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委屈,處在曖昧關係中的人才能懂

曖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你有些心不在焉地刷著微博,想著都過去五分鐘了,為什麼微信消息的提示音還沒有響起;

你開始懷疑,是不是TA對你並不在意,這段時間的點點滴滴不過幻影,一切不過自作多情;

你忍不住點開對話框,翻著跟TA的一條條聊天記錄,試圖從中找到一絲絲TA愛你的證據;

你想起和TA看過的電影,賞過的晨曦,一人一隻耳機聽歌曲,還有TA那恰到好處的話語;

又想起那日TA目光若即若離,好幾天TA沒過問你,你每一次鼓足勇氣的試探都被TA迴避;

終於你期待已久的提示音響起,你如釋重負地放下手機,彷彿終於勝利,又彷彿全都失去。

是否該繼續,要不要挑明,TA愛或者不愛你,假意或者真心,問題的答案都令你苦苦追尋;

什麼時候起,你患得患失,苦澀又甜蜜?什麼時候起,你覺得不再是一個人,又更加孤寂?

從你陷入曖昧關係的那刻起。

曖昧里的委屈

《現代漢語詞典》中「曖昧」一詞的基礎含義是昏暗幽深、模糊不明朗,在許多情景下「曖昧」特指男女之間態度含糊、不明朗的關係。它是一種很特別的男女朋友關係,存在於友情之間,又超然於友情之上。這樣一種關係既可以是男女之間從相識到相戀的一個自然的過渡,也可以是一種人為的關係限定。當一段曖昧關係夾雜著委屈時,它通常屬於後一種曖昧關係。

人為的曖昧關係,即在可以預見的特定期限內,基於主客觀條件的缺失,男女之間的友誼無法發展成戀人的親密關係或者保持在朋友間的安全距離內。而當一方對目前這種不明朗的關係感到不適時,就會感到委屈。

當一方對另一方產生好感,對對方產生依賴,渴望進一步發展,而另一方卻沒有明確前進一步的意思時,依賴方就面臨「認真你就輸了」的困境。

相互依賴理論認為,在社會相換中,我們在尋求回報最大、成本最低的人際交往。「回報」指的是交往中想要得到的、受歡迎的、能給接受者帶來享受或滿足感的任何事情。相比之下,「成本」是懲戒性的、人們不想得到的經歷,交往中所有令人有挫折感和壓抑的各種後果都是成本。而「結果」用來衡量某種交往的回報與成本,它描述的是一個人綜合的凈收益或凈損失。

1.結果=回報-成本

顯然,如果一種交往的回報大於成本,就會產生積極的結果。但是,結果是得是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評估結果的兩個標準,第一個標準是我們的期望,即比較水平;第二個標準是如果沒有現在的伴侶,我們會過得怎樣,即替代選擇。

比較水平是衡量我們關係滿意度的標準。幸福的程度取決於所得到結果超過期望的程度,結果超過比較水平,你會感到非常幸福。所以,親密關係中的滿意度不是簡單地取決於結果的好壞,而是取決於我們的結果與比較水平的對比。

2.結果-比較水平=滿意或不滿意

另一個影響一段關係的因素是替代選擇。如果其他的關係能給我們帶來更好的收益,即使我們對現狀滿意,也會離開現在的夥伴。反之,即使對現在的關係不滿意,在沒有更好的替代出現之前,人們也不會脫離現有的關係。

同樣是愛著對方而對方態度不知的情況,暗戀對象給予的每一次回應帶給暗戀者的滿意度都很高,因為他們的比較水平較低。而在一段曖昧關係里,對方時不時的回應會提高一方的比較水平,會對對方有更接近於戀人的期望,也會因此覺得委屈。在沒有更好的替代選擇時,即使委屈,人也會繼續保持在這段曖昧關係中。

一段「被曖昧」的關係,即一方希望與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而對方卻將其過度消費,做出了超越普通關係的舉動。這種情況下對被消費的一方來說,成本遠遠大於收益,結果為負,感到委屈也不足為怪。

曖昧也可以很享受

當曖昧關係作為愛情的前傳時,它卻表現出驚人的魅力。花看半開,酒飲微醉,這種若即如離的朦朧感能加速荷爾蒙的分泌,帶給雙方無限的刺激與新鮮感。

Ira Reiss(1960)提出了愛情發展的社會學理論,大體上愛情由四個階段構成——和諧一致、自我表露、互相依賴及個性需要的滿足。曖昧關係大致界於前兩個階段之間,雙方相處愉悅,建立了基礎的吸引力,同時又開始互相試探自我暴露,尋找更多的信息來加深彼此的親密程度。許多人對於戀愛的美好回憶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它尚不明了的階段,因為那種神秘與激情無與倫比。

