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今夜,我們只讀唐詩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王朝,唐刀、唐裝、唐人的稱謂延傳至今,但最負盛名的還是唐詩,那時可真是詩人輩出、詩情遍地,長安城內隨便抓個人都能寫上幾句,李杜、小李杜、王孟、元白,這些大詩人比現在的明星還火。

一、盛唐詩人的朋友圈

我們先從盛唐說起。

文學中的盛唐從713年算起,歷史上稱之為開元盛世,當家人是唐玄宗李隆基,怎麼個盛法?老杜詩中寫的很明白: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就是說人口眾多,有吃有喝,基本上實現了小康。

吃飽了,喝足了,文學思潮也開始活躍,知識分子紛紛求學致仕,希望通過科舉來展露才情,博取功名,當時的國考分為明經、進士兩科,明經只要死記硬背論語啥的就行,而進士則考學生的創造能力,其中就有詩、賦。如今天的唱歌選秀一樣,社會倡導,詩人們便發瘋似的鑽研詩歌,於是呈現出眾生相:有人家李白這樣聰明的,喝一斗酒做一堆詩,輕鬆瀟洒;也有賈島這樣的,三年做了兩句,最後還激動的鼻涕一把淚一把。

今天我們談詩歌,無疑推李白、杜甫這兩同學,但是在唐朝,或者至少是盛唐並不是這樣,盛唐詩人的微信圈有兩個群,一群是做官的詩人群,二群是沒有做官的詩人群,賀知章、王昌齡他們在一群,孟浩然、杜甫他們在二群,王維同時加了兩個群,李白在一群待了一段時間,後來感覺沒意思就退群了,成了二群群主。那個時候的杜甫,還遠遠不是什麼「詩聖」而是個「野老頭」,官也做不大,詩也沒人賞識,只能整體在群里發發牢騷,喝喝悶酒,@李白、王維他們幾個,想去一群混。

那麼,盛唐時期誰的詩最牛?

高調的李白無疑是一個,另一個則是異常低調的王維同學,你不要驚訝,這是真的。唐中宗御封李白詩歌、張旭草書、裴旻劍舞為大唐「三絕」,唐代宗則稱王維為「天下文宗」,文宗是什麼概念,就是文壇領袖,北宋的歐陽修、蘇軾也是。

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他倆。

李白與王維,同樣的詩名滿城,同樣的遍地朋友,而且出生與同一年,死只差一年,可以說是完全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又都曾在長安活動,給唐玄宗打工,結交了一大批相同的朋友:孟浩然、王昌齡、杜甫、高適,但是他倆居然一點「交集」都沒有,無史料記載,無詩歌唱和,甚至無只言片字,這不得不令人感到詫異。

二、破「詩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

小白自稱是漢朝飛將軍李廣之後,「家本隴西人,先為漢邊將」,這和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成龍是房玄齡之後一樣,已無可考,可考的是他爹在隋末因為犯事被流放到西域碎葉城,即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武則天長安元年,也就是公元701年,李白在這裡誕生。從此以後,吉爾吉斯斯坦一直說李白是他們的。

李白父親貌似叫李客,「高卧雲林,不求祿仕」,是個商人,生了好多好多孩子,李白是第12個,4歲的時候,他爹把家遷到四川江油市,都說蜀中有靈氣,孕育出了司馬相如等人才,李白便在此成長,「五歲通六甲,十歲觀百家」。

開元十三年那年,李白25歲,他覺得是時候去外面看看呢,於是「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東出三峽而去。那一年他結識了道士司馬承禎,學了些道,第二年認識了孟浩然,第三年他自己給自己娶了個媳婦,唐高宗時某位宰相的孫女。誰也不知道那時的李白,已經是一個一等一的高手,「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手法很專業。

