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精神分析
力比多=性驅力=本能慾望
第二講 核心人格的形成精神分析是研究關係的學問,是一門高於科學的學問。一切記憶都會尋求表達,哪怕是被刻意深埋、被過度壓抑的記憶。潛意識中一直影響著我們,甚至是深深地影響著我們。弗洛伊德認為6歲之後沒有新鮮事。6歲之前大腦中樞神經發展成熟。6歲之前的孩子不能吃皮蛋,對大腦影響很大。克萊因,2歲,18個月,克萊因:核心人格從出生第四到第六周就已形成。通過觀察嬰兒來理解人性。嬰兒用腳把小便覆蓋地的面積放大,成年之後住更大的房子都是本能,力比多,攻擊性,自戀,關係, 。人格在非常早非常短的時期內形成的。艾瑞克森人格階段論與精神分析,同樣的言表達同樣的事情。兒童孤獨症的原因:發育受損,早期的自戀沒有打破。童年創傷,如果在以後的出現更大創傷會退行到早年。早年某個創傷性事件相聯繫。5歲時遭暴打,退行到此時。神經症水平,人格障礙水平。神經質性衝突,就是神經症水平,人格發展正常。俄狄浦斯衝突。正常人都有神經症性的衝突。女嘉賓:遇到陌生人,待會我要跟他聊什麼呢?我在思考,累,焦慮,隔著一個話題,才能不焦慮,需要一個防禦,話題來防禦,找話題就是找防禦。您對陌生人有敵意,怕傷害到別人,遭到別人抱負。本身就是防禦。見一個非常安全的人,不需要找話題。跟同性比較困難,跟異性不困難。安全感是二級辭彙。安全感——攻擊性沒有安全感是我對他人的敵意投射為他人對我的敵意。安全感不一樣。友善的人安全,舒適,安全感降低對他人的敵意增加了。攻擊性的投射的防禦。真實地看待這個世界。投射成環境對我的敵意。學東西學到潛意識境界,選擇職業的指導,輕鬆遊刃有餘的事情,得心應手就可以做的,累,是不可以做的。對同性有敵意。安全感——潛在想攻擊別人。說出來之後舒服了,豁然開朗,釋然了。冷落就是攻擊。自卑。攻擊性。和媽媽的早年關係憤怒轉移到別人身上。兩個驅力力比多,攻擊性,象徵化,藝術,力比多驅力的升華。用嘴巴滿足快感,通過嘴巴來虐待你,停留口欲期,升華不夠。講課讓別人得到好處,唱歌讓人愉悅,愉悅自己的能力變成愉悅他人的能力,象徵化足夠的表現。向外的過程。攻擊性,象徵化的表達,賺錢,獲得知識,獲得官權,被社會允許。文房四寶打敗國民黨,高級的象徵化。愛嘮叨的父母,對孩子數不盡的指責,習慣性指責跟早年攻擊性的關係,父母對孩子的嘮叨力比多停留在口欲期的表現,既有攻擊性,又有力比多,經常同時出現。人格的核心在很早就形成,日後可以更加精緻,成熟,象徵化,創造性,有價值的。越高尚越象徵化。社會允許象徵化的攻擊,精力用在學習上,用在合理競爭上。用到遊戲中,現實中受到打壓,把遊戲當成精神避難所,對孩子的保護作用。孩子跟孩子是不同的,從出生就不同,氣質,早年的形成與原生氣質類系那個的關係,遺傳帶給我們的先天,人與人更多相同的地方,從心理諮詢的角度可以不談遺傳先天。精神病患者16000個有名有姓,和平榮譽勳章。先天遺傳,種不好。科學技術沒有辦法知道遺傳倒地佔多大比例。沒有辦法通過遺傳學導致重症精神病原因。反人道的。今生今世對自己絕望。並不需要很多時間去探討家族史,知道有沒有就可以。研究精神病的遺傳學,基因對位,取得了一定成就。基因有問題的人提前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可以預防。找到遺傳的定位。弗洛姆:人本主義的精神分析。即使以後找到了遺傳的點,我們也反對這樣做,反人類,
第三講 從精神分析談抑鬱症心靈的成長意味著孩子與父母的距離關係是在扯遠的。越是本能的越可靠。5歲被暴打,停留在那個階段,固著,退行,5歲的狀態。處理單個創傷性事件,良好的評估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親的人格,父母親是什麼人比做什麼更重要,不至於對孩子核心人格產生太大影響,與父母親關係。抑鬱,21世紀最大的疾病。神經衰弱,80%會變成抑鬱症,其他20%焦慮症,強迫症。現在沒有神經衰弱這種診斷。抑鬱症的攻擊性的逆轉,向外,象徵化。