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講記7??作者:傅味琴
轉載▼
標籤: 文化 | 分類: 講壇 |
念誦是入定的導引
提要:
文殊儀軌的組織是個圓滿的法 智慧表現在我們身口意動作上 讀經要求法義,能否解如來真實義,還得看你悟到什麼程度 利人不利已,始終是凡夫,利已不利人,也達不到究竟的自利 修行走中道,才是恰到好處 念誦是入定的必備工作
文殊儀軌的組織是個圓滿的法
「般若無體,顯之於事。亦猶電流無形,發之於燈,所作恰好,即是慧相。」文殊法即是修般若的法。要修般若、成就般若,其它的法也要具備,文殊法就是由其它法的基礎來進入文殊般若,所以文殊儀軌的組織是個圓滿的法。
智慧表現在我們身口意動作上
「所作恰好,即是慧相」。慧相就是智慧相,我們經常舉生活上一些事情,看你做得是不是恰到好處來觀察你的智慧相。這不過是舉舉例子罷了,更重要的智慧就是我們身語意的動作,在這方面做得好就能度得了自己,也能度得了眾生,這才是真正起大作用的智慧相。真正在自利利他上起作用的智慧相就是自己能斷煩惱,同時能夠以善巧方便度得了眾生。善巧方便大家都需要,可是真正的善巧方便是要做到恰到好處,不太重,不太輕,不太多,不太少,這就比較難。在《阿含經》里我們常能看到一些形容詞,描述這個人,很莊嚴或者很美貌,常有這樣的話,不高也不矮,不白也不黑,其實從智慧上來看,就是形容這個人的身材相貌恰到好處。
讀經要求法義,能否解如來真實義,還得看你悟到什麼程度
附帶提醒一句,無論是看經書,或佛教的文學作品,都要追求其法義,否則,個人看法不同,結論也不同,很難悟到如來真實義。《阿含經》有的人看成是一部釋迦佛當年在人間生活的記實,有的人看成是一部文學作品,其實每篇都具足佛法的意義。能海上師說《阿含經》還具足密教的密意,顯教的人看《阿含經》講的都是顯教法,能海上師能看到密教法義,就看你悟到什麼程度了。
利人不利已,始終是凡夫,利已不利人,也達不到究竟的自利
做到既能利己,也能利他,就是恰到好處。光是利他,而不利己,精神可嘉,可是自力不足,說到底咱們還是一個凡夫,還不圓滿,要不斷提高自己,才能更廣大地利他。如果只利己而不利他,也不圓滿,也達不到究竟的自利。如果是損人利己呢,那就變成造惡業了。損人不利己呢?那是顛倒的大愚痴。
修行走中道,才是恰到好處
在利己利他的工作上,要處處做到恰到好處,必須要修精進,不修精進,不修禪定水平就提不高,也不圓滿。可是也不能過分地精進,猛力精進的人,如果你到水平了,咱們就不說了,不到水平,整天像茅山道士那樣打坐,就不恰當了。外道,我們為什麼要反對?第一,外道雖然有講斷七情六慾,其實真正修到後來,他們仍然斷不了欲。第二,為了要達到目的,就拼著命干,這些都沒有做到恰到好處。修行要針對自己的煩惱,在斷煩惱過程中不偏左也不偏右,走中道,那才是恰到好處。
念誦是入定的必備工作
釋迦佛教導弟子要念誦,佛弟子當年經常誦佛所說的偈,不通過念誦,修禪定難以入定。念誦就是在做入定的準備工作,怎麼入定?自己對這條路線首先要搞熟,就好比要賽跑了,運動員先在原地活動活動手腳。所以不要以為念誦對修定有防礙。
沒有心的覺照,就成了枯定
提要:
沒有心的覺照就成了枯定 心能按規定的路線動,就能自己做主人 觀一切如幻,由幻入空 人不能脫離現實,佛法不過是改變一條路線 沒有文字般若,什麼也沒有 一切法都從因緣生
沒有心的覺照就成了枯定
凡夫還得從動進入定。動與定是相對的,是辯證的,如果想從不動求得定,那就等於一個沒有學過佛法的人,你看他坐著一動也不動,其實他是個傻傻乎乎的人。即使在修定作觀時,我們的思維還是保持著動,否則沒有心的覺照就成了枯定。佛講的法是辯證的,我們修行,就要按照佛的法去修。我們修定的時候,身子不能動,連舌頭也不能動,其實呼吸器官還是在動,心臟還是在跳動。如果呼吸,心臟都停止了,那你也不可能入定呀。所以,不要執著某一點,往片面去發展,這樣就會搞偏了。
心能按規定的路線動,就能自己做主人