公元730年,李白30歲,他已「劍非萬人敵,文竊四海聲」,結識了元丹丘(就是岑夫子,丹丘生那個丹丘生),一入洛陽,上終南山,在唐玄宗妹妹的別墅住了一段時間,本來是想結識這位公主的,卻沒見到;於是732年,二上終南山,還是沒結果。734年,李白在洛陽城裡他終於見到了她——玉真公主。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在元旦丘、玉真公主的舉薦下,唐玄宗決定聘用李白,於是李白同學「仰頭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自信爆棚。李白覺得大幹一番的時機來了,在長安遇到賀知章,賀老讀完他的《蜀道難》,說「可以泣鬼神」,稱為「謫仙人」,最開始玄宗也很器重他,讓他暫時做「翰林待詔」,相當於今天的宣傳部成員,但是還達不到「翰林學士」,說白了就是歌功頌德,粉飾太平。

李白想的經世濟民、匡扶蒼生,他發現現在要乾的事和這沒半毛錢關係,於是開始成天買醉,玄宗和貴妃在御花園賞牡丹,想找李白寫首詩助助興,找來找去發現他爛醉如泥,後來由於「龍巾拭吐、貴妃研磨、力士脫靴、御手調羹」等多個事件,玄宗對他的印象下降,說「此人固窮相也」,於是給了他一些錢,說你回去吧。

歲月易過,說話間到了752年,此時的李白已52歲,在幽州一帶遊歷時,發現安祿山有反意,登黃金台痛哭。果然在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李白攜筆從戎,成為永王李璘幕僚,第三年,肅宗上位,永王兵敗,李白入獄,後在宋若思、崔渙等朋友的營救下,出獄,改為流放夜郎(夜郎自大,從這個成語就能看出這個地方的偏遠),流放至白帝城的時候,遇到天下大赦,鬆了口氣,寫下「千里金陵一日還」。

761年,年過花甲的李白,還想著為國出力,欲投靠李光弼討伐叛亂的軍隊。第二年,在安徽當塗病重,將詩文交叔父李陽冰整理,十一月,賦《臨終歌》,嘆息「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就此,一代天才隕落。

三、解「詩佛」王維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人稱「詩佛」。

長安元年,公元701年,李白在西域出生,同年,王維在河東蒲州出生,就是今天的山西運城,關二爺的老家。王維9歲的時候與他8歲的弟弟王縉,就聰穎過人,名揚鄉里,這可能是跟王維的父母有關。

公元715年,王維15歲,他已開始在長安活躍,到處交遊名人。由於他天資聰慧,多才多藝,詩寫的好,畫畫的好,尤其是他精通音樂,在當時很受歡迎,所以立馬成了王公貴族的寵兒,這也應了張愛玲那句話,出名要趁早。

兩年後的那個重陽節,王維17歲,寫下了名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還記得我們高中語文老師經常拿著個舉例子,說駱賓王歲寫了《鵝》,王勃歲寫了,王維17歲寫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再看看你們17歲,都在幹嘛!

公元720年,王維第一次參加國考落榜。這一年,他已經是寧王、歧王府的「座上賓」,這些王爺對他「待之如師友」,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就是玉真公主,他和寧王、歧王是兄妹,一次,這些王爺設宴請玉真公主,期間「妙年潔白,風姿郁美」的王維抱著琵琶出現,聽完王維演奏的《郁輪袍》,玉真公主讚賞不已,讓宮婢將王維帶入室內,讓他穿著華服,重新出來坐在賓客上首。

公元721年,21歲的王維考中進士,一是得益於自己的才華,二是他在長安城積攢的人脈,其中就有玉真公主的幫助。說白了就是「走後門」,唐朝流行拿詩去拜謁領導,像孟浩然給當時的丞相張九齡寫「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只要你的詩得到認可,才華出眾,參加科舉只是個過程,就像現在官二代一樣。

考中進士以後,王維做了太樂丞,就是今天的中央樂隊隊長,可是他的運氣並不好,隨即發生「伶人舞黃獅子」案,關於「舞黃獅子」,在唐朝時只有皇帝能看,而身外樂隊隊長的王維,管教不嚴,被人檢舉,於是他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