早年關係中,攻擊性不能正常向外,就會轉向自己——一天到晚揍自己。對於抑鬱症的病人就是將其攻擊性引向外部。分析狀態,你在攻擊我,潛意識攻擊。推開了我為你做的事情,推開劃清界限,相互我為你做了什麼,你用謝謝將我推開,推開到沒有關係的關係中,極大緩解了向內攻擊。從沒睡那麼好的午覺。針對內部的攻擊緩解了,攻擊性找到一個點——諮詢師。有人陪伴,可以任何攻擊的人的陪伴下,輕鬆入眠。當一個人的攻擊性有外部目標的時候,心理是健康的——客體關係理論的核心。 人活著在尋找關係,沒有指向,與有指向。穩定的關係才能安然入眠。鏈接,驅力理論關係理論,人活著是為了尋找與他人的鏈接。尋找來自他人的回應。微博,評論。活著的價值,沒有他人的回應,活著的價值就沒有了,就死掉了。做一件事情,有人反對是令人振奮的。有人讚揚也是推動的,就怕沒人反應。——魯迅。最糟糕的是被忽略。荒島,一個人,與仇人,壞的關係,也比沒關係好。攻擊領導也是讓領導滿意的一種方式。攻擊是用來掩蓋親密的。抑鬱症的特點:攻擊性轉向自身,過於強大的超我,惡性自戀。最高級別的自戀是自殺,攻擊性完全不能向外。持續的自我懲罰。過於強大的超我。過於重視自己。力比多,攻擊性,自戀,關係。心理問題道德化,刀子都不捨得扎在別人身上。人格停留在肛欲期,高度控制。地質學,意識,前意識,潛意識,本我,自我,超我。探究癖搞精神分析。 比昂,鄙視自我本我超我的提法。抑鬱症的病人是自我邊界不清。沒有好的防禦辦法保護自己,風吹雨打都會進入我的身體,完全沒有防禦。憂讒畏譏,受外界影響,邊界不清。寵辱不驚,健康的,自我邊界清晰。邊界由防禦組成。防禦機制。國家邊界,我的邊界。別人對我有很大影響。熱戀中的人是邊界不清的一種現象。愛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愛讓人沒有邊界,抑鬱是處於對自己的愛中,自戀的典型的表現。淡淡的抑鬱氣質,就是自戀的人格。自戀型神經症。自戀精神分析主要研究內容,俄狄浦斯衝突,戀母情結,父,母,孩子,弗洛伊德三個人的關係。 現代精神分析,客體心理學,爸爸變成母嬰關係的背景。科胡特一個人的心理學,自戀。跟自己的關係。戀母情結沒有向母親投注,而投注到象徵性的物品,戀物情結。沒有物體可以投注便轉向自己,自戀。張天布,禪宗,無我,主體間,兩個人打交道的時候呈現出兩個主體,這樣是健康的關係,無你,無我,只有兩個人的關係,單個人是不存在的,人必須在關係中才能呈現自己。精神分析的目標是將潛意識意識化。分析師的解釋,對患者起到催眠暗示的作用。起到心錨的作用,處在這種狀態中,分配給自己的能量就少了,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從外部改變內部。「場」對他人的影響。表情,語言,人格對他人的影響。此時此地,我在他的退行狀態下,跟他談我跟他的關係,實際就是在解決他和他父母的關係。充分活在當下。就是成佛。精神分析就是讓患者背叛過去,活在當下。弗洛伊德認為夢是冤枉的達成,比昂認為夢是試圖合各種心理碎片的努力。
第四講 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療安慰一個哭泣的人,不是說不要哭,而是說你一定很痛苦,想哭就哭吧。或陪你一起哭。所謂童年經歷就是曾經住過的旅館和吃過的菜,那些旅館的服務質量和菜的口味決定了你現在願意去哪些地方和不願意去哪些地方。精神分析認為心理疾病的原因是力比多攻擊性的投注扭曲。投注本應投注母親,如果母親對投注反應不良,或沒有反應,就會投注物體,投注自身。可以投注到奶奶,父親身上,能夠提供高質量的客體關係。在於是否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替代者回應的質量。媽媽不要跟奶奶爭奪孩子的愛。母親應該盡到自己的職責,對孩子充分的回應。成年期發病原因是什麼?高考前期強迫症,直接事件,成年後經歷創傷性事件,誘發因素,不是真正原因,是童年時間埋下的炸藥包,成年發病都是童年創傷的延遲性反應。治療的機理是健康的人格。兩個人同樣遇到不同反應,人格底子,早年與父母親關係的底子。