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中國到底應該選擇誰?
(2015-04-07 17:16:30)
轉載▼
標籤: 情感 | 分類: 長篇連載 |
那一年,中國天翻地覆,那一年中國乾坤扭轉。在那一年,中國到底應該選擇誰?問題非常嚴峻,因為她實質上是在死亡與生命之間的二選一。中國,曾一度考慮過李自成,甚至讓他進了京,也曾考慮過張獻忠,甚至讓他在四川做了試點,然而,京城幾乎被塗炭成廢墟,成都被屠殺成了無人區。
毛澤東說過李自成、張獻忠是進京趕考,然而,文盲加流氓雙重身份的他們連零分也沒有獲得,他們考成了無窮大的負分。1960年7月23日,毛澤東接見出席第三次文代會的老舍,他對老舍先生說,「滿族是個了不起的民族,對中華民族大家庭做出過偉大貢獻。」
毛澤東為什麼這樣說呢?
還是先讓我們仔細看看,李自成進京和張獻忠入蜀是怎樣做的。
有專家把李自成坐天下給中國帶來的災難分五個方面。
第一大災難,是侮辱了上吊自殺的崇禎皇帝,寒了天下人的歸附之心。首先,他焚燒明朝的太廟,把朱明王朝的列祖列宗全部從供桌上掀翻,並一腳踢得遠遠的。對待崇禎皇帝的遺體,他採用了幾乎是侮辱的態度。 「自成命以宮扉載出,盛柳棺,置東華門外,百姓過者皆掩泣。越三日己酉,味爽……」用門板抬、用柳棺裝,在東華門外隨便那麼一停,三天就臭了。這跟「拋屍」差不多。與他相反,兩個多月後,清軍佔領北京,頭一件事兒,就是「安輯百姓,為帝後發喪,議謚號。」這總比赤裸裸地虐待更文明、更策略。第二大災難,就是在北京大搞白色恐怖。在李自成的授意下,剛進北京一個星期,農民軍便開始大面積地抓人、抄家、敲詐、搶劫,明朝舊臣變成了「唐僧肉」。美其名曰 「助餉」,但卻有明碼標價,「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掏不出那麼多銀子,就往死里折磨。劉宗敏趕製了五千套夾棍,夾棍號稱「刑具之祖」, 「凡拷夾百官……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堅決不與清廷合作的明末史學家談遷在《棗林雜俎》里非常肯定地說,被迫害致死者有1600餘人。」第三大災難,對那些曾經支持他們革命的無辜百姓也不放過。所謂「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劫掠還不算,又規定了新政策:「令五家養一賊,大縱淫掠,民不勝毒,縊死相望。」第四大災難,李自成及其利益集團,荒淫貪腐,比朱氏朝廷還靡爛。李自成帶頭搜羅女人,他幾乎通睡了明宮裡的嬪妃。農民軍進北京,紫禁城化作了強姦大魔窟,「宮女魏氏投河,從者二百餘人。」安福衚衕、蓮子衚衕,一夜之間竟有370多名婦女被他們活活折磨而死。除了女人之外,金銀財寶是他們眼裡的最閃光的東西。他們搶了多少呢?據載,李自成撤離北京前,先命一支龐大的騾車隊將黃金白銀鑄成餅子運往西安。「每餅千金,約數萬餅。」第五大災難,焚燒宮殿,毀棄城市。4月29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倉皇即位,在紫禁城裡坐了一天的皇帝。當天晚上,他的屁股從寶座上下來,一揚手便放把衝天大火——「是夕,焚宮殿及九門城樓。」
李自成不亡天理不容,1644年中國要真的交付給他,那麼,中華民族將萬劫不復。
至於殺人如麻的張獻忠,那是更加禽獸不如的東西。他能屠川,也能屠全中國。從看他對知識分子的態度上,就能看出他得勢後中國的面貌。「其立國之初,假開科之名,召士人三萬二千三百餘人,其中一人未至,小視其令,即虎威大作,將眾士人盡行屠戮。」假如他成了事,那將是一個沒有知識分子的國家,而沒有知識分子的國家會是個什麼樣子,我一時還真想不出來。在海外保存了273年,到1918年才出版的西方傳教士利類思和安文思寫的《聖教入川記》詳細描寫了他屠川的場面,先聲明一下,這兩個人張獻忠待他們並不薄,都是給了國師待遇的,但他們還是如實記錄了那些血腥的場面——
