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結盟」:鮮花背後仍存「陷阱」
提要:普京拒絕赴美參加八國峰會,卻隆重出席上合峰會並正式訪問中國。在這取捨之間,已隱然可見其外交調整的走向。中俄「結盟」目前是鋪滿了「鮮花」,但其中仍存「陷阱」。如何享受前者、避開後者考驗著中國領導人的智慧。
普京重新就任總統後,拒絕赴美參加八國峰會,卻隆重出席在中國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首腦峰會並且正式訪問了中國。在這取捨之間,已經隱然可見俄羅斯大國外交調整的走向。在梅德韋傑夫時期,美俄關係通過「重啟」而走向一段相對熱絡的時期。梅普雖然是政治上的盟友,但兩人在內政外交上的方針並不完全相同。普京內心裡是一個強國派,不會甘心當美國人的小夥伴。更重要和直接的是,自2011年初起的中東事變打破了美俄關係的和緩氣氛。西方在利比亞戰爭上的得手讓俄羅斯感受到了壓力,而俄羅斯有著更關鍵利益的敘利亞危機和伊朗核危機又處在演變之中。對此,俄羅斯自然會要反思以前的政策,重新估量對美國的態度。
這對正在疲於應付美國戰略東移的中國外交來說,當然是一個機會。自從奧巴馬上台後,開始祝中國為最大競爭對手。美國逐步從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撤出,卻不斷增加在亞太的軍事部署。雖然美國仍然決定發展同中國的經濟關係,並且希望利用中國的市場來走出經濟危機,但其外交戰略中牽制中國的痕迹開始清晰可見。近兩三年來南海問題升溫,包括當前仍未完全解決的中菲黃岩島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國宣布「南海攸關美國利益」言詞煽動下的結果。或許美國目前並不想在中國周邊製造一場衝突,但它確實很希望在這裡製造一場麻煩。這樣與中國有矛盾的周邊國家就勢必會進一步向美國靠攏,支持增強美國在亞太的存在,從而使美國在對美博弈中有更大的籌碼。
但如果俄羅斯對美政策生變,美國將不得不重新再次思考一個問題:究竟誰才是美國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雖然中國的經濟發展看起來很快甚至有在未來若干年挑戰美國老大地位的可能,但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不容小覷。而且,決定一國是否為威脅的不但是其實力,而且是其態度與意圖。如果俄羅斯政策再度趨於強硬,直接挑戰美國在中東或歐洲的核心利益,美國可能不得不再次掂量輕重,重新在中俄之間做一番敵友權衡。
特別是,包括敘利亞和伊朗在內的中東局勢仍在演化之中,這有可能進一步擴大美俄之間的矛盾。中國在這個地區雖也與美國有矛盾,但遠不如美俄矛盾那樣深刻。而且,大國博弈的主戰場如果再次回到中東,日本、東盟等中國周邊國家在向中國發起挑戰時,將會發現美國的支持可能變得三心二意,中國的戰略環境將因此而大大改善。
故此,中國對普京的訪華給出了高規格的接待,並簽署了進一步增強雙邊關係的聯合聲明。特別是籍由上海合作組織,可以說雙方在共同的戰略目的之下,構成了一個不是同盟的「同盟」。
但對中國來說,與俄羅斯「結盟」既是機會,也是挑戰。這是因為:第一,普京外交是強硬與實用的結合體。他的表現雖然有時咄咄逼人,但從務實主義的觀點來說,在俄羅斯實力仍然不夠的情況下,他決不會玩與美國正面對抗的遊戲。在普京的算盤中,中國很可能只是其與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而且,俄羅斯外交一向以善變著稱,在利比亞戰爭和當前的敘利亞局勢中,俄羅斯的政策都體現出十分靈活的一面。而且必須承認的是,中國領導人在對中國博弈的戰略操持和具體政策的靈活把握方面,可能不如普京這個柔道高手熟練。故此,中國在美國戰略東移的逼迫之下,雖應發展與俄羅斯的關係,但也要避免出現那種「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愚蠢結果。
第二,從長遠來看,中俄之間的矛盾可能並不見得要小於中美之間的矛盾。雖然從國際權力結構來看,中美之間似乎存在那種新老霸權國之間難以避免的競爭甚至對抗。但中美確實有不同於歷史上大國衝突的地方。首先,兩國被廣袤的太平洋分隔開來,核心利益存在妥協的空間。其次,兩國都不是窮兵黷武的國家,只要不是出於意識形態的狂熱和核心利益衝突,一般不會兵戎相見。最後,中國對國際機制的接受和深度參與以及兩國之間的密切經濟聯繫,為和平競爭、權力的和平轉移提供了可能。反觀中俄,由於地緣政治的原因,彼此間的警惕與未來競爭很難避免。特別是當兩國都在向世界首強發起衝擊的時候,昔日的同盟可能會變成最具威脅性的對手。
以上因素決定了中俄「結盟」目前是鋪滿了「鮮花」,但其中仍存「陷阱」。如何享受前者,避開後者,考驗中國領導人的戰略眼光、能力與智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