心也是如此,修定止住了妄念,如果你不讓另一方面動起來,你這個定就是修止不修觀的外道定。所以我們要修觀,觀就是心裡在動,不過不是亂動、妄動,而是按照規定的路線動。最後修行人的心能自己做主人。自己做不了主的就是凡夫眾生。
觀一切如幻,由幻入空
我年輕時,有次到一個居士家去。夫妻倆在討論怎樣入空,一個說「由空入空」,一個說:「從有入空」,我一進門,他們就問我,我說:「由幻入空」。如果說「由空入空」,虛空只有一個,哪有從這個虛空來進入另一個虛空的?放下就是空,難道放下後再來一個放下?如果說「從有入空」,「有」對空有礙,它會破壞空,所以佛經里經常要我們觀一切如幻。我們現在的動雖屬有,但要觀它如幻,我們修觀想的境也是如幻。
人不能脫離現實,佛法不過是改變一條路線
念誦也是如此。念誦時要讀文字,要作觀,有時還要舉腔,就是在動,這個動是你入定的前導,而不是我們平時生活中的妄動。腦子裡亂想,嘴巴一動就講世俗煩惱話,這也是動,可是動不出好結果來。佛法不過改變一條路線呀。比如說,世間上的人吃飯為了去賺鈔票,我們修行人吃飯為了修行,人總要吃飯,人不能脫離現實。吃飽了一個忙名利,一個忙修行斷煩惱,路線改變一下而已。
沒有文字般若,什麼也沒有
能海上師說過,「沒有文字般若,什麼也沒有」,你修定的觀照般若也沒有。因為沒有語言文字你怎麼懂得修定啊?你怎麼知道如何去修觀啊?我們念誦的都是佛法,都是佛的智慧,當然是出生實相般若的條件,我們當然要把唸誦修起來。
能海上師說:「法從因緣生,因緣即組織也。念誦儀軌時須搖鈴,並結手印者,蓋籍之攝持三業,由此即能作觀入定。」
一切法都從因緣生
「法從因緣生」,沒有因緣,法就出生不了,一切法都從因緣生,所以叫緣生法。舉個例子,今天早晨給你們開示以後,聽到一句話,說「我懂了」。這個懂就是緣生法,因為我講了,你才懂。懂些什麼呢?「老師的講法就是修行」。因為你聽到了,再通過自己思維,你才出生了這個念頭,還是緣生法呀。所以「諸法從緣起」,就是這個道理。「因緣即組織也」。蓋一個房子,也要把磚頭、木頭、泥土等這些材料組織起來,那才能建成一個房子,你講一段話也靠組織,這種組織叫構思。寫一篇文章也要靠組織,要把詞句、含義都組織起來,才成一篇文章。一本佛經也是這樣,後來的祖師發現每部佛經都組織得很好,就把它分成什麼「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一個軍隊,也靠組織,有兵沒有將,有將沒有兵,這個軍隊怎麼打仗呢?所以一切都是組織起來的,也就是一切都是因緣所生的。
念誦儀軌,能身口意同修可攝三業
提要:
念誦儀軌時,身口意同在修,故能攝之三業 佛教不要用神秘來吸引人 法高人不高,不會作觀,唸經又打磕睡 有人竟說:可以把業障封起來 顯密修法都要搞清楚,各人各法就會離了譜 了生死得靠斷煩惱,斷了煩惱就得漏盡通
念誦儀軌時,身口意同在修,故能攝之三業
「念誦儀軌時須搖鈴,並結手印者,蓋藉之攝之三業,」儀軌本身就有組織,由加行、正行、結行三部分組織起來,念誦的時候,要達到攝持三業,也得要組織。三業就是身口意,口念誦,是口,身呢,兩隻手要搖鈴結手印,意,要隨文入觀,就是那樣組織起來的。所以身口意如果能同時修,一修就全抓起來了。搖鈴啥個意思?可以從各個角度說,第一起個音調的作用,配合一些佛教的音樂,佛教本身就有音樂,何必彈鋼琴?第二是表法,鈴表說法,杵表降伏。法上常說,鈴聲振動三界,當然天魔波旬的魔宮也會振動。從攝持三業上說,你在口誦的時候,你身子也在修行。
佛教不要用神秘來吸引人