與受盡委屈那一方不同的是,讓對方受盡委屈的那一方,似乎是曖昧關係里的贏家。

在John Lee(1988)的「愛情三原色」理論中,此類人追求的是遊戲式愛情。在這種關係中,嬉戲戀人將愛情視作一場遊戲,拒絕信任任何一個人,並且不鼓勵另一半的親密行為。他們同時周旋於幾個情人之間,處理好每一段關係,盡量不讓幾個伴侶相見,有時被形容為是易變的和隨意的。

從情節、主題和人物上看,這類曖昧關係又類似於Sternberg「愛情故事」理論中的搜集故事類型——關係主導者認為愛像搜集錢幣,集得越多,藏品越有趣,不相信一位伴侶能滿足自己所有需要。他們以此應對專屬關係中新鮮感喪失導致的情感危機,在與不同的人調情過程中,他們的自信心與自我認同感不斷增強,也擺脫了責任和關係的束縛。

更為積極的一種情況是,曖昧關係中的雙方都對這段關係有著默契的認可。對這類接受並主動選擇曖昧關係的人來說,曖昧意味著既享受戀愛的甜蜜,又享受單身的自由。

Sternberg(1986)的愛情「三元論」認為,親密行為、激情和承諾是愛情的三個基本要素。當生殖繁衍不再是親密關係的終極目的,當男女平等趨勢越來越強,當人們對精神領域消費需求越來越高,當生活成本逐漸提高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現代社會的特質使承諾在親密關係中漸漸成為一種束縛和高成本。人們更多地去關注當下的感覺,更願意去享受單純的親密關係,而不願因為專屬關係束縛自我。

沒有專屬關係責任的束縛,個人能夠享受更多的空間與時間,更好地探索自我,曖昧關係又彌補了單身生活的情感需求空缺。同時,隨著離婚率的逐步提高,性意識的逐漸開放,對感情的不安全感與懷疑也讓更多的人在作出或者接受承諾時更為小心翼翼,曖昧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情出自願,事過無悔

從相互依賴理論可知,曖昧與否勢必都會面臨著效用與成本的抉擇,曖昧關係與戀愛關係一樣都有其快樂與痛苦。而當一個人選擇處於曖昧關係中時,一定是這樣一種狀態帶給其的回報或者是幸福感大於它的成本或委屈值。那些抱怨在曖昧中受盡委屈的人也同時享受著這段曖昧關係帶給他們的甜蜜與快樂,否則傷痕纍纍不堪委屈便會早早抽身。

一旦在一段曖昧關係中感到委屈了,請仔細思索這段關係帶給你的正效應是否會大於與之相伴的委屈與負效應,是否在你的承受範圍之類。當你發現這種委屈已經超出你的承受範圍,就儘快結束這種曖昧關係,要麼更進一步嘗試發展為戀人,要麼退一步保持安全距離。委屈可以有,且通常不可避免,但受委屈與受「盡」委屈之間往往是有一個「願挨」的當事人。

外人可以站在一個所謂的道德至高點去譴責那些「渣男賤女」,可以對腳踏N只船對許多姑娘「不負責不拒絕不承諾」的花花公子咬牙切齒,可以對消費男生,欲拒還迎的拜金女嗤之以鼻,可以對所有身陷曖昧關係里受盡委屈「執迷不悟」的人恨鐵不成鋼,可以對男男女女逢場作戲的場面不屑一顧。然而感情這個東西終難以用是非對錯去衡量,不過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男女雙方你情我願。只要你願意,大可以「你若安好我備胎到老」。

參考文獻:

1.孫中興《愛情社會學》人民出版社,2017

2.大衛諾克斯、卡羅琳沙赫特等《情愛關係中的選擇——婚姻家庭社會學入門》金梓 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理查德羅賓遜《愛情中的墨菲定律——為什麼付出總得不到回報》,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

4.(美)布雷姆,米勒等《愛情心理學》,郭輝等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推薦閱讀:

李敖一生狷狂不羈跟他八字格局有很大關係
焦俊艷是焦恩俊的女兒嗎 ?焦俊艷和焦恩俊關係說一說??
血型與性的關係(圖)
調節健康的人際關係
分手後,應不應該迅速開始新戀情?| 研究:如何識別一段「反彈式關係」

TAG:人才 | 曖昧 | 關係 | 委屈 | 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