當行為或孩子行為侵犯到自己權益時,除了反映式傾聽之外,可以多使用我的信息。 一般而言,使用我的信息有3個步驟。以下舉例說明: ① 描述具體的事實 例如,"當我們要出門時,你還沒有準備好。"切勿以偏概全,即使過去經常如此也不要說"你怎麼老是……" ② 表達自己的感受 例如"我感到生氣"或"我很生氣"、避免使用"你讓我……"或"你使我……"等你的信息之語。 ③ 說明理由或原因 例如,"因為我們大家都要等你。"或"因為延誤了我們去買東西的時間。" 這3個步驟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公式表達:"當……我感到……因為……" "我看到你動手推小表弟很不高興,因為你可能會使他跌倒,受傷。" "你跑到街上玩,那裡車很多,可能會發生危險,我非常擔心。" 2、給孩子有限度的選擇 給予孩子兩個(頂多不超過3個)選擇,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學習自主和做決定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告訴孩子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有限度的。使用"有限度的選擇",必須以反映式傾聽和運用我的信息為前提。以下舉例說明: "我知道你很喜歡在客廳玩,可是你的聲音太大了,我被吵得頭暈暈的。我給你兩個選擇:你是安靜點在客廳玩,還是到自己房間里玩?" "你在餐桌上不好好吃飯,爸爸和我覺得很心煩,你是乖乖在桌上吃飯,還是覺得不餓,到客廳去玩?" "你用這種態度對我說話,我很難過,因為我覺得你不尊重我,你要好好地跟我說話嗎?不然我要離開這個房間不理你了。" 此時別忘了,保持心平氣和的態度和語氣,才是有效的溝通。架起心靈的彩虹—怎樣與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五)6~10歲:父母說得越多,孩子聽得越少六、七歲的孩子開始進入作息有規律的小學了,他的生活世界加大,視野也隨之更開闊。父母會發現孩子變得更有自己的想法和感覺,而且越來越不喜歡父母嘮叨。因此,父母必須牢記的一句話是:"父母說得越多,孩子聽得越少。"父母不僅要敏感地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還要以尊重和平等的態度來傾聽和理解孩子。 傾聽:技巧更需豐富和變化 首先,要根據情形交互和改變順序來使用下面這些反映式傾聽的技巧,不要一直使用單一技巧。比如,孩子對父母說:"同學都不喜歡我!"我們可以: ①肢體語言的表達。如,眼神注視、上身向前傾、擁抱、點頭等。 ②重述孩子的話。如,"同學都不喜歡你?"(只重述幾個關鍵詞。) ③用自己了解的意思,猜測和修改孩子的話。如:"你的意思是有人不理你?"或者:"你覺得在學校沒有朋友?" ④請孩子說明經過。如:"然後呢?""你可不可以說得更清楚一點?"同時,在孩子敘述時,可以加入一些簡單的反應,如"嗯"或"我知道"等引導語。 ⑤幫助孩子整理他所說的話。如在孩子說了一大堆話後,抓住重點說:"你是說和其他兩個同學一起做實驗,他們都不聽你的意見,而且還笑你?然後呢(繼續引導)?" 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 在運用反映式傾聽的技巧時,父母要假設自己是孩子,試著"感同身受"他的想法及感受。 比如,孩子放學回家向父母報告說:"今天在學校,老師批評我了。"父母可以這樣做: ①反映孩子的想法或感受。如:"你被老師處罰了很難過?""你感到很丟臉?"此時最忌諱追問"為什麼"或下判斷說"你一定做錯了什麼"。 ②接納孩子的想法或感受。如:"我了解你的難過……"接納並不表示贊同。父母可以不認同孩子的行為,但無須批評孩子,說"你真活該"或"你該受罰"這類的話。 ③與孩子討論改進之道,這個步驟要放在最後,讓孩子先傾訴完畢或情緒平穩。如說:"你想一想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處罰?""我們一起想一想,怎樣可以進步?"此時與孩子討論一些問題解決的方法和可能結果。 對孩子提出希望 對於學齡前兒童,我的信息仍然是重要的溝通方式。不過,除了前面提到的學齡前期的3步驟:描述具體事實、表達自己的感受及說明理由或原因之外,還可以加上第4步驟:表達希望或期待。例如:"我希望你能在10點以前做完功課,我會很高興!" 更開放的溝通 對這個時期的孩子,有限度選擇的方法可能會漸漸失效,因為父母提供的兩三個選擇可能無法讓他滿意,他可能有其他不同的想法或感覺。所以,父母必須把有限度選擇轉變為更開放的溝通。