公元734年,張九齡當政,他和王維關係好,於是讓34歲的王維先後做了右拾遺、監察御史,就是諫議官、檢察官,但是好景不長,一年之後,張九齡被炒,三年之後,王維被玄宗派遣到邊關。

王維40歲左右的時候,看淡了官場的爭名奪利,開始思考人生,於是在長安郊區的藍田縣輞川建了一棟別墅,並時常去終南山居住,開始「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生活,吃齋念佛,半官半隱。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玄宗帶著貴妃奔逃蜀中,沒跑掉的舊臣成了俘虜,王維就是其中一個,安祿山知道他的大名,讓他做了偽官給事中。郭子儀、李光弼平息戰亂,王維等人交由司法機關,這種「漢奸罪」本應當斬,但是這時候又顯出了文人的作用,原來王維寫過一首追慕天子的詩,加上時任刑部侍郎的弟弟王縉願以去官救他,於是唐肅宗赦了他,並先後又讓他做了太子中允、中庶子、尚書右丞等官。

上元初年,大病,給弟弟寫了封絕筆信,終了。

四、唐詩背後的事情

上面我們大致梳理了李白、王維的生平。

我們發現,從開元十八年至二十一年,從天寶元年到天寶三年,先後有五年時間,李白和王維同住長安城,同為唐室打工,同在詩壇活躍,卻為何產生了「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異象?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相互有意避讓!

那麼,為何避讓?

可能是性格迥異,道不同不相為謀?很多人覺得李白狂放不羈,高調,崇道,而王維正好相反:溫文爾雅,低調,禮佛,一剛一柔,一佛一道,便可理解。也有人說未必見得,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倆都和孟浩然成了好友,所謂「朋友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即使不是如此,他們都在文壇、朝廷,抬頭不見低頭見,世俗意義上的交往應該有的吧,就像兩個人雖然性格不投,但是同時出席某種活動,別人會有記載啊。

可能是際遇不同,文人相輕?上面我們也提到,王維出名很早,9歲名揚鄉里,15歲混跡長安,17歲詩滿京城,21歲高中進士,而李白25歲的時候才決定「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王維先苦後甜,李白先甜後苦,不同的經歷,不同的際遇,讓這兩個大詩人彼此看不上眼,先吃苦頭的王維明白自己的位置,覺得從四川來的這個小子挺狂,先甜後苦的李白則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包括王維。

可能是圈子不同,真的沒有交集?李白結交的人三教九流、魚龍混雜,有孟浩然、王昌齡這樣大詩人,也有岑夫子、丹丘生這樣的道者,也的汪倫這樣的平民,平時就是交友、喝酒,而王維結交的都是王公貴胄、高幹子弟,像寧王、歧王他們,平時沒事幹希望一個人待在家中念佛,與普通人不接觸。

或許還有一個原因,因為那個人。

這個人就是我們前面反覆提到的玉真公主,唐玄宗的親妹妹,她可不只是一個「緇衣頓改昔年妝」的道士那麼簡單,她的宮觀奢華,廣交文人,李白、王維都曾去過,可以說一手操縱了諸多年輕才俊的命運,李白、王維二人致仕,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她的舉薦。李白曾通過衛尉張卿向玉真公主獻詩:「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祝他早日成仙。王維提到「大道今無外,長生詎有涯。」暗喻其長生不老。

李、王與玉真公主三人之間,紛紛擾擾,難以說清,我們不必在展開。

推薦閱讀:

如何科學地預測我們會愛上誰?
我們說的立秋,都不及這位詩人帶感
韓國又出十九禁,這麼黑的警察卻讓我們看到了光明!
打一巴掌就死給你看: 為什麼我們含辛茹苦,卻養育不出懂事的孩子
讓我們肅然起敬的人性光芒

TAG:唐詩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