童年的創傷扭曲,有問題的人,一直沒表現出來,經歷高考變成抑鬱症,早年關係轉移到與諮詢師關係中,移情。退行情況下,與我重新退回到童年,重新過一次童年,走錯的路,再跟我一起走正確的,狀況就好了,關愛那個心理小孩。愛撫早年父母關係中,父母的一部分內化為我的一部分,就是形成內在客體,內在幫助者,內在迫害者,搞得有很多內心衝突,諮詢師的任務是把內在迫害者變成內在幫助者。重新走一次,重新給予支持。外出求學的孩子,離家千山萬水,但是很多孩子無形中背著父母來上學的。影響深遠,一生。父母內化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不需要調整現實層面與父母親的關係,需要調整的是內心與父母親的關係,諮詢師就是內心的替代,扮演重建一個人格健全的父母親的形象,一個實在存在的替代。母親是發射者,我是接受者,我們的人格一定是在與媽媽的關係中形成的,如果媽媽沒有問題,孩子一定沒有問題。如果我們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干擾的話,孩子一定會向健康的方向發展。管束是反人類的。用新的客體關係替代舊的客體關係。早年沒有被恰當對待,諮詢師恰當地對待來訪者。恰當的對待。退行的情況下。當下關係是過去關係的重現。有限退行。退行是一切治療的基礎。所有自我不夠強大的人都是由於早年發育不良。退行的情況下增加自我功能。租借諮詢師的自我功能增加自我功能。通過點醒使其停止不健康心理行為。人格障礙與精神分裂症。連續譜,中間沒有中斷,沒有清晰的界限,神經症-人格障礙-邊緣性人格障礙-精神分裂症。帶「症」字的都是不科學的診斷。大概佔90%不科學。別把「症」字太當真。大概知道什麼水平,人格障礙與精神分裂症最大區別是現實檢驗,人格障礙具有現實檢驗能力,精神分裂症不能區分真假幻覺。急性發病沒有完全責任能力,受到醫學對待,而不是法律對待。我知不知道我病了
越學越覺得需要學de很多henduo。 第五講 神經症的動力性解釋一切心理問題都是關係的問題。享受自由的代價是忍受孤獨。防禦機制的問題。強迫症的發病機理,強迫症是攻擊性和力比多的壓抑。隔離的行為,儀式行為,用來隔離情感。不想有情感鏈接。儀式性的主題,情感隔離。潛意識癥狀是一種自我保護,不發展更嚴重的問題。強迫洗手是道德性的洗滌。洗不掉的。做了什麼,超我是怎麼懲罰我的,對道德墮落的不接納。性衝動。對他人的不接納。是對自己不接納的投射。恐怖症的發病機理。恐怖是對熱愛的掩飾。害怕小動物肉肉的感覺。養小動物,要麼關起來小動物,要麼關起來自己,所有的人都喜歡毛茸茸的東西,肉肉的東西,小動物都能激起性的願望。掩蓋對小動物的熱愛。接納這樣一個事實,慢慢地接納。誘導,放大對小動物的感覺,有一天閘開,接受自己是喜愛的。毛茸茸,肉肉的東西象徵著性。不要渴望立即接受,潛意識聽到了,遲早會發生作用。意識層面越說不,潛意識越接受。阻抗。對你來說突然接受這個很難。社會道德規範,附和規範。完美的母親會過度要求,討好母親,假裝我們沒有那種需求,玩弄控制,越是害怕,越想嘗試,人的本性,特徵。早年我們通過自己的無助強大地控制了媽媽,對媽媽的控制生死攸關。如果不能控制就會死掉。控制對方,控制所有人,在每個人心中都有殘留,通過控制他人來緩解自己的恐懼。讓自己處在恐懼中又不被嚇死。辣椒,你辣我,我吃死你。攻擊性。嬰兒般的無所不能感。自戀。考驗自己的無所不能。自戀情結。焦慮症的發病機理,原始焦慮,害怕自身破碎。比如疑病症。擔心邊界被突破,人格障礙與精神分裂癥狀態。幻覺。早年幾個月大嬰兒幻想自己突然就沒有了,沒有通過跟媽媽的良好關係處理,永遠殘留在記憶中。害怕突然死掉。成熟的焦慮,比如考試焦慮症,害怕喪失客體,或客體之愛。如果考得不好爸爸媽媽就不要我,工作不優秀就沒人愛我。喪失客體之愛。神經症性水平,健康的人,焦慮程度不高,治不好沒事。輕一點可以獲得社會認可的努力,激勵自我。自我實現的健康的人會喪失創造性,喪失生活的活力。把自己搞得完美沒必要。喪失豐富性。中年危機是為了尋找另外的整合,很多不認同。與青春期危急相同,重新整合,面對死亡的危急。每個人都會遇到,表現程度不同,認同的問題。