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催生中美互不信任
【美國《世界政治評論》雜誌網站4月9日文章】題:新規則:自大催生美中關係的不信任(作者 維基戰略網站首席分析師托馬斯·巴尼特)
亨利·基辛格曾在《外交》雜誌撰文稱,說到中美關係的未來,「衝突是一種選擇,而非必然」。這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現實主義者得出的鄭重其事的結論。但是,比這一分析更重要的是,他甚至感到有必要就中美這兩個說到底彼此依賴的超級大國之間的關係公開發表這一看法。身為奧巴馬總統信任的兼職顧問,基辛格知道,總統在中國問題上會聽他的意見,而則是本屆政府最近宣布的向東亞進行戰略軍事轉移的目標。
這裡所說的彼此依賴不同於冷戰時期我們與蘇聯那種狹隘的「確保共同毀滅」。這種相互依賴根本無法擺脫,因為它不能通過簽署外交協定來解除。這是一種長期的貿易和投資相互依賴,將界定未來數十年全球化的性質。
美國已經達到其信貸的歷史界限,這個界限不僅體現於聯邦債務上限,也體現於全球的普遍看法:沒有經濟和政府的全面重大調整,我們的輝煌就成了歷史。總的說來,美國兩黨既不想聽到這一點,更不想對此採取行動。美國人要麼認為我們的下一次「精彩」反彈將自然出現,要麼相信出於某種原因這可以通過破壞中國的崛起實現。我們實在缺乏想像力的兩黨政治領袖同時向這兩根稻草伸出手去,這種自大和恐懼的結合既古怪叉令人沮喪。
預料之中,我們幾乎可以在中國那邊看到同樣的可悲態勢。那邊的自大體現於兩種形式:意識形態上的自大和軍事上的自大。而任何一個都毫無根據。
中國的「經濟奇蹟」只不過是人口紅利的兌現,加上一個現在被認為各方面都很脆弱的環境基礎。所謂優越的「中國模式」其實毫無新意,聲稱這裡有什麼獨特之處的北京的西方崇拜者其實表現出對經濟史的驚人無知。中國現在快要撞上之前所苟「新興國家」都曾遭遇的發展「壁壘」。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迅速發展軍力,但這樣的速度對如此規模的新興經濟強國來說並不稀罕,尤其鑒於中國對海外資源的依賴急劇加深——這些資源來自穩定性可疑的地區。如果中國在一系列領土和海洋爭議中對鄰國不那麼恐嚇威逼,美國自然會傾向於歡迎北京日益強大的軍事力量,因為這對其自身的疲憊和歷史盟友的逐漸衰退都是一種緩解。
但是,由於北京在自身崛起的這個方面完全搞砸了,幾乎所有的中國鄰國都乞求華盛頓提供武器並加強軍事合作與存在。這使美國陷入尷尬的戰略位置:當北京的全球利益開始急劇膨脹時試圖在區域圍堵中國。不錯,奧巴馬政府說的是另一番話,不斷強調華盛頓歡迎中國崛起。然而實際上,美國的任務是從戰略上破壞中國的穩定。
否則你怎麼解釋奧巴馬向東亞的戰略軍事轉移,這個二三十年一次的轉移顯然極其重要,以至於美國必須同時降低反恐戰和整個阿拉伯世界的重要性,正當「阿拉伯之春」到來的時候!
儘管官方的辭令讓人寬慰,但雙方的行動卻始終明確:他們因為國內的需要而把彼此當成敵人。中國認為民主化是向美國「投降」,美國現在則把全球化看作「輸給」中國。在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挑戰中,中國製造「航母殺手」導彈以及美國在澳大利亞北部海岸部署2500名海軍陸戰隊員無疑成為更簡單的選擇。
沒有理由期待這個極其重要的雙邊關係將在近期有所改善。我們只能希望世界對中美競爭的處理比中美雙方智慧一些。
(責任編輯:admin)
推薦閱讀:
※剽悍行動營D3|沒被發現,不代表不存在
※為什麼說越是熟人,我們越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怎樣對異地的老公無條件信任,不懷疑?
※我們為什麼不能彼此信任
※父母出軌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