很多人把鈴杵看得很神秘。由於眾生本來就有個喜歡神秘的根子,就很容易去追求神秘。比如聽到一個魔字,頭腦里總是這種魔,那種魔,其實哪有這麼多魔?從法義上講,內心的煩惱是內魔,外境的干擾是外魔。外魔最厲害的就是五欲,魔射的箭,就是射五欲的五花箭,而不懂法義的人,聽到這些名詞馬上就倒向神秘去了。末法時期有掛著密教牌子的人,卻用神秘來吸引人,我很擔憂後世的人把佛教搞偏了。以前我在一個女眾佛學苑教禪定,課後有個比丘尼要我等一下,她要去拿樣活佛加持過的東西給我看,說 「臨終掛在頭頸里,一掛就能往生了」。我說,「你別拿給我看了」,因為我不信。我很想問她一句,「那你現在還唸佛幹什麼」?真有點像《封神榜》里的「法寶」了。深圳還出現了一個「快速成佛」班。還出現一個叫「阿彌陀佛功」,都是利用人們不懂法追求神秘去吸引人。有幾個年輕人學密回來,對唸佛求往生的人說,那邊一次送往生送走200個,有人半信半疑,總覺得奇怪,就問,「這200個人是一次全命終了,還是陸續陸續去的?」像這樣,把釋迦佛49年的法拋在一邊,以送往生來吸引人,真叫末法時期。
法高人不高,不會作觀,唸經又打磕睡
從前有個人唸經時舉杵搖鈴,結果打瞌睡了,瞌睡一醒,油燈的油也燒光了。這個瞌睡的時間可長了,這樣唸經有啥用?還說有修大手印的人,往往連個光明觀也不會修。
有人竟說:可以把業障封起來
我在能海上師身邊受的影響很深,對這些搞神秘的,搞稀奇的都不感興趣。我只知道把我學到的法去修行斷煩惱。有一次我到成都昭覺寺,清定上師不在,我在客廳休息時,進來一個人,手裡拿的念珠特別大,人家給他介紹,這位是傅老師,他一聽就來興趣了,坐在旁邊跟我講,「在某某地方,開頂,特別殊勝,(開頂是把草插進頂門去。)這地方開頂用的草特別粗,這樣,准能往生」。他一面說話,一面還在撥念珠。我問「那麼本人的業障呢」?他回答我,「這個開頂能把本人的業障封起來」,等等。對他神奇的宣傳,我只好朝他笑笑。
顯密修法都要搞清楚,各人各法就會離了譜
所以要把密教是怎麼回事,弄弄清楚,就好比唸佛怎麼往生的也要弄弄清楚,否則的話,你會走錯路。我們修行最好還是根據最早的傳承,比如修凈土法門,最好根據初祖的傳承,假如一祖一個樣,到後來就離了譜。我們這個法流是顯密圓滿的,從宗大師從師於阿底峽尊者開始,所以我們要根據阿底峽尊者宗喀巴大師的傳承。我們修文殊法,菩提道次第就是要知道顯密圓滿的法是怎麼修的?
了生死得靠斷煩惱,斷了煩惱就得漏盡通
神通變化確實有的,但佛弟子不應該去追求神通,偏了方向,就很難了生死。神通不能了生死,神通也不能使佛教興起來。了生死還得靠斷煩惱,我常說我不去修天眼通,也不去修天耳通,也不修他心通,我只求智慧、斷煩惱修一個漏盡通。其實漏盡通修成就了,其它五通也就自然出生了。佛是無上圓滿徹底究竟,佛叫我們要斷煩惱,斷了煩惱就得漏盡通。
除贊三寶之辭,不得歌音念誦
提要:
巫婆鬼附身,見錢就眼開 破迷信,破到他身上,他就惱火了 「神」是大力,智慧上要通得過去,才能稱「通」 搖鈴舉杵能攝持三業,不易妄想昏沉 手印是表法,卻被外道稱為功法 除贊三寶之辭,不得歌音念誦 出家人不得歌舞觀聽,怎能聽「四季小調」 念誦不能講究好聽,只要聲調和雅即能感人至深
巫婆鬼附身,見錢就眼開
可是眾生心裡有迷信、神秘主義的種子,一直到現在,人們還會去信巫婆,以為她真是觀世音菩薩。其實她是鬼附身,有的連鬼附身都沒有,是假裝的。從前我們演出過的一齣戲叫《戳穿迷信》,一個巫婆裝腔作勢,開始打哈欠了,好像神上身的樣子,慢慢就唱起來了。旁邊一個人不信這一套,說了一句話,「哎喲,誰的100塊錢掉在地上了」。這個巫婆馬上睜開眼睛說,「哎,是我的」。那人就說「你怎麼睜眼講話了,神跑掉啦?」
破迷信,破到他身上,他就惱火了
很可惜,到了末法時期,法都沒有錯,由於有些人不要法,把修行搞錯了,卻走上一條愚的道路,無知得很。我公開講,我不信宗教,因為我是釋迦佛的弟子。所有的宗教都帶迷信,我就是破迷信、反神秘。所以有些人聽我講法聽不進去,因為破到他身上,他就惱火了。
「神」是大力,智慧上要通得過去,才能稱「通」
要知道,漏盡通,才是真正能了生死的神通。舉例說,你沒開智慧,這個法的法義你就通不過去,通不過去就沒有力量,不能稱「神」,「神」是大力,你通不過去,又怎能叫「通」?等你開了智慧,這個法義,你能通過去了,能夠對法義有透徹的理解,也就是悟了,那才是真正的神通。智慧上要通得過去。
搖鈴舉杵能攝持三業,不易妄想昏沉
對搖鈴舉杵不要有神秘感,這只是一個攝持三業的方法罷了。搖鈴舉杵能使人不容易打妄想,因為什麼地方要搖鈴,什麼地方要舉杵,你一打妄想就搞錯了。同時還不容易昏沉,鈴子叮噹叮噹一響,你會驚醒。舉杵搖鈴主要攝持身業。