更年期特點起因:我開始變得不像我了。更年期。每一步成長都與哀傷有關,能夠成長,婚禮也是葬禮,埋葬女兒兒子的身份,成長的能力=哀傷的能力。成長過程中的危急,步步危機,步步殺機。情感分為三種,然後都分為兩種內容:感受,認知。抑鬱,感受:糟糕的事情,認知:糟糕的事情已經發生。恐懼,感受:糟糕的情緒,認知:糟糕的事情正在發生,焦慮,感受:糟糕的感覺,認知:糟糕的事情將要發生。預期焦慮。考試焦慮症,一場可能讓我飛黃騰達身敗名裂的事情即將發生。有感覺,無認知,感覺非常難受,無名火。認知被壓抑。有認知無感覺,高度合理化情感隔離的狀態,你有什麼感覺?爸爸媽媽很忙沒時間照顧我們,我理解,有認知無感覺。這個可以理解,我很委屈。有感覺有認知,健康的心理狀態。無感覺無認知,心因性頭疼,身體的疼痛,情緒引起,到了沒辦法覺察,抗抑鬱治療。非常短的時間疼痛消失。理解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身體在言說我們的內心。不是肉體在痛,是心在痛。痛但沒毛病。綜合科的病人70%同時看心理醫生。情緒的意義。不良情緒。恐懼情緒對我們是一種保護,迴避危險。需要處理的不恰當的反應,有兩種,一種是過度反應。一種是我們對情緒的情緒。對恐懼的恐懼。面對納粹進攻的恐懼,對恐懼的恐懼。對糟糕情緒的接納,是我們人格成長的標誌。接納不良情緒。喪夫孕婦,接納哀傷,不要人為阻斷,後患。該哭的時候哭,該痛苦的時候去痛苦。不要人為縮短時間,不要人為技能去解決它。面臨重大喪失的時候充分接納釋放我們的哀傷,否則是病理性哀傷。收集紀念品,病理性的抑鬱癥狀。哀傷的時間過長過重是病理性的,需要心理治療。生活中遇到麻煩,導致內心問題,民族通過儀式有節制,或者被表達。慎終追遠。守孝三年。丁憂。
第六講 父母與孩子的衝突所謂個性,就是總犯一種錯誤,直到別人不再認為那是錯誤的一種境界。一個人早年的時候不被人喜歡成年後就勾引別人的不喜歡。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混亂,同一性阻滯。人格障礙。角色扮演的嘗試中找到自我同一性。家長經常用自己的經驗打斷孩子的自我嘗試,為孩子做決斷。不聽話的孩子沒有問題,太聽話的孩子會出現心理問題。青少年是工業革命製造的怪物。浪費在學習,被學習虐待的時間19年。滿足攻擊性,力比多,則不是浪費。同一性,就是認同。青春期,身體劇烈變化,身體,生殖器長大,產生我不是我了的感覺。父母傳遞的信息:一,你長大我們就不和諧了,二,孩子快快長大就懂事了。孩子不知道到底該不該長大。學習外語是對外國文化的認同,學校又教育我們要愛國。孩子不知道到底該愛國還是接納國外文化。永遠不知道什麼是對的,外界矛盾信息。父母觀點差異。觀點差異不會導致傷害,導致傷害的是感情。差異是用來製造和諧的,而不是來製造衝突的。差異是用來和諧的,男與女。持續表達需要,直到滿足,得到正確回應。中立的看待,對待每個孩子的表現。我們一輩子都在被催眠。被催眠成父母所說的類型。給孩子抱持性環境,不被評論的環境,被評論是一種被限定。抱持,狀態的肯定,孩子在爸爸的肩頭,充滿自信與希冀。健康自戀不足,通過貶低別人來滿足自己。別怕孩子,爸爸在這。接納病給予支持。對恐懼沒有羞恥感。超越限定。初中生課業負擔加重,但是不要把孩子隔離於世。要讓他享受到基本的做人的樂趣,他才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有的時候甚至需要犧牲學習的時間質量,其實是一種解放。
推薦閱讀:
※經典文獻|精神分析入門 150個問題的解說與釋疑 第四章
※【讀書筆記】《自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
※內心深處就是生無可戀,怎麼辦?
※產生「電話恐懼症」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上一輩較迷信的人總會說他們看見過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