例如:"你有什麼想法嗎?""你的感覺是……""除了我提議的,你有不同的意見嗎?"如果孩子表達適當,父母自然欣喜孩子長大懂事。而如果表達不當,也不必心急,因為只要願意讓孩子有表達意見的機會,孩子也會樂於分享父母的想法,這不正是將來他與別人相處時的要點之一嗎?架起心靈的彩虹—怎樣與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六)三、父母如何向孩子傳達友善信息有些父母經常抱怨與孩子溝通很難,這意味著他們與孩子之間無法有積極正向的情感反應。與孩子說話應該有正向的目的:提供知識信息、講故事、解決問題、分享想法與情感等。父母如能表達友善時,往往得到孩子相對的友善,避免一些衝突時的言語傷害。"沉默"是有效的溝通,它能讓你冷靜下來,同時維持親子之間的良好關係。如何傳達友善的信息,以下有幾點建議: ①接納孩子。孩子必須相信自己基本上是好的。而且不管他說什麼或做什麼,你都愛他。你也許不喜歡他的行為,但你喜歡他的"人"。有時只要幾個字或一句話:"很好!"或"我也有同樣感覺。"有時,微笑、眨眨眼、皺皺鼻、不說一句話地抱抱他,都會告訴孩子你接納他。 ②表達感情。有些父母只在孩子小的時候才表達親昵的行為,然而人不管長多大都需要溫暖的身體接觸。也別忘了接受與鼓勵孩子對你表達愛意的行為。 ③減少孩子之間的競爭。一個在競爭中失敗的人,是無法對自己產生信心的。鼓勵孩子彼此合作是上策。 ④語氣柔和。一種歡愉的聲音比高昂尖銳的聲音更能贏得孩子的敬愛。 ⑤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會犯錯誤,讓孩子知道你也是人,不是毫無缺點或萬事通。 ⑥表達欣賞。讓孩子知道你是多麼欣賞他,不只是當他表現好時。 ⑦表達熱心與真誠。創造快樂的時光可以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 ⑧多說"我",少說"你"。不要說:"你不應該和弟弟吵架!"要說:"你和弟弟吵架,我很不喜歡。" 此外,多練習"有效地傾聽"。原則是: ①不要做價值判斷。即使當孩子不同意你的看法時,也要認同他可以有自己想法的權利。 ②做個積極的傾聽者。"媽媽,我好難過,今天考試考壞了。"停下你手中的工作,坐下來說:"願意說給我聽嗎?" ③試著去了解孩子的話。語言的發展需要一段時間,年幼的孩子可能會說些不恰當的字句。當孩子放學回家說:"媽媽,我好恨我們老師!"你是有點驚訝,但試著去了解:"哦!他對你做了什麼,你會恨他?"孩子回答:"他今天處罰考不好的同學。""哦!因為他也處罰了你,所以你很難過。" ④反應孩子的錯誤。有時孩子的話無法告訴我們全部的故事,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情感反應。假如父母表示出了解與接納,他會有更清楚的認識。當孩子說:"爸爸,哥哥是壞蛋,他弄壞我的小火車,我也要把他的玩具弄壞。"爸爸反應他的情緒:"你感到很生氣,想討回公平。"架起心靈的彩虹—怎樣與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七)四、與孩子有效溝通的小技巧 ①情緒穩定。當孩子遭遇困難、挫折、委屈時,你鎮定、從容的態度本身對孩子就是一個很好的安慰,使他獲得安全感。這對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②認真傾聽。 客觀地去傾聽孩子的話,你才能獲得有效信息。不要把溝通變成嘮叨、命令、要求。要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您必須學會傾聽而不是解釋、說教。 ③少用"為什麼"。 不要沒完沒了地問孩子"為什麼"、"怎麼回事"。當你真的需要問問題時,也要盡量少用"為什麼"。家長要學會在孩子的傾訴過程中捕捉有效信息。 ④善於運用非語言信息。 生氣的表情表達負面的態度,快樂的情緒傳輸正向的信息。蹲下來,注視孩子的眼睛,微笑,這些動作和表情會告訴孩子,你永遠是他值得信賴的朋友和堅定的支持者。善於運用非語言的表情、動作。生氣的臉色表達負向的態度。冷靜下來,微笑。 ⑤每天有一段親子溝通時間。 如果每天至少有半小時的親子溝通時間,既保證了有效的親子溝通,又有利於良好的溝通習慣的養成,相信能幫助孩子更健康、順利地成長。這段時間可安排在晚餐後或睡覺前,父母可以與孩子聊天、講故事、唱歌。
推薦閱讀:

彩虹是半圓的還是全圓的?
常懷感恩之心 作者:雨後彩虹
當小馬遇上圓棉==你是我的公主之彩虹背心
剝桉:長在樹上的彩虹

TAG:孩子 | 溝通 | 交流 | 彩虹 | 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