手印是表法,卻被外道稱為功法
「由此即能作觀入定」,那就是攝持意業。念誦儀軌,還要結手印。哪一段要結什麼手印,也有規定的。手印也是表法,佛菩薩一看就明白,所以容易相通。我們今天結的手印全是表法,沒有什麼神秘的。外道氣功,連釋迦佛一手指地,一手指天也說成是功法,全是胡說。他們只能哄不懂佛法的人。廿年前有一次我在一個信佛的人家裡念誦文殊法,旁邊有人看我做手印,他邊看邊笑。等我修完了,他說,「你做手印的時候,我看見佛菩薩都來了。」真是胡說,原來他是一個不懂佛法的人,我可看不見。
能海上師說:「除贊三寶之辭,不得歌音念誦。誦熟則聲調和雅,感人至深。」
除贊三寶之辭,不得歌音念誦
唸儀軌要聲音和雅,但不得用唱歌的音調來唸,除在慶祝佛菩薩生日時,可以開許,把贊三寶的一段可以唸得好聽一點,但一般經文仍不許用歌調唱。只要唸得聲音和雅就可以了。
出家人不得歌舞觀聽,怎能聽「四季小調」
修行人怎麼能唱歌啊?很多年前,我們到個小廟去,還沒到門口,就聽裡邊在放歌曲磁帶,我說「這個廟裡怎麼放起《四季小調》來了?」《四季小調》是解放前的一首情歌,什麼棒打鴛鴦兩分離啊,我聽了真不舒服,出家人不能歌舞觀聽的。後來別人告訴我,「調是《四季小調》的調,但是裡邊內容都換掉了」,可是內容誰聽得清楚?我聽起來只能聽到《四季小調》,你既然要唱佛教的內容,就可以用佛教唱贊的調,何必用社會上的狼(郞)呀狗(哥)呀這種小調?《濟公歌》我也反對唱,唸佛不好好唸,偏要像唱歌那樣,「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又「嗨!嗨!」兩下,真聽不進去。
念誦不能講究好聽,只要聲調和雅即能感人至深
念誦《文殊法》,長行要用長行的調子唸,不能唸成頌的調子。有的地方,都把長行唸成頌了,說這樣唸好聽,佛教不能學世間上一套講究好聽啊。以前我在能海上師身邊,有的人頌唸得太好聽了,能海上師就指出:「不對,不對」,他常給大家改正。只要聲調和雅就可以了,尤其現在你們老同學唸經時聲音太響,把我的聲音壓下去了,結果自成一套,經常會變調。這裡有我從前唸誦的磁帶,你們可以聽聽,聲音很和雅。我那時候條件比你們差,沒有人手把手地教,可我怎麼學會了?今天我辛苦地教,你們還是學得不像我,因為你們我執太重了,總是要拐到自己的那一面去。儀軌唸熟了,聲音非常和雅,聲音一和雅,心就能逐漸靜下去,連旁邊的人聽到了也會深深感動。今天講到這裡。(2001.6.13第十六講完)
修文殊法開智慧是第一步
提要:
修文殊法開智慧是第一步 心中沒有眾生,你到哪裡去成佛 要止惡修善,但不要停留在人天乘 不能帶著煩惱度眾生 修行難成就,因執著心太重 菩薩不離世間,是為了願力度眾生
能海上師說「念此《五字真言》後,第二步為《上師供》,乃修供養上師之一大資糧,再次為《大威德》儀軌,專屬修定之法。」
修文殊法開智慧是第一步
能海上師法流持誦第一步為《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第二步為《上師無上供養觀行法》,《上師供》是修供養上師的一大資糧。第三步為《大威德怖畏金剛》。第二步里也有第一步,第三步里也有第一步。
心中沒有眾生,你到哪裡去成佛
無上乘即金剛乘,是以成佛為目標,又稱佛乘。我們知道佛法中有人天乘、出離乘、菩薩乘,出離乘出離生死,證羅阿漢果;菩薩乘,廣行六度,廣度眾生;菩薩乘後面是無上乘,即金剛乘,金剛就是成佛的意思。這四種不能分開,不能以為得到修無上乘的法自己就洋洋得意,認為自己得到的法最無上。眾生為成佛的父母,是成佛的基礎,你心中沒有眾生,不修菩薩道你也成不了佛。如果不修出離乘,你到哪裡去成佛?也從來沒有一個沒有出離生死煩惱的佛。
要止惡修善,但不要停留在人天乘
你不修人天乘的止惡修善,修起來福氣不夠,障礙很多,但也不能停留在人天乘就滿足了。所謂「前世不修今生苦,今世不修來生苦」,這個意義太小了。修人天乘也是為了出離生死,也是為了成佛,止惡修善這個基礎無論如何要有,所以不要小看了人天乘,心有大小,法無大小。我是為了成佛,為了度眾生而修人天乘,這就是對。為了享福修人天乘,這就不對了,那你就停留在人天乘了。