獻忠深惡川人,以為漢中及各處之敗皆由川人使之,故大加殺戮,已殺去川人十四萬之多,擬將川省變為曠野,無人居住。 ……及聞劉清(進)忠在漢中兵敗,屬下之兵皆系川人,於是狂怒大發,虐殺川人,以雪其恨。此次殺伐,不知死人若干……各州縣城邊皆有大墳名萬人墳者,其中所葬屍骨不知凡幾。後獻忠令將屍骨堆集,作為百骨墳。其近江河之城,命將屍體拋入水中,亦不知凡幾。而逃避他省者,亦不乏人。 獻忠殺人太多,不能安居城中,得將省垣人民盡殺,房屋焚毀後率同類往北進發,在順慶紮營。 獻忠如此殘殺,招致眾怒,各處川民皆舉義兵,為父母妻兒親戚鄰朋報仇雪恨。獻忠見之,瘋病忽作,故發剿殺成都之令。1645年冬十一月二十二日,獻忠欲剿洗全城居民。……此時,被拘百姓無數,集於南門外沙壩橋外,一見獻忠到來,眾皆跪伏地下,云:「大王萬歲,大王為我等之王,我等為大王之民。我等未犯國法,何故殺耶?我等無兵器,非兵非敵,乃守法良民,乞大王救命,赦我等無辜小民。」云云。獻忠之心,禽獸不如,聞如是哀求之言,不獨無哀憐之意,反而厲聲痛罵百姓私通敵人。隨即縱馬躍入人中,任馬亂跳亂踢,並高聲狂吼:「該殺該死之反叛!」隨令眾將士急速動刑,冤乎痛哉!無罪百姓齊遭慘殺,息靜無聲。真是屍積如山,血流成河,處處皆屍,河為之塞,不能行船。錦繡蓉城,頓成曠野,無人居住,一片荒涼慘像,非筆舌所能形容。 」
李自成、張獻忠到底是什麼人,應該一清二楚了,他們是17世紀中國的兩個最大的恐怖主義頭目,他們是最大的反人類分子。如果全民公投,那麼,請問誰會去投李自成、張獻忠一票呢?李自成、張獻忠成功後,或者說在1644年,中國選擇了他們,那麼,中國將是什麼樣子呢?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中國將陷入四分五裂的春秋戰國那樣的亂局,李自成與張獻忠要打,李自成與南明王朝要打,張獻忠與南明王朝要打,各地不臣的勢力將趁機起兵,東北、西北、西南要紛紛起來鬧獨立,與愚昧殘暴格格不入的知識分子將遭到全國性的屠殺,中華文明將在血流飄杵中被蕩滌成一窮二白。而被稱之為中國的版圖頂多只有350萬個平方公里。那樣的話,我們今天就不可能再說什麼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了。如果沒有順治遷都北京和攝政王多爾袞的睿智,也許今天我們出山海關、出嘉裕關就是出國了,中國領土在大清手裡翻了三倍還多。
在西班牙人帕萊福的《韃靼征服中國史》,卻明確記載了皇太極拒絕李自成希望合作的要求。書中這樣說——
「他(皇太極)也考慮到李(自成)對他的友好表示,期望得到他的保護,對抗合法的君王,因此之故,至少李不把他當作敵人,不會拒絕讓他分享征服果實。不過這位韃靼君主決定不做出支持可惡的叛匪的表示,他充分認識到,支持逆賊反對合法的君王,並非王者所應為,這隻能助長叛匪的氣焰,給人留下一個可恥的壞典例。……」
貴族出身的皇太極當然不能與流氓握手聯盟,他有自己的王者之道。
滿洲人入關是當時中國最上乘的選擇和結局,無論罪孽深重的李自成、張獻忠,還是變本加利腐敗的南明王朝,都不具有統一中國、開疆拓土的雄心和能力,只有滿洲人能夠做到,而且也確實做到了,這就是歷史功績。
那麼,滿洲人是什麼樣的人呢?請看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留下來的聖訓。
努爾哈赤這樣說——「在天下大國中,有什麼比正直、德行更可貴?在我心中原懷中正,仍感不足。……太平之道,貴在公正之心。要以公正之心要求自身,以仁慈之心撫養眾人,以明智之心詳察細處,知邪、止暴,不圖自身安閑。」皇太極這樣說——「治國之要,莫先安民。為政之綱,在於養民。……滿洲、蒙古、漢人均屬一體,譬諸五味,調劑貴得其宜,審罪、服役,不要有差別。士為秀民,士心得,則民心得矣,要重用那些才德的人。這是天道。」
在這樣的聖訓之下,培育了如專家們所概括的滿洲人的精神特徵,即「勇敢、博大、兼容、進取」。而辜鴻銘先生形容得更為透徹,他說:「滿族的特點和力量,在於他們的英雄氣概或品質的高貴。滿族人,作為中國唯一的軍人階層的後裔,具有豪邁的中國式英雄氣概或品質。尚武精神對高貴品質的發揚是高於一切的促進力量,因為作為一個真正的軍人,自我犧牲是他永恆的理想,自我犧牲正是一切高貴品質的基礎。那些滿族人,雖然有許多缺點,但仍然是無罪的,哪一個民族又不是如此呢?他們懷有偉大的樸實心腸,從而造成了可貴的樸實風俗和生活習慣。他們真真心腸端正,作風樸實,舉止優雅,且有法國人所稱道的禮貌,他們是好樣的紳士,只要找到途徑,不辭盡自己的責任,只要聽到號召,不惜為他們的國王和國家的榮譽犧牲自己的生命。」(見〈辜鴻銘文集〉)
那麼,比較之下,李自成、張獻忠和順治誰應該考出一個頭名狀元呢? 經過上面的分析,答案已經非常確定了。1644年,中國付出流血的代價,經過慎重的考慮,徹底淘汰了李自成、張獻忠,一個年僅7歲的少兒走上了歷史舞台,從此一個強大的中國屹立在東方。
