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為什麼沒有攻打瑞士?瑞士在二戰中真的是一個中立國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幾乎整個歐洲都被德國納粹攪了個天翻地覆,不過也有一片凈土難得的沒有受到德國的攻擊,那就是號稱永久中立國的瑞士。在歐洲戰場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瑞士在軸心國的包圍圈裡卻仍然泰然自若,讓人看了十分費解,難道這個永久中立國的名頭就這麼好用嗎?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德國沒有攻打瑞士呢?
二戰期間為什麼沒有攻打瑞士?
西班牙《阿貝賽報》8月22日發表題為《為什麼希特勒沒有入侵瑞士?》的文章,作者為胡里奧·托瓦爾,編譯如下:
希特勒在1937年2月向當時的瑞士聯邦委員會外長埃德蒙·舒爾特斯表示,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他都會尊重瑞士的不可侵犯性和中立。那麼希特勒為什麼如此尊重一個位於歐洲核心位置的國家呢?瑞士不是西班牙或者土耳其那樣的歐洲邊緣大國,且瑞士銀行可謂全球資本主義的瑰寶,此外在上世紀30年代,德國還在追查猶太人存在瑞士的財產。
其實據後來史料記載,二戰期間希特勒對瑞士的態度多次改變,甚至制定了非常詳細的入侵計劃以期拔掉「這根歐洲之刺」,而德國人也認為瑞士是一個「異端」。這一切都發生在法國淪陷後不久。
歷史學家克里斯蒂安·萊茨在他寫的一本關於二戰期間中立國家的書中記錄了一段1941年希特勒與墨索里尼的對話,從中可以看出希特勒對瑞士的真實看法:對於希特勒來說,「瑞士的政治體制和人民讓人討厭。瑞士人是新德國的死敵」。當墨索里尼問當時的德國外長,瑞士的存在是否真的不合時宜以及(德國)對瑞士的未來有何打算時,外長回答說,「這個問題必須要您跟元首親自討論」。
1941年這個時間並非偶然,德國對瑞士的入侵計劃在一年前已經制定,即所謂的「聖誕樹計劃」,從1940年6月25日開始。德國吞併法國後,瑞士即被完全包圍。希特勒計劃用21個師對付瑞士的13個師,很快他把軍隊數目降到11個師,但仍然制定了詳細計劃,而瑞士領導人也增強了防衛,尤其是在南部。
對於希特勒來說,瑞士軍隊根本不足為懼,他把它稱之為「玩具軍隊」。儘管如此,瑞士還是在「內堡」防禦基礎上部署了軍隊,「內堡」是瑞士在19世紀期間完美的防禦體系,目的是為避免瑞士再次遭到拿破崙式的入侵,同時也可以讓瑞士人民北撤,那裡阿爾卑斯山脈是牢不可破的天然屏障。
但是事態的發展超越了這場行動:1940年11月11日,納粹軍官沃格茨基的一通電話終結了這場行動,據他認為,入侵瑞士行動已經無關緊要,因為已經落後於事態發展。德國計劃入侵蘇聯,而德軍的資源並非綽綽有餘。到了1941年,形勢逐漸平靜並演變成簡單的貿易戰。瑞士人向納粹提供戰爭設備,與此同時維持它與盟軍的貿易。這種情況導致德國與瑞士之間外交關係緊張,但是對這些產品的需求阻止了雙方採取懲罰行動。
直到1943年,希特勒試圖再次啟動入侵瑞士計劃。這年年底,德軍計劃調用12個師和3支山地作戰部隊入侵瑞士,這一次要從瑞士北部入侵,希望能夠保證瑞士工業不受破壞。但是同一時期盟軍登陸義大利,使得德軍無法對瑞士採取任何行動,瑞士成為少數未被德軍鐵蹄踐踏的國家存活下來。
雖然瑞士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但納粹領導人一直把瑞士視為德國的一部分,而義大利和法國也對瑞士頗感興趣,但所有人最感興趣的還是瑞士的經濟實力。瑞士工業是支撐德國戰爭以及德國南部電力的重要保障。希特勒本人也明確說過:「我們與瑞士發生任何衝突,都不應把它逼上絕路,最好與它達成協議。」
瑞士在二戰中真的是一個中立國嗎?
瑞典和瑞士永久中立國的名義,並不能保護它不被德國侵略。實際上在41年以後,歐洲大陸絕大部分都已經落入了德意兩國手中,僅存的幾個小國,是沒法得以善終的,所以只能選擇妥協。瑞典:1940年,允許德國的物資在瑞典國境運輸,並且實際上瑞典幫忙承載了很多運力。1941年,德軍為了繞道芬蘭,和瑞典簽署了合約,從而使得德國軍隊可以直接帶著武器開進瑞典,然後進軍芬蘭,德戰機可以路經瑞典上空,德國海軍可以停留在瑞典港口24小時。到1943年底,瑞典共運送214萬德軍士兵和10萬節車皮的物資到戰爭前線。這已經完全不是中立國的表現了。瑞士:瑞士和瑞典相比,更加微不足道了,實際上以瑞士的武裝實力,根本守不了一個星期,所以它也必須妥協。瑞士為德國提供的幫助主要在金融方面,首先是借錢,瑞方向德方提供1.5億瑞士法郎貸款,為德國初期的閃電戰的軍備提供了極大幫助。而後他們也開放了舊聖哥達隧道,這條隧道可以連接德國和義大利,給兩國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很大幫助。其它還有對待猶太人存款、黃金交易方面,都是完全偏向德國的。這早已完全不是一個中立國的作為。
推薦閱讀:
※如何辦理瑞士簽證?過程是怎樣的?
※瑞士為什麼這麼富裕?
※瑞士經濟發達,民主自由,為什麼沒有誕生大量藝術大師?
※瑞士為什麼不用歐元要用瑞朗?
※瑞士高調介入貨幣戰,有什麼意義?背後的有什麼陰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