不能帶著煩惱度眾生
我們修出離乘斷煩惱、了生死,也是為了廣度眾生,只有自己斷了煩惱以後,才能做到廣度眾生。否則你帶著煩惱度眾生,眾生看見你害怕,怕你偷他東西,怕你讓他上當。所以必須要在斷煩惱的基礎上去廣度眾生。如果你只管自己斷煩惱,不度眾生了,這就不好了,你停留在小乘涅槃里,佛呵斥為灰身滅智,焦芽敗種。不過我們要明白,佛是站在大乘角度說話的,如果站在人天乘來看,阿羅漢是非常了不起的。
修行難成就,因執著心太重
所以要辯證看問題,什麼角度說什麼話,好比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從廣州的角度看福鼎,福鼎就稱北方,從南京的角度看福鼎,福鼎就稱南方,同樣沒錯。福鼎也是北方也是南方,你不能固定說福鼎是北方或南方,那就不是佛法了,佛法是法無定法。末法的眾生執著心厲害,所以不能成就,自己一執著水都潑不進。
菩薩不離世間,是為了願力度眾生
修菩薩行也不是專門為了行善而在世俗里流轉。一會兒做國王,一會兒做大臣,一會兒做爸爸,一會兒做兒子,那叫流轉生死。菩薩乘是乘願再來,願力所使。為了度眾生,你做爸爸,寧願為孩子辛苦,培養他成小菩薩。如果你做兒子,一切眾生皆父母,那就廣大了,沒有廣大的基礎,沒有廣大的福氣和智慧,是成不了佛的。
對未來要從高處想,現在修行要講實際
提要:
修行要加快速度,先把法學到手 對未來要從高處想,現在修行要講實際 要持聲聞律舍劣心 情緒易變,定型難轉,不受教的眾生更難度 宗派如能圓滿,又何必稱派 把一句說成圓滿的人卻連戒定慧也不會講 要講全面才能明白,要學圓滿才能稱圓滿
修行要加快速度,先把法學到手
在這種基礎上,金剛乘才能夠安立得上去。如果你想快一點,快的辦法就是同時修,比如修六波羅蜜,同時修就快了,既布施,又持戒,又忍辱,又精進,又禪定。如果你先修布施,把布施修到三輪體空,圓滿了,再修持戒,當然沒錯,可是對我們來說,就太慢了。因為現時代修行不能太慢,要把速度加快。你得先抓緊時間把法學到手,這是最聰明的辦法,以後假設環境有變化,你有了法可以自己慢慢修。
對未來要從高處想,現在修行要講實際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我們佛弟子志氣要高一點,對我們的未來要從高處想,同時也要腳踏實地,修行不能脫離實際。脫離實際就是精神安慰、精神寄託、自我陶醉,那是沒用的。修人天乘止惡修善就是實際,但是心要從高處想,修好人天乘是為了快快成佛;修出離法,為了了生死,斷盡煩惱,可以廣度眾生,這叫實際。
要持聲聞律舍劣心
能海上師說,要「持聲聞律,舍劣心。」以戒為師,可不能把實際的、基本的、根本的東西丟掉了,好高騖遠,夜郎自大。劣心就是小心,低級的心,好比從前小學老師批作業,有「超優中可劣」五個等級,劣是最低一等。如果不舍掉劣心,時間一長,會變成豎心旁的「性」,「劣心」變了「劣性」,那就麻煩了。
情緒易變,定型難轉,不受教的眾生更難度
你們聽人格心理學也聽到,心,好比人的情緒,隨時隨刻都在變。豎心旁的性,好比人的個性,已經定型了,要你改變,須要長期的說服教育,還要你聽得進去。為什麼聽不進去?「道理是講的對,不過我的道理也沒錯啊。」他就轉變不了。要了生死就要轉變這顆心。以後年代的佛教,可能越來越敗壞,所以要今世抓緊修,不要等來生,今世修好了,你發願來生度眾生,或者更上一層樓,這倒可以,但是今生不能放逸。
宗派如能圓滿,又何必稱派
文殊法不屬密法,文殊法是圓滿的。宗派都稱自己是圓滿的,我有點想不通,既然圓滿何必稱派?比如練太極拳,不論陳式楊式都能使身體健康,但是都不能稱圓滿。宗派也是如此,你修某個宗派,就不懂另個宗派。如果各宗派都是圓滿的,那你只要學一個宗派,其它全懂了。從前好學的人能通各宗,所以鼎鼎大名。這就很清楚了,如果一個宗派就圓滿了,他何必學那麼多?