劉亞洲上將2005年《百家爭鳴》上的《甲申再祭》一文中指出:「甲申年明清鼎革戰爭中,中國唯一合格的領導者是多爾袞。有一句耳熟能詳的口號叫『振興中華』,多爾袞就是振興中華的功臣。多爾袞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雖然他不是漢族人的驕傲。滿清入主中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拯救了中華民族。明朝哪裡出現過什麼『資本主義萌芽』?封建之樹常青。中國已成死水。死水只有一個發展方向,就是變臭,變爛。一切都逼近絕境。就在這個關頭,英姿勃勃的多爾袞登場了。滿族人具有極大的進取心。他們在關外的日子過得挺滋潤:沃野千里,牛羊成群,政治清明,軍隊剽悍。但他們沒有滿足於此,把目光投向中原。中原到手後,他們的步伐仍沒有停下來。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注視著遠方。和成吉思汗一樣,八旗鐵騎幾乎把冷兵器時代的征伐演繹到了完美的極致。多爾袞及其後代對中國歷史做的最大貢獻就是國家的完全統一。直到今天,我們還享受著睿親王留給我們的這一筆豐厚的遺產。……滿族是個強勢民族。強勢民族最醒目的標誌是,它的心胸非常開闊,什麼好的東西都可以接 受。因為開闊而虛心,又因為虛心而開闊。……滿清從不拒絕在他們看來是優秀的東西,這正是他們強盛的原因。在所有的優秀東西中,他們最不拒絕的是人才。……崇禎自毀長城。清朝皇帝像重視生命一樣重視人才,包括重視敵人陣營中的人才。錦州總兵祖大壽曾殺死無數清兵,投降後又逃跑,十年後再降,皇太極仍能容忍,使用。器量如海。難怪無 數人才死心塌地為之賣命。此種寬容大量,不要說朱明王朝差遠了,就是李世民也要自嘆弗如呢。多爾袞又在皇太極之上。吳三桂來降,多爾袞立即給了他與自己平 等的待遇——封王。趙無眠認為,清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朝代之一,此說雖有爭議,但不爭的是,清朝十三個皇帝在帝王群中是排名靠前的,尤其與明朝十三帝比,愛新覺羅氏品種優良,朱氏殘次。愛新覺羅氏中佼佼者首推多爾袞。努爾哈赤有軍事天賦,皇太極有政治天賦,多爾袞兼而有之。今天回顧甲申年歷史,我們清晰地看到,在多爾袞身邊簇擁著一個人才班子,也就是今天我們講的精英群。……多爾袞的聰明使他擁有了巨大的人才庫,而人才庫又使他變得更聰明。多爾袞的每一個舉動都閃爍著睿智的光芒。甲申年,這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簽收的是怎樣一個巨大的攤子呀。你看他,不慌不忙,從容不迫。帷幄中迭出妙策。僅用人一項,就不知超出崇禎千萬倍。」
在攝政王多爾袞的輔佐下,年幼的順治帝成功遷都,並定鼎中原一統天下。少年天子順治只在他的龍椅上工作了17年。雖然前期有多爾袞和孝庄文皇后的幫助,但他親政後,整頓吏治,注重農業生產,提倡節約,減免苛捐雜稅,廣開言路,重用人才,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李自成進京,專伺燒殺搶掠。順治遷都帶來了一部《大清律例》,天下從此按法行事。他開創了清王朝走向強盛的新局面,為康乾盛世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我通過日本人竹內藤因的《韃靼漂流記》、義大利人衛匡國的《韃 靼戰紀》、比利時人魯日滿的《鞍靼中國史》、西班牙人帕萊福的《韃靼征服中國史》等目擊記形成的史料,得以客觀公允地了解歷史背景,同時參看《清實錄》、《清初內國史院滿文檔案彙編》以及當時不與清合作的漢族知識分子的筆記,如計六奇的《明季北略》、彭孫貽的《平寇志》、談遷《棗林雜俎》,創作了長篇歷史小說《順治遷都》。
這部二十萬字的作品,全面、客觀地再現了清初滿洲人波瀾壯闊的歷史創舉,作品涉及滿族傳奇故事、歷史真貌以及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體現了滿族政治史、軍事史、文化史的精髓內容,其獨別開生面的文學性描述主人公博大的襟懷及其他人物的命運,使讀者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視野了解到滿洲的發展和壯大,從歷史的大視角盡收滿洲入關對於中華文明做出的創造性貢獻,對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貢獻,同時,復原了被誤讀三百餘年的歷史。其新奇之處,俯拾皆是。這部書從翻開到合上,始終懷揣真誠地告訴人們一個最真實的王者之道,那就是「蒼生至上」(長篇歷史小說《順治遷都》跋)
我的更多文章:推薦閱讀:
※嫁娶日課的選擇
※女生會選擇掙錢比自己少的男生結婚嗎?
※教你如何最好選擇陌生人偷情
※廿四山造葬日課的選擇
※【選擇最淡的心事,詮釋坎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