把一句說成圓滿的人卻連戒定慧也不會講
我從前在一座寺院辦培訓班,一天黃昏時大家在院子里談論戒定慧,一個出家人過來說,「只要一句佛號唸好了,戒定慧全在裡邊了。」我是科學態度,如果你不能擺事實給我看,我不相信。我第二天就跟同學們講:「是不是請那位出家人今天來給你們講戒定慧?因為他說『只要一句佛號唸好了,戒定慧全在裡邊了。』」他唸了幾十年的佛號,他能講嗎?他能講也用不著請我了。
要講全面才能明白,要學圓滿才能稱圓滿
每個宗派有各自修持用功的方法,你說戒定慧全在裡邊了,那你就在你這個宗派里,講戒定慧修戒定慧,還要講戒定慧的修法、作用和功德,講明白了,眾生才會懂。你不講出來,人家又不懂,怎麼叫全在裡邊了?舉例說,如來斷德、悲德、智德圓滿,你必須要闡明是哪些智德、哪些斷德、哪些悲德,那麼一提到如來,聽眾馬上想到如來斷智悲三德圓滿,一想到斷智悲,就知道斷德是什麼、智德是什麼、悲德是什麼。什麼都不講,什麼也不懂,「只要一句,樣樣不要」,怎麼能叫圓滿?在十年動亂里,有人拍毛主席馬屁,說毛主席一句話頂一萬句話。毛主席聽了非常反感,說:「一句就是一句,哪能頂一萬句?」一句能頂一萬句,學校可以關門了。
師前修法供養,實為殊勝資糧
提要:
釋迦佛講戒定慧,有些人卻說用不著 佛法顯密圓融,因眾生愚痴,佛只得分別而說 盲修瞎練敗壞了身體,增長了愚痴 有法不修,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修文殊法要重視唸誦、講解和實踐 師前修法供養,實為殊勝資糧
釋迦佛講戒定慧,有些人卻說用不著
所以宗派到了後期就出現了弊端,強調了片面。又因為排擠其他宗派,致成誹謗,也出現了架空的語言,不切實際,夸夸其談。這個風氣很早就有。70年代初,上海有個出家人,陪我到蘇州去見當地頗有威信的兩位居士。一位是男居士,他對各個宗派都不執著,都讚歎,都喜歡,無論什麼宗派的出家人他都恭敬。一位是女居士,我跟她談不投機。我說:「唸佛很好,如果唸佛的人肯持戒更好。」「用不著,唸佛的人不做壞事,本身就在持戒。」我又說:「唸佛的人最好也多聽經,能夠廣求智慧。」「用不著,一句佛號樣樣都在裡邊,只要唸佛,就能開智慧。」又用不著。第三句本想不說,想想還是說吧,「如果能修禪定,更容易一心不亂。」「用不著,唸佛就是定。」接受了這樣的說法,所以唸佛的人戒定慧都不要了。後來聽說她死的時候很痛苦,我想可能是她輕慢佛法造的業太重了。
佛法顯密圓融,因眾生愚痴,佛只得分別而說
什麼叫圓滿?顯密圓融才圓滿,不修密教只修顯教也能成就。修顯教真有修證的話,也自會悟到其中的密義,一部顯教的經典,如果你能解如來真實義,就知道顯里就有密的含義。法是路路通的,因為眾生愚痴,所以佛不得不分別而說。
盲修瞎練敗壞了身體,增長了愚痴
你們寫的日記中有一篇:「現在很多修行人常犯盲修瞎練的毛病。我出家五年了,天天在繞圈子,搞到現在身體敗壞了,心越來越愚蠢,所以一定要有個善知識才行。」盲修瞎練的結果是「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後悔也來不及了。
有法不修,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還有的人很可惜,他對法不排斥,也想求法,可就是不修。這種人也是受了宗派的影響,執著於宗派的觀點,法求來了也不修。
我年輕時候,上海有位居士是個老太太,受人尊敬。她女兒向我求法,我到過她家,她叫外孫女也跟我學,還要我給她外孫女取個名字。外孫女叫衛星,我說這個名字太世俗了,不改音,字改一改吧,衛改為智慧的慧,星改為欣喜的欣,叫慧欣,是法喜充滿的意思。他們高興了,說這兩個字改得好,所以老太太對我印象很好,認為我是個有智慧的人。老太太悄悄對我說,「我在別人面前不敢說,在你老師面前說說,你看我年紀這麼大了,我該怎麼辦啊?」我說:「你一輩子修凈土,安心凈土很好嘛。」她說:「我昨天去助唸送往生,大家都說死的人往生了,我看下來不像。我又不敢說,怕人家會看不起我,所以我很苦惱。」我說:「你修修禪定吧。」她說:「我從清定上師那裡請過《三皈依觀》,我有這個法,可我從來沒修過。」這叫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修文殊法要重視唸誦、講解和實踐
所以修《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的人,要重視修,也要重視唸誦跟講解。開頭要修好皈依、發心、懺悔、供養、誦戒、菩提道次第修法,還有修文殊十大願,願願勸眾生髮菩提心,還有菩薩初地至十地修法,從初地修到十地,你初地二地三地……修上去,超九地就登上佛地,還要修二十空,還有專門修懺悔業障、消除業障的金剛薩埵百字明,是一部次第圓滿的法。
師前修法供養,實為殊勝資糧
「念此《五字真言》後」,在這個基礎上,「第二步為《上師供》,乃修供養上師之一大資糧」,再修《上師無上供養觀行法》,為供養上師的一大殊勝資糧。師恩難忘,天天要供養,連師都不供養,怎麼肯供養眾生?有的人也不供養師,也不供養眾生,可是他喜歡供養佛。說句笑話,供師,師給你拿走了,供養眾生,眾生給你吃了,供佛,佛一點也沒動你的東西,仍然是自己吃,何樂而不為呢?既能培福,又能自己吃。雖是笑話,可這種心態是有的。
修行要抓根本,不走彎路就是捷徑
提要:
師恩難報,法恩更重 法上不能貧困,多聞要能解法義 《上師供》詞句優美,是一部修定的觀法 《大威德》屬密乘,專屬修定之用 空我執成本尊,空法執修行就快 法首先要拿、要學,成就了才能放 修儀軌事相繁細,不可畏而退步 法緣多則世緣少 有儀軌的基礎,隨修何法,皆易成就 修行要抓根本,不走彎路就是捷徑
師恩難報,法恩更重
師恩難報,法恩更重。從前我女兒在四川學法,生過一場危險的病,全靠成都有個楊居士送她到楊居士母親工作的中醫院急診住院。後來病好了,我寫信去表示感謝。她回信說:「老師,我在你那兒聽了不少佛法,只要聽到一句,這個法恩就報不盡,這些事是我應該做的。」
法上不能貧困,多聞要能解法義
所以真正為師的應該是給你法,不是給你小廟,也不是幫你學會唱唸去賺紅包。佛經上都主張大家要求法財,法上不能貧困,法上要富裕,要多聞,要能解,要深入經藏。
當年能海上師冒了生命危險,進藏三次,翻過大雪山時,沿途常見死人白骨,很多人半路死掉。回來後,一輩子忙著翻譯經典,由藏文翻譯成漢文。而且他翻譯得特別殊勝,不多一字不少一字,最適合漢人修持,深受康薩仁波卿讚歎。當年能海上師在西藏學法,每天一早下山背水,回來燒火,煮一杯茶供養師。他不懂藏文,很多都是在燒火時一字一字學會的。今天能夠學得到殊勝的法流,咱們就要供養上師。我們今天唸《上師供》就是無上的法供養。
《上師供》詞句優美,是一部修定的觀法
《上師供》里的法義全是修定的觀法,唸誦時要隨文入觀就能入定。能海上師講過,《上師供》里一個偈,可以專修三年。法義有那樣豐富,那樣淵深。詞句也非常美,富於詩意,其實非但是禪定修法,也包含密教修法。
《大威德》屬密乘,專屬修定之用
「再次為《大威德》儀軌,專屬修定之法。」修到《大威德》才叫密教。修《大威德》要有顯教基礎,《五字真言》修過,《上師供》修過,聽完《菩提道次第》,還要經過上師的觀察,經過五方佛大灌頂,才能夠請《大威德怖畏金剛》。大威德怖畏金剛是文殊菩薩化身。那裡面全是密教的修定方法,「生起次第」是專門解說《大威德》的,「圓成次第」是教你在修行中如何去成就的。條件都具備了,房子要蓋起來了,叫圓成。
空我執成本尊,空法執修行就快
修《大威德》最要緊的是成就空,清定上師常講:「修大威德的人,自己就是本尊,我就是大威德,大威德就是空。」全空光,有一絲一毫的執著就不能成就。修菩薩地,修到七地以後,到第八地第九地快得很,為什麼會快?七地的修法內容最多,有20種要修起來,20種要排除掉。例如其中有一條,「執三寶及戒」,對三寶有執著心,對戒執著,不知道善巧方便,也不知道開遮持犯,執著心空不掉,就不夠七地的標準。執著心如能舍掉,修行速度就快了。
法首先要拿、要學,成就了才能放
但凡夫首先要拿,然後再放。現在末法時期,不會講法的人天天在開口,會講法的人不肯講,怕得罪人。經常聽人講:「放下,放下。」你想今天去聽經,機緣很殊勝。他說:「聽經明天去,今天到我那裡去。」你不同意,他就說:「你怎麼這麼執著,修行人也要把法放下。」這就講錯了。因為我們沒有法,必須要去拿,去學,要拿到了修成就了才能放下。兩手空空放下些什麼呀?好比口渴了,手去拿茶杯,旁人說:「放下。」你聽了他的話,結果一口水也沒有喝到。這時就應該要拿,要等你喝完了水才能放下。如果不喝了還拿著杯子講法,你才有必要提醒我:「老師,你可以放下了。」什麼時候說什麼話,可不要亂說,好比庸醫沒水平經常開錯方子害人。
能海上師說:「儀軌乃成佛之工具,不可見其事相之繁,畏而退步,法緣多則世緣少,無明煩惱不除自去,能通二三種儀軌,則隨修何法,皆易成就。」
修儀軌事相繁細,不可畏而退步
「儀軌乃成佛之工具」,一部儀軌就是成佛的工具,能海上師講過,修文殊法可以從凡夫一直修到成佛。法都是橋樑,都有步驟。「不可見事相之繁,畏而退步。」有一段時期,人們喜歡修禪宗,流傳這麼一句話,「窮參禪,富修密。」禪宗比較方便,什麼都不要。密教可麻煩了,要莊嚴,要供養,供品要供得多,要供香,還要做香塔,還要供燈,燈芯要用很薄的竹片,劈成細細一根,既不能太粗,又不能太軟,用潔白的棉花捲起來,朝著油燈中間一個小孔插進去,然後再灌油進去。油燒光了再換一盞燈,剛燒過這盞燈還要擦乾淨。事相很繁瑣,但不要因此而退。有的人就怕繁,禪宗只要一句話頭其它什麼也不要,所以覺得還是修禪宗方便。
法緣多則世緣少
「法緣多則世緣少。」法緣多就把世緣擠出去了。否則你空下來還不是忙世俗事?法緣佔滿了你的時間,你就沒時間打妄想了。全靠繁雜的事相修行去把心磨細,越繁雜你能夠安定下來,心就越磨得細,所以這種事相叫事密。「無明煩惱不除自去。」從前也有句話,「思想陣地不會空白,無產階級思想不佔領,資產階級思想就會佔領。」這句話的意思拿到佛門來說,凡夫的心不會空白,佛法不去佔領,世間上的貪瞋痴就要佔領,所以要把它擠出去。
有儀軌的基礎,隨修何法,皆易成就
「能通二三種儀軌,則隨修何法,皆易成就。」開智慧修文殊法,成就供養上師的資糧修《上師供》,還有修《觀世音菩薩法》成就悲心,修無量壽佛的法可求往生,還有懺悔業障的儀軌。你能學通兩三種儀軌,以後你修什麼法都容易成就。好比修次第禪基礎打好了,再去修一心禪就容易開悟。儀軌中的止觀都修得起來,就容易一心不亂往生凈土。你把兩三種儀軌里的法義學通了,法相也就容易懂了。好比你學懂佛法,再學辯證法就很容易,因為佛法本身就是辯證的。
修行要抓根本,不走彎路就是捷徑
修行要快速成就,最根本在哪裡?我年輕時有人特地要我給他指條捷徑。我笑笑說:「不走彎路就是捷徑。」此外沒有捷徑,佛門修行哪有投機取巧的便宜事啊?你不走彎路就對了,慢就慢在走彎路。修行的密決在抓根本。你抓住根本,枝葉全會豐滿,你去抓枝枝葉葉,即使你抓時容易,抓來時挺美觀,生氣勃勃,兩三天就枯死了。所以,最要緊的就是一個根本。下課。(迴向)(2001.6.20 第十七講完)
推薦閱讀:
※關於這顆心 作者阿姜查.
※《簫》 作者:楚楚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作者:白落梅)
※《神道丹尊》作者孤單的飛qi他作品?
※有關三鹿不得不說的故事 作者:Metoo
TAG:作者 |